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忆旧:知青生活令我终生难忘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aiyid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芝麻酱冰冷黏稠,硬得难以下咽,马未都随即又从水缸里舀了一勺子带着冰碴子的凉水帮助送下,还被噎了个半死。偷吃之后马未都慌忙回到宿舍,刚蹑手蹑脚地钻进被窝,灯突然亮了,同屋的知青都醒了,并且异口同声地说:“你偷吃芝麻酱!”
  马未都曾是文学圈的名人,其作品《编辑部的故事》和《海马歌舞厅》轰动一时;他是我国收藏领域最炙手可热的标签式人物。出现在公众面前的他,短寸头,长马褂,隐隐透着些“古气”。但一开口聊天儿,天津人骨子里的“贫”劲儿便汩汩直冒,人称“浑身上下都是相声的感觉”。
  他的经历为人所乐道的有这么儿点:还是机床工时,搞文学创作,—跃成为出版社编辑。挖掘出王朔、刘震云、苏童、奠言等一拨儿千里马后,叉不安于当伯乐,一头栽进了文物收藏。大可顶着“文化名人”的头衔行走江湖时,他叉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分馆次第开起来。似乎历史的每一波浪潮,都有他弄潮的身影。作为一名“50后”,马未都1969年和1973年曾先后两次下乡插队,儿年的知青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随父亲去干校
  马未都自小在军队大院长大,父母都是山东人。父亲出生于荣威市镆铘岛,十儿岁的时候就离开家乡,当兵参加了革命。因为父亲还有些文化,所以在部队里一直是做思想工作,从指导员、教导员一直到政委。经历了战争洗礼的父亲给马未都留下的是坚强与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使他一辈子受用。1969年1月23日,马未都兄妹三人跟着父亲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启程前往黑龙江省宁安县的空军五七干校。刚到东北的时候,马未都常常会挨饿,因为在北京都是自家做饭,油盐总是足的,但吃于校食堂,首先就是缺油腥,什么都想吃,但什么都吃不上,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那种饿的感觉也是今天人们所无法体会的。一天傍晚,父亲神神秘秘地带上马未都兄妹三人,来到一个废弃的四处漏风的大房子。房子里有一口大炉子,父亲变戏法似的拿来一个铁锅,麻利地插上木柄,然后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儿大把黄豆,在锅中翻炒起来。
  兴奋的马未都则去捡柴、添火,父亲说:“火不能急,否则豆子煳了不能吃。”马未都在微微的红火中兴奋地看着父亲,父亲也得意地看着他们。终于,黄豆发出豆香,香飘四溢。父亲说:“炒好了,放凉了就能吃了。”话音未落,在他拿起铁锅准备离开炉子时,一个意外发生了,铁锅的木柄突然转动,铁锅瞬间翻转一百八十度,黄豆一粒不剩全部掉进了火里,火苗立刻就蹿起一米多高。那个时候马未都的难受,他自己能描述,但父亲的难过,恐怕是没有语言可以表达的。
  舞台扮演一只狗
  在五七于校的时候,马未都还加入了文工团,开始了自己短暂的“演员”生涯。那时全国普及样板戏,干校也很快组织了一个空政文工团。马未都生性好动,被文工团一个姓栾的领导看中,拉进了演出队,参加排戏并在东北林区巡回演出。在那个娱乐方式比较单一的年代,文工团的每次演出观众都是漫山遍野。马未都刚开始也就是个跑龙套的,甚至是連跑龙套都算不上。对于第一次饰演的角色,马未都至今也都不好意思说出口。了解样板戏《红灯记》的人都知道,剧中当李奶奶向李玉和发出情况紧急信号未奏效后,李玉和一步跨进门就问:“妈,出事啦?!”李奶奶向门外一指说:“门外——有狗!”接下来就该马未都上场了——他就是站在电线杆旁,饰演了自己平生第一个角色,就是只“狗”。
  逐渐地,马未都的戏份也开始多了起来,他饰演的主要还是特务,虽然仍没有台词,但也开始有了动作,就是进到屋里,拿起一本皇历胡乱一翻,随手摔在地上。对此马未都已经很高兴了,但有一次演出出现了差错。那一次台下的观众有好儿万人,马未都像平常一样进了屋子,却发现凳子上并没有放着皇历,这下马未都没办法了,因为他也不是专业演员,不知道怎么去救场,最后索性一屁股坐在凳子上不出去了,直到外面的观众吵翻了天。从那以后,马未都就开始不再相信道具,而是养成每次上场前把皇历放在自己袖子里随身携带的习惯,到了屋里再随手—扔。出了丑也让马未都明白了人生的一个重要信条——做人要自信,做事要周密。
