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电影《地道战》原型村:庄稼汉打退日军5次围剿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埋好地雷,端好枪。你钻地道,我上房。制高点,堵街墙,构成一片火力网。别看我们是庄稼汉,打得鬼子不敢再进我村庄。”70余年前,河北正定高平村民兵自编自唱了这首《地道战歌》,歌词正是他们英勇抗击日伪军的真实写照。50余年前,同样是这个村庄给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任旭东灵感,创作出了影响几代人的经典电影《地道战》。
  由于地处冀中到冀西和晋察冀边区的交通要道,再加上民兵的顽强作战,从1943年春到1945年5月,日伪军五次大规模围剿高平。其中,出动200人以上2次,300人以上1次,500人以上1次,千人以上1次。但这个英雄的村庄,始终屹立不倒。50余民兵利用地道掩护,毙敌400余人,当时日伪军中流传着“要送命,上高平”的说法。尽管战功赫赫,这个《地道战》电影原型村却鲜为人知。近日,记者来到高平村,找寻民兵们英勇战斗的历史。
  “地上一个高平村,地下一个高平村”。70余年前,这个有着一百余里长地道的村庄,曾让敌人闻风丧胆。原抗日村长周保全今年91岁,是村中唯一在世的老兵,完整参与了五次反围剿战斗。
  “抗战历史绝对不能被遗忘。”周保全跟记者讲述了这段峥嵘岁月。从1937年秋天开始,日伪军在高平村西二里的韩家楼、六里的同下村等地建据点、设炮楼、修公路。残暴的日寇疯狂推行所谓“扫荡政策”“蚕食政策”“三光政策”“强化治安政策”。
  1938年,高平村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一手拿锄头,一手拿枪杆。男的参军参战,女的做军衣、军鞋,照料伤员,儿童站岗放哨,传递情报。1942年2月,高平村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抗日民兵游击队,共产党员刘傻子担任了民兵中队长。高平民兵积极配合八路军、地方部队和邻村民兵,主动出击展开破袭战,日夜到正定、新乐、京汉铁路、正灵公路和周围据点割电线、断桥梁。
  同时,受地窖藏身的启发,高平村人民开始挖地道对付日伪军。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里,共挖了深5米、高1.4米、宽1米的地道总长约100多里,挖土约十几万立方米。周保全介绍,当时村内地道分为主干线和支线,每十户有一个地道口,每个口都有一名骨干民兵把守,地道内有翻口,能够“防水、防毒、防烟”,每隔十丈远留一通气眼,地道口和通气眼都很隐蔽,大都设在碾盘下、炕洞里、牲口槽下、井内、锅灶内、夹壁墙内。为了监视敌人、打击敌人,在十字街口、村口、老母庙等地方的房上修筑了高房工事。房内有夹壁墙、黑屋、地堡,墙壁有展望孔、枪眼。村沿有围墙,村内大小街口都修上了“之”字形的街垒。“下面有地道,上面到处是地雷,打得敌人根本进不了村!”周保全说。
  最漂亮的一仗发生在1945年5月4日。日伪军对高平村发动了第五次大围剿,1600余日伪军携带轻重机枪120多挺,山炮、小钢炮10多门和大批毒瓦斯,包围村庄,企图一举捣毁地道,制服高平。
  高平民兵对敌人偷袭早有察觉,及时部署了战斗力量,将全村划为5个战区,每个战区配备民兵十余人。其中刘傻子负责第二战区,周保全负责第五战区。当日拂晓,东北口执勤民兵最先发现敌人并及时发出信号,全村民兵迅速进入战斗岗位,男女老幼立刻钻进地道。上级刚发了数目不少的手榴弹,敌人来了,这些手榴弹正好派上用场。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位于村东北口的刘傻子带领民兵站在房顶制高点,用手榴弹痛击敌人。守在村西口的周保全带领民兵利用屋顶工事,用土炮轰击敌人。敌人发现目标后,集中强大火力向他们扫射。和周保全一起的民兵王六合被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周保全和其他民兵撤出屋顶工事,诱敌深入到雷区,炸死炸伤敌人数十名。
  当天下午三四点钟,战斗基本结束。敌人匆匆逃窜至村外后,用钢炮向村中进行炮击。当时,正在街上救护伤员的刘傻子被弹片炸伤,后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9岁。这一战,高平民兵打死日伪军59人,其中指挥官4人,炸毁大车7辆。
  据《地道战》剧组人员回忆,电影中高家庄这个村名就是源自高平村,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原型就是刘傻子。高传宝喊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准放空枪”,就是刘傻子的原话。但由于高平地道已于1963年被洪水冲毁,不具备拍摄条件,《地道战》的外景拍摄是在冉庄、李庄和唐庄完成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战功赫赫的高平村鲜为人知。
  “现在仅存的这600米地道也是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用水泥加固的。”现高平村村支书周余柱告诉记者,村委会门前小广场东北角,一座不起眼的小屋就是地道入口。
  正定农民作家刘福海,出于对地道战的兴趣以及对高平民兵的敬佩,十年来走遍档案馆、党史办、图书馆、旧书摊,让他震撼的是,除了作战顽强,高平村还有自己的村级兵工厂。一心抗日的几个铁匠,靠着炉子、钳子和锉子,反复试验,不仅造成了决枪,还利用旧井锥筒制成了能打五六里远的小土炮。在抗战期间,共制造小土炮6门,枪榴弹3支,决枪60支,步枪2支,撸子枪5支,子弹4000余发和大量的地雷、手榴弹。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高平地道战的历史,周余柱和乡亲们正在规划建设一座新的纪念馆,并打算将兵工厂遗址、刘傻子故居以及地道遗址重新修缮。“不能让高平地道战的光辉历史在我们这一代断档,我们一定会尽全力做好保护工作!”周余柱说。
  张琳据《人民日报》整理
其他文献
