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业要整合也必须整合,这是中国铜行业的一个共识,也是中国铜业做强的必由之路
当中铝提着192亿美元在海外披荆斩棘时,其身后长长的背影中,是分散的中国铜业企业国内竞争的嘈杂。铝和铜,作为有色金属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在中国长期是“大铝小铜”的局面。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似乎能让“大铝小铜”的版图有所改变。参与此次《规划》讨论的专家向记者透露,国家希望借助《规划》来整合出具有代表性和话语权的专业大型铜业集团,增强我国铜业的国际竞争力。
铜业要整合也必须整合,这是中国铜行业的一个共识,也是中国铜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但整合出的大型铜业集团是一家独大、南北分治抑或三足鼎立,现下相关部门和企业都三缄其口,这之中关乎企业生死,涉及多方利益。
一统和各自为政
中国铜业缺少一家像中国铝业一样的领军企业,在行业内是“三大十强”的格局。
所谓“三大”是江铜集团、铜陵有色、中铝集团,三者呈鼎足之势。坐居南方的江铜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铜冶炼企业,去年电解铜产量70万吨,同时也是国内铜精矿自给率最高的;安徽铜陵有色去年产量也有65万吨,堪与江铜抗衡;2005年收购洛阳铜业后,中铝异军突起,入主云铜后更让其成为铜行业最有希望的一统江山者。
十强方面,金川、大冶、白银等不分伯仲。“说是三大十强,但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企业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70%。政府认为这个比重有点低,铜企太过小、散。”中铝一位铜业专家说。
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的一位成员告诉记者:“相对国外,中国铜冶炼厂还是比较多的,日本就那么几家,韩国也就一两家,印度就两三家。中国大的就有上十家,小的就不好统计了。特别是这一波铜价上涨以后,养鸡场都改成冶炼厂了。可想而知,只要有利润,大家都会扑上去。所以虽然国际铜价节节高涨,中国铜业却无从分享其收益。”
“我国铜业的现状就是,随着铜冶炼能力的大幅扩张,原料自给率不足的问题日益尖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告诉记者,“2008年中国铜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26.4%,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铜精矿进口国。目前,我国铜矿石的依存度已经仅次于铁矿石,2/3铜精矿依赖进口。”
而中方在铜矿石谈判中议价能力不强,最主要的原因和钢铁业一样:产能过剩。
我国在进口铜精矿进行生产时,只能赚取少许的铜精矿加工费。“加工费不可能高的,加工费是矿山与冶炼厂之间的博弈,谁产能扩张大的话谁就受损,导致对方变得更强势。”国金证券有色行业分析师王冠苏向记者解释,“中国的冶炼厂扩张意念是很强的,因为地方政府喜欢刺激GDP,但铜矿需要资源禀赋,而建冶炼厂没有什么限制。受到地方政府GDP的偏好,各个地方都可以建,大家都去搞冶炼,中国冶炼这块可以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加工费不可能涨起来。”
如法炮制“中国铜业”
此次铜业重组已有三个方案浮出水面:国内铜业资源直接划归中央组建新铜业集团、以某一央企牵头重组国内铜业以及地方铜企间合并重组。
鉴于铝业和铜业的对比,组建一个像中铝这样的中央企业级的大型铜业集团颇符合不少人大一统的观念。是否复制中铝崛起的模式,成为铜业重组的一个悬念。“目前铜业的情况与中铝崛起之前铝业实体下放地方的状况类似,但同样是下放地方,却有极大差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认为,铜业成立类似中铝的央企可行性不大。他认为当初虽然大部分铝业实体下放到地方,但划拨给中国铝业的资源,如垄断了国内的氧化铝生产,使中国铝业成为国内铝业不可动摇的领军企业。对比之下,相似的条件并没有在铜业中产生。中央已经把铜业资源全部下放到地方,无力再去成立一家排到国内第一的铜业企业来整合国内铜业,“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谁都没有重组整个国内或其他国有铜企的实力”。
说白了,国内铜业整合归根结底还是地方利益的博弈。正如铜陵有色董事长韦江宏所言:“如果哪家企业要来合并我们,那肯定不是和企业谈,而是和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国资委谈。”
和所有的行业重组相同,铜业重组中,如何保持原来铜企所在地政府的利益是最大的问题。
