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备”之于青年语文教师成长的重要性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l1987310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参在备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教参,网络上的众多资源也给教师的备课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另外,在集体备课的环境下,课件ppt和教案共享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青年语文教师忽视对文本进行独立深入的探究。青年语文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往往会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习惯于依赖教参、网络资源,依赖集体备课,而不肯在原始文本的阅读上下苦功夫。由于缺少自我阅读的体验,无法逃离别人理解的窠臼,在教学中开始逐渐迷失自我,课堂成了贩卖别人知识的场所,教师也成了别人观念的发言人。而且众多不同的观点如果胡乱地搅在一起,无疑会破坏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有效性。毋庸置疑,这种惰性的备课对于青年语文教师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青年语文教师不妨尝试抛开一切的“裸备”。
  一、发现难点,对症下药
  笔者所在的学校施行分层次教学,笔者作为青年教师给C层次上课。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不考虑这些学困生的学情和学力,如果抛开这一切随波逐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怎样设计出符合学生的教学流程,怎样搭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阶梯,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先抛开救生圈下水阅读。只有自己先把课文读懂,才能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懂。
  在《咏怀古迹》(其三)的备课中,就尝试了“裸备”。众所周知,杜诗情感沉郁,信息量又大,理解起来颇有难度,尤其是对这些学困生。而像《咏怀古迹》这类的咏史诗,在理解难度上又更大了一层。通读几遍之后,“一去紫台连朔漠”的“连”字始终困扰着我,料定这也困扰着不少学生。课本上仅仅翻译成了“通、到”,可古典诗歌极富暗示性,不能仅就表层意思来理解。古人说“连”字写出了出塞之景,一想昭君出塞其实就是远嫁异域,远嫁异域的途中自然有万般留恋与不舍,“连”字原来还有“流连、顾盼、走走停停”的意味,于是在关于这点的课堂教学引导方面就游刃有余。此外,王昭君的“怨恨”好理解,怎样从王昭君的“怨恨”过渡到杜甫的“怨恨”,这对于学困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独立探究一番之后发现,古代讲究郎才女貌,男子以才华为贵,而女子以美貌为贵。王昭君本有绝代美貌,却因画工陷害而未能见宠于皇帝,这与贤士遭忌而怀才不遇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此层层切入,既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又为学生理解本诗提供了帮助。
  二、发现规律,授人以渔
  青年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得懂”文章方面下的功夫很大,而在引导学生“懂得读”文章方面下的功夫少。过分依赖教参等辅助材料,势必会导致对文本阅读的浅尝辄止。
  “裸备”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出文章的结构条理;再读课文,标注出所感所想,圈出文章的可学之处,标出文章的可疑之处,这个过程可以帮青年语文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只有教师自己会读,才能引导学生会读。
  在“裸备”中品味字词句,仔细解析它们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范围、程度、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细微差别。比较、推敲、感悟课文的语言,有助于在课堂上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增强课堂教学的意境美。
  三、发现不足,促进学习
  课前的“裸备”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授课方式有没有问题,教学流程有没有问题,问题设计有没有问题,等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能方便课后反思,以利及时改进。
  充分占有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必须以庞大的教师专业背景知识作支撑。尤其是当真正“裸备”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自己脑子里究竟保留了多少东西。离开了教参、网络资源、集体备课,还能不能备课?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鲁迅的文章晦涩艰深,离开了教参、网络资源、集体备课,青年语文教师可能就沦为了一个普通读者。如果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读鲁迅必然会遗漏大量信息,甚至根本看不到鲁迅文章的现世价值。这就需要青年语文教师完成从普通读者到专业读者的角色转变,不断地加强专业学习,多读一些研究鲁迅的专著,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高屋建瓴,挥洒自如。所以说,“裸备”的习惯促进青年语文教师在专业学习上向纵深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怎样去启悟呢?  1.领悟。这是学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观察、赏析语言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和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感悟社会,即在深刻的感受理解和感动慨叹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和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学要从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
期刊
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举了事例之后,忘了分析,或者根本就不会分析,造成事例和论点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桥梁。如果说写一篇议论文就像盖一座大楼的话,那么,事例和论点就像盖楼时必需的基本原料——钢筋和砖头。要想把一座大楼盖好,光有钢筋和砖头是不行的,我们知道还需要混凝土。混凝土能使钢筋和砖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使大楼更结实、牢固。同样的道理,写议论文时,光有论点和事例也是不行的,二者中间必须要有分析,
期刊
一、如何准确理解文言实词。  1.教材探源法。  试卷上有些文言实词,我们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2012新课标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
期刊
供材料议论文是常见但又并非容易掌握的一种文体。故平时的习作训练及高考中,这种文体屡见不鲜。它不同于一般的命题作文,很多同学有时感到无所适从。这除了近几年来这种文体对写作者的阅历、知识提高了要求外,归根究底就是没有掌握写好此文体的要领。假如我们拥有了金钥匙,就能顺利开启供材料议论文文库的大门。这里我主要根据平时的操作实践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目中有材料,准确把握要旨,始终围绕这个基本点进行思索。
期刊
“合叙”,也叫“并提”,即合起来叙,并起来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里来表述。这是一个“古即有之”、“古即盛之”的语言现象,根据前后词语的承接关系,可分为“对应合叙”和“错位合叙”。  “对应合叙”指第一个词语与第三个词语相承,第二个词语与第四个词语相承。如:  ①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五蠹》)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
期刊
心理健康主要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的统一,人格的稳定和心理环境的协调。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秉着这个新课标理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的独特优势,抓住教学契机,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他们的人格。  一、在语文
期刊
《包身工》中对“包身工”的不同称呼近30个,在这么短的篇幅里竟有这么多称呼,罕有其匹。这也是作者的匠心之所在。  对包身工不同称呼的解读,几乎完成了对《包身工》内容的解读。  1.包身工原本是什么人。  包身工原本是“小姑娘”,是“乡下小姑娘”,是那些“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赤脚的乡下姑娘”。  2.这些“乡下小姑娘”为什么成了包身工。  第一,这些“乡下小姑娘”,是“咬着草根树皮的女孩子”,
期刊
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课件多了,老师讲的多了,学生听的多了,读书声越来越少了。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可以看出古人对朗读的重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那么朗读对学习语文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朗读可以培养语感。叶圣陶曾经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
期刊
我作为一名教师,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暗暗告诉自己,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责任,一份爱的倾注,一种青春和热血的奉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里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感受最深的两点:“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的有效方式——沟通,还有“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让沟
期刊
分析概括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关键题,其选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进行的翻译、转述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命题者有意识地设置错误干扰,让考生进行判断。而比对法则是对付它的较好的方法之一,其实质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分析,从中发现它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进而识破命题者的干扰之处。  下面通过归纳一下历年高考试题的命题陷阱,归结应对策略,来帮助考生从容应对这一题型。  一、时间错误。  1.(2007·江苏)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