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05,中国外交谱新篇

来源 :今日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1314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外交走过了特别繁忙、硕果累累的2005年。一年来,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妥善化解各种挑战,在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同时,向世界全面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大国外交稳步推进
  
  2005年,中美高层互访不断。9月,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首脑会议期间与布什总统在纽约会晤。11月,布什总统访华。除两国元首互访外,国务委员唐家璇7月访美,美国国务卿赖斯。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多名高官接踵访华。8月和12月,中美举行两次战略对话,标志着中美间对话与合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两国外交已经形成机制化。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合作范围逐步拓宽,合作基础日趋牢固。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向深度发展。2月,中俄启动了国家安全磋商机制,开辟了高层战略对话的新渠道。6月,中俄边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使两国边界成为一条“和平的边界,友好的边界、合作的边界”。7月,胡锦涛主席访俄,双方发表了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阐明了中俄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共同主张。日月,中俄联合军演标志着双方军事合作正逐步走向深入。11月,中俄总理在第10次定期会晤中商定,双方将加强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并深化中俄航天领域的长期合作。
  2005年是中欧建交30周年,中欧关系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局面。7月,新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华。9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同中国领导人共同主持了第八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双方就新世纪发展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广泛共识,并决定于年底前启动中欧副外长级定期战略对话机制。11月和12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先后访欧,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欧洲的整体关系。2005年,中欧还在彼此让步的前提下解决了纺织品贸易争端,避免了贸易战,为中欧合作处理分歧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睦邻外交获突破性进展
  
  中国坚定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受到亚洲各国的高度赞扬。2005年,中国领导人出访了大多数周边国家,特别是对印度、朝鲜、越南等国的访问,对巩固和加强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中国积极参与周边区域合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5年7月全面启动了降税进程,7000多种商品开始大幅降税。中国还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建设。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接纳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三国为观察员,使该组织延伸到中东和印度次大陆,成为欧亚大陆上地理空间最大的组织。11月,中国成为南亚联盟的观察员。中国还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005年9月,第四轮六方会谈发表《共同声明》,这是朝核问题会谈两年来取得的最重大的阶段性突破。中国在六方会谈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在中国的积极推动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包容、平等和渐进的地区合作意识日益增强,开放、健康和互利的合作局面正在中国周边形成。
  除周边合作外,2005年,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领导人走访了亚、非、拉40多个国家,并与部分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9月,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峰会期间,代表中国政府宣布支持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加快发展的五项措施。在印度洋海啸、南亚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开展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援助行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同受灾国人民共度艰辛的坚定信念和真诚愿望。
  
  多边外交引起世界重视
  
  2005年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世界各国围绕联合国改革展开了激烈角逐。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改革,推动改革朝最大限度地照顾发展中国家合理要求和关切的方向发展。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中国坚决反对“四国联盟”提出的强行改革安理会的方案,有力地维护了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利益。
  中国领导人还多次出席多边国际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开展密集的双边会晤活动。与八国集团领导人对话会、APEC峰会以及首届东亚峰会,都活跃着中国领导人的身影。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5年中国还举办了一系列重要国际财经会议。6月,第六届亚欧财长大会在天津召开。10月,全球关注的20国集团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北京附近的香河举行。12月,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在中国香港召开。上述活动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口向,中国对国际规则的创制作用越来越受到全球重视。
  
  中日关系风雨飘摇中渡过一年
  
  2005年的中日关系可谓风雨飘摇。“风”来自日本,主要有两股:一股是历史翻案风,即借二战结束60周年和日俄战争100周年之机,日本政府4月份批准美化侵略历史的教科书,国会8月份发表删除侵略表述的《战后60周年决议》,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另一股是所谓的“中国威胁”风。2月,日美安保会谈首次将“台湾问题”列为共同战略目标;4月的日本外交蓝皮书和8 月的防卫白皮书对“中国威胁”表示“严重关注”;10月,日美两国就军事一体化问题达成中期协议;12月22日,日本外相麻生太郎称,中国加强军力“正在成为相当程度的威胁”,这种表述对于日本政府来说还是第一次。日本“风”吹到中国后,化作了两场“雨”:一场是4月的怒雨,即针对日本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教科书等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爆发大规模涉日游行。另一场是12月的冷雨,即鉴于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顽固态度,在东亚峰会上,中国拒绝在各种场合安排中日领导人会晤。
  可以说,在风吹雨打之下,目前的中日关系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高层接触停滞;经贸合作下滑;战略协调减少;对立意识增强。至此,2005年的中日关系似乎要在“威胁”声中落幕了。而中日关系为何走到这步田地。
  导致2005年中日关系倒退的因素很多,许多日本媒体分析认为,深层原因是中国迅速发展使中日两国在各方面的竞争加剧,旧经验已经不适应新现实。但中方则认为两国交恶责任在日方。正是日本动摇和试图突破以三个共同文件为基础的中日关系,两国关系才进入寒冬。首先是历史问题。这一问题格外突出是因为日本的国家定位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近乎根本的转变。历史认识问题已不仅仅关乎过去,而是直接关系到亚洲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其次是日本的内政问题。自民党在众议院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成立强硬内阁,使得高官个人性格的偶然性因素与大势发展的必然性因素产生联动。所以在当今日本的政治格局中几乎看不到推动两国关系的意愿和两国关系解冻的趋势。第三是日本对外部环境出现了误判。这导致日本在其最重视的日中美和日中韩两个三角关系中,能动性日趋下降,被边缘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在日中美的大三角中,虽然现阶段美日关系仍高于美中关系,但长远来看,中国才是美在东亚的战略核心和全球的战略重点,美国希望与中国一起建立和维护国际秩序,而这种“全球性”的角色是日本无法扮演的。在日中韩的小三角中,日本以离间中韩为调整三者关系的基本手段。但其忽视了中韩难被分化的最基本的现实,使日本明显处于二对一、多对一的尴尬局势中。
  对于2006年的中日关系,可以确定,小泉不会放弃参拜靖国神社,他的接班人可能也不会放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两国政党、经济界以及国民之间的交流,保持冷静,维持和修补中日关系,等待契机改善两国政府间的关系。
  
