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命贴近春天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这些诗歌摆上我的案头,恰逢滨城的桃花开得肆意、淋漓.那种对生命和季节的热爱无需掩饰,激情里自然五彩缤纷。贴近生命贴近自然的咏唱是最强大的,充满着澎湃的喧响。春天和生命是诗人不竭的源泉和永恒主题,这种咏唱带着体温和心跳,很容易使人打动。通过吟唱使生命和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使生命获得一种超越和超脱,每一次的高歌和浅吟都赋予生命不同的意义和色彩。
  刘一冰的《北方之春?让我焦急》:“……这就让整个冬天占去的荒芜/节节败退/春风漫过我的生活/我的世界全线反击……”,这样的高歌猛进,让人感受到在冬的荒芜中诗人是以怎样的焦急在忍耐和祈盼,而春天和新事物的到来又是必然和不可阻挡的,把豪迈表达得一览无遗,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内心的震撼力。较之这种高歌,白旭的浅吟低唱同样耐人回味,他的《一只麻雀比我更早发现春天》中写道:“一只麻雀在吃草籽/不远的地方/三五只麻雀在吃草籽/还有几只?正在飞向草籽//上班路上/它们突然钻出来/像小草一样东张西望/小小的麻雀/让我措手不及/且惊且喜//显然一只麻雀/比我更早发现春天……”这里的麻雀多像我们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快乐,那些最普通的人恰恰是最懂得幸福的人,这样的吟唱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
  诗歌需要真诚,无论是高歌还是吟唱都要把心贴近生命,感受生命中真切的美好,才会收到艺术效果,无疑这两首诗做到了。诗人冯亚娟同样对生命和自然情有独钟,她把自己年少的青涩和春天重合,每一次内心的向往都有着飞升的力量。她在《春天的故事》中写道:“……一路上,她深情地拥吻每一个生命/于是,高山大地开始朗润舒眉/银溪冰瀑渐渐弯曲流淌/成群的鸭鹅追逐着嬉戏/几头黄牛翻阅黝黑的泥土//一个带红领巾的少年/边走边向身后拢顺书包/如同梳理他尚未丰满的羽翼/可明亮的目光早已开始飞翔……”这里既有她的热爱又有她对自己年少经历的理解,有自己对生命之初的理解,渗透着真诚。诗歌离不开细微的体验和经验,有时独特的发现和表述就是你的脱颖而出.这些体验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是必须用文字才能说出的。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说过:“我写作,首先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和一种不可战胜的欲望。”。当这种欲望通过你的细微发现喷发出来,就是好诗。诗人张增伟在过盘山路时,发现盘山路与人生和命运中的某些时刻颇为相似,瞬间有一种领悟。他写道:“……就那么一览无余。在拐弯处/高度悄然抬升。就像生活在行进/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总有一丝安慰/让人感到温暖……”只有在经历了人生跌宕起伏之后,才会有和大自然之间的某种默契和水到渠成。刘劲松在他的组诗《日子如水》中觉得身旁的日子如流水一样,这又是一种基于人生取舍得失后的细微感悟,那些日子里的亲情、关爱,那些身边景物的转移和变换,那些风雨雷电的来去,都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但这些又真实地抚摸过我们,并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痕。青年诗人吴昊在诗中把爱情的迷失感受为糖,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那种对爱情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感受,通过具象的糖体现出来。我们能感受到甜,但糖却消失了。这种成长中的感悟一定是深入骨髓的,读来令人难忘。
