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与对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hong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便不容乐观。这些年大学生失业率虽有起伏,但仍呈上升趋势。依据经济学理论分析,失业主要分为三种: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职业或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变动职业而引起的失业。而且这种失业很多时候还是劳动者的一种主动或自愿的选择。
  总量失业,由于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引起的失业,因此又称“周期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1]大学生失业主要属于第三种失业类型:结构性失业,这观点已有相关学者论证,并得到其他学者的赞同,笔者在这也不再论述,而着重分析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原因。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先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进行基本概述,该理论最早是由皮奥里在197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整个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性质不同的两部分:主劳动力市场和次劳动力市场。在主劳动力市场,工作稳定,收入高,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好,个人升迁发展的前景好;而在次劳动力市场,则工资低,工作条件差且工作不稳定。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便造成了劳动者在主、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流动障碍。[2]我国处于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制度、地域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割性,该理论能适合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1.从社会角度分析
  (1)从政治制度上看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不完善,再加上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不仅存在于地域上分割,更突出体现在制度上分割,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突出地表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东部与西部之间。后果是,众多大学毕业生只愿意在大中城市或部分发达的乡镇等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而不愿意到西部地区、广大农村等次要劳动力市场就业。但是目前情况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本专科人数平均每年以超过32%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本专科招生数达475万,是1998年的43.8倍多,同时大中城市新增就业机会的增长缓慢,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1978~1997年,累计有27143万人从农业中游离出来,1998~2010年期间,预计还将从农业中游离出18578.9万人。[3]因此,大学毕业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越来越难,怎么办?大学生面前主要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再继续接受教育,考硕读博,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增加就业优势,这也是通向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二是在主要劳动力市场里,向与自身教育水平要求更低的岗位寻求机会;三是宁愿待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上待业,等待就业,即使失业,也不去人才急需的西部地区、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就业。当然也会有少部分毕业生走向次要劳动力市场,但通常是以不情愿的心态走下去的。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失业:存在大量失业人口,同时又有大量职位空缺。
  (2)从经济上看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不断调整变化的,当前我国处于这调整的必要和关键时期。这一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减少,第三产业、新兴产业对劳动者的需求增多。很明显,不同产业对劳动者的技能、知识、经验上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原来从事第一产业、传统产业的人员如果无法对自身各方面素质及时作出调整或没得到相应的培训,就不能顺利转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从而导致失业。对大学生而言,由于教育具有滞后性和长期性特点,学校是几乎不可能同时同步培养出满足新兴产业需求的人才,出现了结构调整型失业,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导致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发生了变化,而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相应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失业。[4]
  另外,还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型失业,指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起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尤其是技能要求的提高而现实中劳动者的技能满足不了要求而产生的失业。[5]这会出现大中城市普遍就业饱和状态下的某些类型职位空缺。有关调查表明,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青岛、福州、深圳等都出现技术工人短缺状况。其中,北京某公司实行工资改革,为高级钳工开出的月薪超过5000元。上海发出了“技术人员紧缺,青年技工、技师亟待补充,高级技工缺额较大”的呼吁。另外,据报道,深圳每年急需中、高级技能人才3万余人,而每年的培训能力尚不足1万,缺口很大。与此同时,近几年来该市每年都有1万名失业员工需要再就业。这些失业员工,80%以上没有参加过职业训练,无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6]这些都可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起的结构性失业。
  2.从学校角度分析
  高等教育结构与社会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不一致。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教育的科类结构、层次结构、布局结构和体制结构等。1999笔者主要从科类结构方面分析。在2002年3月中旬,中国教育与科研网曾经做过一次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的网上问卷调查,调查题目为“你对高校现在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情况满意吗”。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有12398人参与了调查,表示对当前专业课程设置“不满意,很多东西与现实脱节”的人,多达9565人,占总人数的77.12%。虽然网络调查的精确度难免出现偏差,但至少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我国的专业设置的确滞后于社会需求了。
  另外,我们应该看到虽然许多高校学科专业的拥有量很多,但是基本处于“你有我有,你无我无”的专业结构趋同状况,分化与特色欠缺。使得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层次不明显,尤其是专科成为“压缩性本科”,专科生的绝对优势没有,比较优势也没能体现出来,在激烈的求职市场中,常常被本科生所挤占,即文章前提到的“挤占效应”,所以,在大学生失业群体中,专科毕业生失业率最高。如2003年7月,大学生初次就业率为:硕士生80%、本科生60%、专科生30%。除了知识结构、能力的关系外,我们不能排除“挤占效应”的作用。
  3.从学生角度分析
