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x168jxx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是完成“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的弊端深受人们诟病。如何改善这一令人头疼的状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对阅读教学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抓住设问教学无疑是一剂良药。
  一、 何谓设问教学
  何谓设问教学?设问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它是通过设计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养成思维品质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增强问题意识,把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课堂提问法的研究表明:课堂中学生智慧技能的习得与发展与问题情境相伴而相生,随答问能力提高而优化。设问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引起学生注意与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更主要的是促使学生借助于问题的探讨,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养成问题探究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从而培养与发展其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独立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帮助。因此,笔者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也是一堂成功的“问题教学课”。
  二、 设问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阅读教学中问答式的基本流程是:问题编拟—提问—答问—应对与理答—后续提问。语文问答式教学中对话行为实施的教师一方,承担着以下任务:处理教学内容——整合问题素材;编拟问题——发问;组织答问——听答;应对与理答——后续提问。问答式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
  1. 明确的指向性
  好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要从文本实际出发,依从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但在实际课堂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科学性、针对性远远没有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存在着一些亟待改变的现象。如《故乡》一课的设计:①你的故乡在哪里?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故乡的风土人情。②故乡向我们展现了什么?③故乡在“我”的生命中留下怎样的印痕?留给“我”一些怎样的思考?④你对自己的故乡有怎样的评价和期待?这几个问题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偏离了教学目标,对文本的学习无所裨益,如问题①④;二是问题指向不够明确,如问题①是指向主题探究呢?还是指向场面描写?是评价性的,还是认知性的,模糊不清;三是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只看到教师的“苦心孤诣”,却看不到学生的“心领神会”,如问题③。
  2. 广博的多样性
  好问题要有涵盖面,要涵盖主旨、内容、形式、效果等,切忌单一化。请看《敬畏自然》课堂问题设计:①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什么观点?②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摆了哪些实事,讲了哪些道理?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③文章内容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④本文作者借助怎样的语言表露了怎样的感情?⑤你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上问题,第①个问题主要着眼于对文本中心内容的理解,也就是理解本文表达什么思想(观点)以及对这一思想的评价;第②个问题着眼于观点和材料的关系,即用哪些内容来阐述观点;第③④个问题着眼于文章的表现手法,也就是紧扣文章主题(观点)怎么写(内容呈现的形式,包括章法和语言运用)。这些问题在内容上涵盖了对文学作品的主题(观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以及学生自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既有认知性的,也有评价性、创造性的,涵盖面广,能带领学生全方位地思考学习,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3. 完整的序列性
  好问题要体现完整的序列性,每一个问题都应是整堂课必不可少的有效环节,使课堂教学由浅而深地推进,使学生在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享受收获的喜悦。如《公输》一课的课堂提问:①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给文章分层概括大意。②墨子用什么计策劝说公输盘?③墨子在劝说楚惠王时为什么不直接劝说他停止攻宋?④你认为墨子阻止楚王攻宋的关键步骤是什么?⑤你认为墨子能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从中你获得什么启示?以上问题,由情节内容梳理到人物评价,由文中人物到自身成长,由认知性问题到评价、创造性问题,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方方面面引领学生打开心智,拓展思维。
  4. 充分的激发性
  好问题要富激发性,要能创设出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迫切希望得到答案的求知心境,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索、探究并发表个性化意见。如《喂——出来》一课,一头一尾分别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①阅读全文,思考“喂——出来”这声音从何而来,“出来”的到底是什么。②根据小说情节,天上掉下那块石头后,还会掉下什么?请展开想象,截取某一个情节,续写小说。这一“开放式”的问题设计既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引领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进一步认识作品主题,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一石三鸟”式的思维训练。
  编拟出一系列精彩的有价值的问题之后,要使我们的阅读教学最终有效,还得借助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得心应手的掌控能力。
  三、 有效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1. 有效提问需要等待区间
  课堂提问不是学习的目标,得到正确的答案也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在于教师一堂课中问了多少问题,而在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了多少。不重教师问的数量,而重学生答的质量。
