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空间分析功能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h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核心功能之一的空间分析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一般信息系统的主要区别。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主要包括:空间查询分析,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数字地形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种语言,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使传统单一的“死”地图变为多样的“活”地图,对不同的地图信息进行处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活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现将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功能中的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分析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作具体阐述。
  一.叠置分析
  叠置分析是通过叠加含有不同信息的各个数据层面产生一个新的数据层面,这个新的数据层面综合了原来各个数据层面所具有的属性。
  以ArcGIS为平台,选取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差异中探讨我国东中西区域差异形成原因为例。形成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将从自然因素(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经济因素(交通运输状况)三个方面来探讨。
  教学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地图数据:中国东中西分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中国大中城市分布图、中国交通分布图。
  教学过程:在ArcGIS中加载中国东中西分区图(如图1),引导学生熟悉每个分区的的省区范围;打开全国交通分布图(如图2);将两个图层叠加(如图3),分析东中西部的交通分布特征。按照同样的方法,将东中西分区图与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大中城市分布图、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依次叠加,让学生分析东中西部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以及城市分布特征。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东中西部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明确其区域发展差异。通过多图层叠加分析,提高学生信息提取与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分析是对点、线、面按距离设定条件,在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自动建立缓冲区多边形图层,实现数据在二维空间的扩展,并进行分析得到所需结果。
  以ArcGIS为平台,研究我国洪涝灾害的影响。我国位于最大洋与最大陆的交界位置,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但同时又是我国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地方,尤其是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段,更是成为洪涝的重灾区。下面将以荆江段的洪涝灾害为主,介绍缓冲区分析的应用。
  教学准备:获取我国的河流分布图以及全国市级行政区划图,准备研究区域相关的河流水文数据以及气象资料。
  教学过程:打开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以及行政区划图(图4),通过ArcGIS的查询功能让学生对我国的河流分布状况进行动态学习;提取出长江荆江段及其所流经的省市(图5),让学生分析荆江段河流的特点,加深对九曲回肠的认识;每年5-8月,季风气候给我国长江流域带来丰沛的降水,根据雨量的大小以及汛期的长短,荆江段的洪涝影响范围也会发生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荆江段的洪涝影响区域;在ArcGIS中制作荆江段的洪水范围缓冲区(图6),分析不同雨量的受灾面积以及主要的受灾区域,分析洪涝灾害对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影响。通过缓冲区的建立,学生可以动态的了解不同降雨量的影响范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数字地形分析
  数字地形是GIS中地形起伏的数字化表达和存储形式,常见的地形模型主要是数字高程模型(DEM)。
  教学准备:获取某一区域的DEM,准备研究区域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通过ArcGIS从DEM中提取等高线(图4);将等高线与DEM叠加(图5),引导学生从二维空间中分析不同地形中等高线的分布特征;通过DEM创建TIN表面,并将等高线转换为3D数据,在ArcSense中进行叠加,得到立体的山地模型,通过三维显示,呈现山地立体效果(图6),对图像进行旋转,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各种地形部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三维空间的分析能力。该模型可以直观的反映地形的特征,对于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理解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山峰等地形有很大的帮助。关于地形特征的学习对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通过立体山地模型的创建,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建立三维空间,提高学习效率。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为地理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思路。作为当代教师,要在提高自己教师素养以及专业素养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勇于探索,积极进取,推动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关注,研究其过程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转变相关人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多方面,提出了中小学教育中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的实现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  一、前言  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工作,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开始从重理论而转变成重实践,对于语文科目的创新教学也逐步的提到日程上来。在这期间,利用构建主义教学法来进行各科目的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趋势。通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完成高中语文的教学,是新课改下的一次新的尝试。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首先是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课程应用类型的区别,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的目的,这样既能保证教学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逐步深入实施的今天,为了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尊重语文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对语文的教学方式进行总结,形成语文教学的教学体系,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
期刊
【摘要】文章以信息技术与意大利语教学学科整合为指导思想,提出以网络为依托,应用信息技术整合意大利语言教学信息资源,整合现有语言音像资源、互联网资源、教师个人掌握的教学资料信息资源和学生学习反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最佳配置,提出小语种教学信息平台概念设计思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信息平台;资源共享  一、建立小语种语言教学信息平台  新世纪的大学生在适应跨世纪的科技发
期刊
【摘要】高考可以说是高中学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语文学科所占分值约为五分之一,可谓重大科目,高考60分的作文可谓占据了语文高考的半壁江山,而学生作文言之无据,言之无理却又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永远的痛。本文拟从明确积累与内化作文素材的目的、分类搜集整理积累与内化的素材、加强督促高中学生整理内化素材、引导高中学生灵活运用作文素材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以引起广大同仁的共鸣,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让更
期刊
【摘要】智慧课堂是时代的需求,中职课堂也不例外。如何有效的将智慧课堂纳入中职教学,本文对其生成过程中的课堂目标的把握、教学内容的转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师生关系的掌控,学生差异的应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中职教学;智慧课堂  自夸美钮斯17世纪创设班级授课制以来,课堂教学这种集体授课形式便成为学校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中职教育亦是如此。但中职教育由于其生源的特殊性,存在着课堂教
期刊
【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感觉到教学难度较高,在教学工作开展时困难重重却无法准确找到问题的原因。把握小学作文教学难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学生作为水平、提升学生整体语文知识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激励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思维导图;作文教学;问题  前言  作文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认真听取他人意见,逐步形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  【关键词】自主、合作;轻松自由;表扬鼓励;增强信心;优差组合  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属于认知能力和自主能力最差的小学生,他们还不具备完全的自主意识与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大部分用教师的“教”大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学生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对于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课中使用导学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突破。阅读课使用学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兴趣学习走向理解学习逐步掌握英语阅读的方法和策略,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高中英语;导学案;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一线的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偏重阅读教学,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旧让人
期刊
课题:  人教小学美术第9册第十六课《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特点。  2、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3、在欣赏陶瓷文化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从器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来欣赏陶器、瓷器艺术。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陶瓷艺术的方法和充分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