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教育,家长满意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为有了富县初级中学,我家孩子也能来城里上学了。听孩子说,学校里食堂超市都有,实行封闭式管理,孩子很安全,我们家长也放心。”学生家长刘彩芸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近年来,为了让学生上得好学,陕西延安富县县委、县政府着力改善校园环境,投入教育资金,引进优质教师,教育水平迈出一大步。

缓解择校热


  走在富县初级中学的校园里,宽阔的操场,亮丽的校舍,整洁的食堂……处处散发着新校园的青春活力。
  此前,乡镇孩子们就读于当地学校,教育设施老旧,教学环境不佳,久而久之,让孩子们“进城”上学,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等大事,“择校热”问题日益凸显。
  2017年10月8日,富县初级中学投入使用,这所新学校在为学生提供更好就读环境的同时,也缓解了乡镇学生的择校压力。
  “以前城里几所学校让家长们抢破头,新校舍一建成,找学校的压力小了,我们家长也轻松了。”刘彩芸说。
  2017年以来,富县累计投入1.92亿元,完成富县初级中学、富县幼儿园、富县监军台幼儿园、富县茶坊幼儿园4所学校的建设,新增学位2610个,学生择校热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厕所重建、宿舍重修、食堂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学校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同时严格把控起始年级班额人数,控制在55人以下,教室更“宽敞”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了。

减轻资金负担


  走进富县初级中学食堂,阳光照耀着干净的桌椅、光滑的地板,墙上悬挂的餐费标准牌引起记者的注意。
  早餐全免费,午餐和晚餐价格都控制在个位数,菜品选择多样,全天都有免费粥品。
  “完全不用担心吃不饱的问题,学生在吃饭时间内,都可以无限续盘,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标准为每生每天4元,费用由省、市、县承担,不需要学生花一分钱。”富县初级中学副校长张广军打消了记者的疑虑。
  “餐厅很干净,每天早上进去都会有淡淡的消毒水味儿,闻着就安心。早饭免费,鸡蛋、粥、主食都有,还吃得饱。”富县初级中学学生高伟说。
  为减轻贫困家庭压力,从2020年春季起,富县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这一举措受到学生和家长们一致好评。
  在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上,富县也“一个不落”。
  “富县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工作,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特殊学生送教上门,对贫困户家庭子女进行一对一帮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學。”富县教育科技体育局副局长贾宝峰说。
  从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到高中、中职、大学,贫困家庭在教育阶段的资助金、生活补助金、奖学金等资金按要求及时发放,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泛海助学等工作正常有序开展,保障各类学生资助做到应助尽助。
富县高级中学操场上,学生们列队出操。

  “如果不是助学贷,我可能圆不了大学梦,多亏村里前辈们对我的帮助,我才上得起大学。”2016年,清涧村高中毕业生郭强强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录取,在助学政策的帮助下,他摆脱学费这一“拦路虎”,顺利完成学业。
  教育扶贫解决了农村困难家庭孩子的上学问题,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让更多孩子可以靠知识改变命运。

丰富德育教育


  “自我校实施绩效奖励以来,班主任每月比以前多拿700元工资,每学期进行优秀教师评选,最多能拿到2000元奖金,老师们越来越有干劲儿。”富县城关小学副校长曹小军说。
  为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留住教育教学人才,富县县委、县政府协调县财政每年列支700万元,按照倾向一线、倾向基层的原则,制定完善了《学校管理人员津贴及教学质量奖的发放意见》,由学校考核发放。
  此外,富县还积极面向社会,通过特岗教师招录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充实教师队伍,更新教学方式。
  “特岗教师招录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了回报家乡的机会,也圆了我儿时的梦想。作为90后,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和孩子们交流起来几乎没什么隔阂,使用多媒体设备也方便。”富县南校场小学教师袁敏洁说。
  4年来,富县共招录特岗教师334人,招录免费师范生10人,有效缓解了教师结构性短缺和乡镇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除了师资力量加强,教育部门结合当地人文历史和非遗项目,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独具特色的德育教育。
  4月22日,富县城关小学的学生体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兴趣课。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志刚,带着自己的陶艺设备走进城关小学,从挖掘红胶土、使用陶艺器械,到鞣制、拉坯……在王志刚的教授下,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体验陶艺制作。
  聚焦课堂、减负提效、立足学情、全面提升,在三尺讲台上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研究走向深入,德育工作基本达到文化育人、活动育人、习惯育人。
  富县在不断完善教育条件和提升师资力量等方面狠下功夫,而这些只是其中一步。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推进产教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进一步解决择校热、大班额等群众关心的问题,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上得好学,让人民更满意。”富县副县长曹振颖说。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实践教育欠缺,制约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如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立体生动的学习体验,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已经表述了相应的观点。陶老“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质论阐释了“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发展的要求,换言之,就是学生要具备能够应对实际生活的生活力”[1]。  生活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
历史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传统基础课程,其授课对象主要是尚未形成一定历史认知的青少年。此时,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要求虽是较高,但对相关课程资源的需求不强烈。然而,相较于授课内容,课程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更为直观,“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可能涉及课程活动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合理利用,突出其在课程中的特殊功能,以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如约而至。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总会产生“乌镇热词”,而这些“热词”,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通过这些年来的“热词”,可以读懂互聯网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在践行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挖掘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聚焦学生“德”的养成,培养以德为先、德才兼备、健康成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下面我以2019全国Ⅱ卷历史第47题为例来谈谈“立德树人”在对接教学实践中的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1]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国家认同”的核心概念。基于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在初中学段如何更好运用部编教材使家国情怀落地生根,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学历史教师、历史教育研究者需关注
一般而言,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一书认为,史料实证这一学科核心素养,既考查学生依据史料构建历史的实证意识,认识史料的不同类型及其价值,多种渠道获取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考查学生能够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进行互证,提升学生整理辨析、理解史料的能力。史料入题,既要考虑试题本身的预设,也要考虑预设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系列生
“截至目前,东乡县所有农户户均就业两人和有两个以上稳定收入渠道的农户分别达到2.97万户、3.36万户。”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委书记马秀兰说。  近年来,东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东乡县”)紧盯群众增收,探索出一条符合东乡实际、契合群众意愿的产业扶贫路子,有力地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  2020年11月21日,甘肃省最后8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东乡县位列其中。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东乡县
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渗透唯物史观的历史课程学习,自觉致力于科学地解释历史、科学地“解释世界”,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不过在历史课堂实践中,笔者发现部分老师的教学过程尽管非常重视引
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当前,旅游业特别是探险旅游领域发生的一系列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亟待从政策层面予以重视、解决。  国务院参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忠岐认为,对户外探险、探险旅游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监管机制,保障参与探险旅游活动的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迫在眉睫的事。只有保障活
不久前,由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联合江西省兴民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发起的“百社解千难”助力脱贫攻坚2019江西省社会组织新力公益创投,获得第二届赣鄱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奖。  “这是江西省慈善领域的最高奖项。”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吕基成告诉《民生周刊》记者,作为一家成立仅3年的企业公益组织,新力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在脱贫攻坚、教育、养老、困境群体帮扶等领域开展活动,目前已在全国7省份落地30个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