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言”品“文”,文言合一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起始阶段的学习,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种惯性意识。好的文言文的学习与思维习惯,对学生学习文言文会有愉悦的潜意识。因此,本题以课本为文,从“文”与“言”两方面入手,从引导学生感受古文字本身的美,领会文言文的句式美,体会文言文的语言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感悟文章背后的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四个方面探寻七年级文言文的衔接学习。
  关键词:文言合一;衔接学习;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115
  在一次期中检测中,七年级有这样一篇文言阅读,读《咏雪》,做下面几道题:
  1.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白雪纷纷何所似 即公大兄无奕女
  2. 翻译下面的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
  3. 结合文章,说说谢太傅是个怎样的人?
  上面的三道题,不同学校,学生完成的结果惊人得相似,第一的“似”、第二题基本正确,但是第一题的“即”有很多学生混淆不清,第三题基本不正确。这个结果反映出学生平日文言文的学习情况:学生很注意文言字词意思的学习,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不够重视。也就是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言”轻视“文”。重“言”可以扎实学生的功底,为以后文言文阅读打下扎实的基础;但轻“文”就会让学生养成一种简单的思维习惯,学习文言文,只要理解字词的意义就行了,不用揣摩词的味道,体会文章的内容情感,更不会深入到中华文化的美,学生这样学习古典文学,收效甚微。
  那么,如何利用七年级上册的几篇文言文课文,将七年级起始阶段的学生引入一个趣味盎然的文言文世界。首先,要明白教文言文,要教什么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初中语文学习目标与教学建议》对文言文的建议,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培养阅读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用什么方式教,运用什么方法,适合学生的认知和兴趣。
  文言文的学习,首先学生要读懂文章字词的含义。其次,更要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也有文体之分。七年级上的五篇文言文,有记叙文《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有议论性的文章《虽有嘉肴》《河中石兽》,还有寓言《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以及问答体裁的《论语十二章》。更主要的是,教师采用不同的方式,巧妙地品“文”。即引导学生感受古文字本身的美,领会文言文的句式美,体会文言文语言背后蕴含的丰富的内涵,感悟文章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使学生真正爱上中华传统的文化。
  一、以造字之法,引导学生感受古文字的美
  中国的汉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本意及其比喻义和引申义,在解读汉字含义的过程中,可以从汉字的源头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文言字词那独特的意味。比如前文提到的“即”,它的金文传体是“ ”,这个字左边是一件食器,右边跪着一个人,正要饱食。后来引申为“靠近、接近”,如“若即若离”,又引申为“立即”。在这里又引申为“就是”。又如《虽有嘉肴》中,“教学相长”“学学半”,这里的“教”和“学”学生很难理解清楚。只要将这两个字的金文画出,就迎刃而解了。“学”的金文“ ”,这个字的下面是一个孩子,中间弧形表示覆盖、教导,上面一个人双手拿着木棍,合起来是一个人拿着木棍教孩子算数。所以这篇课文说教就是学,从这个字就可以理解。
  文言文中,有很多的词含义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借助汉字的造字这个特点,还原汉字的最初形状,然后加以引申,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轻松理解词或课文的含义。
  二、以句式为突破口,体会文言文的形式美
  什么是语言整齐美?简言之就是语句整齐匀称。语言整齐美是属于形式问题,但不能小看。古人主张“情欲信,辞欲巧。”意即文章要有真实的思想内容真挚的感情,还要有精美的文辞。就语言整齐美而言,既有三字句四字句的,又有五字句七字句的整齐美。不仅有并列关系对仗工整的句子,而且还有同属于一个主语而谓语是并列词组的整齐美。语言整齐美的表现形式有:1. 整齐对仗字数相等,有时对仗工稳。2. 以排比句的形式出现,有的字数相等,有的略有参差。这里又有偶数句排比,奇数句排比。3. 一句之中出现并列词组,或主语并列,或谓语并列,或宾语并列,或附加成分并列,这些都是整齐美句式的形式。
  比如,《虽有嘉肴》,虽然课文离我们时间较久,句子意思比较难理解,但是课文总共6句话,有三句的句子整齐,有一种音乐美,声调和谐,节奏鲜明,读来上口,听之悦耳,便于记忆,学生受感染也就顺理成章。有的句式是对偶。其中的反衬,使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其性质状态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当我们在一开始的教学中,就渗透语言的整齐美,学生明白,文言文有诗歌般的音乐美,这会让学生更加青睐文言文,更加喜欢诵读文言文,这样就為文言文的学习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更为以后的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有深远的影响。
  三、以语言为抓手,感受文本背后丰富的内涵
  文言文的记叙文和白话记叙文一样,也是通过语言体会人物的形象与感情。然而,文言文的语言比现代文语言凝练,所以,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深刻。那么,以《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为例。先看《咏雪》一文,先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自己感觉读出谢太傅对两侄子比喻的态度如何,读出谢太傅是个怎样的人。这里,学生可能初读很难读出,结合小组讨论,然后达成共识。
