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标准是实现教育目标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途径,现代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更加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离不开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忽略了学生基本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而导致出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不完善的现象,使得学生的未来就业更为困难。那么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广大中职职业教育教师们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此,本人就结合自身对中职教育课程标准的理解谈谈人才培养的模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60-02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高等教育相比较,在师资水平、学生知识基础、课程内容及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实验设备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促进学生成长、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会有着显著的不同。深入研究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职职业教育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一、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思想指导下,中职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含以下内容三点:第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作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第二,人才培养活动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概念,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全过程;第三,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其建构的理论基础包括:第一,社会发展决定论,即人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第二,教育发展规律,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第三,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论,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二、目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对于中职教育来讲,其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极少,大多数教师都是专科或是本科学历,这就使得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往往偏低。另外,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由于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处于基础和公共学段,实践课程较少,进而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各中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和引进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做到游刃有余的双师型教师。
2.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习惯了专业设置、招生计划都由市管部门制定,毕业生由国家统一接受安置的中等职业教育,其专业设置主要还是传统产业的内容设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是以社会需求为转移,专业课程调整不够灵活;另一方面学校开的课程延续性较强,教师的专业较为固定,师资结构无法根据市场的要求而即时调整,从而造成学生的专业课程结构也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学生在校学习期问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另外,由于课程不能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导致三年前的热门专业三年后毕业生难找工作。
3.教育教学理念方面。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中职学校在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方面目标不够明晰,办学理念还比较传统,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没有形成规范的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
三、中職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1.依据课程标准,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
(1)贴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要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区域经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职业体验。学生不仅要体验企业生产,而且还要体验企业工人师傅的生活,接受企业的教育,感受企业的文化。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校企全方位的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以企业的需要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的能力要求为标准,让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行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2.依据课程标准,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分,调整专业设置,按照“专业整合、课程整合、教材内容整合”的总体部署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细分是指按照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富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专业,淘汰旧专业,确保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扩展课程教学的模式。中职学校的教学,要从课程标准制定入手,对学生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能进行培养。在教学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设置,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的模式扩展,要跟上时代步伐,抓紧新科技、新技能的职业技能教学,使学生能够以具备优秀的职业技能进入企业,发挥个人创造价值。
(3)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一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模式,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做法是: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按照行动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能力本位方法,整合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
四、小结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由此对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通过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化的培养模式,以更好的促使中职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企业的激烈竞争,同时也不断的提高自身技能,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HJ〗[1]苗喜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苏州:苏州大学,2004.
[2]董志远,倪雪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1):26-28.
[3]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5-10.
[4]李良辉.当前我国中职教育改革与创新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5).
[5]胡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天府新论,2009(01).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60-02
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高等教育相比较,在师资水平、学生知识基础、课程内容及设置、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实验设备等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促进学生成长、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会有着显著的不同。深入研究适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职职业教育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一、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思想指导下,中职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这个中心,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所形成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含以下内容三点:第一,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一定的教育思想作指导,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第二,人才培养活动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概念,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全过程;第三,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其建构的理论基础包括:第一,社会发展决定论,即人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为社会发展服务;第二,教育发展规律,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第三,人的全面发展需求论,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必须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二、目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对于中职教育来讲,其教师素质普遍较低,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极少,大多数教师都是专科或是本科学历,这就使得中职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往往偏低。另外,教师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由于学校的大部分课程都处于基础和公共学段,实践课程较少,进而导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各中职院校应积极培养和引进能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做到游刃有余的双师型教师。
2.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习惯了专业设置、招生计划都由市管部门制定,毕业生由国家统一接受安置的中等职业教育,其专业设置主要还是传统产业的内容设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课程的设置上,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不是以社会需求为转移,专业课程调整不够灵活;另一方面学校开的课程延续性较强,教师的专业较为固定,师资结构无法根据市场的要求而即时调整,从而造成学生的专业课程结构也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学生在校学习期问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专业。另外,由于课程不能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导致三年前的热门专业三年后毕业生难找工作。
3.教育教学理念方面。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中职学校在办学定位、指导思想等方面目标不够明晰,办学理念还比较传统,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应用的缺陷,没有形成规范的课程标准,教育教学观念相对陈旧,对人才培养没有考虑市场多元因素。
三、中職学校依据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
1.依据课程标准,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
(1)贴近市场办学。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中职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就业导向”下中职人才培养要在贴近市场办学方面有新突破。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及时调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针对性和职业能力。建立经常性的市场调查机制,对区域经济情况进行研究调查,了解市场需求,以此为参考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重组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精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校企合作机制,开展职业体验。学生不仅要体验企业生产,而且还要体验企业工人师傅的生活,接受企业的教育,感受企业的文化。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校企全方位的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以企业的需要为导向,以企业生产的能力要求为标准,让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行业在人才培养中的指导作用。
2.依据课程标准,建立灵活适用的课程体系。
(1)培养目标设计。根据市场调研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分,调整专业设置,按照“专业整合、课程整合、教材内容整合”的总体部署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细分是指按照人才市场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富有自身特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专业设置上,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专业,淘汰旧专业,确保根据劳动市场的需求情况开设相应的专业,以满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扩展课程教学的模式。中职学校的教学,要从课程标准制定入手,对学生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能进行培养。在教学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设置,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的模式扩展,要跟上时代步伐,抓紧新科技、新技能的职业技能教学,使学生能够以具备优秀的职业技能进入企业,发挥个人创造价值。
(3)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一种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模式,目前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具体做法是: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按照行动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能力本位方法,整合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
四、小结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由此对于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通过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代化的培养模式,以更好的促使中职学生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从而更好的适应企业的激烈竞争,同时也不断的提高自身技能,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HJ〗[1]苗喜荣.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D].苏州:苏州大学,2004.
[2]董志远,倪雪琴.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3,(1):26-28.
[3]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5-10.
[4]李良辉.当前我国中职教育改革与创新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办法[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5).
[5]胡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趋势探讨.天府新论,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