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心愿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b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病重的时候,我们将她送去了医院,还想方设法让她住进了急诊病房。
  我们稍稍放下心来,以为这里设备齐全,医护人员始终都在工作状态,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我们对母亲说,这里要医生有医生,要设备有设备,救治条件完善,你就在这里安心医治好了。
  虽然经过输液,母亲退烧了,血压也已回升,但她在看到自己的检查报告后,得知肝肾功能已经衰竭,出人意料地提出办理出院手续。别的病人病重时,总是想着能去医院,但母亲偏偏认为,当生命进入倒计时后,应该放弃无谓的抢救,回到家里,在亲人的陪伴下,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
  可是,我们没有同意。不日,母亲的病情急转而下,再度高烧,没有小便,黄疸增加,血小板锐减,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母亲浑身难受,要求即刻回家。我们不断地宽慰她,但母亲却越喊越响:“我要回去!我要回去!”我们三兄妹觉得谁也做不了这样的决定,我們还是认为应待在医院,这里有所有的抢救设施,一切都可以应对。
  时间已经入晚。叫着要回去的母亲显然已精疲力竭,她突然对我们说,我是写过遗嘱的,当病危的时候,不要插管,不要用仪器来维持生命,离开医院,在家里安静地离去。
  虽说之前我知道母亲有过这样的意愿,但我根本没有上心,我以为真到了那一步,就由不得她自己了。所以,母亲此刻的执著让我非常震撼。我问母亲,如果你现在回去,你可以躺下来休息一会了吗?母亲说,我只要一到家里,立刻就定心了,立刻就能躺下来了。我又问,如果你回家时,在车里躺不下来,只能坐着,你坐得动吗?母亲用坚定的口气说,坐得动。
  我听后,立刻明白应该选择什么才是正确的了。于是,我对母亲说,我们现在就回家去,我们一定都听你的,让你满意,我们会一一满足你的心愿。我的小妹闻听这样的决定,泪如雨下。
  凌晨1时30分,朋友的面包车抵达医院,我们先将车子里的坐椅拆掉,然后,用推床将依然打着点滴的母亲推到楼前。当母亲被送入车内的时候,她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真的就像母亲自己所说,她一到家里就平躺了下来。
  后来,母亲坚持着要我们拔除最后的两根输液管,一根是维持血压的,一根是补充营养的,我们心里很清楚,一旦拔除,那母亲的生命也就终止了。我们当然不忍心,不舍得。母亲安慰我们说,你们不是希望我不要有痛苦吗,所以,我能走得越早才越好;母亲还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一刻也不离开母亲,紧紧地握着她的手,抚摸着她的脸庞和头发,直到听不见她的呼吸。
  我想,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珍视生命的人才会如此坦然地面对生死,并主宰自己生命的归宿和方向。母亲一直说她心满意足,这应是蕴含了她在人生中按着自己的意愿,一次次地安排了自己的生活,永不慌乱,从不冷漠,她将这看作是最完美的人生。
  选自《文摘报》
其他文献
我的书房很小,小到只有几个平方米,所以每当看到朋友们晒他们的大书房的时候,总有一些羡慕……一小书房也有好处,能放到小书房里的书,都是精挑细选的,都是心中至爱,这就解决了想看的书迟迟找不到的问题。小书房也有坏处。因为书房小,空间小,沙发也小,时常读着读着就困了,拿着书就在书房睡着了……大书房就不一样,大书房某种程度上是客房,来了朋友,要招待喝茶,要展示藏书,要山南海北地聊,在这么一个会客的空间,总
我的生日在夏天。按阳历,是在最热的7月初。从那一天开始,我成为一个“人”;在地球的生命中,就有了一个“我”。所以,生日是唯独属于自己的节日;世界上似乎也只有一个人与你的生日有关,那就是生育你的母亲。我小时候过生日,正是考试的关键时刻。过生日的那几天,老是紧紧张张的,弄得我很不愉快。好几次,生日过完了我才想起来,就缠着妈妈要补,妈妈便笑嘻嘻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生日礼物给我———差不多总是一本精美的书、
