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跨界创新赢得突破增长
近年来,跨界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现象,无论是生态圈化的智能手机、网络化的新型电视,还是诸多以药企为背景的功能牙膏、药妆、健康食品……不断涌现的跨界创新产品和营销合作成为行业聚焦的热点,苹果、腾讯、云南白药、娃哈哈……那些取得成功的跨界创新企业也激发了更多企业的跨界冲动。而推动这股跨界热潮的,是市场需求饱和与企业追求增长之间的矛盾。
不断地追求增长,可以说是企业天赋的使命,但今天的市场中,增长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难以把握的目标。尤其是业务趋于成熟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心力,增长也未必可以从计划变成现实。
但同样是这个市场上,我们也不难看到高增长的个案,只是这些高增长的实现,已经不是通过简单地扩大市场区域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而是打开了消费者新的需求空间。
当消费者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乐趣时,新的需求就蕴含在其间。困难在于,由于社会文化、心理和技术等因素发展的影响,这些新的需求往往不是原有需求的线性延伸,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复合而难以预测,这使企业的增长之路更加曲折。
解决这个困难,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把增长的驱动力从自身业务的规模扩张,转变到对顾客需求的发现和满足。不是仅仅通过市场区域的扩大、产品线的增加、品牌的生硬延伸,企图通过规模扩张去承接现有的消费需求,这是红海争食。而是通过对新的消费需求的分析、发现进而满足,以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来带动市场增长。
二是跨出狭隘的行业视角和思维惯性,站在更开放的消费者需求的立场来审视和设计企业的业务。行业思维往往束缚了企业创新的方向和空间,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消费需求,使企业难以真正认识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融会其他行业的资源和经验,从而制约企业增长的空间。
跨界创新之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样的转变,立足于对需求的关注,以更开放的视野摆脱行业桎梏,凭借创新产品提供新的消费价值,从而开辟一片蓝海市场;同时,这种创新并不是空中楼阁,它继承、发展了企业已有的核心资源和优势,避免创新成为无本之木,使实践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得以有效保障。
观察市场中企业已经展开的跨界创新,成绩斐然的案例证明了它的实践价值,但跨界失败的个案也不在少数,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跨界创新怎样才能成功?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发展中经济为背景而崛起的市场环境下,更具中国市场特征的跨界研究尤为必要。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力回天,唯有创新才能重启增长之路。跨界营销作为一种接近企业现实资源条件,具有较高的实践可行性和市场价值的创新模式,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和传播,对当前在创新道路上苦苦求索的中国企業应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2015年我们引入在跨界创新上已有数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积淀,成功操作了多家企业典型案例的专业机构,投入较大的力量开辟《跨界商学院》板块专注于此领域的研究、传播,希望通过缜密的理论解读和深入的案例剖析,帮助企业掌握和运用好这个工具,为企业创新和增长献出一份力量。同时,我们欢迎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加入进来,用开放的交流和分享让创新之火烧得更旺。
一个新的时代:
你跨界了吗?
“跨界”,在今天是一种时代的潮流,一种产品的潮流,一种思想的潮流,甚至是一种模式的潮流……
兵马俑头上的圣诞帽——那不可阻挡的跨界狂潮
当涂鸦团队、新生代摇滚乐手、影像创作人等会聚一堂时,我们称之为“跨界艺术展”;郭敬明将《小时代》连拍三部后,韩寒也在银幕上展现了他的《后会无期》,他们被贴上了“跨界导演”的标签。
跨界在艺术时尚领域的时代折射会激发出商品化的跨界风潮,除了飞奔在高速路上的各种跨界车,我们在超市里可以看到药企推广的功能性牙膏、养胃饼干、洗发水、化妆品……各种跨界创新产品的背后是企业产业化的跨界延伸,这种延伸也会出现在很多服务性行业,如你在肯德基可以吃上安心油条,在便利店可以给手机充值给家里交电费。
2014年,腾讯旗下足球网游《自由足球》宣布与阿迪达斯首度跨界合作,而为迎接圣诞节,西安某知名大酒店用巧克力制作了中国瑰宝兵马俑模型,甚至还给戴上了圣诞帽,跨界从企业产品和产业层面向更广泛的传播营销领域渗透。
在今天这股不可阻挡的跨界潮流背后,是现代高科技社会的网络化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催生的消费者群态之变。
科技时代的加速度奔跑:
让一切跨界皆有可能
也许你有时候会做这样的回想,今天的社会和10年前、20年前的社会,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你会想到很多,比如说电脑和网络的出现,比如说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比如说电动车对自行车的取代、3D电影和打印技术对传统的技术颠覆……而催生这些变化的,就是拥有人类梦想实现力量的科技。