  问题提出之后,教师要给学生预留相应的思考时间,不要刚把问题抛出,就马上请学生回答,一旦学生答不对,就急急忙忙直接呈现答案,或者是见学生不举手,就喋喋不休地重复自己的问题。欲速则不达,这种急躁的情绪往往导致相反的结果——学生思维打不开,参与程度不高,对问题的思考也不主动、难深入。
  等待区间正如音乐中的“休止符”,短暂的停顿,耐心的等待,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参与的空间,便于大多数学生及时调整思维情绪,找准思维角度,把握思维内容,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思维,才会出现有创见的答案。   2. 有效提问需要有效反馈
  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的答案不完整或者不正确的时候,有些教师由于时间有限或不想伤害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仅点头示意坐下或简单说一句“好的”,而不对学生的回答作中肯客观的评价指导。特级教师薛法根曾对此发表看法:“现在许多课堂都是一种展示,而非指导。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即使是错误的也让他坐下去而没有一个具体的指导过程,那学生怎么可能有进步。”有效提问中,教师的提问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答题的具体指导过程更为关键。运用问题进行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对回答有困难的学生或回答不尽如人意的学生,教师不能“专注”在标准答案上,急于寻找下一个同学回答或者干脆自己抛出答案,而是要“专注”在这个学生身上,重点把握问题在师生互动中的分析和解决,请学生解释他的答案,举出例子,或是提供论证,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引导、纠正、总结和提高,来帮助学生思考,完善答案,形成共识。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辅导其他学生的过程,也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提问印象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环节。
  3. 有效提问应着眼于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我们的教学要培养能解决问题的人才,首先应培养会提问题的人才。真正的学习只有在学习者理解并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时才能实现,那时教学效率可以达到最高点。笔者在上八、九年级文言文时,词句疏通这部分内容,常常采用学生课前借助工具书自学,课堂学生提疑,相互讨论,教师答疑的方法,效果极佳。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一般是基于两种原因:当他们感到疑惑需要帮助时,或者当他们感到好奇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时。无论出于哪一种原因,作为教师都应以肯定为主,多增强学生上课提问的自信和勇气,让学生敢提、愿提、能提、习惯提,主动承担起参与课堂学习和积极思维的学习责任,发挥自身主动性。一堂课下来,如果学生没有任何问题,只能表明学生课堂上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而不是主动地探究,这不是好事情。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可以得到最真实有效的反馈,应该关注哪些知识点,应从哪些角度、哪些层面进行点拨、引导、疏通等,从而指导自己的教学。
  4. 有效提问需要有效反思
  一位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反思,其中一个方面,就是对课堂提问数量和质量的反思:今天我的课堂提了几个问题?这些问题中哪些有效的,哪些低效的,哪些甚至是无效的?如果我换一种方式提问,或者不提问,学生是否也能掌握这部分的内容?哪些问题是预设的?哪些问题是课堂生成的?问题难易度把握恰当吗?学生回答了哪些?我反馈了哪些?学生有收获吗?教学目标实现了吗?……一系列的反思之后,要记下成功之处,也要记下败笔之处,积极寻求应对策略和改进方案,对提问类型、问题设计、提问方式、答问处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
  教师时常给自己的课堂提问号号脉,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有效提问能力自然会得到逐步提升,课堂教学也能日臻完美。有关课堂提问法的研究表明:语文课堂中学生智慧技能的习得与发展以教师提问水平优劣为基准条件,因而教师课后的反思提高更显重要。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只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精通这门学问,掌握这门艺术,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湍流扩散多相流在许多工程和环境科学实际应用中十分常见.流体相中的湍流和扩散相的随机本质使得湍流扩散多相流中遇到的问题远比单一流体中遇到的湍流现象复杂得多.首先评述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把自己的语文能力不强归咎于'语感'不够,又把'语感'不够归咎为先天的趋向。这样做成败归因,方向是错误的。'语感'是在
高品位的数学教学应具有“四种含量”:科研含量、思维含量、文化含量、情感含量. 四种含量是一个不可分割、有机交融在一起的整体,当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会有所侧重.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正弦定理及其应用”围绕四种含量进行必要的述评.  一、教学过程  限于篇幅,且为了突出教学亮点,本文有选择地展示若干精彩段落.  T:这里有一幅美妙绝伦的“嫦娥奔月”图多媒体课件展示,请同学们伸展开思维和想象的双翅,发表自
有一个困惑让笔者一直在思考:文学作品无论是就其可读性还是内涵性,应该说是所有文本类型中最具诱惑力的,可事实上依然讨不到学生的普遍喜欢,而那些青春读本甚至地摊小说,学生却读得如痴如醉,为什么会有这种尴尬呢?  笔者认为首先这是一个阅读距离和阅读需求问题。选入课本的文章虽然都是万里挑一、文质皆美,但是毕竟绝大部分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意识形态都相当远。细数初高中十二册课本,没有几篇文章是近三十年的作品
备课是上课的根本,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文章针对备好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近年来实验研究发现生物系统中存在着与金属类似的相变现象, 因此该文探讨生物力学中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生物系统中的相变力学. 介绍3种发生在生物系统中的相变力学现象: DNA分
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传统中学国画教学,使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数字化的介入,使得中学国画教学在数字化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
文章通过“怎样移动重物”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实践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利用口风琴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与合理运用口风琴培养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实施了'一二三六'工程,要求青年教师一年适应,两年合格,三年胜任,六年成为骨干,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