  司务长偷吃芝麻酱
  从东北返回北京又过了两年,1973年马未都来到北京郊区——现在海淀区温泉镇苏家坨——开始了自己第一二次下乡插队的生涯。因为马未都的数字概念比较好,脑子好使,做事公正,因而被知青们推举为食堂的“司务长”,负责做饭和发放饭票,虽然这样马未都的空闲时间多了些,但厨房的脏活累活也得一起干。
  马未都常常变着法儿改善知青们的伙食,当然做饭也是需要技巧的。那个时候知青们干活辛苦,如果饭菜口味不合适,他们就会发脾气,马未都可能就会挨骂。时间长了马未都逐渐钻研出一套“看天调盐法”,因为天气是和饭菜的咸淡有关的,天气热,知青们干活出汗就多,做菜就要多放盐,否则就会挨骂,所以每天做饭之前,马未都都会出去看看天气,“看天做饭”。马未都小时候对芝麻酱情有独钟,接北京市那时的规定,每人每月只供应一两芝麻酱。对买东西自幼抵触的马未都,买芝麻酱却十分乐意前往,回家路上用手指刮点儿送入口中,品尝香得无以复加的芝麻酱,算是童年一桩小小的陕事。即使现在看到芝麻酱马未都也是倍感亲切。
  一个冬天的夜里,马未都饿得难受,一个人偷偷溜进厨房找吃的。当时食物缺乏,管理很严格,每天晚饭后都要清点剩余馒头,然后签字上锁,防止有人多吃多占,所以馒头是不能动的。饥饿难耐的马未都思来想去,只有芝麻酱没数。当时芝麻酱也是一人一两,同村的知青有146名,每个月都是马未都亲自去公社的副食店打回近15斤来。想到这,马未都随即挖了一勺送入口中,但这么冷的冬天,芝麻酱冰冷黏稠,硬得难以下咽,马未都随即又从水缸里舀了一勺子带着冰碴子的凉水帮助送下,还被噎了个半死。偷吃之后马未都慌忙回到宿舍,刚蹑手蹑脚地钻进被窝,灯突然亮了,同屋的知青都醒了,并且异口同声地说:“你偷吃芝麻酱!”那个时期,长期饥饿的人嗅觉是极为灵敏的。1975年马未都离开了生活两年的农村返回城里,被分配到北京一家工厂当了儿年的铣床铣工。1980年马未都开始了文学创作,第一篇小说《今夜月儿圆》使他一举成名。1981年,当时发行量近500万份的《中国青年报》用一整版发表了他的小说《今夜月儿圆》,轰动一时,之后,他成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编辑。
  出版社的日常工作大致是:每天早上打完水、扫完地后,用剪刀把投稿信封打开,挑出认为还可以的给编辑们。王朔、刘震云、奠言、苏童的手稿都是这么被挑出来的。多年以后,马未都在清华大学一次讲座上忆旧,谈及当年的王朔“表达很清晰,但字写得太幼稚了”,当年的刘震云“永远不坐椅子,一来办公室就坐桌子上开始胡侃”,当年的奠言“不怎么爱说话。”
其他文献
母亲节前夕,我将一组女子合唱团去油菜花地放歌的照片,转发给了千里之外的发小,他的回复竟然是:幸好昨晚没看微信,否则一夜無眠。理由是:美女如云,格外养眼。他是万不能想到的,这群美女都是50岁以上的母亲,有的还是做了奶奶的人了。  这个年龄段的女人竞美得如此耀眼!是她们能管得住自己的嘴,迈得开自己的腿,她们还有什么不能做、不敢做的呢?原来,维持美貌背后,藏着一个人的自律、忍耐、坚持、克制,以及高要求。
期刊
1975年五一,这对志趣相投的有情人结了婚。婚礼那天下午,同事还未散去,郑树森突然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说他的父亲身体状况很不好,郑树森是个孝子,想连夜赶回去。当晚没有直达郑树森老家龙游的火车,必须在金华火车站中转过夜。当时两人没钱住招待所,于是把铺盖卷儿往地上一铺,在火车站广场度过了新婚第一夜。  今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上台领取
期刊
一碗灰绿色似糊非糊的东西,散发着一股馊味,我大有久别重逢之感。去北京那么多趟,这一回终于又喝到了豆汁儿。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上海人爱吃生煎馒头、小馄饨,而北京人则说:“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豆汁儿是地道的京小吃,是用绿豆制作粉条时剩余的残渣发酵做成的,有一股泔水般难闻的气味,外地人避之不及,“老炮儿”们却视为最爱。  记得,梁实秋作为老北京,到了台湾之后,念念不忘的便是北