  受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由于受到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如“学而优则仕”,读书为官论的影响,众多大学生第一意愿是去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工作。在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参与的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有35.4%的学生愿意去党政机关,18.9%选择去国有事业单位,17.8%选择去教学科研,13.6%选择国有企业,15%选择外资企业,而只有1.3%选择去私营企业。而实际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党政机关约占3%、事业单位约占20%、国有企业约占24% 、非国有企业约占(包括私营和外资等)52%。种种迹象表明,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大学生就业意愿不发生改变,只是指望劳动力市场的改变来实现就业将是不现实的,这也将会加重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寻访成本。
  另外,在大众的心中包括大学生在内,对社会上存在的工作总会有个优劣尊卑的划分,这样,大学生是不愿意或不敢去从事大众认为的处于劣势和卑微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大都是在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指经济每增长1% ,就业增长的百分比)高的岗位。于是,许多大学生就会有碍于面子宁愿失业在家,这种观念也会影响到大学生创业,使得有创业动机的大学生,在这种歧视的环境下退缩。于是,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人口又从中多出一批人。
  
  二、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上文已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笔者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维度寻求相应的对策。
  1.宏观层面
  实行身份证制度取消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劳动力在城乡、城城、乡乡之间流动畅通。户籍管理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重建的巨大考验,不得不实行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用户籍制度深深束缚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流动,也是使得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农村工作的原因之一,因为到了农村就是那里的户口,今后就很难改变生存环境,很难调到城市去工作生活。所以,必须首先从制度层面上保证劳动力的流动,实行身份证制度。其次,有了制度还不行,政府还必须发挥其宏观职能,从财政和税收方面加以扶持,提高劳动条件差,强度大的次要劳动力市场工作岗位的福利待遇,广泛吸收“低不就”的就业者。本来次要劳动力市场就是先天发展不足,因此,后天我们必须给予补助,一方面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建设投入,使这些地区形成对大学毕业生有吸引力的生活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是当下更为迫切而有效的是,对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进行有效利益激励和利益补偿,比如对他们进行专项财政补助和劳动减免税收等,使他们自愿自觉地往这些地方流动。值得高兴的是,我国实行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使得每年都有一大批大学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去工作,我们还应该适当加大该计划的力度,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继续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重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扩大就业总量。因为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产业,资本投入的就业弹性系数大,而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小,造成了整个经济发展的就业弹性偏小的重要原因。
  2.中观层面
  (1)积极发展职业教育
  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还是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提高。随着新兴产业、新型传统产业的发展,社会对技术工人,尤其是掌握多门技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较复杂操作能力的高级技工需求呈长期稳定态势。例如,在“十五”期间,广东劳动力市场的中级工缺口约180万人,而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则达到120万人。
  我们知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培养出来的是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现存的职位空缺是直接对口的,对解决当下结构性失业中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型失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继续大力进行教育结构调整,在保持或者适当压缩普通高中的招生,办学规模同时,扩大高等(中等)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培养出大量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实用型人才。
  (2)积极发展创业教育
  打破传统观念,大学生毕业存在“等、靠、要”的求职心态,而不想着自己去开公司、办企业。我们应该鼓励部分大学生大胆创业,创业是就业的高级形式,一个创业者首先是一个就业者,同时还创造一定数量岗位,带动就业。因此,鼓励创业,对创业进行资金、政策上的扶持已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失业治理对策。我们解决就业问题,也采取这种对策。另一方面,是注重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中,应首先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可以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比如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理论分析等课程,丰富他们的创业知识,为毕业创业打下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应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在读书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去兼职或假期打工,与今后的职业多接触,为今后就业做准备,而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3.微观层面
  (1)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一个人的观念将影响到他的行为。作为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群体,应摒弃工作有尊卑之分,而应树立“365行,行行出状元”的态度,只要是为人民服务,对社会、人类有益的工作都值得去做,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创造成绩创造奇迹。
  (2)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服务社会精神
  大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8%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19.2%,大多数来自农村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回到农村或基层单位就业。因此,大学毕业生应抱着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中国社会主要问题——“三农问题”做贡献。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高等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不断扩招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还会将长期存在。我们不应任问题的持续存在而不去改变,其实正是问题的长期存在,更值得大家的共同关注,让社会、学校与全体大学生们联合起来,为问题的解决缩短其存在期限而努力!
