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的“同德样本”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z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的青海同德县城,湛蓝的天空下,一条条整洁的乡村道路,一栋栋红瓦白墙的牧家新房,一片片规范的种植基地,讲述着变化,描绘着希望。产业园、部分住宅区等工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奔流远方的巴曲河将新、旧两个城区连接起来,欣欣向荣的宜居图景跃然眼目。
  绝处求生
  这里曾是海南藏族自治州乃至青海全省扶贫攻坚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长期以来,因环境恶劣,基础薄弱,灾害频发,全境农牧产业几乎为零,全县75%的农牧民处在贫困线以下,比重多年居青海之首。2012年以前,这里还有30个行政村部分地区不通水,有2.3万人、44.3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一半牧户看不到卫星电视,4630户不通电,无房户1227户、无畜户2901户。相对应的,更是没有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保障。贫困,如噩梦般困扰着这里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甚至人民的精神。
  如此特殊的贫困问题迅速引起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下半年,12家省直部门成立省州县三级联合调查组,分赴5个乡镇、73个行政村,逐村逐户对同德农牧民贫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摸底。2012年11月,青海省委、省政府编制并启动实施《同德县特殊类型三年扶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集中力量,精准发力,采用超常规扶贫手段,投资42亿多元,三年内全方位改变同德县贫困落后面貌。
  “这样的扶贫攻坚力度,在青海扶贫史上属首次。这三年,是同德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最快,取得成效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三年。”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告诉记者。据悉,《规划》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生态保护6个方面。
  “三年攻坚”树立同德旗帜
  眼下,年投资2500万元建设的省级扶贫产业园已即将在同德建成。据同德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马玉林介绍,园区内产业紧紧围绕当地传统特色产业,且因同德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核心地区,产业必须为绿色环保项目,主要有藏服加工、木雕工艺加工、藏文化影视拍摄制作、哈达加工等九个生产产业基地,可吸纳就业贫困人口1181人。
  提起巴沟乡松多村村支书杨桑杰,村民们都竖起大拇指说:“麦桑唔(好人)”。松多村全村有160户553人,耕地仅有2000多亩,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种养殖业为主。 2012年,村里有108户381人被列为贫困人口。在这一背景下,杨桑杰利用村里80%的村民都有缝制藏服手艺的优势,带领村民做起了散户藏服加工生意,并利用自己曾经在外打工做生意的资源优势,为村民们打开了销路,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现在,杨桑杰在政府的帮助下,带领村民成立了村级服装加工厂,一批批现代化的藏服加工机器已入住工厂,以“赛康”为品牌的商标也已注册成功,预计年制作藏服5万套,年销售收入750万元,年利润90万元,项目惠及全村村民,年户均增收2941元、人均827元,并带动202人就业。其中,140户村民将按一户一股的比例于每年年底参与分红。
  34岁的多毛措与丈夫一起每天在家里手工缝制藏服已经有两年之久,夫妻俩每天缝制14-18套藏服,日夜赶工,杨桑杰按每套30元的价格收购并销往海南州、甘肃等地。正在忙着赶制藏服的多毛措一边裁剪布料,一边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忙不过来,有时候还让婆婆帮忙,每年纯收入能有6-7万元,只要肯吃苦,生活就会一天比一天好,今年年底就能买辆家用小汽车啦!”


  “再过一段时间,全村从事服装加工的38户零散户都可以入住省级扶贫产业园区了,村民的就业、收入都会提高。截至2014年年底,我们村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47户158人了,我敢保证,到明年年底,村里80%的村民都能买得起小汽车。”杨桑杰期待着能带领全村的藏服加工产业早日在省级扶贫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同时也对村民的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松多村,是同德县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当人们将眼光从松多村移至整个同德县,会惊讶地发现, 2012年至今的三年间,同德县生产总值由 9.54亿元增加到13.66亿元,年均递增12%;县属固定资产投资由9.08亿元增加到13.65亿元,年均递增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5489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7469元,年均递增13%;全县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3.69万人下降到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8073人,减少2.88万人。
  如果说“两增一减”的数字,记录着同德扶贫攻坚的成效,映射出凝心聚力大发展的同德今日与明日之美好,那么一笔笔巨大资金投入,一项项优惠政策落实,一个个创新扶贫机制实施,把煦暖的阳光照进同德的每一个贫困角落,温暖着每位同德人的心窝,就是党和国家对老百姓最实惠的关爱。
  “三分天下”战略创造同德经验
  三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同德牢牢抓住增收这个核心,创办了2个扶贫产业园、3个农牧业示范园区和8大种养区。采用“三分天下”战略,即三分之一的牧户搬迁到县城定居,三分之一的牧户搬迁到农业点定居,三分之一的牧户在原有草场放牧,改变了以往的扶贫开发模式,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民的贫困状况。
  三年间,同德县实现了六个“全省第一县”:全省牧区第一个全面解决人畜安全饮水和农民灌溉用水问题;第一个实现县、乡、村三级路网和生产生活用电全覆盖;第一个实现公共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基础建设、村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广播电视和网络宽带全覆盖;第一个牧民全部实现定居、全面解决危房户和无房户问题;第一个实现全县行政村产业发展和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第一个提前达到退出贫困县标准。
  如今,坐落在尕日干河畔的新城正沐浴在高原的阳光中,精准扶贫的种子已经在同德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并已开始开花结果。有人认为,同德扶贫攻坚开创了青海省特殊类型地区扶贫攻坚的“同德模式”,做到了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这种全新的扶贫开发大格局,不但促进了同德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为青海探索出了一条藏区扶贫攻坚的新路子、新方法、新举措。