  我们从语文入手,看看谢太傅对两个比喻的态度。文章里谈到“俄而雪骤”,“俄而”是“不久”之意,暗示当时下雪了而且是小雪,“雪骤”说明不久之后雪下得又大又急,谢安提问中的“大雪纷纷”其实间接地回应了“骤”的意思,就是大雪纷纷扬扬。而谢朗的“撒盐空中”只能是细小颗粒,与此时情景断然不同。而谢道韫的咏雪则写出了大雪飘扬之态。很明显,谁的喻体选得恰当。接着,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的语气至少说明谢朗是率尔以对,自己都认为这个比喻有点勉强,体现出分明的不自信。而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未若”就是“不如”之意,说明她经过片刻沉思、比较,语气坚决,充满自信。最后,看谢太傅的反应,“公大笑乐”为什么不是 “公大笑”或“公大乐”?“公大笑乐”出现在谢道韫话后,按逻辑分析“大笑”应该是为家庭氛围温馨而笑,为谢朗率尔、简单、纯真而笑,为两人的才华而笑。而“乐”更多的是“大笑”之后对谢道韫比喻及才华的肯定、欣赏。如果此时谢安要说什么,当是类似这样的话:“你们俩说得好极了,但道韫比喻最恰当,神形毕肖!很有意蕴!”从作者立场看,文章只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客观地写出,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意图是明显的。谁的“言语”好,谁的不好,一望而知,这正是本书叙事的优点。结尾一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可谓神来之笔,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却没说明谢朗的身份,用意颇深。这一句后人追书之词只要你读出节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就可看出作者是在击节赞叹,溢美之情流于言外。   通过这几个词的品读,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了。开篇学文言文,给学生就是这种思维,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就不会停留在表层含义,会读到语言背后的内容,会品读“文”。这样文言结合,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比如在后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只要教师问,文中的三个人物,你喜欢谁,学生立即会从语言入手分析三个人。现将学生的分析如下:
  生2:我喜欢友人。从友人的“变”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你看,他刚到太丘家时多么有礼貌:请问你父亲在家吗?有几个大人能同小孩子这样讲话?此处,友人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彬彬有礼。但是,一听说太丘已“舍”他而去,马上“便怒”了。这个“便”字用得极好,活化出了他的“火药桶”性格——一点就爆。于是,怒火攻心之下,他破口大骂。这一骂,完全颠覆了他起初留给我们的温文尔雅的形象。友人这么粗俗、无信且无礼,我们都有点鄙视他了。可是,他一听完元方一番有理有据的反驳后,友人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很是“惭愧”。他的这一“惭愧”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和多么深刻的反省啊!他“惭愧”,说明他已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诚恳地接受了一个七岁小孩的批评。这种自我解剖,不是谁都会的;这种豁达大度,不是谁都有的。不仅如此,友人还以实际行动向元方表达了歉意,表示了喜爱。他下车就表明了致歉的诚意;他“拉”元方则是以肢体语言向元方说对不起,并传达了对他的喜爱。对常人来说,心里承认错误已经很难,当场以实际行动纠错更是难上加难,可友人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毫不拖泥带水,扭扭捏捏。于是,他一度被颠覆的谦谦君子形象又得以重塑。
  四、以演读为突破口,体会文章的思想文化
  文言文,最初给人的感觉就是“之乎者也”。“之乎者也”等语气词,暂且我们不管它的出现和消失这个复杂的过程,但是我们明白“之乎者也”等语气词是为弥补书面语的停顿与语气这两个欠缺而产生的。它们虽然也是文字,但与一般词汇并不相同,所以《说文》及汉代传疏家都将之命名为“辞”(或“词”) ,以与“声出于唇吻、形著于简牍”(钱钟书语) 的“字”相区别。或称“虚字”,虚者,假也,即“假字”。它们只起到符号的作用,就如现代的标点,其作用有二:一是表示在此处停顿,二是指示它前面的那个实词的声调。同一个语句,如果声调有不同的变化,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就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完全相反。“之乎者也”在被当做断句符号之初,已经同时被赋予了语气提示功能。在《论语十二章》中有“之”7个,“乎”6个,“者”7个,“也”4个,句末用不同的语气词,可以体现不同人说话的情感,甚至体现人物的性格与思想。同时《论语十二章》又是“曰”体,因此,在课前,让学生查找关于孔子、曾子、子夏的身份、精神、思想价值的相关内容。在课堂上,结合“子乎者也”,让学生分别模仿不同的人物,以坐以论道的形式,进行演读,要读出孔子、曾子、子夏的为人、思想价值。
  以讨论学习与为人为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的三句句末都是带“乎”的反问句,但是与曾子有有所不同,曾子直接在事情上反问,孔子事情讲完后,加上一句表示情感的詞如“说”“乐”“愠”,就体现曾子对人对事极其严格的人,而且有反思的思想精神。相反孔子那种充满智慧、温柔敦厚、亲切平和的一面,更凸显孔子为人的“仁”。子夏句末是“矣”,直接见自己的“仁德”的思想体现的言语中。
  以上简单论述谈论的四点,有“言”的文字美的感受,有“文”的语言内涵的挖掘与文化的感悟,即让学生从文字到文化的层面全方位让学生切实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接受美感的熏陶。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学会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方式,力图用精心和匠心引导学生,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言殿堂,陶醉忘情地行走于古色古香的文言世界。这样去浇灌,就能在原本贫瘠的土地上不断地播散种子,直至形成一片绿荫。
  参考文献:
  [1] 巢宗祺,雷 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修订本),2002.
