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令人堪忧,近来这一问题已引起媒体的关注。笔者自2002年开始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深感指导工作一年比一年艰难。根据笔者所在的大学的有关规定,自2005年开始,今后在省教委进行的教学质量随机评估中,每审查出一篇不合格的论文尤其是作假论文,指导老师将被罚款1000元并同时受到通报批评。由于目前整个社会论文作假现象很普遍,作假手段很高明,因而每位指导老师都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今年笔者对学生交来的论文提纲或者初稿,首先要进行“特殊处理”,然后再与学生进行具体问题的交流。所谓“特殊处理”,即对学生的论文平均每篇花约两个小时通过网上搜索进行“真”“假”审核。结果,在笔者所指导的学生中,从标题到参考文献全文照抄的占26.32%,从内容摘要到前言和问题分析到对策分析虽来自于三篇不同的文章但整篇照抄的占10.53%,部分内容照搬的占52.62%,只有10.53%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笔者的指导下写出了原创性的学士论文。而且很多学生在答辩的前一个星期才与笔者联系,被要求重新返工后仓促补救,论文质量令人烦忧。据调查,其他指导老师的情况与笔者差不多。笔者感到本科教学的毕业论文这一环节确实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由此,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重新认识在本科教育中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才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为关注的重点。社会发展迫切要求科研能力成为大学本科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因子,要求科学研究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的大学甚至设立了科研学分。如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科研学分是16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设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设立的“本科生研究中心”,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的“指导研究”项目,等等,都是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的表现,这些大学正是通过在本科教育中引入科研而成为了伟大的研究型大学。国外一流大学的实践已经证明,本科生科研对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加速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对目前大学教育注重考试成绩忽视能力和创造性培养的办学理念和体制进行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的培养偏重知识的传授,大学生在四年之内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于上课、考试、拿学分,难有精力与兴趣再去投身科学研究,“高分低能”正是这种落后的传统教育体制的产物,也是困扰我国本科生教育一大难题。我国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高等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只有重视本科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本科生科研是提高本科生能力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首先,本科生科研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方面的意义,可以让本科生充分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因为,要真正做出成果, 就必须把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本质弄清、弄透, 任何含糊其辞都是不允许的。更重要的是,科研可以训练本科生不断发现问题与解释问题的思维,从而学会学习。知识无穷无尽,大学生无法全部掌握,而一旦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释问题,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次,本科生科研对加速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科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本科生科研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观”的充分体现。再次,本科时期的科学研究经验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所在,从而有助于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在做科研的过程中,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可以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与理论发展前沿的差距,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奋发图强意识。另外,通过师生在科研交流中的零距离接触,导师可以以自身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思维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来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
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来尝试科学研究,因此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方式。鉴于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撰写毕业论文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固定的资金支持体系来保证所有本科生参与更高层次的科研。目前虽然有很多大学专门设立了基金,鼓励学生自己立项、申请经费开展科研,同时组织创业大赛、科研竞赛等。但是,能够立项、申请经费开展科研的本科生毕竟是少数。由于经费有限,这种在我国大学中方兴未艾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只能泽及极少数大学生精英,普通大学生是无缘参与这种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的。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种低成本、普适性的科研手段,可以使所有的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独立工作的初步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起到让大学生尝试科学研究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学生被要求针对专业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正好具有研究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实现学习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严重滑坡,其促进科学研究的作用大打折扣。2004年3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涂艳国在《北京青年报》撰文提出,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之后,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争论颇为激烈,赞同“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较高。很显然,这种“取消论”是消极被动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无益于我国本科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没有形成其他可替代的本科生科研机制之前,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不仅不应该被取消,反而应该加以完善,使之成为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主要方式。总之,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保证所有大学生参与科研的重要举措,就目前的条件而言,舍此别无他途。
二、我国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差,很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人们可以列出很多,比如大学生忙于找工作而无暇做论文、论文质量好坏与求职关系不大、网络发达为论文的粗制滥造和作假提供了方便、整个社会作假成风,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表层原因。我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不科学和师生观念落后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
1.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缺乏制度约束
