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同名民生新闻专栏的舆论引导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huibu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和重庆新闻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了“民生进行时”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重庆四家都市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重庆时报》和《重庆晚报》(以下简称“晨报”、“商报”、“时报”、“晚报”)纷纷响应,均开设了“民生进行时”新闻专栏。同一城市的都市报共同开设同名称的民生新闻专栏,这对于定位相同的同城都市报来说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竞争,但对于舆论引导而言则是一个创新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认为,新闻媒介对舆论的引导要做到集中引导与分散引导相结合,集中引导可分为整齐划一式引导和配合式引导。所谓“配合式引导”,就是指“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各媒体从各自的特点出发以不同的内容重心和表现手法参与舆论引导”[1]。重庆都市报同城同名民生新闻专栏是“配合式舆论引导”的具体实践,其以下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共设议题:形成关注民生问题的舆论引导合力
  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主要的方法之一是设置议程,就是要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媒体所设置的议程和议题上来。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是指“新闻媒体经过精心策划,突出报道重大事件中那些含有深刻思想意义的事实或问题,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并形成媒体所预期的社会舆论。”[2]同城都市报共设同一名称的民生新闻专栏,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同城都市报协同设置的一个大议题,是为了更好地将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各个媒体共同设置的“民生”议程和议题上来。
  如2011年5、6月份重庆四家都市报所设的“民生进行时”专栏,两个月时间里,刊发民生新闻报道共280篇,刊发相关新闻图片共163幅,刊用版面共68版,专栏累计121期(见下表)。各报通过稳定的专栏和持续的报道,以大量的民生新闻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的“拟态环境”和舆论氛围,为舆论引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6月份四家报纸民生新闻报道情况表
  这四家报纸是同一个城市的都市报,其受众和内容定位本来就相差不大,而现在又以同一个专栏名来报道民生新闻,是典型的同“题”竞争,极易形成同质化的报道内容。但在采编过程中,这四家报纸既服从关注民生的“主旋律”,又表现出了选题策划和报道内容的独特性,最终呈现出了各报信息配合与互补的格局,实现了“配合式舆论引导”的要求,使报道内容广泛涉及老百姓的食、住、行、就医、就业、扶贫、致富、养老、环境、安全、留守儿童等方面。
  总之,同城都市报共设同名民生新闻专栏的创新模式,其组织方式是同城都市报协作联合共设“议题”,其目的是通过媒介“协同作战”来产生舆论引导的合力,以促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同城都市报共设同一名称的民生新闻专栏,其实质是报纸对其议程设置功能的强化。
  共寻对策:提供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多维思路与方法
  舆论监督重在暴露问题,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不同,暴露问题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用积极的态度来为政府和群众分忧解愁,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我们党在工作思路上始终坚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因此,报纸的报道和宣传也应该坚持这一原则,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也就是说,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记者的新闻报道要“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3]。
  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其方法、路径也不是单一的。同城都市报共设同名民生新闻专栏的优势在于,它能围绕同一重大民生问题共同探寻对策,从鲜活的实践经验中归纳出各自不同的解决办法和思路,使决策者和民众在经验与教训的相互借鉴中找到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科学、合理的对策。
  如关于“农民增收”的重大民生问题,四家报纸刊发了相关新闻报道21篇,具有代表性的報道如“晨报”的《“重庆乌镇”:农民个个家中忙创业》,“商报”的《市委统战部启动五大同心工程——引导企业投资150亿?摇带动百万农户增收》,“晚报”的《武隆发展高山蔬菜种植?摇曾经穷得响丁当的农民富起来了》,“时报”的《靠种魔芋彭水农户李天洋年入90万——彭水重点发展魔芋种植、中华蜜蜂养殖,实现农户万元增收目标》等。