现代社会无疑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而正是科技进步让各种跨界潮流成为可能,今天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某种跨界现象背后的技术力量支撑,而是某种技术力量能诱发什么样的跨界创新可能,云南白药牙膏的跨界创新,其聚焦重点不是它是由何种技术力量生产出来的,而是这种技术力量对传统产品和产业的跨界改变。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对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智能、更有趣味的2014年度最佳发明做了一次盘点,其中有现实版悬浮滑板、让派对更加火热的多用途便携冰箱、取代笔记本电脑的平板电脑、预防失明的香蕉等等,这些科技发明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也许是你今天所不能完全想象的,就像你无法想象一部也许在20世纪仅仅是作为电话通信的手机,在今天似乎成了我们全部生活的一个重心平台。
网络化社会的O2O跨界潮流:
我的深度我做主
2014年,O2O(Online To Offline)这个词组特别火,不仅互联网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纷纷重金高调涉猎O2O商业模式,而且这种跨界模式潮流已经延伸到更宽广的传统行业,无论是娱乐餐饮、服饰衣帽、电子数码、白酒饮料,还是较为传统的家具家装业,都在O2O。 这股O2O的狂潮是从网络化的社会巨变中滋生而来的,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我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今天的中国企业开始思考的问题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低头族”,你必须做出怎样的跨界改变。
事实上,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为现代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销售和传播渠道选择,但对于传统的产品销售和传播渠道,依然是很多企业所无法忽視的。你可以列举出一些你喜欢在网上购买的东西,也可以列举出很多不得不去卖场、便利店和其他销售实体终端采购的产品。同样,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等媒体依然是现代企业传播组合中的重点选择,现代人毕竟还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所以,O2O火了,每个企业都在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个线上线下的跨界交融点。
新消费群态的四个跨界关键词
无论是科技的极速进步,还是社会的高度网络化,最终往往都会推动消费群态的深层变化。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正在越发呈现后工业时代的多元化消费特征,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关键词的形式来把脉当今消费群态的一些主流特征。
夜猫式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夜晚清醒,夜晚盛行的消费模式悄然起步,愈演愈烈。“双11”天猫商城的战绩,让我们对夜猫子们的购买力刮目相看——他们在 “双11”的第一个小时(凌晨1点)内,就创造了超过67亿元的销售奇迹,商家以“夜火灿烂”之势开始打造夜猫子们的消费专属平台。
时尚银龄族: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将会出现新一代的老年人,他们有知识,追求生活品质,会电脑会短信,有着属于自身年龄的时尚触觉,对健康生活有着更理性的消费理解,需要更具跨界性的产品创新和推广创新。
中青年“绿领经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富裕,但工作上的激烈竞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青年消费者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注重健康。在这样的消费心理驱动下,中国催生了城市人群的“绿领经济”,大健康产业的需求性膨胀更是为众多企业创造了无限的产业和产品跨界可能。
“90后”小时代:《小时代》电影引起的社会热议,让人们意识到“90后”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将改变未来的潮流风向标,谁能赢得这一消费群体,谁就能赢得未来。为此,可口可乐在中国不惜开展卖萌营销,在包装瓶身上出现了“纯爷们”“文艺青年”“高富帅”等网络流行语,希望离他们更近点。
时代结语:新时代,需要新理念
无可置疑,这是一个跨界消费和跨界创新的时代,中国企业要更从容地应对这个时代的种种变化,也需要一些新的市场行销理念,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推广做出新的战略指引,跨界策划,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和企业需求下孕育而生的。
一种新的理念:
跨界策划
跨界策划,是一种新锐的策划理念和思维模式,通过嫁接外行业价值而进行创新,制定出全新的企业和品牌发展战略战术,跨界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产生新的亮点,开创市场新蓝海,创造销售奇迹,帮助企业成就新的行业典范。
——跨界策划理念首倡者沈国梁
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企业正面临新的战略转型期,而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也正处于营销模式创新与变革的阶段,凯纳营销策划集团的沈国梁先生所首倡的跨界策划理念,就是这样一种模式思维创新,一种企业发展的变革性超越。
跨界时代的突破性思想革命
2015年我们最期待的苹果产品是什么?