“严进宽出”是我国大学本科传统教育体制的显著特点,至今没有改变。“严进宽出”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影响后果体现为硬性制度约束的缺乏。多数高校虽然制定了关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条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论文指导尤其是论文答辩、论文质量监控都流于形式,一般大学生只要写出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就能够稳稳当当地拿到学位。由于没有一整套论文指导、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的制度约束,本科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拿到学位丧失了最基本的约束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应有的考核功能得不到真正发挥。
2.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欠科学
首先,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时间设置不科学。一般学校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时间段恰好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两相冲突,难免给学生带来很大苦恼。由于求职需求对大学生更迫切,大学生的主要精力便没法放在做论文这一头。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确定与论证环节的管理严重缺失。高校仅对博士、硕士论文安排了规范的开题程序,而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基本上不存在统一管理。这个环节多由学生与导师自己安排,由于缺乏规范,绝大多数学生不肯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省略了定题和拟写、修改提纲这个关键环节,临到答辩时才匆匆交来初稿,选题不当和文章框架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指导老师和答辩组的评委提出修改建议后,也仅仅花两三天的时间进行正稿,论文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最后,毕业论文的文体标准欠科学。一般学校以学术论文的标准对学士论文进行定位,这个标准不符合本科生和学校科研水平的实际,结果,假、大、空的现象很普遍。
3.大部分本科生和部分指导老师不重视毕业论文
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并不从事研究工作,而且求职与论文质量关联不大,在目前严峻的就业情境下花太多时间做论文反而会耽误找工作,因此,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毕业论文上费太多功夫。而部分老师也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是多此一举,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本科生不可能做出什么创新性成果,二是国外很多大学的本科生不做毕业论文。所以,这部分老师对毕业论文不会象对其他教学环节一样尽心尽力,只是应付了事而已。结果是,学校虽然设有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师生不重视,他们也就难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真枪实弹”的科研,文科学生不搞社会调查,理科学生不做实验分析,“掺水”毕业论文泛滥成灾,毕业论文促进科研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完善我国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几点建议
1.通过制度约束强化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
实行毕业论文学士学位否决制是强化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的必要举措。本科毕业论文俗称学士论文,论文成绩应该成为是否给学生授予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现在由于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并不影响学士学位的获得,所以大学生普遍对此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只有让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能否拿到学士学位进而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才能产生约束力。制度约束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重视论文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并不是给学生设置障碍,所以毕业论文学士学位否决制的设计要合情合理。首先,让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脱钩,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当期只发本科毕业证书,不发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可以申请毕业论文延期重修,延期可以为3至5年,合格后按规定补发学位证书。同时,加强对学生抄袭、剽窃行为的惩戒力度,凡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者一经在答辩时被确认,则按考试作弊处理,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者,由作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取消毕业论文重修资格,一律不得补发学位证书。所有毕业生必须签署“独创性声明”,将“独创声明”收入本人的毕业论文档案,与毕业论文共同保存。一旦事后审核被定性为抄袭、剽窃之作,便可以此记录为学生诚信违规,并及时向社会和所在单位公布。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制度约束,才能充分发挥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
同时,要构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价制度,以充分发挥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要配套建立毕业论文的质量跟踪和监控体系,以保证指导老师评价制度落到实处。
2.完善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以提高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保证。首先,在教学计划中合理规划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的时段。现在,很多大学生把做论文看作是求职的拖累,二者产生冲突的根源就是时间安排上的不协调,所以现行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要么提前要么推后。提前或推后各有千秋,各大学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提前做论文的好处是,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准备论文,可以使师生充分交流,并有可能把学生的研究学习与导师的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提早做论文必然使论文成为大学学习的主题,可以促使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我国高校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研究型大学。推后做论文的好处是,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做论文,可以让大学毕业生在对社会实践有充分的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科研,并有可能使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实施毕业论文的管理,即由用人单位拟定选题,由学校指导完成,并视用人单位的受益程度给予学校一定的科研经费援助。这样,既有助于测试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促进个人发展,又有助于用人单位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解决自身的现实难题,也有助于高校的科研向着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而具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把做论文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实践促进学习,以研究促进工作,能使学生做论文产生内在动力,从而提高论文质量。其次,要改革目前关于文体与选题方面的僵化式的规定,在坚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前提下,文体与选题不应强调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对于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研究兴趣、文字能力和研究条件的少数学生,特别是准备考研读博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写 “理论研究型”的论文,即对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释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对于一般的学生,要建议他们写作“工作研究型”毕业论文,即运用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活或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侧重于理论应用;也要允许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个案分析型”的实证研究论文,即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案例收集第一手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探讨失败案例的改进思路或进行典型成功案例的推广普及的可能性分析。最后,借鉴硕士论文的做法,引入开题环节,要求学生在行文前必须写开题报告,并组织好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答辩可以借助于多位老师的智慧来提升论文的质量,克服单个指导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开题做得好,论文质量就有了50%的保证。
