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学生;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115—01
一、通过个性化的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现较大面积的覆盖,为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提供可能。此外,计算机网络可以递送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这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了便利。同时,网络为我们向学生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选取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利用科学上著名的实验或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体验再发现的喜悦。不过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应该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借助网络、课件等教学形式,尽可能地将知识的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如,第一台电脑的诞生过程、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等等,都可以利用课件或网络快捷地展示给学生。当然,这种独立探究式的学习,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即有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各种学习环境,尤其是个别学习环境中独立地、有目的地在知识海洋中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被培养起来。
二、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
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了自学的方向,也会减少盲目操作的几率。制订的教学任务,应当围绕当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还要跟学生分析任务。可由学生自己在网上浏览、理解,也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伙伴间讨论,再派代表分享成果等多种方法。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写道: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怎样发现真理。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知道学了什么,而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忽略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只重视结果,给学生尽可能地“灌”更多的东西,但其实知识生成的过程更为重要。如,在教授《画图》一课时,就可以讲解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其他工具的使用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一个一个地去试一试,然后再分组讨论,总结出规律。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三组阶梯性的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动脑筋”三组不同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他进行练习时需要的量比较大,那么他可以在做完基本题之后,再进行综合题与思考题的练习,假如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本身的能力也并不强,那么,他可以把完成基本题的练习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这样的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自信。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就能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样自主的学习,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的模式,学生有了真正的自主,自学能力就会不断加强。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和真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锅炒”、“一言堂”的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合作学习则不然,首先,改变了交流思路、交流见解,学习得出的结论要在班上进行交流,扩大了学生交流的面,形成生生、师生的交流形式。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克服了师生单向交流所造成的个别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次,提供了互帮互学机会,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差异性格的存在,更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编辑:郭裕嘉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1—0115—01
一、通过个性化的探索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现较大面积的覆盖,为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提供可能。此外,计算机网络可以递送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这为学生独立探索提供了便利。同时,网络为我们向学生展示知识的生成过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选取网络中丰富的资源,利用科学上著名的实验或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体验再发现的喜悦。不过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应该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借助网络、课件等教学形式,尽可能地将知识的结论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如,第一台电脑的诞生过程、电子邮件的发送过程等等,都可以利用课件或网络快捷地展示给学生。当然,这种独立探究式的学习,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即有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问题和看法的习惯。鼓励学生在各种学习环境,尤其是个别学习环境中独立地、有目的地在知识海洋中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被培养起来。
二、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学能力
在学习一个新的内容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明确学习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也就有了自学的方向,也会减少盲目操作的几率。制订的教学任务,应当围绕当堂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还要跟学生分析任务。可由学生自己在网上浏览、理解,也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伙伴间讨论,再派代表分享成果等多种方法。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写道: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怎样发现真理。过去,我们的教学往往“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只知道学了什么,而不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忽略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只重视结果,给学生尽可能地“灌”更多的东西,但其实知识生成的过程更为重要。如,在教授《画图》一课时,就可以讲解一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其他工具的使用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一个一个地去试一试,然后再分组讨论,总结出规律。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自学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接着教师可以设计三组阶梯性的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选择“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动脑筋”三组不同的练习进行巩固训练。如,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他进行练习时需要的量比较大,那么他可以在做完基本题之后,再进行综合题与思考题的练习,假如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本身的能力也并不强,那么,他可以把完成基本题的练习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目标。这样的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自信。学习自信心的增强,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在此基础上就能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样自主的学习,不是教给学生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认知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统一讲解、统一要求的“一刀切”的模式,学生有了真正的自主,自学能力就会不断加强。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和真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组际、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锅炒”、“一言堂”的弊端。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交流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给学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合作学习则不然,首先,改变了交流思路、交流见解,学习得出的结论要在班上进行交流,扩大了学生交流的面,形成生生、师生的交流形式。学生成为交流的主体,克服了师生单向交流所造成的个别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次,提供了互帮互学机会,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差异性格的存在,更有利于组员之间的取长补短、互相帮助,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因此,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全面的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