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90
一、整本书阅读与寄宿制学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指导,其中的“整本书阅读”更是针对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困境中的问题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案。
“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更进一步的思维逻辑能力,它是新课标中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而在具体操作之中,一线的教学工作之中这一部分往往被忽视。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校课程的设置都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教师也大多并不严格进行阅读的教学。
而寄宿制学校在整本书阅读上的问题更加凸显。寄宿制学校往往课程安排紧凑,学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虽然这类学校每周的语文课程平均多达十节,但在阅读上基本上没有花费。甚至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每册安排的两本名著阅读都流于形式,变成了老师临时讲授名著相关内容的抱佛脚行为。
而寄宿制学校在当下的中国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模式,特别是县级及县级以下的中学,基本上都是寄宿制学校。而寄宿制学校中的整本书阅读的思考意义极其重大。
二、整本书阅读在寄宿制学校的困境
语文教师都明确知道阅读的意义,也都清楚“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价值所在,而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困扰重重。在寄宿制学校,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多表现如下:
1.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够。
在高中教学中,指挥棒就是高考,成绩就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寄宿制学校更加注重这一点,学校的课程安排往往忽视阅读课。
2.教师们的不重视与自身能力的匮乏。
教师们对“整本书阅读”的不重视与主管部门的不重视是一脉相承的,其核心依然是唯分数论。越有经验的教师,越多看到眼前的效应,而“整本书阅读”作为长久的策略是容易被无视。
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法里的“以文本为纲,以知识为纲,以行为训练为纲”已经变成大部分教师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主要思维模式,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教师们对“整本书阅读”的不重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重视。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一个教学活动,而以功利性为重心的当下教育环境下的教师们大多不具备相关的能力训练,无法做到良好的阅读规划指导。
3.碎片化阅读的冲击。
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有着强烈的渴望,然而受当下网络文学的冲击,碎片化阅读、浅表化阅读对学生们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素养的不足。
在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中人文追求的具体表现,本质上就是最大程度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们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这些应对未来社会的基本能力。寄宿制学校多在县城或者县级以下学校,这些学生大多阅读意识不强,没有足够的人文意识支撑。
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还容易变成一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行为。事实上,“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就在于过程,也就是如何设置学生阅读的任务,如何考察学生的阅读过程,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三、整本书阅读在寄宿制学校实行的可行性探讨
1.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提高的价值。
语文教学改革必然以新课标为本,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之中,核心素养为代表的人文追求必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也必然成为考试考察的主要方向。而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整本书阅读应当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考量。
2.组织教师培训。
组织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学习新课标,进行更具体的相关培训,认真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方针和具体执行措施。
3.策略明确化、具体化。
a.明确书目。这个工作应当是师生一起商讨完成的,这是保证学生阅读兴趣和教师把控阅读方向的必要方式。
b.明确任务。整个阅读的核心关键就在任务的设置上,这也是学习任务群的精髓所在。教师是任务的设定者,学生的任务的执行者,通过任务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思考。
一方面,任务需要契合学生的真实需要,让他们能真正带任务去阅读;另一方面,又需要考虑“立德树人”的基本方向不变,而且还要把语文的工具性贯彻到阅读任务之中,让它能成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体。将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思考加入到任务之中,例如人物的分析、情节的分析、艺术手法的分析等。
c.示范引领。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任务的设定者,但是最好也能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师生的互动会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动力,而且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亲自参与阅读,能更有效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习任务更加规范化,使得学生们更快速地掌握阅读书籍、讨论交流的方式方法。
d.规范评价机制。前面三个策略的核心是让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能开展阅读的活动,而规范评价机制就是监督和完善。一方面是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有效率,而不至于变成敷衍;另一方面,可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进一步完善后续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来自乡村,而这些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即使不来自乡村,也不得不寄宿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之中。而这种半封闭的环境往往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书籍是人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从意义上弥补他们精神上的空缺,给予他们精神的力量,帮助他们成长。
寄宿制从一定意义上也让学生们拥有了更好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同时,学生们互相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充分。
这些都是在寄宿制学校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开怡.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J].语文课内外,2019(19)
[3]刘瑛琪.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陈宏.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新智慧,2019(6).
[5]柴薇娜.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教学研究2,2018(11).