就以电解铜生产为例。韦江宏表示,由于我国电解铜的原料四分之三左右需要进口,而且铜产品市场主要在沿海一带,因此铜业生产基地适宜建在“邻江近海”的地方,以取得运输上的优势。这种资本外溢就触犯了原地方的利益。
“中央鼓励我们与兄弟省份的铜企合并重组,希望能先进行广泛的合作,再在其基础上合并。”韦江宏向记者透露。
然而地方铜企牵头合作,谁坐头把交椅?“中国铜业企业产量相差无几,既然大家实力差不多,而且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凭什么我要卖给你?联合也不行,联合后到底听谁的?如果这边听你的,那边听他的,还不如不联合。”安泰科的一位高管总结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秘书长贾明星坦承,铜业重组必须有强大的政府力量介入方可成功。而不少业内人士将希望寄托在央企上。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并不鼓励行政指令性的企业并购重组,铜业央企自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就这几年资源性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可能现在是兄弟省份小铜企合并,但将来铜业的头把交椅很可能会是央企。也许有人说当年国家先后解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及后来的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把铜、铅、锌企业完全下放到地方政府,就是因为央企做不好。但我个人认为现在央企有国资委进行管理,当年没做好的,不见得现在就做不好。”
铝王“铜”梦
央企希望介入此次铜业重组,最积极的莫过于中铝。
近来已经兼并了云南铜业、洛阳铜业以及上海铜业,并获取了湖北大冶不少资产的中国铝业公司,在《规划》颁布期间,注册成立了中国铜业公司。
尽管中铝在公开场合一直强调“国际化”和“走出去”,刻意淡化国内的兼并重组,然而其加强扩张铜业产业链的动作一直没有停过。中国铝业原总经理肖亚庆就曾表示,中国铝业有意将300亿元用于扩张铜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国铝业身上,已经开始呈现出了一条清晰的铜产业链。其中,秘鲁铜业公司是铜资源类公司,其特罗莫克铜矿拥有铜金属资源量约1200万吨;云南铜业则拥有较好的冶炼技术及部分铜矿,构成冶炼平台;而洛阳铜业、上海铜业及中铝大冶则是铜加工企业。
对于中国铝业而言,复制一条路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再复制一个不可动摇的“领军地位”,这才是其崛起于铜业的关键。
当中铝提着192亿美元在海外披荆斩棘时,其身后长长的背影中,是分散的中国铜业企业国内竞争的嘈杂。铝和铜,作为有色金属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板块,在中国长期是“大铝小铜”的局面。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似乎能让“大铝小铜”的版图有所改变。参与此次《规划》讨论的专家向记者透露,国家希望借助《规划》来整合出具有代表性和话语权的专业大型铜业集团,增强我国铜业的国际竞争力。
铜业要整合也必须整合,这是中国铜行业的一个共识,也是中国铜业做强的必由之路。但整合出的大型铜业集团是一家独大、南北分治抑或三足鼎立,现下相关部门和企业都三缄其口,这之中关乎企业生死,涉及多方利益。
一统和各自为政
中国铜业缺少一家像中国铝业一样的领军企业,在行业内是“三大十强”的格局。
所谓“三大”是江铜集团、铜陵有色、中铝集团,三者呈鼎足之势。坐居南方的江铜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铜冶炼企业,去年电解铜产量70万吨,同时也是国内铜精矿自给率最高的;安徽铜陵有色去年产量也有65万吨,堪与江铜抗衡;2005年收购洛阳铜业后,中铝异军突起,入主云铜后更让其成为铜行业最有希望的一统江山者。
十强方面,金川、大冶、白银等不分伯仲。“说是三大十强,但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铜企业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70%。政府认为这个比重有点低,铜企太过小、散。”中铝一位铜业专家说。
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组的一位成员告诉记者:“相对国外,中国铜冶炼厂还是比较多的,日本就那么几家,韩国也就一两家,印度就两三家。中国大的就有上十家,小的就不好统计了。特别是这一波铜价上涨以后,养鸡场都改成冶炼厂了。可想而知,只要有利润,大家都会扑上去。所以虽然国际铜价节节高涨,中国铜业却无从分享其收益。”