期刊
自从媳妇儿生下儿子,成了孩儿他娘之后,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越发看不出她是一个普通的基层中学的教育工作者,倒像是苦心钻研兵法的“战斗发烧友”。客观地讲,儿子的成长,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付出的并不是很多,倒更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看着两位至亲至爱之人在各自的战场上,将兵法三十六计活灵活现地演绎到现实生活中来。这之中,更多的是看到孩儿他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信念,大有舍我其谁的霸气。于是,自己偷偷地
期刊
一家人分别时,谌龙拽住妈妈的衣襟哀求她带自己回荆州。张玉霞教育儿子:“男孩子这点苦都吃不了,将来会有什么出息?”说完,她强行将儿子的手掰开,赶他回体校……  谌龙1989年出生于湖北荆州一个体育家庭,父母都曾是武汉军区的篮球运动员。母亲张玉霞退役后进入沙市区农商银行工作,父亲谌华是荆州教体局干部。谌龙遗传了父母良好的运动基因:6岁时身高就达到了138米,而且爆发力出众。1995年,正上幼儿园的谌龙
期刊
日前,在中国载人航天庆祝第三个“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杨利伟宣布,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正式启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选拔在航天员类别方面,工程师首次入选。  从远古“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明代万户进行人类最早的同体火箭升空试验,中国人的“飞天之梦”已经做了儿千年。2003年10月15日,随着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中国人心中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杨利伟不仅成为了全国
期刊
湖北建始三里乡大沙河村,一条蜿蜒的小河划开了起伏连绵的群山。这里是个安静之地,唯有村民的唤船声和万家的划桨声是每天最为清晰的声响,这一声“过河”穿越了长达140多年的时光,蕴藏着万家五代人对信义的坚守。  《欢乐中国人》播出了建始县三里乡大沙河村民万其珍一家百年义渡的事迹。知名演员李晨以《承诺》为题,讲述了“一个承诺,一家五代人141年分文不取、诚实‘守信’震撼了亿万中国人的故事”。  先祖对百姓
期刊
编辑推荐理由  2018年5月2日凌晨,94岁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王丹凤在上海逝世,“小燕子”在春天飞走了,美了近一个世纪的她,完美地走完了绝代风华的一生!  初闻噩耗,记者第一时间惊叹不已,悲伤不已,几乎喘不过气来。怎么可能啊?去年《北广人物》才独家策划了一期她的封面人物报道(标题“风华绝代王丹凤又见燕归来”)。当时报道有两个契机,一个是6月17日晚开幕的第20届上海国际
期刊
阿根廷诗人、作家博尔赫斯很喜欢旅行。有一次苏珊·桑塔格好奇地问他:“你从旅行中得到什么呀?”他回答:“我去的每一个地方,人们对我都那么好。”在桑塔格印象中,博尔赫斯很可爱,而且相当的孩子气,完全一副无助的样子,“他从未真正有过成年人的生活。我觉得,他并未真正有过性生活”。  博尔赫斯是否有过真正的性生活,得由他本人或他的亲密伴侣来回答。那只是桑塔格的一种直觉,用来延伸说明博尔赫斯“相当的孩子气”的
期刊
春节期间,在新加坡见到李佳薇。37岁的她身材仍然修长,言谈照旧直爽,只是一身休闲短装,带着年过六旬的父母和8岁的儿子走在街头时,让人很难想象这就是征战国际赛场十多年,曾被誉为“新加坡乒坛一姐”、中国队主要对手之一的乒乓球骁将。  收官在四届奥运之后  李佳薇退役已近6年了。其实,早在她为新加坡夺得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亚军之后,家人就有意让她退役,成家生子。但新加坡有关方面还是希望她能再打一届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