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初探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培养过程等的总体设计。地方本科院校要服务好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就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构建“平臺+模块”的课程体系,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24-0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促使高等教育逐步产生类型的分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现阶段,我国有本科高校700多所,其中地方本科高校有600多所属于应用型高校[1],由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在探索中,多数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还是照抄研究型大学,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因此,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应按照自身的人才培养类型自主编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蓝图,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指导性文件。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学院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主动适应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如我院采取广泛的社会调查,深入分析国民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全面小康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对各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关注、了解本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制定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处理社会需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关系;正确处理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可变性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保持相对稳定。
  (二)全面发展原则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正确处理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的关系;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辨能力;要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构建通识基础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平台课程和实践创新平台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模块实施。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教学与基本素质培养,夯实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素质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要根据学校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方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相结合。应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教学,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15%,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5%,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创造条件逐渐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要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设计性试验、综合类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逐步加大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50%以上的毕业设计(论文)要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四)因材施教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处理整体与个体、统一要求与发展个性的关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新机制。淡化专业意识,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实行分层次、分类型教学。注视优等生、特长生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学分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弹性学总制等教学管理制度。通过降低必修课比例,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整体优化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立足于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正确处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关系,实现本科教育各环节的优化与衔接。要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构建由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实践创新课程组织的有机结合、融合贯通、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要依据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及学科发展需要改革教学内容,要将行业、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吸纳于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要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科学制定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六)体现特色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定位,确立鲜明的专业发展目标,强化优势,突出特色。要积极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深化对专业内涵的理解;集成有效经验和实践成果,吸纳于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和学校办学特色。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体系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方案。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一课程体系”进行层层分解,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核心的因素。根据总体培养目标,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分解,提出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继而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实现各种目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个制定过程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
  1、学校总体层面上的培养目标。一所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学校类型定位、层次定位、学科专业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的综合反映。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根据现在普遍为人接受的人才分类理论,社会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其中应用型人才包括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三类,每一类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不同的。学校必须准确定位符合自身实际的培养目标,并对培养目标的内涵进行较为深入详尽的诠释。
  2、专业层面的培养目标。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是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特点、社会需求而确立。专业培养目标要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规定学生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要求以及可以从事的职业。
  (二)细化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即是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详细要求。这是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解和细化。通过培养规格的确定,具体细化了培养目标,使培养方案具备了可操作性。
  (三)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设置是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要体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按照“平台+模块”的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课程分为通识基础平台课程、学科专业平台课程、实践创新平台课程三大模块。
  1、通识基础平台课程
  通识基础平台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全校课程结构中的基础部分。要按照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使学生通过本类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获得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培育基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培养伦理道德和价值判断能力。主要包括军事、体育、“思政”、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科综合素质等综合基础类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基础等基本技能类课程。
  (1)“思政”类课程
  “思政”类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本着“进头脑、要管用”的原则,要精讲课内,加强课外,形式多样,重在实效。要进一步改革“思政”课教学,采取课堂讲授、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课外阅读、撰写读书报告等形式完成相应教学,提高“思政”課教学的实效性和效果。
  (2)外语课程
  公共外语课程是非外语专业的必修课,在一、二年级开设,四个学期。要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强化外语学习意识,营造外语学习氛围,创造外语学习环境,加强听、说、读、写技能训练,重在听、说,提高效率。
  外语学习要四年不断线,后二年各专业要通过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双语课程、毕业设计(论文)中安排外文文献阅读与翻译等,保证外语学习不断线。外语专业的学生需修读第二外语课程,鼓励非外语专业学生选修第二外语。