“我国铜业的现状就是,随着铜冶炼能力的大幅扩张,原料自给率不足的问题日益尖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告诉记者,“2008年中国铜消费占全球消费比重26.4%,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和铜精矿进口国。目前,我国铜矿石的依存度已经仅次于铁矿石,2/3铜精矿依赖进口。”
而中方在铜矿石谈判中议价能力不强,最主要的原因和钢铁业一样:产能过剩。
我国在进口铜精矿进行生产时,只能赚取少许的铜精矿加工费。“加工费不可能高的,加工费是矿山与冶炼厂之间的博弈,谁产能扩张大的话谁就受损,导致对方变得更强势。”国金证券有色行业分析师王冠苏向记者解释,“中国的冶炼厂扩张意念是很强的,因为地方政府喜欢刺激GDP,但铜矿需要资源禀赋,而建冶炼厂没有什么限制。受到地方政府GDP的偏好,各个地方都可以建,大家都去搞冶炼,中国冶炼这块可以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加工费不可能涨起来。”
如法炮制“中国铜业”
此次铜业重组已有三个方案浮出水面:国内铜业资源直接划归中央组建新铜业集团、以某一央企牵头重组国内铜业以及地方铜企间合并重组。
鉴于铝业和铜业的对比,组建一个像中铝这样的中央企业级的大型铜业集团颇符合不少人大一统的观念。是否复制中铝崛起的模式,成为铜业重组的一个悬念。“目前铜业的情况与中铝崛起之前铝业实体下放地方的状况类似,但同样是下放地方,却有极大差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尚福山认为,铜业成立类似中铝的央企可行性不大。他认为当初虽然大部分铝业实体下放到地方,但划拨给中国铝业的资源,如垄断了国内的氧化铝生产,使中国铝业成为国内铝业不可动摇的领军企业。对比之下,相似的条件并没有在铜业中产生。中央已经把铜业资源全部下放到地方,无力再去成立一家排到国内第一的铜业企业来整合国内铜业,“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企业,谁都没有重组整个国内或其他国有铜企的实力”。
说白了,国内铜业整合归根结底还是地方利益的博弈。正如铜陵有色董事长韦江宏所言:“如果哪家企业要来合并我们,那肯定不是和企业谈,而是和安徽省政府、安徽省国资委谈。”
和所有的行业重组相同,铜业重组中,如何保持原来铜企所在地政府的利益是最大的问题。
就以电解铜生产为例。韦江宏表示,由于我国电解铜的原料四分之三左右需要进口,而且铜产品市场主要在沿海一带,因此铜业生产基地适宜建在“邻江近海”的地方,以取得运输上的优势。这种资本外溢就触犯了原地方的利益。
“中央鼓励我们与兄弟省份的铜企合并重组,希望能先进行广泛的合作,再在其基础上合并。”韦江宏向记者透露。
然而地方铜企牵头合作,谁坐头把交椅?“中国铜业企业产量相差无几,既然大家实力差不多,而且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凭什么我要卖给你?联合也不行,联合后到底听谁的?如果这边听你的,那边听他的,还不如不联合。”安泰科的一位高管总结说。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秘书长贾明星坦承,铜业重组必须有强大的政府力量介入方可成功。而不少业内人士将希望寄托在央企上。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并不鼓励行政指令性的企业并购重组,铜业央企自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就这几年资源性企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可能现在是兄弟省份小铜企合并,但将来铜业的头把交椅很可能会是央企。也许有人说当年国家先后解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及后来的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把铜、铅、锌企业完全下放到地方政府,就是因为央企做不好。但我个人认为现在央企有国资委进行管理,当年没做好的,不见得现在就做不好。”
铝王“铜”梦
央企希望介入此次铜业重组,最积极的莫过于中铝。
近来已经兼并了云南铜业、洛阳铜业以及上海铜业,并获取了湖北大冶不少资产的中国铝业公司,在《规划》颁布期间,注册成立了中国铜业公司。
尽管中铝在公开场合一直强调“国际化”和“走出去”,刻意淡化国内的兼并重组,然而其加强扩张铜业产业链的动作一直没有停过。中国铝业原总经理肖亚庆就曾表示,中国铝业有意将300亿元用于扩张铜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中国铝业身上,已经开始呈现出了一条清晰的铜产业链。其中,秘鲁铜业公司是铜资源类公司,其特罗莫克铜矿拥有铜金属资源量约1200万吨;云南铜业则拥有较好的冶炼技术及部分铜矿,构成冶炼平台;而洛阳铜业、上海铜业及中铝大冶则是铜加工企业。
对于中国铝业而言,复制一条路并不困难,关键是如何再复制一个不可动摇的“领军地位”,这才是其崛起于铜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