两大“戏霸”,在合作电视剧《独立纵队》的过程中,非但没有产生矛盾,反而被对方征服。  时隔一年,在为电视剧做宣传期间,两人碰撞出爰的火花。“戏霸”套路不同惺惺相惜  2011年春天,秦海璐接到抗日传奇大剧《独立纵队》制片方的邀请,饰演刚柔并济的八路军指导员李淑蔚。  该剧的男主演是空政话剧团演员王新军,为了便于合作,秦海璐上网查看了王新军的资料和报道。最让秦海璐吃惊和感兴趣的是,王新军居然和自己一
期刊
思念爸爸,回忆父爱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有时会冲淡许多思念。我有个习惯,总爱在闲暇时找本书看。这天坐在书柜前,翻看书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牛皮纸包的小本子。我手握着这个保留了四五十年连纸都已经发黄了小本子,不由得勾起自己对父亲的思念,父亲高高的身影仿佛又回到身边。  这是父亲用来指导我们做菜的食谱,全部使用毛笔小楷认认真真抄写的,字迹工整,条理清晰,段落分明,一丝不苟。这是父亲当年担心我们年轻人不会
期刊
“年轻了嫌你不成熟,成熟了嫌你劲儿不足,劲儿足又嫌你没文化,有文化又嫌你胆儿不大,胆儿大又嫌你不顾家,顾家又嫌钱不够花,钱多了又怕人学坏……”这是大同数来宝《男大当婚》中的一段台词,生动俏皮地刻画了女人择偶眼光的挑剔。评价沙溢,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这段词儿:因为,用这段台词中的苛刻标准往沙溢身上这么一“套”,忽然发现,这男人简直是“没挑儿”啊!(至少一直到今天,以他各方面的表现来看是这样。)  “没
期刊
陈立中,原名陈青竹,1916生于河北深泽。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学校的话剧演出。1938年加入冀中军区火线剧社。解放前夕,年仅三十岁的她就开始扮演中老年妇女的形象。1956年扮演文化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话剧中的李大娘,获演员一等奖。之后又在同名影片中成功地扮演了这一形象。1958年转业任安徽话剧团团长…一  “我生在河北冀中深泽县西赵庄,是个只有六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我们家是富农,有点‘半封建半殖民地’
期刊
柯棣华大夫曾经救我父亲一命  1968年2月,父亲从北京军区被派往河北省革委会支左,全家也随之前往石家庄。每到清明节,父亲都会带着全家到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为白求恩、柯棣华大夫扫墓。  来自印度的柯棣华大夫,是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疗队的一员,知名的外科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第一任院长。1937年,毕业于印度著名的格兰特医学院的柯棣华大夫,为了支援中国革命,来到中国。  柯棣华大夫是中
期刊
今年的暑期档,有两部影片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一部是票房突破《泰囧》成为目前华语电影票房最高的《捉妖记》,另一部就是大鹏导演并主演的《煎饼侠》,这是目前华语电影第六部票房破10亿的影片。与此同时,《煎饼侠》的制片人陈祉希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0级本科班、转行做制片人的前演员,继《泰囧》之后,再次以小博大,以1800万创造了《煎饼侠》10亿票房的神话,今后恐怕再也无人质疑她的
期刊
在新中国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军中,上将王平、中将王宗槐、少将易耀彩,他们的夫人分别是范家三姐妹中的大姐范景新、二姐范景明,以及她们的堂妹范景阳。  抗战风云中的范家三姐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八路军一一五师进入河北阜平地区,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范家是这个地区远近闻名的抗日大家庭:父亲范成儿是村委会主任,二叔范茂如是交通站站长,五叔范颖高也是地下党员。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范家的儿女们也
期刊
上中学时我就知道,燕南园是北大圣人居住的别墅区,语言学泰斗王力先生就住在燕南园60号别墅里。那时,我认定中文系是我的最佳选择。  我知道王力先生,是因为他编注过的一部厚厚的四卷本的《古代汉语》。我一直不知道王先生是花了多少时间才能写完这部巨著的,又究竟有多少汉学家曾受益于它。而更让我大吃一惊的是,这部《古代汉语》为王先生带来的版税收入竟然是那样的惊人。入学的第10天,中文系指派高年级学生王川带我们
期刊
范冰冰说:“我自认是一个古代的人。我长得比较‘古装’,我喜欢老的东西,去每一个国家都要去找旧货。”  记者:很多80后的女生小时候会偷偷扮古装美女。你小时候这么干过吗?  范冰冰:扮过白娘子。  记者:演杨贵妃,你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唐朝?  范冰冰:我十年前在《大唐芙蓉园》演杨贵妃,基本把市面上能有的关于杨贵妃的文字都看过,包括台湾的作者,日本的作者。我印象里唐朝是一个极其繁荣昌盛的朝代。万国来拜
期刊
一个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一个是中国外交的元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患难与共的深厚情谊?“西安事变”后,两人彻底失去联系,他们又是以怎样的特殊方式,跨越时空,完成了此生最遗憾,也是最真切的对话。  张学良是著名的爱国将领。顾维钧是中国外交元老,曾在“巴黎和会”上拒绝签约,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两人因缘相识,并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与张大帅的“君子之交”  1927年年初,顾维钧担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