一、整本书阅读与寄宿制学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指导,其中的“整本书阅读”更是针对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困境中的问题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案。
“整本书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良好阅读习惯、阅读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更进一步的思维逻辑能力,它是新课标中所强调的“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而在具体操作之中,一线的教学工作之中这一部分往往被忽视。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校课程的设置都存在诸多问题。学生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教师也大多并不严格进行阅读的教学。
而寄宿制学校在整本书阅读上的问题更加凸显。寄宿制学校往往课程安排紧凑,学校自主学习的时间极少。虽然这类学校每周的语文课程平均多达十节,但在阅读上基本上没有花费。甚至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每册安排的两本名著阅读都流于形式,变成了老师临时讲授名著相关内容的抱佛脚行为。
而寄宿制学校在当下的中国是学校的一个重要模式,特别是县级及县级以下的中学,基本上都是寄宿制学校。而寄宿制学校中的整本书阅读的思考意义极其重大。
二、整本书阅读在寄宿制学校的困境
语文教师都明确知道阅读的意义,也都清楚“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的价值所在,而在具体教学中往往困扰重重。在寄宿制学校,这样的现象更加明显,多表现如下:
1.教育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够。
在高中教学中,指挥棒就是高考,成绩就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寄宿制学校更加注重这一点,学校的课程安排往往忽视阅读课。
2.教师们的不重视与自身能力的匮乏。
教师们对“整本书阅读”的不重视与主管部门的不重视是一脉相承的,其核心依然是唯分数论。越有经验的教师,越多看到眼前的效应,而“整本书阅读”作为长久的策略是容易被无视。
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方法里的“以文本为纲,以知识为纲,以行为训练为纲”已经变成大部分教师课程内容组织方式的主要思维模式,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教师们对“整本书阅读”的不重视,或者说不知道如何重视。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激发学生自觉性和创造性的一个教学活动,而以功利性为重心的当下教育环境下的教师们大多不具备相关的能力训练,无法做到良好的阅读规划指导。
3.碎片化阅读的冲击。
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有着强烈的渴望,然而受当下网络文学的冲击,碎片化阅读、浅表化阅读对学生们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素养的不足。
在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是当下语文教学中人文追求的具体表现,本质上就是最大程度得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们学会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得这些应对未来社会的基本能力。寄宿制学校多在县城或者县级以下学校,这些学生大多阅读意识不强,没有足够的人文意识支撑。
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还容易变成一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行为。事实上,“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就在于过程,也就是如何设置学生阅读的任务,如何考察学生的阅读过程,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三、整本书阅读在寄宿制学校实行的可行性探讨
1.整本书阅读对语文提高的价值。
语文教学改革必然以新课标为本,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之中,核心素养为代表的人文追求必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心,也必然成为考试考察的主要方向。而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整本书阅读应当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考量。
2.组织教师培训。
组织一线的语文教师们学习新课标,进行更具体的相关培训,认真学习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指导方针和具体执行措施。
3.策略明确化、具体化。
a.明确书目。这个工作应当是师生一起商讨完成的,这是保证学生阅读兴趣和教师把控阅读方向的必要方式。
b.明确任务。整个阅读的核心关键就在任务的设置上,这也是学习任务群的精髓所在。教师是任务的设定者,学生的任务的执行者,通过任务学生自主阅读、交流、思考。
一方面,任务需要契合学生的真实需要,让他们能真正带任务去阅读;另一方面,又需要考虑“立德树人”的基本方向不变,而且还要把语文的工具性贯彻到阅读任务之中,让它能成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体。将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思考加入到任务之中,例如人物的分析、情节的分析、艺术手法的分析等。
c.示范引领。教师是阅读的引导者、任务的设定者,但是最好也能成为学生阅读的引领者。师生的互动会成为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动力,而且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阅读经验,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教师亲自参与阅读,能更有效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习任务更加规范化,使得学生们更快速地掌握阅读书籍、讨论交流的方式方法。
d.规范评价机制。前面三个策略的核心是让学生提高阅读的兴趣,让他们能开展阅读的活动,而规范评价机制就是监督和完善。一方面是让整个阅读过程变得有效率,而不至于变成敷衍;另一方面,可以在评价中发现问题,及时纠错,进一步完善后续的评价机制。
四、结语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一大部分来自乡村,而这些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即使不来自乡村,也不得不寄宿在一个半封闭的环境之中。而这种半封闭的环境往往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成熟,书籍是人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从意义上弥补他们精神上的空缺,给予他们精神的力量,帮助他们成长。
寄宿制从一定意义上也让学生们拥有了更好的阅读空间和时间。同时,学生们互相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充分。
这些都是在寄宿制学校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刘开怡.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J].语文课内外,2019(19)
[3]刘瑛琪.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4]陈宏.高中语文新课标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究[J].新智慧,2019(6).
[5]柴薇娜.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教学研究2,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