  而在马玉林看来,“拔穷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同德要探索出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模式和经验,不断巩固扶贫攻坚成果,才能为青海乃至全国树立反贫困的全新实践样本。

其他文献
8月29日,在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第22期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班暨第2期农村电商扶贫培训班在吉林省通榆县正式开班,同时也宣布“云联乡村”APP平台项目启动。  国务院扶贫办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司巡视员曲天军,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黄祖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张玉和,吉林省商务厅、白城市组织部、发改委及通榆县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此次培训班为期3天,采取
期刊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话题,反贫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甘肃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贫困类型、成因在全国具有典型性,扶贫工作的一些探索和做法在全国也具有先创性。总结回顾甘肃30多年来的扶贫历程与实践,对做好新形势下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启发意义。  反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从历史看,人类发展史也是一个与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从自然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辖下的太仆寺旗,地处阴山北麓、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是自治区距北京最近的旗县之一。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曾是匈奴、乌桓、鲜卑、女真、蒙古等多个北方民族的游牧之所,元代诗人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的“紫菊花开香满衣,地椒生处乳羊肥”,抒写的正是这一带的浓郁风情。  自上世纪初放垦以来,原本人烟稀少的太仆寺旗开始涌入大量农耕人口,使这里逐渐成为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大多数的多民族聚
期刊
“你们赤水的竹燕窝真好吃!”  多年不见、家住上海的大学同学打电话告诉笔者,在上海各大超市,都可以买到遵义的土特产品。  “上海援遵干部倾情帮扶,才让我们赤水竹笋、务川大脚菇、正安白茶和遵义鸡蛋糕等农副产品走进上海超市!”遵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王祖彬说。  通过上海援遵干部牵线搭桥,举办上海对口支援地区暨西部地区特色商品迎春博览会,促成遵义企业2亿元农副产品直接进入上海超市。  2013
期刊
2020年的脚步已渐行渐近,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但是,青海能否如期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要看扶贫攻坚工作做得如何。  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期,必须要用“超常思维”,拿出“超常举措”,才能完成“超常任务”,青海也不例外。这场硬仗,青海该怎么打?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青海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马丰胜。  青海扶贫要走自己的路  《中国扶贫》:现在,精准扶贫攻坚战在全国如火如
期刊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仙河镇距中心县城76公里,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镇域面积114平方公里,是全省名副其实的“边缘镇”。穷则思变,远则思干,近年来仙河镇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充分发挥劳务大镇优势,引领创业能人回报家乡,巧用国家扶贫项目“杠杆”,撬动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奏响了社会扶贫大合唱,为“田园仙河”抒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仙河全镇2.3万人口,每年有8000人的劳务大军。从90年代初的“散兵游
期刊
6月26日,湖南“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致公·万婴班”学习汇报会暨“致公系列班”签约仪式在民主党派湖南省委机关举行。致公党湖南省委协调相关企业和学校完成9个“致公班”签约捐资182万,资助学生455名,标志着2015年度“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拉开了序幕。  “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由湖南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省扶贫办联合主办,旨在动员社会力量,实现对贫困家庭“资助一人,
期刊
田阳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攻坚的35个县区之一,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共有贫困人口7.5万人。自治区党委政府十分关怀田阳扶贫生态移民工作,要求田阳克服困难,抢抓机遇,打造成扶贫开发示范,作全区表率,每年至少迁移5000人以上的贫困群众。2014年,田阳县被列为全区4个扶贫生态移民工作示范县之一,当年完成项目8个,移出1700多户近8000人。山里的群众搬出来后如何留得住,怎么谋发展?
期刊
河南省兰考县是焦裕禄精神的发祥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2014年3月、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专程视察兰考。习总书记要求兰考县委、县政府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尽快增收致富。习总书记的嘱托,再次把兰考推向了改革发展、加快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沿。  2014年11月
期刊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乌兰格日勒嘎查,一座座蓝瓦白墙的新砖房交错矗立在眼前。“如果没有公安厅帮我们盖房子,我们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住上新房呢。”在新建的砖房前,村民发自肺腑地说。  2014年7月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驻扎赉特旗巴达尔胡镇乌兰格日勒嘎查帮扶工作队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和公安厅党委工作要求,坚持“贴近群众、贴近民生、贴近实际”的工作原则,采取“摸底子”“出点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