  又如关于“住房保障”的重大民生问题,四家报纸刊发了相关新闻报道15篇,具有代表性的报道有“晨报”的《哇!交200元/㎡就能住进新家——万盛今年底完成7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居民只需补一点差价,就可住进幸福小区》,“商报”的《大足公租房,每平米租金0.8元》,“晚报”的《8个公租房项目昨日集中开工》,“时报”的《以前外面下大雨家里就下“小雨”——刘顺潘月底就能搬进新房》等。
  再如关于“就业和创业”的重大民生问题,四家报纸刊发了相关新闻报道11篇,具有代表性的报道如“晨报”的《大学生舍弃10万年薪 回家乡开起装饰微企——大足县创建“微型企业孵化超市”,让微企成活率达100%》,“商报”的《五一后劳模先进个人也能申办微企——我市微企已达13251户,带动103218人就业,去年纳税达700多万元》,“晚报”的《重庆,西部创业环境最优城市——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全市发展微型企业17391户,带动12万余人就业》,“时报”的《政府开通视频“相亲” 段先生在浙江余姚找到满意“东家”——南川促进创业就业点子很多,很创新,并形成长效机制》等。
  针对以上几类重大民生问题,四家报纸通过活生生的典型事例,报道了农民增收、住房保障、就业与创业等实践中采取的措施、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就,为这些重大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办法,探索出了科学可行的对策。
  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路径,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探寻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对策与路径,则需要群策群力,甚至需要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同城各报共设同名民生新闻专栏,以某一重大民生问题为“议题”,让各报竞相挖掘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方法、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为行动者提供指南,为群众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因此,同城各报共设同名民生新闻专栏的新模式在舆论引导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集思广益:正面报道改善和保障民生的新举措与新成就
  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的另一不同在于,它以正面报道为主。正面报道有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社会道德、社会风尚和社会观念的提倡,也有利于民众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还能鼓舞人、激励人,使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四家报纸的“民生进行时”专栏中,几乎全是正面报道。在这些报道中,除上文论及的探寻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的对策外,更多的是报道便民、利民、富民的新举措和新成就。
  关于改善与保障民生新举措的报道,如“晨报”的《今年,内环以内都是禁鸣区?摇明年,14路段将建成隔声屏——我市启动新一轮“宁静行动”,2013年主城将新建30个安静小区》,“商报”的《黔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摇瞄准农村人口就业难题》,“晚报”的《我市将进一步提高疑难危急病症救治能力——今年起?摇512种基本药物成本价销售?摇五年内我市将新增13所三甲医院》,“时报”的《保证留守儿童有肉吃有牛奶喝——武隆推行代理家长模式,让孩子们在学校也有“爸爸”“妈妈”》等。
  关于改善与保障民生的新成就报道,如“晨报”的《公路进村了,村民的日子红火了——路通前,荣昌龙井庙村的村民卖猪要抬出去;现在,村民办起了养猪场,一年能赚10万》,“商报”的《筹1300万?摇476家贫困户免费住新房》,“晚报”的《我住在县城?摇也住在桃花源——酉阳县从只有一条街到渝东南重镇的蝶变》,“时报”的《政府扶持微企?摇他们都有了自己的小公司——大学生赚了钱还让10多人有了工作》等。
  以上这些报道,从体裁上来看都属于成就报道。所谓“成就报道”,是指“对新近产生的有关社会发展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新成就进行报道的一种报道形式”[4]。成就报道是新闻媒介舆论引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政府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新思路、新举措的报道,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通过对政府便民、利民、富民新成就的报道,有利于增强民众的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和凝聚力。由此看来,四家报纸在“民生进行时”栏目中对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新举措、新成就进行大量正面报道,其目的就在于构建发展稳定的“拟态环境”,营造出正面鼓劲的舆论氛围,以引导民众同心同德共创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1]郑保卫,王静.浅谈舆论引导的艺术与技巧[J].新闻界,2007(5).
  [2]朱佳.浅谈民生新闻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8).
  [3]毕一鸣.论民生新闻的舆论导向[J].当代传播,2009(5).
  [4]刘保全.成就报道如何才能出精品[J].新闻写作,2011(7).
