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数学课堂的文化意韵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来学习数学知识,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意韵呢?
  
  一、 让数学语言显现其文化韵味
  
  数学课总是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事物,用最和谐的图画抽象最形象的形体。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由精确术语与关系语句所构成的语言,以其高度的抽象简洁地描述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精确的工具,但不少学生对数学语言往往表现为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等。为此教师需要对数学语言进行合理加工,让其显现出特有的文化韵味。教师的教学用语既要科学规范、严谨简约,又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教师应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领略文字语言的严谨之美、符号语言的简洁之美以及图形语言的结构之美等,同时需要在三种语言的转化中去强化美,加强学生的美感体验。通过三种语言的反复转化,使学生体验到“数形结合”思想,从而迸发数学语言的内在之美。
  
  二、 让数学历史凸现其文化底蕴
  
  每一个数学知识的背后都有一个丰富的数学文化,每一个知识内容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数学故事,每一次数学发展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数学天才。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去挖掘蕴涵在数学知识背后的人文因素,使其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
  如,教学“周的周长”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数学故事,从而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智慧和才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国富民强而勤奋学习的精神。还可以向学生介绍陈景润勇探歌德巴赫猜想的艰辛历程;大数学家欧拉双目失明后仍坚持心算,并且写出很多著作;阿基米德在罗马侵略者闯进家门时还在专心研究数学……透过这一幅幅人类生生不息、洋溢着人文气息的数学画卷,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还体会到数学成果的取得所走过的曲折历史,以及数学家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坚定不移的精神力量。
  通过这些史实的介绍,使学生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有所了解,认识和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三、 让数学活动展现其文化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正是在这样的氛围状态里,“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真实地反映了数学学习中形成的文化,具体的教师、具体的学生以及正在形成的具体的‘数学化’”。从而使数学活动从“符号游戏”的“弱”文化状态提高到“数学文化”的层面,真正利用数学活动展现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如在学习“确定位置”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练习活动:首先结合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猜一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列、行和数对含义的认识。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数对来确定墙面瓷砖和地面花色地砖的位置,这里注意通过比较瓷砖和地砖的位置特征,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对中的一些规律,提升学生的认识。最后通过类似于数对的一组字母和数找相应的汉字——“我们爱数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提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 用学科的融合来彰显数学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数学与语文、品德、美术、音乐等多个学科融合起来,从中挖掘智育、德育、美育因素等人文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加数学自身的文化魅力。
  一位三年级的老师在教学“观察物体”的课尾,出示了两句古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学生欣赏,并让学生结合本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既把语文教学和数学教学融合起来,又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
  如果说数学课堂中的“语文”味能让学生体会出数学的无限魅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话,那将数学课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进行搭配,就可以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这样做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五、 让数学评价体现人文关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评价的根本目的。可以看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评价打破了以往单纯的纸笔测验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从评价的目标到评价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怀得到了有力加强。
  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有段精彩的对话: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张老师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说道理。在学生各自表述了意见后,张老师没有给予肯定与否定的评价,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跟你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趋激烈。在结论渐趋明显时,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对折后折痕的两边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张老师恳切地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从中我们也感受到张老师对学生评价的艺术。
  数学是对真的探索、对善的发现、对美的追求。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是通过教师的言传引领,达到学生的意会感悟。愿我们的数学学习更富有情趣和意义,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文化意韵!(溧阳市南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重大主题报道一直以来部是县市报追求创新的重头戏,但有些时候,一些县市报的重大主题报道往往更在意形式,注重声势,追求数量,至于报道效果如何、读者欢迎与否,却少人关心。
今年九十月间,义乌市出现登革热疫情。从10月3日开始,义乌商报社连续编辑出版了5期《防治登革热专刊》,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有力地助推了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其中4
3月11日,《南方日报》头版刊发了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参加广东代表团讨论的大幅照片,照片中的肖扬仰天长笑。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记者时说,这是
在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中 ,限制在光滑曲面上保持几何连续的曲线插值技术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文中用直纹面投影的思想研究了这一问题 ,给出了一种在光滑曲面上保持G1连续的样条曲线插值技术 首先构造一条插值曲面上已知点列的空间 3次B啨zier样条曲线 ,然后通过一张直纹面将这条空间插值曲线投影到已知曲面上 ,即可得到限制在已知光滑曲面上的G1插值曲线 理论推导和实例显示表明 ,该技术
提出一种新的固定边框的布图算法.该算法采用SP表示方法,以公共子序列为基础,在随机搜索过程中限定布图宽度的变化,从而使减小芯片面积的目标与固定边框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一致.与现有的固定边框布图算法相比,文中算法在边框更紧凑、宽长比更大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更短的运行时间.此外,文中算法在布图初始阶段就可以对固定边框的合理性进行评估,避免了因给定的边框不合理而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
在“5·12”之前,汶川只是巴蜀大地一个鲜为人知的县。当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地震来临时,汶川则成了世界人民关注的焦点。
常听到新生家长抱怨:在中国当学生家长,真累!孩子还没适应新环境,书包就已变得沉甸甸。汉语拼音字母写得够工整了,离老师的要求却相差甚远,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响,到底是减轻负担还是增加负担?  “减负”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在应试教育的“磁场”里,学生、老师乃至家长的压力有增无减。原因很简单,升学是硬道理,不仅是大大小小的考试,就连评优秀、评“三好”,都与升学有关。教育者很无奈:胳膊拧不过大腿,加重学生负担
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之具有开放的视野、改革的观念和创新的追求;对已有知识和传统思想道德能进行独立思考、理性批判,敢于突破陈规,挑战权威,探索真理;发展自信开朗、竞争进取、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富于想象、乐于创造的创新人格;增强适应变化。承受挫折、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学策略,创新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结构、内容、方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了德育教育主渠道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联合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省妇联,共同发起“情系广元,牵手未来”大型援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