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者为了阐明动脉压与静脉压的相互关系,检查了21名神经原期高血压症患者。这些患者没有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用Валыдман氏静脉压测量器测定静脉压。静脉压平均为5d-120毫米水银柱。19名患者以药物与条件反射的睡眠疗法进行治疗。半数以上患者(21名中有12名)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五名微增(12d-140毫米),又五名中度增加(14d-160毫米)。当患者动脉压增高时,显示有静脉压增高的趋势,特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为了阐明动脉压与静脉压的相互关系,检查了21名神经原期高血压症患者。这些患者没有血液循环障碍的表现。用Валыдман氏静脉压测量器测定静脉压。静脉压平均为5d-120毫米水银柱。19名患者以药物与条件反射的睡眠疗法进行治疗。半数以上患者(21名中有12名)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五名微增(12d-140毫米),又五名中度增加(14d-160毫米)。当患者动脉压增高时,显示有静脉压增高的趋势,特别是在高压为200毫米,低压为120毫米水柱的时候。
其他文献
作者根据280名大肠癌患者的观察,指出肠癌时高热不少见。发热、微热不仅是一个经常见到的症候,有时也是一个相当早期的症候。
通常异菸肼之毒性反应是比较少而轻的。1952年Tanner氏等(瑞士)曾报告100例肺结核及14例肺外结核服用异菸肼后,仅有一例有发热反应。Yeager氏等报告43例肺结核服用Pyrazimide(菸草酸衍化物)后,有三例发生发热反应。本文报告服用异菸肼后呈发热反应之病案一例。
本病系以阵发性咳嗽、气喘、血中嗜酸性白血球显著增多、肺中有瀰散性斑点状浸润阴影为特征,胂剂治疗本病有特效。
先天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Congenital methaemoglobiaemia)系一少见的疾病。自Francois氏于1844年报告一例以后,截至1952年止,文献中所报告的病案不足100例,而我国医学文献中则尚无此类之报告。
发作性夜间血色蛋白尿是一种发作性血管内溶血过度所致的慢性贫血。当发作时,尿中有大量血色蛋白出现,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夜间或睡眠之时,一般认为此病系Marchiafava及Nazari二氏于1911年首先记录,Micheli氏于1931年有详细的叙述,故在临床上也常被称为Marchiafava-Micheli氏综合征。此病甚为罕见,据Wintrobe氏称,截至1945年在文献中仅有46例之记载,195
阎氏于最近曾报告耳垂局部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一例。此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作者等最近在重庆西南医院发现相似的一例,除耳垂白血细胞计数增高并有大量吞噬细胞(又名内皮样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组织细胞和破折细胞等)外,手指尖、面部和手臂皮肤之血涂片中亦可找见吞噬细胞。在观察过程中,吞噬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其形态亦逐渐接近于正常之单核细胞。静脉之血像则正常,并未见有吞噬细胞。茲特报告,以供参考。
多发性骨髓瘤是造血器官的恶性肿瘤。国内尚少报告。本院于1954年4月发现一例(本院自开院至今107,693住院病人中,此为第二例),其诊断过程颇有特殊之处,曾用乌拉坦(Urethane)治疗获得相当疗效。
患者男性,28岁(住院号17998),江苏南京人,火车司机,因咳嗽一年、周身乏力十个月于1953年10月3日住院,患者于1952年11月底因受凉突感畏寒,继有轻度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咳嗽、气喘、吐痰。两周后曾赴某医院门诊检查,诊断为“支气管炎”,服棕色合剂等药,咳嗽反而加重。夜间自觉胸闷,呼吸不畅,必须起坐,12月底住该院内科。据当时检查肺部呼吸音稍粗;肝脾未扪到;白血球12,000,嗜酸性白血
脾脏肿大是临床工作者在治疗晚期日本血吸虫病时所常遇到而难于解决的一个问题。肿大的脾脏不仅机械地对腹内其他器官起着不良的作用,而且在不少病例中还引起贫血、白血球减少或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而最常见者为“血细胞普遍减少症(红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三者同时减少)”。这种后患如不解除并任其继续发展,则不仅患者的健康不能恢复,甚至可以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