  [4] 赵国忠.中国著名教师的课堂细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 吴 丹.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性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浙江省浙师大附属秀洲实验学校 314031)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学考、选考的考核方式为纸质考试,主要考查学生观察、记忆、操作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操作转化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去适应信息技术学考、选考的考核方式,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操作;理论;构建;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7-0105  背景描述:  2017年11月份苍南县举行高中美术教师探讨课,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在众多的课题中笔者选了《千里江山图》,因为正好那段时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算是蹭了一回热度。这幅画自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只对外展出过5次,虽然位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但是它的知名度比起《
摘要:文本细读,可以使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读出更丰富的含义以及作者的隐义,从而对文本有更具体而深刻的感受。本文试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来剖析《鸿门宴》中的非主要人物项伯,了解他在这千古一宴中的“另类表现”,解读人物的多面性。  关键词:文本细读;鸿门宴;项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88  文本细读,也称为充分阅读法。课程教学语境下的
摘要:微课教学便于记录、保存和分享,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对于诗歌鉴赏的教学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关键词:微课;诗歌;散文;情感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1-0046  一、借助微课整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微课是指用于课堂教学的8到10分钟的短视频,这一类视频因其短小精悍、内涵丰富而广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高中语文
摘要:现代教育理念中,单纯的模仿与记忆式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局面的需要,提倡自主、实践与合作成为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技能与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技能是完成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是技能实施的前提所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知识点,都包含着不同的技能点。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办法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那么学习是很难收到成效的。只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才能让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看到它的有
摘要:为了突破传统日常作文教学的种种弊端对学生写作兴趣和作文教学效果影响的瓶颈,笔者借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教学,引导学生分三步探究微写作模式,即承《论语》之可贵精神,积累“微感受”、思《论语》过人智慧写下“微评点”、融《论语》之博大内容,生成“微作文”,并建构了以《〈论语〉选读》课文为教学材料的具有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等特点的微型写作课程,以此提升学生学生的写作兴趣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6-0095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阐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 能力目标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实验分析图解(重、难点)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及其图解  3. 情感目标  分析孟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些许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中职化学;素质教育;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56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造就高素质人才,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培
摘要:目前对于采用问题导向型学习模式的研究,大多数文献都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论述,而针对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的研究则少之又少。2006年,Hung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提出了3C3R模式。本文以高中生物课程中人类免疫系统的相关知识为例,采用3C3R模式在计算机辅助下构建问题导向型的学习情境,并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以期完善中学生物教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计算机辅助;问题导向型学习;3C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外来务工人员纷纷涌向城市,他们的子女也随之进城生活和学习。由于随迁子女地域文化差异、青春期的特点、家庭贫困等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适应城镇生活,从而在学习和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的问题,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情感教育;师爱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