  “和谐世界”理念展示和平外交决心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S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12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发表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进一步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
  “和谐世界”的构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它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这种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5000年的文化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近年来,随着中国迅速发展,与世界互动更加密切,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某些势力的猜忌,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因此,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向成为中国外交的当务之急。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强调国与国之间的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这一理念充分展示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和谐世界”的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将中国的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的愿望。通过互利合作,中国可以为邻国、为亚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样的机遇,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识,成为化解“中国威胁论”的有力武器。
其他文献
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一直指责伊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秘密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而伊朗始终否认并声称,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是自力更生确保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此核计划是和平利用核能。但美欧对此说法并不买账,相继威胁要对德黑兰挥起制裁的大棒,甚至有媒体称美国正在秘密制订攻打伊朗的计划,随着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加快进行,伊朗核问题又一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伊朗加紧铀浓缩    自
期刊
核心提示: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一再上涨的影响,从去年以来,国内已先后五次上调成品油价格,继2006年3月试探性提价后,5月24日凌晨起的再次提价成为历次以来幅度最大的一次。一时间交通运输行业叫苦不迭,拥有私家车的老百姓也大声疾呼“油价太高了!”即便如此,业界又出现一个更令人目瞪口呆的声音“油价有可能在年内涨至一升8元”,中国能承受得起这样的高价油吗?    5月23日夜里,当城市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对拉丁美洲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有10个国家举行了大选,其中7个国家的左翼或中左翼领导人掌握了国家领导权,从而使拉美左翼政权达到13个,拉美70%的人口在中左翼政党领导下,为此,2006年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大选年。拉美进一步“左转”会使该地区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但有分析人士说,“拉美将形成庞大反美联盟”的看法似有些偏颇,拉美左翼仍面临众多考验。      刚过去的2006
期刊
“浊酒一杯家万里”,酒在杯中,家在万里,一句诗道尽了范仲淹思乡的情怀与愁绪。  同样,借酒来抒发思乡之情的还有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看来,古今皆如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岂止一人啊!  其实,酒,是自然界的一种天然产物。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上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运
期刊
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2006年7月30日,以色列轰炸黎巴嫩南部的加纳村后,一名男子怀抱死去的女孩痛哭不已。 新华社发      核不扩散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这是2006年1月5日拍摄的朝鲜核反应堆的卫星照片。 新华社发      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2006年4月21日,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一个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准备为顾客加油。   新华社发      安倍执政 迅速访华 2006年11月18日,胡锦
期刊
六方会谈终于在一年后重启,这给朝核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然而,没有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五日会谈又一次把朝鲜推到了风口浪尖。人们由此更加关注朝鲜的态度,和发自朝鲜的每一句言辞,每一步动向。甚至有人提出,朝鲜将一直把会谈拖到2008年,这样就可以不再和相对强硬的共和党进行谈判。不管怎样,相信关于朝核的猜测,关于朝鲜立场的动态,以及为解决朝核问题的各种努力仍将不断的吸引我们的眼球,未来一年面对这一话题谁也轻
期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  尔说过:“我们身处战争中,为保命而战,军队  任命不能只考虑那些从未惹来反对意见的指挥官。”随着伊拉克战事拖延,丘吉尔的这番评论在美国引起不少赞同。不少美国政界人士希望,军方能够启用持有不同意见的将领,为解决伊拉克问题找到新思路,彻底扭转局面。2007年1月,美国候任国防部部长罗伯特·盖茨将正式任职,接替现任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期刊
2006年已然谢幕。回顾过去的一年,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世界军事舞台依然硝烟弥漫:黎以冲突再起,巴以之争时断时续,伊拉克、阿富汗枪声不断,伊朗、朝鲜核问题僵而不决,全球各地数以百计的军事演习更是此起彼伏。    韩美炸核设施伊导弹满天飞    所谓“打拳放枪有招法,舞枪弄棒有套路”。纵观2006年,许多国家之间的联合演习明里声称不针对任何国家,是年度普通训练演习,背后的指向却十分明确,只是
期刊
12月21日凌晨,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因心脏骤停突然逝世,享年66岁。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突然离世,被毒杀的猜测,总统人选的争夺,高达三十亿美元海外存款的疑问,以及涉及其他国家利益的各种猜测不断出现,未来一段时间,土库曼斯坦的以上种种疑问,及其政局发展和政策走向仍将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    土库曼斯坦总统死于心脏衰竭    尼亚佐夫突然死亡,土库曼斯坦反对派政党共和党领导人之一、前外长希赫穆拉多夫
期刊
关于以色列的核武器,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尽管有不少传闻和报道,但由于美国执行“双重标准”政策,以色列自己又一直采取“模糊战略”,既不肯定,也不否认,使以色列的核计划长期笼罩在云雾中,让外人看不清真面目。中东问题专家指出,处于对核武器的担心,中东地区正悄悄展开一场核竞争,中东无核化恐怕不太容易实现了。      当世界各国还沉浸在新年的喜庆气氛之中时,从英国传来了令人不安的信息。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