  (3)计算机基础课程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应用基础3个板块,其中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开设。
  (4)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要求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包括数学、物理等方面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工农医类专业应根据学科专业要求开设相应课程,严格要求,打好数理基础。文法经管教类专业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文理渗透和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5)人文社科综合素质课程
  人文社科综合素质课程包括必修的跨学科课程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人文与社科、经济与管理、艺术与军体、自然科学与技术等类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必须修满一定学分。
  2、学科专业平台课程
  (1)学科基础课程
  学生必须掌握的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主要包括学科理论基础课和学科技术基础课。开课院(部)可根据培养目标开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供各专业选择。同一专业门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应该相同。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课程。为拓宽专业口径,同一专业门类各专业基础课程应尽可能相同。
  (3)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是为了加深专业基础和拓宽专业技能开设的课程。该类课程在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该注重反映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依据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要求科学设置主干课程。要拓宽专业口径,设置多个专业方向课程组,体现专业特色,实行分流培养。
  3、实践创新平台课程
  (1)实践教学课程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开放式的实践课程体系。要按照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要通过课内实验、独立设置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教学。
  ①课内实验
  课内实验含在理论课程中,旨在巩固知识、验证理论、培养动手能力。由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等层次的实验组成。
  ②独立设置实验
  独立设置实验融实验理论、知识、技能为一体,在强化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开出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实验方法、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内实验及独立设课实验应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应占实验课程的80%以上。
  ③集中实践性环节
  集中实践性环节主要包括军训、社会实践、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程序设计、大型作业、认识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院(部)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安排,依托学校各实验室、实验教学中心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造条件,完善改进实践教学。
  (2)个性发展课程
  开设个性发展课程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各院(部)要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开设多类型的个性发展课程,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个性发展课程可采取多种形式开设,如证书认证课程、学科竞赛课程、课外科技文化活动课程、与企事业单位或导师合作研究的课题项目、系列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活动等。
  (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
  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出发,通过科学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教育活动,使第一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主渠道,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成后,学校的教学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该对其进行论证评审,对方案编制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编制过程进行评价,除了检查方案的学时数、学分数、课程门数等可量化的指标外,更应该关注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课程结构的科学性及课程间的联系等,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要求制订者修改,使人才培养方案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2]
  参考文献:
  [1]潘懋元,周群英.从高校分类的视角看应用型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2]陈明学.规范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过程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逐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背景之下应该结合我国文化特色来建构新型的跨文化英语教学体系,才可以提高我国高校学生英语实际能力。我国目前高校英语的跨文化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在跨文化视域下进行英语教学应该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要体现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内涵上,自觉开发出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实现文化知识渗透。我们应该从建设学科的高度、从跨文化的全面角度、从教材编订到更换考核制度的全方位来加强跨
期刊
X  摘要:殖民统治对语言的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印度英语,巴基斯坦英语等新兴英语的产生。新兴英语的发音和核心英语的发音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交际中造成困扰,而新兴英语的存在和在国际交流中更多的使用对专业英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英语母语发音为标准,矫正读音和了解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为代表的核心英语为重点的传统英语语音教学不能满足交际需求。训练学生了解和熟悉不同的英语口音在专业英语语音教学中十分必要。  关键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普通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物理实验;实验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31-02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实验中运用物理
期刊
摘 要: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主体的作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互动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学生自主创作、对话、讨论和辩论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大班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氛围营造、考核评价方式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互动教学的效果,需要教师积极应对。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以“绿色生命教育”为核心的绿色德育教育正随着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加强与改进而逐步完善,针对目前高校研究生对生命教育的轻视,本文从现行的研究生德育教育模式出现的困境入手,研究对研究生进行绿色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采取的措施。从而论证研究生绿色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研究生;困境;绿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16-0
期刊
摘要:本文不从语法角度上来讨论v-ing,而是从功能上去探索和分类,了解v-ing的功能,并通过功能的理论分析,掌握v-ing的正确翻译方法。  关键词:变通功能;评述功能;指代功能
期刊
摘 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造价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借鉴CDIO的教学理念,從工程造价专业能力要求出发,研究知识与能力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探讨基于CDIO模式的一级、二级和三级项目的设置,以及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为CDIO教育模式在造价专业的实践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工程造价;CDIO;课程体系;项目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生的多样化个性使得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以此涉及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文试图从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特点分析,围绕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探讨服务型管理理念的实用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服务型理念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10-0
期刊
摘 要:20世纪各国的教育改革都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课程改革反映了对教育公平理解的深化。引导课程改革向着教育公平不断深化的前提假设,是法国大革命以来自由主义所宣扬的公平理念。对这一理念的反思表明,受教育权的获得并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课程改革设置的障碍使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显失公平。这一反思将有助于推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公平;自由主义公平理念;反思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出现的大学生网瘾现象已成为当前倍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阐述了大学生网瘾的成瘾,提出了应对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瘾;成瘾;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34-02    一、前言  当今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