  
  
  参考文献:
  [1]Bishop J.过度教育[A].Carnoy M 编著.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国际百科全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邢志杰,由由.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供需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2).
  [3]刘姣花,杨俊.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条件下的过度教育[J].教书育人,2005(5).
  [4]田贵生.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就业弹性的影响[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5]程贯平.劳动力市场分割文献述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许晓红.我国目前结构性失业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及对策[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2).
其他文献
高校辅导员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1]。众所周知,大学一年级是整个高校教育的基础,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由中学生到大学生过渡的角色转换期,他们不仅人生观尚不成熟,而且心理非常不稳定,思想波动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个人的角色转换。针对新生入校后出现的种种不适应表现,准确掌握其思想行为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教育和引导,是每一个辅导员做好新生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新生入校后
期刊
专业设置历来是高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和质量,关系到大学能否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关于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越来越成为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一、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与特点    1.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现状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各个不同的专业来组织实施。因此,加强专业
期刊
CAI全称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1958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CAI系统,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CAI已经在高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普遍使用。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能为教学创设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
期刊
引言:从教育的供需分析看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    我国现在的民办教育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来的。它产生的原因固然有许多方面,如经济利益的驱使、公立教育制度和形式有些僵化、公立教育设施较差等,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当时的教育系统在教育供需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教育供给的举办者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力,在数量上保证广大群众的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在质量上给人们提供优质的基础教育。正是存在着这样广阔
期刊
几年来我国加入WTO国际交流在大幅度增加。各大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教材常常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于是,许多院校纷纷增设或加强“英语报刊阅读课”以弥补不足。目前,国内现有的“英语报刊”教材有很多。如周学艺主编的《美英报刊文章阅读》上、下册;《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李泮池主编的《英美报刊选读》上、下册;端木义万编著的《英美报刊阅读教程》初、中、高级本;吴潜龙主编的《英美报刊文章阅读》;马建国编著的《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入,诸多社会问题不断出现,道德教育越发凸显其迫切性和重要性。人们对道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如火如荼。然而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一直倍受质疑。究其原因恐怕不仅仅是方法问题,对什么是道德教育认识上存在模糊可能是问题的关键。为此,本文着重从道德教育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学因素两方面进行剖析探讨。     一、从社会性方面看道德教育    1.学校集体的道德训练  第一,学校道德工作不能脱离社会  一
期刊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培养人的一种手段和工具。因为通过教育活动,可以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下一代,使下一代能够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去重新创造和发现,从而推动人类文明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而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目的是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提供给人们最一般规律的认识和观念。在人类社会中,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相应的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
期刊
至圣先师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意思是说,腐烂的木头不能用其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土墙不能粉刷了。用来喻人,其用意不言自明,即形同朽木之人,不可能通过教育而使其成材。孔夫子这个一生以教化人为天职的圣人,却显出了对部分被教育者的无奈与失望。诚然,就其“朽木”而言,用“木雕”的方法,全新雕出木雕作品,实不可能,但以“根雕”或说奇木艺术的角度来讲,此说则不能成立,或者说不够准确,反而应
期刊
外出旅游门票可以打折,回家买火车票可以半价等等,作为一名学生,享有很多的社会优惠权利,我们曾因是一名学生而引以为荣。然而,学生在享有社会优惠权利的同时,也被社会中的某些部门组织给利用了,生活中处处可见对待学生的不公平现象,极大的损害了学生利益。  本文主要论述了学生被利用威胁的社会现象,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以维护学生权益不受侵害。    一、现象展示    现象一:河北法商学院的大三
期刊
高校辅导员是一支特殊的队伍,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频繁,是学生工作第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扮演着指导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特殊角色,有着其重要深远的意义。因此,下面我就如何当好大一新生辅导员谈谈新生辅导员工作的若干注意点。    一、见好第一面    根据心理学的首因效应,报到的第一天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是终身难忘的,辅导员在接新生时给他们的第一印象也是难以磨灭的。因此,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