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为爱打造幸福庄园:你是我最美的时光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宇虹,北京郊区北六环阿卡农庄的CE0。如今甲骨文、微软中国、IBM、壳牌、康菲石油、渣打银行、福特、一汽大众等重量级公司的徽标被贴在阿卡农庄门前的铭牌上,世界500强已有200强驻扎在这个农庄。江宇虹却只是温婉地笑:“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子,一个叫大苹果的可爱小男孩的妈妈。”
  为儿子摇身变成“农妇”
  江宇虹出生于上海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是伯明翰大学经济与营销双硕士、剑桥管理学博士,前戴尔大中华区高管,回国后曾一手创办了属于自己的云服务公司。那个时候的她每天的工作就是组织员工写代码,搭建服务器平台,做大数据分析。在IT界游刃有余的她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从事农业,并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农场主,但儿子大苹果改变了这一切。
  2010年江宇虹怀孕了,作为一位准妈妈,一切关乎孩子的东西她都会特别重视起来。因为住在农村,去农村考察很方便,江宇虹就经常去参观一些有机蔬菜基地,但没有任何一家允许她参观。这让江宇虹不禁感叹:“现在的人做农业更愿意做一些表面上的事情,即使超市几十块钱一斤的蔬菜也让人很不放心。”
  江宇虹想,那就自己种吧。于是她和先生开始在顺义的家里种菜、种小麦、栽果树、养鸡、养牛,所有蔬菜水果肉蛋奶全部自给自足,院子俨然就是一个袖珍农场。
  刚开始,江宇虹请朋友们周末到家里来“劳作”,回报就是地里的菜。后来随着儿子大苹果的出生和成长,看着他在院子里随手从地里拔起个胡萝卜就吃、每天早上钻鸡窝找鸡蛋、赶着羊去挤奶、在麦子地里撒欢、爬上山楂树摇落一地的果子……江宇虹深切感受到田园生活对孩子童年的重要!于是江宇虹萌生了将这种田园式的体验做成一个项目的念头。
  2011年底,经洽谈,她在昌平百善又租下了五百亩大棚,真正打造起了一个都市农场。2012年1月15日阿卡农庄正式开始播种。她将IT公司交给丈夫打理,一门心思钻进《千年农夫》等书籍,走访很多农业专家,研究现代农业的种植方法。很快,从没接触过农业,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的江宇虹,成了高级农艺师。
  要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宗旨必须是不施农药、激素、化肥,拒绝转基因,尊重自然,用心种植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这个年轻的团队里好多都是江宇虹的旧交。最先被拉来的就是农庄的人事负责人——董小雁。当时小雁是在大望路最豪华的大楼里为“钻石小鸟”工作,卖奢侈品。她给小雁打电话让她来卖菜时,小雁还以为她在开玩笑呢。农产品的包装也要经过专门设计,于是江宇虹找到在4A广告公司任职的设计师朋友赵磊。作为一名活跃在时尚界的设计师,赵磊最初接到江宇虹电话时非常诧异,回了一句,“蔬菜呀?”有了专业的包装还不够,还要有人来把好质量关。于是她又找来农林科学院的专业人员石爱茹负责科研。
  但她的事业也遭到了家人的反对。江宇虹的母亲是一名在上海滩颇有名气的医生,对女儿的“不务正业”嗤之以鼻。有一次江宇虹带她去农庄,她看到那么多家庭都很开心地在农庄摘菜,深受感染的她觉得女儿确实是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也就慢慢放心了。
  2012年1月15日,阿卡农庄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大客户——甲骨文公司,阿卡最初的16个棚中就有12个是为甲骨文公司职工家庭供应蔬菜。这些大棚被甲骨文租来作为团队建设的园地,会定期组织员工采摘。
  2012年冬天,腊月二十八,北京特别冷,农庄早已经放假了,员工们也都已经回家准备过年了,那天晚上突然下了场很大的雪。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江宇虹就从被窝里惊醒,心想蔬菜可要被大雪冻坏了,棚里还有今年刚刚要结果的西红柿哪!她没吃早饭就来了农庄,但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已经回家的员工放弃休息,自发地来到农庄,农场的经理高峰还把好不容易买到的回家的火车票都给退了。他们要把大棚上沾雪的草苫子掀起来,这可把江宇虹感动坏了:“我知道,我的团队并不仅仅把这当成一份营生。”
  妈妈的爱是点点滴滴的甘泉
  事业和家庭,对很多职场女性来说,大多是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工作忙起来,就会顾不上孩子。但这对江字虹而言,似乎不是难事,在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件事上,她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大苹果刚出生那会,江宇虹农庄的事业也刚起步,每天都很忙,而大苹果又需要母乳喂养,怎么办?江宇虹只能把孩子带去农庄,由姥姥带着在车里等,她每隔三个小时下楼来喂一次奶,喂完奶又接着上楼开会。
  孩子稍稍大一点,到了周六周末,江宇虹都会尽量把大苹果带在身边,她忙她的,大苹果就蹲在边上自己玩。虽然感觉妈妈总是忙来忙去的,但是他始终知道母亲在他身边,他会觉得踏实、有安全感。江宇虹说:“有时候只要让他感觉到你的存在,他就会有安全感,哪怕你不跟他说话,但是没关系,哪怕你在忙或是在说别的事情,他都会觉得你在就是一种安全。”
