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和谐高效思品课堂教学要学会用“点”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w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思想品德课改革旨在促使學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机统一,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尤其是在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会用“点”。
  一、教学活动创新“点”
  思想品德课本身比较枯燥,加上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致使许多学生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出现课堂上不愿参与、不会参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我想方设法使教学活动创新“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不断探索,我发现竞赛是激发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好方法。对记忆的理论知识,我设计了“比一比,看谁是记忆大王;看一看,看谁的记忆力最棒”等竞赛形式。对热点时事材料的分析,我经常采用小组讨论竞赛的方式。当然,竞赛方式我也力求不断翻新,如赢红旗、月末积累总结等。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乃至激动的情绪,既给学生带来了成功感,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形成了“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的良性循环。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我的课堂“活”了起来,而且体现了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结合点”
  “结合点”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我觉得老师选择的“点”就是学生熟悉的、贴近生活的、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如在讲到初四课本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中考的一个热点话题——“我国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时,我针对我们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这一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小时侯村子里的河畔发过大水吗?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对这样一个每位同学都经历过的事情,同学们如数家珍,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七嘴八舌议论开了,争先恐后地讲述小时侯在河边玩耍的趣事。那时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干净,而现在呢?同学们一致反映现在村子里的河几乎很难发大水,河里水很脏,到处是垃圾,经常干涸,恐怕很难恢复到小时侯的景象了。我适时讲解: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同学们都难过得沉默了。
  这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也表示要从实际行动上落实环保行为,如有的同学说“不乱扔垃圾”、“要废弃物回收”、“要多植树种草”等等。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
  三、课堂反应机智“点”
  学生出现的错误许多是教师课前没有料到的,它往往突如其来,不期而至,是不速之客,教师对此也缺乏思想、心理及知识上的准备。我认为出错并非只是坏事,如果教师处置得当、引导有方,错误也能闪现亮点,成为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点,也能转化成有效的课堂资源。
  如我在讲解《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一课时,按事先的准备大讲特讲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党的先进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并让同学们列举村子里和家庭中的一些变化,来说明这些变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才取得的。可有一个同学却说了下面一番话:“老师,我们的生活确实比以前富裕了,可这些都是我父母辛辛苦苦劳动挣来的,跟党没有关系。而且我们村的干部很腐败,什么事都不管,一点没有领路人的样子。”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在班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讨论声马上响起。我一怔,但马上稳定了一下情绪,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父母确实很勤劳,但旧中国的农民也很辛苦,但他们的生命和命运怎么样?
  如《白毛女》里的杨白劳。为什么同样辛勤劳动,生活情况完全不同呢?同学们一讨论,最后还是一致认为这都是新社会党的政策好,农民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至于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只是极少一部分,党的主流是好的。而且我还告诉同学们,我们党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一些贪官已经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这一堂课虽然打破了原计划,但同学们愉快地认知了课本的理论知识,清除了抵触情绪,加深了对党的感情,达到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四、教学功底厚实“点”
  要成为一名功底厚实的政治教师绝非一日之功,它需要虚心好学的求学态度和勤奋刻苦、毫不懈怠的精神。特别是初四政治教学要面对中考,我觉得除了要积累经验、多读多听有关教学方法的书刊文章和报告、多吸收同行的先进经验外,自己还要做个时事通。时事是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课堂上,政治教师不能只眼盯着课本,把教材中的知识、理论、体会讲得头头是道,还要立足社会、放眼未来,与时俱进地开展时事教育。要巧借“时事之躯”,启迪智慧,激发兴趣,将抽象的理论融入具体生动的个案,做到理论认识和感性认识有机统一,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思品老师必须具备的功底。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以上只是我从事思品教学的几点浅显的做法和认识,还有很多不足,有待今后更好地完善。
其他文献
新课改后很多人都在关注课堂改革,改革的目的其实就是让课堂提高质量。那么怎样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最多的知识,这就是我要说的“有效教学”。  裴娣娜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  初中美术“有效教学”应是遵循美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成功引起、维持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美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是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理想、愿望的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校外的一种生活过程和生活方式。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他们会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的学习需要、生活需要、人生需要。  关键词:作业设计 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的
期刊
摘 要: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模式,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把握“四个度”及时地交流归纳,使概念形成提升到一定高度,使探究活动更深入,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自信,并形成正确的探究方法。  关键词:探究 重要性 培养探究能力 有效探究  一、探究的重要性  1.探究是滿足小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小学生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小学生
期刊
著名教育家肖川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在价值引领下的学生的自主构建。所以教学的有效性是直接指向学生的情感投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的内化生成、学生掌握并能触类旁通等。学生这些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是评判我们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高效的标准。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跨越对形式的追求,研究教与学的实质内容,关注教学的效果。数学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提高实效,这是我们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必须深思的一个问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学科使用后,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音乐的课堂上也可采用这种学习方式,使小组合作在音乐课中得到优化,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形式多样性 评价连续性  “小组学习”作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活动方式,已被各科教学普遍采用,音乐课也不例外。但在音乐课上,小组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所以我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让学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去建构知识,使其知、情、意、行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谐的、有个性的发展,并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建构者,成为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应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期刊
摘 要:有效教学的特征是学生的实质性参与,主动建构,积极探究,多向互动,积极体验,自我反思。由此可见,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素养发展。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全面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本文提出了教学设计、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诸方面的调控策略,不仅能提高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深入钻研文本,吃透教材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
期刊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一个新的适应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正在形成和发展着。而新课程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传统课程的方方面面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性” 的突围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
期刊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这次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归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倾听学生的心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