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要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写作积极性;要抓热点话题,引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阅读加以指导,为写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七年级语文作文教学 写作兴趣 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践,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从语文学科的特征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七年级的语文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情感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最好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作的关键。学生有了写作兴趣,进而就发展成为爱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教师要取优法良策,花时间花精力下工夫,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使学生的作品有个性、灵性。
  1.指导学生善于观察,为写作积累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基础,没有观察,学生作文就无从下笔,无话可说。现在部分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拿起笔来总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或者写起来言之无物。其原因就是缺少观察,素材积累不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多观察,让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观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注意身边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正确感悟生活,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
  2.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写作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写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言为心声”,“无欲不举笔,无情难成文”。好的文章无不是人们的激情感慨之作。在学生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浓烈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情不自禁地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只有引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情感,才能消除学生厌恶作文的情绪,使师生在愉悦的写作氛围中传递和交流信息,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作文教学富有生命活力。例如通过命题激发情感,写《我的童年》,学生看到题目,就会引起对童年的回忆。如果命题作文不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就会压抑学生的情感。因此,作文命题必须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抓热点话题,引发学生的写作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的快速成长发育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很敏感,有着浓厚的兴趣,一场演唱会、一场球赛、一个社会事件等都是关注的焦点,谈论的话题。学生通过电视、网络获取了很多信息,在平时的言谈中也经常涉及。因此,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素材进行写作训练,触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为学生对事件感兴趣,自然就愿意去写,所以写出的文章内容就比较充实,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写作奠定基础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阅读与写作有紧密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现代教学理念要求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阅读,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文学知识和文化信息,使学生的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另一方面,阅读的过程也是塑造人文精神的过程。它对于人的思维方式的形式和确立、对于思想道德的形成与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尊重学生阅读中的独特体验,使个性发展有更深的根基。
  1.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
  阅读对象的选择是阅读获得成功的第一步,教师不要硬性规定阅读篇目,硬性规定阅读篇目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造成被动阅读。读者是阅读行为的主动者,学生之所以能够阅读,取决于主观的需要,能否满足学生个性阅读的需要,是阅读产生效果的先决条件。现实中学生个性差异客观存在,学生的阅读需要必然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对象,关注并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阅读需要。放大阅读材料选择的空间,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自主选择阅读文本,自主参与阅读过程,让学生在最能照亮他心灵的烛光的引领下,循着各自不同的路径,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阅读,更是学生心灵得以成长、精神得以丰富的阅读。
  2.对学生阅读加以恰当有效的引导。
  恰当有效的引导学生阅读,是阅读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的阅读在课上是有限的,绝大多数的阅读是在课余进行,因而学生的课外阅读将成为扩展知识、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因此,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并加以恰当有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在宏观上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方向性的把握和点拨。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阅读干扰和影响,对于教师来说要使引导做到恰当有效,首先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诸如阅读目的、阅读理解程度、阅读中的收获和主要障碍及阅读观念上的误差等,都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分析归类,从中找出带有普遍性和直接影响阅读效果的关键性的问题加以点拨、引导,从而既把握学生阅读的方向,又不影响学生阅读的自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通过情感教学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素质、高尚情操等,也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作者在教学中通过钻研教材、创设情境、指导训练等方法来挖掘教材中情感的触发点,抓住教材中情感的共鸣点,突出对情感体验点的训练。  关键词: 情感教学 钻研教材 创设情境 指导训练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
摘 要: 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中应抓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校外资源的利用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口语交际 创设氛围 观察能力 口语练习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素质是多种因素构成的统一体,“说话”是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点。  口语交际是一种策略,是说话能力在生活交往中的发挥。听说是口语交际
目的:研究自然分娩初产妇应用心理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收的分娩产妇中,随机抽选出128例自然分娩初产妇,按产妇入院先后顺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锻炼各种能力、获取多种信息和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小的精力、最少的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高效课堂。  一、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
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要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变得华而有实,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学法指导和形式变换  以《晏子使楚》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每一个小组扮演一个角色。如:一二小组扮演楚王,三四组扮演晏子,五、六组扮演吏二,分两次表演。小组内就本组角色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揣摩讨论,在组内达成共识。教师先扮演一个角色作为示范,然后要求各小
目的:探讨加强及防范老年病房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及质量.方法:探究老年科病房护理管理模式的选择.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未实行现代化护理管理模
学习新课程,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使我在作业设
在我们新疆,改革、开放、搞活和四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民族团结是关键。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共同理想,则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我区各族干部、群众想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基于这一要求,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尝试与学生进行对话活动,这赋予了学生话语权,给生本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还是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精神,片面地理解对话,导致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与生本课堂所提倡的“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不相符,致使阅读教学中的对话高耗低效。  一、研读缺失——对话肤浅﹑生硬  1
摘 要: 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更是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词语教学 学习效率  一、引言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重点的组成部分,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与句子。为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快更好地使学生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