  诗人是纯净的,只有纯净和纯粹才能造就诗心。我个人不主张年轻诗人“强说愁”,相反,年轻诗人那种纯净和没被污染才是最难得的。青年人的内心像水,洁净而透明,青年人的内心像火,激情而张扬,这本身就是诗。李翠玉在雨中就看到了:“细雨姗姗来了/泥土和鲜花一样灿烂”(《清明》)。肖怀永就能去除繁华的世像,看见了太阳花的微笑:“我看见它们——/一群光芒耀眼的孩子脸昂高尚的微笑/在后园一处僻静、安宁的角落”(《小小太阳花》)。他在另一首诗中这样写果园:“在一处苹果园中/许多等待采摘的苹果/正接受阳光的普照与抚摸……”(《蒲公英的孩子》),他首先有一颗孩子般纯净的心、纯净的情感和不受污染的目光,才会看到被遮蔽的美好。年轻的诗人任松用一颗纯净的心听到了《太阳的声音》:“努力挣扎地醒来/春风已敲碎了城门/一路撒出金子般的光阴/我听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叮我甚至可听到/太阳高亢清亮的金属般的嗓音……”恰恰是这种纯粹,才成就了他们的诗心。善良是诗人的天性,他们用善良和仁爱展示诗歌的宽度。理想和自由是诗歌的高度,悲悯和善良是诗歌的宽度。诗人用善良铺展开无垠的天地,去放置自己的山河。失去了善良无论把诗歌的殿堂筑得多高,都注定要垮塌。诗人的善良是一种平和与接纳,是一种化干戈为玉帛,他们用善良和万物沟通。诗人徐鸣幽在与一只山羊的对视中,感受到了人类的可耻,他在《秋风起了 山羊肥了》中写道:“……养羊的人挣了钱/吃羊的人长了膘/只有贪吃贪长的羊儿/赔了/不光赔了性命/就连仅剩的皮毛/(也)被人类无情占有”我们除了剥夺一只羊的生命,还曾并正在剥夺其他生命,总有一天,人类要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代价。他在另一首《远山的呼唤》中写道:“轻浮的云朵/在勾引远山/挑逗却无用武之地/远山宁静而安详”,在这里他筆下的远山充满悲悯和仁慈,不被欲望所左右,宁静而超脱,他将这种仁慈用远山来承载,体现一种无尽的情怀和胸怀。诗人冯文把自己的仁爱转化成与现实的和解,在她的心中,自己只不过是一粒沙、一粒尘,这种豁达同样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
  这次读到的还不是营口青年诗人的全部,限于视野有遗珠之憾,有许多有潜质的诗人不断涌现,他们是充满力量和希望的,营口的诗歌值得期待。但我也同时看到了他们的弱点和不足,在这里提几点希望。年轻诗人要有信仰,面对纷纭复杂的人生要有自己的思想支撑和定力。要具备正能量传播正能量,不被一些偏见和诡辩迷惑。人生永远是向善的。我一直笃信温暖的力量,用善良不断拓宽精神的维度,这是一个诗人的根本。要形成个性化的风格,从以上的文本中可以看出,大多的年轻诗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察角度和叙述习惯,这样就很难形成辨识度,每个人都要寻找自己的道路,构筑自己的王国,尽量给人“陌生化”。但这里的陌生化也不能用怪癖和艰涩来掩盖自己的浅陋。要去浮躁,常怀一颗“岭南之心”,像苏东坡一样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寻找到自己的快乐,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静心去写作,你就是强大的。要与世俗和解,用入世之心过好自己的生活。诗人不是与生活格格不入的代名词,真正的诗其实就是生活本身。所以要有一个好心态,去热爱去享受生活的美好。内心有诗意就足够了,发现身边的美好就足够了。比如此刻窗外的桃花,比如我们此刻拥有的幸福。
其他文献
作为常君中篇小说新作《苟富贵》的较早过眼者,可谓收获颇多。尽管阅读很是仓促,读后却很震撼。理由是此部中篇小说作品以对乡村图景的深刻揭示,实现了对人性真实的深度追问。其沉重的思想主题,令人难以释怀;其成功的艺术呈现,让读者深思不已。  转山营子是中国大地上一个平常的村落。作为小说故事的发生地,它既是今日乡村的浓缩版本,也具有与众不同的特征。在这里,不仅可耕种的土地少而贫瘠,村民能耕耘的精神杂而贫瘦。
期刊
2015年春季,我申报了辽宁省作家协会的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并荣幸被批准。我定点深入生活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这次定点深入生活,使我近距离地了解了我的故乡以及发生在这里的一些故事。三面环山的故乡多的是石头。这种石头不能成为临镇抢手的矿石,却另有用途,可以填海。一些开发商看准了商机,几乎一夜之间,二十二个轮子的钢铁之躯轰隆隆开进了寂静的山林,以往层峦叠嶂的青山被挖掘得千疮百孔,仿佛
