让语文课堂在探究学习中充满活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b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改革中学习方式不断更新,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教师都应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使学生“学会学习”, 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探究学习 感知 品读 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立的场地,有自由发言、各抒己见的民主气氛,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定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一、课文感知,铺垫探究
  
  语文学习活动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感悟过程,要想真正展开探究活动,必须要求学生对相应的语言材料有充分的感知和理解,所以教师课上不能忽视“感知”这一教学环节,首先要依据语言材料的特点,通过适当途径使學生充分感知课文。例如:在教学《行道树》这篇课文时,教师抓住“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个哲理性语句,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从而把握了课文内容,再展开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堕落”、“忧愁”的含义时,教学中便显得得心应手。整体感知课文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通过听、看、说等活动,教师应依据文章的体裁、语言、意境、长短和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当的途径,使学生触发对文章的体裁、主旨、语言、风格、表达等方面的整体的笼统的感受,从而为进一步学习铺展道路。
  
  二、课文品读,展开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都应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
  1.品味感悟语言,营造探究氛围。
  传统的语文教学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少主动的认知和探究,致使课堂教学费时低效,学生语文能力低下,而依据一定语言材料,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却使语文课堂焕发了生机。如一位老师在进行《春》的语言品味时,并不是给学生枯燥的分析,而是营造了学生思索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的情景,老师把句子改成“小草慢慢地从土里长出来”,学生在反复比较推敲后,得出以结论:“偷偷地”和“钻”写出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在理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着你”时,老师问“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学生依据自身体验,说出“温暖”、“亲切”、“慈爱”、“幸福”这些感受时,也真正理解了语言的含义,继而教师又说: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还觉得像什么?引导学生充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的语文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整个课堂上都是学生在思考,在品析,在探究,在进步,学生从语言实践中感受了语言运用的神妙,从语言实践中学习了语文。
  2.积累运用语言,巩固探究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所以要求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抄写精彩语句,有意识有计划地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并要求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模仿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写作。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后,指导学生摘抄描写精彩的句子,并模仿课文“观察仔细,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抓住景物特点,用形象生动的笔墨进行描写”的方法,描写本地的冬天,学生由于有法可依,自然写得不错。
  3.倡导自主探究,实现语文学习个性化。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
  (1)给学生自主探讨的空间。以前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接受记忆、机械训练。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只有多给学生自由思考、相互探讨的机会,才能不断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智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给学生表达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多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展示自我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尽情地想,尽情地说,就
  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便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文延伸,体验探究
  
  “语言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同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课堂教学延伸于是课外,组织和指导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空间,如果我们能真正认识到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用生活学语文,回归真实,返朴归真,学生就会真正感到语文学习的兴趣。
  创设开放的课堂主要两种方式:一是向课外开放。课前可以让学生去感知、搜集有关课文这个“例子”。尽力扩展,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知识领域;二是向生活开放。课堂教学应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投身于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中去学习,通过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的渠道,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享受开放式学习的乐趣。
  总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q
其他文献
会议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著名教育家哈罗德·泰勒说:“教师的责任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置身于一个可以活跃心灵以及充满智慧与人类经验的环境中。”课堂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课堂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活跃学生的心灵,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课堂导入,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解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用意明确。下面根据我的一些课堂实践与
1991年,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杀死包括自己导师在内的五名教师和同学,最后饮弹自尽;2004年美籍韩裔赵承弗吉尼来理工大学枪击案致使32名无辜生命消殒……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文字,一件件使人心震撼的沉痛往事,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漠视,这无疑对当前知识教育的提醒——生命教育日渐缺失。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现实教育情境理应承担起生命教育的职责,把生命教育作为教学的重
奥洛菲坚持领先行业差异市场的产品战略,最新推出的“6无添加”三大新品系列,吹响了肌肤安全保卫战的号角,打造最健康的安全护肤环境,令女性肌肤在一片无压舒缓的柔和体验中,
摘 要: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中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和谐融合。实施情感教学,要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进行。  关键词: 情感教学 “传情”手段 和谐融合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课堂中实施情感教学。本文试就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实施情感教学谈点粗浅体会。    一、语文课堂实施情感教学的
新课改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它承载着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任,承载着培育学生思维、想象力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