  (邓海荣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郭云霞为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生)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摘要】青春偶像剧是电视剧题材的一种,是以年轻人的友情、爱情、成长为主线的一种融合青春时尚的电视剧。近些年,偶像剧不断发展壮大并创造了一个个收视奇迹,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强烈追捧,本文以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为根据,试图解析偶像剧盛行的社会根源与各种内在因素。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使用与满足”理论;选择性接触;拟态环境;心绪转换  2012年一部名为《北京爱情故事》的青春偶像剧,自播出之日
期刊
s【摘要】本文从研究历史、学科发展、理论构建以及研究方法等多重维度详细论述了我国跨文化传播学科构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通过与西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对比,在反思我国跨文化传播学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学科发展前景的思考。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献综述;理论构建;历史发展;学科前景  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
期刊
【摘要】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再次火爆,凸显了电视媒体人本化传播的回归趋势。从对第一财经《谁来一起午餐》的内容取向、叙事技巧、符号结构的分析中,可明显窥见人本化传播策略于其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节目的服务性、指导性诉求,在对信息的动态性、全方位呈现中体现的生活本真,以及符号结构的多话语表达,均是对人本化传播规律的具体遵循与实践。  【关键词】职场真人秀;内容取向;叙事技巧;符号结构  2010年以来,
期刊
今年年初,我国电视媒体被网友广泛关注的事件,非“张绍刚质疑求职女海归刘俐俐”莫属。2012年1月16日,天津电视台《非你莫属》栏目播出了24岁的女海归刘俐俐现场求职的过程,作为节目主持人的张绍刚对刘俐俐的用词、态度进行了一连串的质疑,导致现场气氛相当紧张;刘俐俐对他的质疑有礼貌地给予了针锋相对的回应,使得张绍刚多次尴尬得张口结舌。刘俐俐的求职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节目也在很不愉快的氛围中宣告结束。  
期刊
1989年,张元自筹资金拍摄了《妈妈》,该片虽无缘国内电影院线,但从1991年开始,便应邀参加了上百个国际电影节,获奖无数。以此为发端,“第六代”①电影人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中国影坛,成为继“第五代”电影人之后又一个备受瞩目的创作团体,拍摄了《北京杂种》、《过年回家》、《扁担·姑娘》、《巫山云雨》、《小武》、《站台》等一批极具特色的写实作品。“第六代”导演的这些写实电影创作,不再立足于宏大叙事,对国
期刊
【摘要】语法和修辞是现代汉语语言学研究中的基本现象和问题,讲求的是语言科学和语言艺术。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像报纸新闻一样,讲求语法和修辞规律,并以艺术和修辞的形式报道新闻事实。比喻、象征、拟人、双关、借代、对比、排比等修辞格同样可以运用到电视新闻语言中。如果运用得当,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报道效果。在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难圆绿色梦》中,就恰当地运用了一些艺术和修辞手法,从而使作品增色不少,加大了报道的
期刊
戏曲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独有的类型之一,它专以中国戏曲表演为拍摄对象,倾力展示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魅力,记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戏曲剧目,弘扬中国悠久的民族戏剧传统。  1905年,由开设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拍摄的京剧片段纪录片《定军山》,被认定为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一年也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电影的诞生年。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
期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职业和行业越来越精细化,社会群体分众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受此影响,紧随时代潮流的媒体受众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分化,他们要求媒体的报道更加细致、更为专业、更合口味。反映社会现实、引导社会舆论是媒体的功能,在社会分化和受众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以满足观众收视需求为职责的电视台则顺应这一实际变化,对惯常的新闻报道不断进行改革。大多数电视台的做法是将新闻分割为
期刊
播音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劳动,它的任务是把文字稿件转化成目的明确的有声语言。那么,播音员如何进行这个转化工作呢?怎样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再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形之于声而及于听众呢?在这里仅结合我的播音作品《厚重的文化之城——商丘》作以简单的探讨。  广义备稿与狭义备稿完美结合,实践情感体验  认真备稿,是提高播音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一篇稿件的准备过程,也是播音的正确创作道路的具体化过程。
期刊
【摘要】自2010年起,中国开始逐步推进“三网融合”,电视栏目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笔者开始思索电视节目的未来发展之道,并身体力行,制作了一档创新节目《雷颖网聊》。本文总结了笔者在节目创新过程中的探索经验,并对栏目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三网融合;电视节目;挑战;创新  2010年伊始,“三网融合”的政策一经推出就引发了各方热议和相关部门以及市场的迅速回应。在此背景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