期刊
我们这儿管不爱入味儿的菜品叫“不进盐酱”,也代指不听劝说的那号人。  说起来,她早已知天命,可在一件事上就是听不进好赖话。这倒也罢,还动辄混作一通。这天,万般无奈,男人留下一张签好字的纸走人了。  清早,她(对啦,全村人早就叫她不进盐酱了)发现时更是急了,冲到院里后,“呲呲呲”地把手上那张离婚协议撕碎,“啪叽”一声摔到院里的泥水中。然后顺手抄起一把二齿钩子,箭儿似地蹿了出去。  早已不来往的邻里,
期刊
啥法想了整不到钱,不能看着棉花叫病魔夺走,棉花是母亲心头肉。妻子把主意打在儿子身上。虎子8岁,上二年级,虎头虎脑的,学习好,老拿100分。父母爷奶,为这么个聪明孩子,骄傲的了不得。虎子吃住在爷爷家,上下学奶奶骑电三轮接送。她主动接送虎子,和虎子说了妹妹病情。妹妹要死了,没钱治,你爸整不来钱,可咋办?虎子说,我长大当医生,一定治好妹妹的病!妈妈摇摇头。虎子又说,我长大挣很多钱,给妹妹治病!妈妈又摇头
期刊
很小的时候,父亲喜欢在房间里看书,那时候的电视是黑白的,窗帘是半截的,窗子上面镶嵌着铁质的廊花,天长日久后有点锈迹斑斑,然而已然是当时十足考究的家居布置。我坐在铺着格子床单的木制双人床上,常常能看到一整天的阳光满满地洒了一床,像是出炉的爆米花,一捧,又一捧。  我的童年,没在幼儿园的滑梯上,没在草地上丢手绢的歌声里,也没在旋转木马起起落落的奔跑中……而是在一个半米见方的小木桌上。桌上放着一盒彩笔,
期刊
山水围绕着小村庄  门前开鲜花  燕子呢喃的屋檐下  有我的青梅竹马  谁和你说着心里话  把你常牵挂  谁勤劳善良本事大  乐了爸和妈  炊烟飘荡着五谷香  遍地是庄稼  露珠亲吻的人参花  流淌着春秋冬夏  谁去了他乡学文化  将时尚带回家  谁种的梧桐落凤凰  大路朝天下  追求着幸福我总在问  幸福是什么  其实它就在每一天  伴着你我他  幸福的日子我总在说  幸福是什么  其实它就在咱
期刊
《山水》是一篇对生活现实和心灵现实进行双重书写的小说,讲述一个农村草根画家被城市物欲化而人性迷失的故事。主人公命名为“他”,带有作者为一个群落人性迷失且心灵挣扎之精神造像并与时代接轨的努力。  “他”从年少的画痴到携妻到城市发展,因师父的提携和倾力相授而成名,因不能抵御文化商人的金钱诱惑而背叛师父,因名利双收而情感出轨,因灯红酒绿庆功后的飞车而乐极生悲遭遇车祸深陷腿伤眼盲的绝境。这皆源于他人性的迷
期刊
沉痛悼念阎肃先生!  阎肃先生,是我的前辈老师,也是我的战友,我们同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工作,更重要的是,阎肃先生是我的合作者,他写词,我作曲,我们合作的歌曲有《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荼》、《唱脸谱》,等。  知道阎肃的名字,已经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那时候,我还很小,正在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上初中。一次,去学校的阅览室看书,偶然间,翻看《剧本月刊》,里面有一部七场歌剧《江姐》。当时,小
期刊
常与终南秦岭作伴,却没走近过,远望数次,或许这样最好。入冬,夜里落雪,早起,不经意间望去,无法前行,似乎边走边看是莫大的罪过。止步许久,心中只有自然之妙的慨叹,雪与山合作成的画,人难以企及。何为浑然天成,这绝对是完美的诠释。  春夏雨后,云遮雾绕,我真会相信里面住了神仙,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现于云端。在此生活的我,时间长了会不会也濡染几分?思考着不禁笑出声。小说只是艺术一种,不管如何,实则皆为表达大
期刊
地啊,就这么种一年收一年,可日子呢,越过就越难过了。  玉成的地呢,还在那个村子里,村子呢,还是窝在那三道梁里,谁也没搬走谁也没挪动,翻过一道梁,又翻过一道梁,地呢,就在那三道梁上。玉成的地、玉成爹的地、四平家的地、喜莲家的地,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地,挤在一起,挤成那么大一片,擠在那三道梁上。往年那可真是块儿好地哩,土是那么肥是那么沃,弯身抓一把土,拣不出一个碎石蛋儿,地是那么平是那么坦,连在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