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因素的研究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jel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通常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形成新的认识结构的过程。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因此,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心理因素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般的心理过程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组成。既然数学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所以数学学习是知、情、意三者相统一的心理过程。三种心理活动究竟是怎样影响数学学习的,是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靠自身的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来控制学习的。认知系统控制认知过程,它由注意、感知、表象和思维等心理因素发挥作用,它们是学习的智力因素。动力系统控制人的情感和意志活动,为学习提供动力。动力系统主要由动机、兴趣、态度、意志等心理因素发挥作用。这些因素是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对智力因素,本文不做研究。而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驱力,动机来自于人的需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动机含有两个主要成分:一个是认识兴趣,另一个是学习的目的性。认识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一个人对其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而热情是一种魔力,它会创造出奇迹。”兴趣可引起大脑兴奋,提高思维效率和诱发学习的创造力。兴趣可抑制疲劳,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面前愉快地学习。兴趣相对于其它方面更具有使动作用,因此,兴趣是学习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当今提倡的快乐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快兴奋的气氛中进行教学。
  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数学学习之前,先来研究一下数学学习活动是如何一种过程。
  学习过程主要是认知过程,对同一知识不同的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获是不同的经验,从而形成学生自己的认识结构。所谓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是学生对客观知识结构的理解,形成的观念。而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和经验,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形成的数学知识结构。学生对某一数学内容的总看法就是该生内容形成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核心观念。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是从与生俱来的心理结构开始,然后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中与旧知识相似的,有联系的,予以同化,从而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时新旧知识差别很大,难于在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相近内容的起固定强化作用的观念,于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自行进行改造,再接纳新的内容,予以顺应。一般来说,同一认识过程中,同化和顺应往往同时存在,新旧知识的矛盾通过同化和顺应得到解决,使旧认知结构达到一个新水平,并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在下一次新的学习中又被新旧知识的冲突所破坏,接着开始新一轮的同化和顺应过程,达到新的平衡。如此循环,使学生的数学认训结构建立和发展起来。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的对象是数学理论体系。数学理论是人类数千年来直接经验知识的结晶。学生学习的不是直接的经验知识,而是间接的经验知识。因此,学习的主要模式不是发现,而是在前人发现基础上的再发现。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教育情境,运用恰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创设一条较之前人大大缩短且铺平了的学习路线,让学生去体验前人的经验。
  2.学生学习中始终点要与数学的庞大符号系统打交道。这个系统是一个严密的形式化语言系统,也是数学的一个特色。学生能否适应和掌握这个语言系统是学习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
  3.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数学活动一刻也离不开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这两种思维,这是因为逻辑严谨性和内容抽象性正是数学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必然反映到数学学习中去。
  在了解了学生认知结构建立的过程这一生理机制和数学学习活动所固有的学生无法改变的特征的,教师应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也能了解自己认知结构的建立过程,深刻理解数学学习活动的特点和所在地面临的困难,这有助于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数学学习活动,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教师应传授给他们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证明: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他们才有兴趣进一步学习,并且当他们感觉自己有能力解决难题时,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强。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就学生而言,学习数学的良好开端是对数学感兴趣;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数学教学的首当其冲工作。教师应当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并注意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这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双边活动:
  1.学生主动学习是发展兴趣的基础
  如果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对数学毫无求知欲,那老师教得再好,学生也无兴趣,自然也就学不好。因此,学生本人应首先对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学习态度和学习意志品质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2.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
  从对学习意义的理解来看,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并未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仅仅是记住了某些符号或某些词句的形式组合。相反,有意义学习是指学习者能理解由符号所代表的知识,懂得其实际内容,能抓住本质融会贯通的学习。
  3.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识兴趣
  实践证明,与课文有关的问题情境可引起学生好奇和思考,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的有效手段。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在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引起学生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一般要求:问题小而具体;问题有趣;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
  4.通过揭露学生知识上的片面和缺陷来激发兴趣
  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时可能出现错误和缺陷,这时教师可正面揭露,也可迂回地揭露,揭露的艺术在于引起学生警觉和反省。有的可用正误对比,有的可举反例反驳,有的可用诡辩来揭示矛盾。这些比简单地责怪学生不认真听讲或简单地批评“错”好得多。
其他文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知,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每个学生在情境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部分教师在重视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又感到茫然。他们认为不少教育行家都说,读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一种重要能力,学生在读中获得信息,受到感染熏陶,把握语言规律等。可是,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把课文读了数遍,甚至能够背诵,却对课文内容知之甚少,读破词、读破句的现象依然严重,更不用说读出节奏、读出语感,领悟表达方法等。于是有的教师就出现了“穿新鞋,走
期刊
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研室组织的信息技术调测卷的命题工作。虽然只有近半个月的时间,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从中学到了许多的东西,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下面我就谈一谈对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命题的一些认识。  一、如何看待测评  信息技术测评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测评一样,它对于本学科的发展和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如果给它一个比喻的话,它就是一根尺子,教育工作者可以拿它丈量自己
期刊
教育缺乏创新犹如鸟儿失去丰满的羽毛,这样的教育无疑走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子。所以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灵感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创造力量最能发挥条件的是民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只有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技巧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下面简要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主要方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设置悬念”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
期刊
艺术语言从它发生的那一刻起,至今已有几千年,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艺术门类不断细化,其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精彩纷呈。戏剧表演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如今在艺术门类中,享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原本在戏剧表演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肢体语言,似乎在当今的戏剧创作中被很多演员忽略了。然而在大量现代化科技手段涌入戏剧创作之时,“肢体语言”这个古老的话题重新被引起重视。  杨建葆指出:“有人认为,世界最美妙最能触发创
期刊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结合自己二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为作文积累基本的语言素材和写作技巧。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
期刊
一、片断设计的基本原则  发自内心的思想认识,源于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的情感体验,是情感体验下的思想内化的结果,是产生社会规范化行为的原动力。因此,片断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若干个独立的或相联系的情景、情境中,提炼问题指向,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考的自主性和活动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产生相应的真情实感,形成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的欲望和冲动,促进形成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基于这一目标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它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小学数学学科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创设和谐氛围,产生愉悦情绪  宽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真正进入数学的思维世界。教学中,我积极转变观念,实实在在地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自己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如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呢?以下是我在十几年数学教学中的几点感受:  一、有疑才有悟,引导学生学会“发问”是“引导者”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