  同时大苹果也在观察,观察妈妈怎样工作、怎样与人交流、怎样建立人际关系,他也会从中学到很多。江宇虹常对他说:“妈妈不是你一个人的妈妈,妈妈是很多人的妈妈。你要帮妈妈去照顾好别的小朋友。”之后一到周六周日他来农场,看到其他的小朋友,就会主动去帮忙招呼,还带他们一起去看小动物,一起去拔胡萝卜。放暑假的时候,大苹果会很认真负责地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例如浇树坑、喂鸡、把鸡蛋捡回来。那时的苹果只有两岁,个子小,又没力气,却要负责把几十个树坑全部浇完,浇水用的皮管子他只能拖着走,每浇一个树坑,他就蹲在那里,看这个树坑满了再浇另外一个树坑。“这让孩子从小就有一种承担,热情好客又懂得分享。这些可能在很多都市生活的孩子身上没有的特征,在他身上都会有。”这让江宇虹感到十分欣慰。
  跟大苹果聊天时她喜欢蹲着,好几次蹲的时间长了,起来的时候还把腰闪了。因为她认为蹲着的时候和孩子是平视的,会让孩子觉得平等。对她而言,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得到尊重。“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要尽量从他的世界去理解事情。他不是母亲的私有财产,我只是跟他有这个缘分——在今生他叫我母亲,我叫他儿子,我们有这个缘分而已。”江宇虹说道。   有天早上,大苹果准备出门去学校,他笨拙的小手抓起左脚的鞋子穿在右脚上,但自己丝毫没有觉察出来鞋子穿反了。这正好被走到门口的江宇虹看到,她没有急于纠正他,而是说:“苹果,你这样穿会不会觉得不舒服?你再把这两只换过来看看,是不是会舒服一点?你观察一下这个鞋子是什么样的?”大苹果听了妈妈的话,拿着鞋子比画比画,第二次果然穿对了。
  谈起教育方法,江宇虹这样说道:“我会给他一些选择,最后他自己去判断,如果他最后还是坚持他原来的选择,不要去干预,不要代他去做决策。因为人一生中会犯无数个错误。有些父母不允许自己孩子犯错误,我是一直允许他犯错误的。错误的经验会让他明白很多事情。”
  总有一种力量把我托起
  春天,蔬菜在大棚里肆意地生长,小羊啃着菜园边上的玫瑰花;冬天,雪花把麦田铺成了草坪,大苹果在上面踢皮球,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江宇虹说:“只有特别热爱生活的人才能热爱我这份工作,因为我的工作就是我的生活。”
  这里是水泥森林、城墙包裹之外的另一片天空,在这里能够体验到的也是另一种生活方式。但这并不代表离开了这里,这种生活方式就消失了。江宇虹鼓励大家把这种生活方式带回家,即使在自己的家,也可以在阳台上种上鲜花、蔬菜,建立一个小小的阳台农场。或者也可以在办公桌上放一棵植物,种一个胡萝卜。这样除了每天走进办公室,喝完一杯咖啡,看着电脑里读不完的邮件之外,抬头就能看见生命肆意生长的样子。
  大家在农场还能学到如何把吃剩的果皮做成酵素,可以用来洗碗、清理马桶,不用专门去买洗洁剂。这样既远离了化学药品,又让生活更环保、更绿色、更健康。这种生活的理念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再现。“今天有一群人,他们已经开始了这种生活方式。所以我们也要学着去尊重自然。”现在的江宇虹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同时她还发现原来很多爱好是可以融入到工作里面的。
  江宇虹家从曾祖父那一代开始,就在做收藏这一行,所以她从小就很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她计划在杭州成立的阿卡直营农庄,就会有很多原创的元素和文化创意融入其中。他们会邀请当地一些有名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来帮助他们发掘那里的手工艺及作品。比如说竹子可以做成竹编,通过再设计之后,它们就是很美的艺术品。这样不仅能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还能让农庄内容更多元。“这些东西非常优美,在生活中却很难接触到,那你可以在你的事业中去融入这些爱好。包括在北京,我们也有专门的艺术家在农场去把中式艺术、前沿中式艺术呈现出来。其实这些就是我的爱好。”
  她也会和先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并通过牵线搭桥的方式,让留守儿童、打工子弟的孩子能够得到更多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当看到西藏那些没有妈妈的孩子伸出手时那漆黑的手指,她流泪了。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她知道没有母亲的照顾,孩子有多可怜,所以她很愿意去帮助这些孩子。她很热情地邀请孩子们来到农场,与爱心企业、社会公益组织一起,在阿卡农庄提供的大田里耕种、交流,待收获时,农场会派专人把新鲜的绿色蔬菜送到孩子们所在的子弟学校食堂,解决他们的午饭问题。原来社会力量也可以帮她完成帮助孩子们的这种愿望,她的工作再一次变成了喜欢做的事情,她觉得特别快乐。
  董岩据《分忧》整理
其他文献
“埋好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70余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编自唱了这首《地道战歌》,歌词正是他们英勇抗击日伪军的真实写照。50余年前,同样是这个村庄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任旭东灵感,创作出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电影《地道战》。  由于地处冀中到冀西和晋察冀边区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顽强作战,从1943年春到194
期刊
马苏出道以来马不停蹄地拍戏,最多时一年要拍五到六部,曾有过一年内八部电视剧连播的纪录。最近她不但勤奋拍戏,还频频出现在真人秀节目中,无愧其“劳模”的称号。本次采访到马苏已是晚上八点,刚刚结束了在山中的一整天拍摄,出现在微信群中的马苏毫无倦意,中气十足地几句东北话问好一出口就仿佛“万山红”上身,逗得记者们大笑。  在北京卫视正在播出的《秀才遇到兵》中,马苏饰演大大咧咧、敢爱敢恨的花旦万山红。顶着花仙
