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镇热词”看改变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bornf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如约而至。每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总会产生“乌镇热词”,而这些“热词”,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通过这些年来的“热词”,可以读懂互聯网是如何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其他文献
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是21世纪国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教育部在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核心素养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1]其中“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和“问题解決”等都与发现问题能力直接相关。由此,《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生要能够“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2] 2017年开始,高考历史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要考察发现问题的能力,[3]培养
一、基于“家国情怀”的试题与教学活动设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正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
周俊鑫  2019年10月13日,周俊鑫和他的合伙人十分兴奋,他们关于波浪动力滑翔机的研究入围了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立项名单。  这是他们团队开始研究波浪动力滑翔机以来收获的又一个好消息。“我们是国家海洋信息化的参与者,这个好消息让我们离目标又近了一步。”周俊鑫说。  用太阳能为仪器通信、控制、定位、导航、传感器数据采集等供应能量的新型海洋移动观测平台,具备完善的布放、回收、
一、问题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生根,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而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需要渐进分层地实现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的共识,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目标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关于“双基”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层:关于“问题解决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过程中激发的态度;第三层:关于“学科思维”层:世界观和方法论。[1]但是,我们常常发现,在教育实践中,学生的
6月24日,滕州市公安局组织民警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防溺水安全意识。图/钟家增  “同志们,有钱也不能任性地给骗子花!我们公安机关办案没有安全账户,通过电脑技术合成的逮捕令、通缉令都是骗人的,还有冒充领导借钱、冒充美女骗婚、冒充客服退费等等诈骗手段,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告诉身边的亲戚朋友别再上当受骗了!”  这是今年6月在山东省滕州市龙泉街道2020年度综合考核表
近日,在北京市友谊医院通州分院门诊楼前,62岁的郭成良低头认真操弄着手机。10多分钟后,他告诉医院工作人员,“还是填张表吧,都快急出汗了,也弄不明白这个健康码。”  因为病情需要,郭成良每个月都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平时都是孩子陪同,出示健康码的事自己不用操心。而这次,是独自来医院,“扫了一个码,还要扫一个码,根本就搞不明白。”  目前,虽然要求出示健康码的场所,大多可以用填表代替扫码,但面对二维碼无
一、注重原文史料、史部类史料的运用  1、教科书中文字史料的运用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明确指出:“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1]我们通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2]史料在历史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历史教科书编写呈现出越来越重视史料运用的趋势。  统编本教科书集各版本初中历史教科书
“学力”一词是12世纪中国南宋时期开始使用,意为“深厚的学问”。日本学者青木诚四郎在1950年出版的《新教育与学力低下》是日本第一本冠以“学力”字眼的学术著作,在日本“学力”可作如下界定: (1)儿童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教材的结果而掌握的知识、技能、熟练的总和;(2)儿童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学习能力。[1]  特级教师李庾南及其团队对初中生学力的关注和研究始于新世纪之初,在拓展深化“自学·
长期以来,实践教育欠缺,制约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如何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立体生动的学习体验,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已经表述了相应的观点。陶老“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本质论阐释了“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会发展的要求,换言之,就是学生要具备能够应对实际生活的生活力”[1]。  生活力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
历史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门传统基础课程,其授课对象主要是尚未形成一定历史认知的青少年。此时,学生对授课内容的要求虽是较高,但对相关课程资源的需求不强烈。然而,相较于授课内容,课程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影响更为直观,“课程资源开发是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对可能涉及课程活动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和合理利用,突出其在课程中的特殊功能,以形成系统化的资源库,便于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教育教学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