3.建立激励机制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研功能
要提升毕业论文的科研水平,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首先,建立学士论文指导老师资格制度,并设立相应的论文指导岗位津贴和奖励基金;对于在论文指导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老师在科研课题的申报上给予优惠待遇。再者,对做出优秀学士论文的学生也要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让优秀论文在学报上公开发表,以保障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著作权;要设立优秀论文的奖励基金;建立优秀论文作者的求职推荐机制,向用人单位推荐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一、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重要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人才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成为关注的重点。社会发展迫切要求科研能力成为大学本科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因子,要求科学研究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的许多一流大学非常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有的大学甚至设立了科研学分。如伯克利分校于1997年成立了“本科生研究办公室”,科研学分是16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创设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设立的“本科生研究中心”,耶鲁大学为一年级的本科新生设立的“指导研究”项目,等等,都是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的表现,这些大学正是通过在本科教育中引入科研而成为了伟大的研究型大学。国外一流大学的实践已经证明,本科生科研对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的质量,加速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学校综合竞争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对目前大学教育注重考试成绩忽视能力和创造性培养的办学理念和体制进行变革。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生的培养偏重知识的传授,大学生在四年之内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用于上课、考试、拿学分,难有精力与兴趣再去投身科学研究,“高分低能”正是这种落后的传统教育体制的产物,也是困扰我国本科生教育一大难题。我国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高等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要。只有重视本科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本科生科研是提高本科生能力和创造性的有效途径。首先,本科生科研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方面的意义,可以让本科生充分了解知识的来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因为,要真正做出成果, 就必须把每一个问题背后的理论知识本质弄清、弄透, 任何含糊其辞都是不允许的。更重要的是,科研可以训练本科生不断发现问题与解释问题的思维,从而学会学习。知识无穷无尽,大学生无法全部掌握,而一旦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和解释问题,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次,本科生科研对加速创新人才培养意义重大。科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视本科生科研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观”的充分体现。再次,本科时期的科学研究经验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与能力所在,从而有助于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选择。最后,在做科研的过程中,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可以让大学生深刻感受到自身知识水平与理论发展前沿的差距,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奋发图强意识。另外,通过师生在科研交流中的零距离接触,导师可以以自身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思维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来更好地发挥言传身教的教育效果。
所有的大学生都可以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来尝试科学研究,因此撰写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方式。鉴于我国高校的发展水平,撰写毕业论文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固定的资金支持体系来保证所有本科生参与更高层次的科研。目前虽然有很多大学专门设立了基金,鼓励学生自己立项、申请经费开展科研,同时组织创业大赛、科研竞赛等。但是,能够立项、申请经费开展科研的本科生毕竟是少数。由于经费有限,这种在我国大学中方兴未艾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只能泽及极少数大学生精英,普通大学生是无缘参与这种较高层次的科学研究的。而毕业设计(论文)作为一种低成本、普适性的科研手段,可以使所有的学生受到初步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让他们获得一定的独立工作的初步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起到让大学生尝试科学研究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学生被要求针对专业领域的某一问题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正好具有研究型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有助于实现学习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严重滑坡,其促进科学研究的作用大打折扣。2004年3月29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涂艳国在《北京青年报》撰文提出,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之后,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争论颇为激烈,赞同“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呼声较高。很显然,这种“取消论”是消极被动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无益于我国本科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没有形成其他可替代的本科生科研机制之前,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不仅不应该被取消,反而应该加以完善,使之成为本科生参与科研的主要方式。总之,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是保证所有大学生参与科研的重要举措,就目前的条件而言,舍此别无他途。
二、我国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差,很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人们可以列出很多,比如大学生忙于找工作而无暇做论文、论文质量好坏与求职关系不大、网络发达为论文的粗制滥造和作假提供了方便、整个社会作假成风,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是表层原因。我国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不科学和师生观念落后是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出现严重问题的根本原因。
1.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管理缺乏制度约束
“严进宽出”是我国大学本科传统教育体制的显著特点,至今没有改变。“严进宽出”对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影响后果体现为硬性制度约束的缺乏。多数高校虽然制定了关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条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论文指导尤其是论文答辩、论文质量监控都流于形式,一般大学生只要写出毕业论文、参加答辩,就能够稳稳当当地拿到学位。由于没有一整套论文指导、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的制度约束,本科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拿到学位丧失了最基本的约束力,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应有的考核功能得不到真正发挥。