期刊
说到演员沙溢,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北口音”、“白展堂做派”、“胡可的老公”,这已经成了沙溢闯荡娱乐圈的三个标识,也成了他出演角色的三个特点。  一个演员如果能在演艺界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符号,那么就证明这个演员是成功的,但反过来说这个既定印象也会严重制约演员的长远发展。如夸的演员沙溢就陷入了这个怪圈,而且即便他很努力,似乎也难摆脱这个氛围。  从表演效果上看,《秀才遇到兵》这样的轻喜剧绝对适合沙溢出演
期刊
银屏母亲的抗战记忆  曲云:亲历日本鬼子大扫荡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曲云老师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从小爱好演戏,14岁时就扮演老太太,还女扮男装,演过指导员。“那出戏叫《锁不住的箱子》,讲的是:—个青年要参军,他爱人把他锁在箱子里,我扮演指导员,来到他家,坐在炕头上说服、动员,后来妻子打开箱子,让丈夫当兵去了……那是1942年,我14岁,我们胶东那一带,文艺活动开展得比较多。我在农村的小学
期刊
于洋:敢与《中华女儿》比英勇  作为新中国22大影星之一,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于洋扮演的角色以英雄居多,曾出演过《桥》、《英雄虎胆》、《青春之歌》、《水上春秋》、《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大浪淘沙》、《戴手铐的旅客》等,作品贯穿中国电影史,此言应该不虚。2010年,迎来80岁诞辰的于洋和秦怡共同出演了电影《情醉富春江》,并在电视剧《天堂绣》中出演邝老爷子一角,迈出了新的步伐。这年秋年,在中国第
期刊
1958年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期间,议定为庆贺共和国10周年盛典,要在北京兴建一些时代纪念碑式的建筑。被列入“国庆工程”的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万人大会堂(后由毛泽东亲自定名为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大剧院等建筑,均在天安门广场上。我恰在这时调入北京市规划管理局,直接参与了天安门广场的整体规划设计工作。整个“国庆工程”及广场规划工作是在周恩来总理、国务院副秘书长齐燕铭等中央领导直接关心下进行的。  广场
期刊
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记者特地寻访了南充的“延安娃”——南充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杨罗平。  “延安娃”,这是—个特殊的名词,这些娃的父辈都是上个世纪在井冈山和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大部分出生在延安,或童年的生活在延安度过。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部分人随父辈离开了延安。“延安娃”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岁月是否改变了他们的精神底色?他们能告诉我们哪些不应该被遗忘的故事?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
期刊
1938年9月13日,胡适接受了蒋介石的任命,成为了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全权大使,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天起,为国家牺牲了。”  一向不愿做官的胡适为什么会接受这个任命呢?  话说1937年7月9日,胡适离京赴美,9月26日到达美国,便开始到处发表演讲,宣传中国的抗日。1938年2月5日,胡适演讲完后,从楼梯走下,这时,一个穿着白衣的美国杂役拦住了他,胡适是一个极其
期刊
提起回民抗日英雄,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马本斋和他的冀中回民支队。殊不知,在山东曹县也有一位回民抗日英雄,当年他组建的鲁西回民抗日游击队曾打得日寇闻风丧胆,为鲁西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日前,笔者慕名来到曹县普连集镇平王庄村,在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见到了这位当年传奇式的抗日游击队队长马从一老人。虽然已有93岁的高龄,老人除了有些耳背,但眼神亮如剑锋,身体依然健朗,精神矍铄,令人仿佛看到他当年抗
期刊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山人等,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向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他由于家世的关系,很早就卷入晚明残酷的政治斗争旋涡,可以说是在血海深仇中成长起来的。中年以后,他又碰上了一次改朝换代。内忧外患,让他的一生历尽劫难……  19岁为报父仇而杀人  黄宗羲是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名叫黄尊素,是晚明非常著名的政治家,曾担任过监察御史,这是一个监督百官、控制舆论的重要官职。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