五六岁时,有一天傍晚,我拿着一个馍馍跑到门外耍,遇到邻居家孩子,年龄相仿,手里也有馍馍,不过,我的是白色的,他的是黑色。我有些好奇,因很少吃到,于是和他说交换着吃吧,这孩子似很吃驚,快速地将手里的给我,又抓过我的,跑开了。后来,我再到大门口玩儿,发现不止一个同龄孩子在外面转悠,且都拿着馍馍,黑色的那种。纳闷之解开,是成功以物易物的孩子的双方家长知晓了这件事,那位母亲有些歉意地对我母亲说让你家孩子吃
“爸爸,冰淇淋是什么?”我知道,她又有新追求了。怕她吃坏肚子,赶紧转移话题,但……一如既往的“哼哼”开始了。是的,她是我亲生的。我像她这么大的时候,只要口舌之欲得不到满足,也是必哼无疑。记忆中的夏天,透过时光的树阴,落下两个最大的“光斑”:撕心裂肺的蝉鸣和清凉悦耳的卖冰棍声。每天一早,太阳“轰”的一声抖开光的披风甩向四野。午后,天地间盈满暴戾之气。大人避在家小憩,小人不肯就范,扎堆在某个弄堂玩耍。
风从北方来。这是在年关急于赶路的风,在狭窄的街道上像个撒酒疯的醉汉一样横冲直撞,企图把我们从这条街道清理掉。明天风就可以心满意足了,因为这是年前最后一个集市,所有的卖家都在今天以低贱的价格打发掉所剩无几的存货。我站在自行车旁,看守着父亲提过来的青菜。我的右手扶在车座上,生怕手离开了车座,自行车就会自己跑开。弟弟在一个关门的店铺前打着陀螺。街很深,我看到提着一捆芹菜的父亲从人潮中“漂浮上来”。他把芹
竹子好,但北方没多少竹子可看,山西是个没竹子的省份,但陕西有,西安有一处地名就叫做“竹笆市”,那地方专门卖竹子,满坑满谷都是用竹子做的用具,从小板凳到大床。朋友前两年送我一盆紫竹,很快就拔出了竹节,紫竹刚刚拔出来的嫩竿是绿的,及至长高,颜色才会慢慢转深,直至紫到发黑,你说它是黑竹也可以。北京有一处地名就叫做“紫竹院”,很好听,有诗意。广东音乐里边有一个典子叫“紫竹调”,欢愉而好听,这支典子是欢愉,
我家的无花果树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淮北老家带来的,当时小树修剪成蘑菇云形状,栽在一个很大的花盆里,是很漂亮的景观果树,远远望去犹如一把撑开的绿伞,树影婆婆。但因为放在楼上平台花园里,场地有限,为了节约宝贵的楼面资源,我们打算让它向空中立体发展,于是先生买来果枝剪重新对它进行瘦身修剪。无花果有秋实而无春华,春天,它不争春斗艳,只默默无闻地生长着。盛夏,是无花果成熟的季节,紫红色的果实有的掩藏在绿叶丛
农家庭院,常少不了植物的气息,氤氲一种安详的氛围。早春,屋外尚有几分寒意,薄薄的,挥之不去。母亲从窗台上拿下一根老丝瓜,风干后,瘪瘪的,摇一摇,听得见里边响。拿一把剪刀,把絮状的丝瓜皮剪开,便有黑溜溜的瓜仁儿,一窝蜂从里边涌出,一粒粒饱满,满是淘气劲儿。傍着院墙起了个小土堆,趁绵绵春雨,贵如油的春雨,把乌黑的丝瓜种子埋进土里。不出几天,丝瓜种子就发芽了,戴一顶精致的小黑帽,小黑帽下边,是一张娇小嫩
北京夏季街头有莲蓬与荷叶卖,是北地不多的与时节相关的风物之一。卖荷叶莲蓬的没有车,多把东西堆在地上,下面垫一块蛇皮袋。莲蓬三四颗一小堆,要价十块。荷叶论张卖,圆整大叶,一张两块。曾买过一张回来煮荷叶粥,煮出来的粥淡淡黄绿,有一点荷叶的清气,也只是吃着好玩罢了。莲蓬买过两回,总觉得老,便不再买了。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莲蓬是在武汉,那时一位姑娘来接我,在火车站买了三颗莲蓬。那莲蓬很嫩,嫩到觉得就该连莲心一
回想六十多年前我們读小学的时光,是那样的轻松快乐。一1954年,我进了上海虹口区的溧阳路第二小学。那时,进哪所学校也没什么讲究,无所谓“择校”,就近,马路对面弄堂里。之前幼儿园没教过我认字写字,家里也没要我学什么,进了小学才算正式接受教育。一年级两门主课,算术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语文第一课只“开学了”三个字,只是其中两个繁体,笔划挺多,有点难度。那时小学低年级只有上午四节课,中午就放学回家。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