2.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欠科学
首先,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时间设置不科学。一般学校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时间段恰好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时期,两相冲突,难免给学生带来很大苦恼。由于求职需求对大学生更迫切,大学生的主要精力便没法放在做论文这一头。其次,毕业论文的选题确定与论证环节的管理严重缺失。高校仅对博士、硕士论文安排了规范的开题程序,而本科毕业论文的开题基本上不存在统一管理。这个环节多由学生与导师自己安排,由于缺乏规范,绝大多数学生不肯积极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省略了定题和拟写、修改提纲这个关键环节,临到答辩时才匆匆交来初稿,选题不当和文章框架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指导老师和答辩组的评委提出修改建议后,也仅仅花两三天的时间进行正稿,论文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最后,毕业论文的文体标准欠科学。一般学校以学术论文的标准对学士论文进行定位,这个标准不符合本科生和学校科研水平的实际,结果,假、大、空的现象很普遍。
3.大部分本科生和部分指导老师不重视毕业论文
大部分本科生毕业后并不从事研究工作,而且求职与论文质量关联不大,在目前严峻的就业情境下花太多时间做论文反而会耽误找工作,因此,很多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毕业论文上费太多功夫。而部分老师也认为本科生做毕业论文是多此一举,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本科生不可能做出什么创新性成果,二是国外很多大学的本科生不做毕业论文。所以,这部分老师对毕业论文不会象对其他教学环节一样尽心尽力,只是应付了事而已。结果是,学校虽然设有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师生不重视,他们也就难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真枪实弹”的科研,文科学生不搞社会调查,理科学生不做实验分析,“掺水”毕业论文泛滥成灾,毕业论文促进科研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完善我国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几点建议
1.通过制度约束强化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
实行毕业论文学士学位否决制是强化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的必要举措。本科毕业论文俗称学士论文,论文成绩应该成为是否给学生授予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现在由于毕业论文的质量好坏并不影响学士学位的获得,所以大学生普遍对此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只有让毕业论文对于大学生能否拿到学士学位进而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才能产生约束力。制度约束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重视论文从而提高论文的质量,并不是给学生设置障碍,所以毕业论文学士学位否决制的设计要合情合理。首先,让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脱钩,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不及格者,当期只发本科毕业证书,不发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可以申请毕业论文延期重修,延期可以为3至5年,合格后按规定补发学位证书。同时,加强对学生抄袭、剽窃行为的惩戒力度,凡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者一经在答辩时被确认,则按考试作弊处理,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者,由作者本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取消毕业论文重修资格,一律不得补发学位证书。所有毕业生必须签署“独创性声明”,将“独创声明”收入本人的毕业论文档案,与毕业论文共同保存。一旦事后审核被定性为抄袭、剽窃之作,便可以此记录为学生诚信违规,并及时向社会和所在单位公布。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制度约束,才能充分发挥毕业论文的考核功能。
同时,要构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价制度,以充分发挥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要配套建立毕业论文的质量跟踪和监控体系,以保证指导老师评价制度落到实处。
2.完善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以提高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科学化是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保证。首先,在教学计划中合理规划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的时段。现在,很多大学生把做论文看作是求职的拖累,二者产生冲突的根源就是时间安排上的不协调,所以现行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要么提前要么推后。提前或推后各有千秋,各大学可以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提前做论文的好处是,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准备论文,可以使师生充分交流,并有可能把学生的研究学习与导师的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提早做论文必然使论文成为大学学习的主题,可以促使我国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使我国高校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研究型大学。推后做论文的好处是,让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再做论文,可以让大学毕业生在对社会实践有充分的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科研,并有可能使高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实施毕业论文的管理,即由用人单位拟定选题,由学校指导完成,并视用人单位的受益程度给予学校一定的科研经费援助。这样,既有助于测试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促进个人发展,又有助于用人单位借助高校的科研力量解决自身的现实难题,也有助于高校的科研向着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而具有更大的空间,从而实现产学研的结合。把做论文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实践促进学习,以研究促进工作,能使学生做论文产生内在动力,从而提高论文质量。其次,要改革目前关于文体与选题方面的僵化式的规定,在坚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前提下,文体与选题不应强调千篇一律,要因人而异。对于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研究兴趣、文字能力和研究条件的少数学生,特别是准备考研读博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写 “理论研究型”的论文,即对有一定价值的理论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探讨、质疑、释疑、论证等,侧重于学术研究;对于一般的学生,要建议他们写作“工作研究型”毕业论文,即运用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释、解决社会现实生活或本人实际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侧重于理论应用;也要允许学生将毕业论文写成“个案分析型”的实证研究论文,即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案例收集第一手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探讨失败案例的改进思路或进行典型成功案例的推广普及的可能性分析。最后,借鉴硕士论文的做法,引入开题环节,要求学生在行文前必须写开题报告,并组织好开题报告答辩,开题报告答辩可以借助于多位老师的智慧来提升论文的质量,克服单个指导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开题做得好,论文质量就有了50%的保证。
3.建立激励机制以提升毕业论文的科研功能
要提升毕业论文的科研水平,必须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首先,建立学士论文指导老师资格制度,并设立相应的论文指导岗位津贴和奖励基金;对于在论文指导方面有突出成绩的老师在科研课题的申报上给予优惠待遇。再者,对做出优秀学士论文的学生也要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让优秀论文在学报上公开发表,以保障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著作权;要设立优秀论文的奖励基金;建立优秀论文作者的求职推荐机制,向用人单位推荐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