是Apple Watch,一款跨界创新的智能手表,倡导做手机做不了的事,用不同于手机操作的方式做事。2014年苹果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的背后,是其持续不断的跨界创新精神,无论是产业布局、产品开发,还是渠道推广、品牌传播,苹果都在积极地寻求跨界突破。
事实上,今天没有一个企业不需要跨界创新,只有跨越,才能超越。也正是因为这样,跨界策划成为跨界时代最具突破性的思想革命之一。
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跨界升级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了整合营销传播( IMC) 这一观点,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CI、包装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事实上,这样的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以企业统一传播为核心的纵向整合,是一种“有界”整合,而跨界策划所带来的,是一种横向的“跨界”整合:同样的整合深度,却具有更大的整合宽度和半径,不分行业、打破界限,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今天腾讯游戏正努力从单纯的网游业务平台,逐步转变为涵盖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多种关联业务的互动娱乐实体,试图开启一个全新的泛娱乐时代,这是一种产业性跨界整合;热热闹闹的2014年“双11”,天猫以571.12亿元的成交额再次触动我们的神经,在这场盛宴中,远洋地产联手京东金融发起“11元筹1.1折房,圆安家梦”的活动,反响强烈,这是一种营销性跨界整合。
2.从传统定位到跨界定位
定位就是在顾客头脑中寻找一块空地,扎扎实实地占据下来,作为根据地,不被别人抢占。
所谓定位,就是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鲜明地建立品牌。
定位之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对定位理念的提出和系统理论的构建,一直是现代企业产品和品牌市场营销的金科玉律,任何理念和理论都是特定时代下的思想产物,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定位理论也必然需要进一步体现时代的进化需求,在跨界时代,跨界策划也需要定位,只是这种定位也必然演变成一种更具市场突破性的跨界定位。 跨界定位同传统定位一样,也需要分析行业环境,也需要寻找区隔概念,进而找到支持点并进行传播和应用,不同的是,这种定位分析和寻找,需要打破传统界限,站得更高,看得更广。
云南白药今天的企业成就,正是因为实现了从传统的医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定位转变,这种产业定位的结果,就是云南白药牙膏、洗发水、卫生巾等众多健康功能性日化产品的成功运作推广。
3.跨界,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转型
2013年11月3日,央視《新闻联播》发布了一期专题报道——《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说得直白一些,互动也好,网络化也好,平等开放注重消费者主权也好,归根结底,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学会互联网式的生存和发展模式,要靠网络来卖货,要靠网络来传播,要让网络更多地融入到自身的企业消费价值链条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跨界战略。
在今天这个时代,企业需要进行互联网思维转型,而跨界策划的理论核心,不仅需要探讨要不要转型互联网思维这个前提性问题,更多的是如何转、要转多少度。
在今天这个时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转型,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这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是一场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业智能化思维大跨界,你在德国大众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人类的新同事—机器人,今天的德国,“人机协作”已成为现代工厂生产发展的主流,不论是作为领头羊的大型企业,还是甘当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都在大踏步地跨入“工业4.0”时代。
六大路径,跨步,走!
跨界创新,不是单纯的互联网思维转型,也不仅仅是企业多元化经营,在沈国梁先生所倡导的跨界策划理论中,跨界策划分为产业跨界、产品跨界、人群跨界、传播跨界、渠道跨界、文化跨界六种常见战略路径,每一种战略路径,都是对传统路径的跨界超越。
1.产业之跨:对的多元才是好的多元
联想,如今的中国IT巨头,除了电脑外,也开始在现代农业和白酒行业领域内进行产业运作,一张舌尖上的产业蓝图正在联想的战略版图中绘制。
产业跨界,对企业来说,实质上是一种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这样论述:“多元化本身并不是应该谴责或者推荐的。多元化是高层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以及采取多少多元化所进行的决策,以使企业能够发挥它的优势,从它的资源中取得最佳结果。”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优势呢?其实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市场竞争优势,它是一个企业开拓市场的竞争核武器,凭借这个核武器,你要么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产品或服务,要么可以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特殊产品或服务,即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所说的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
产业跨界的关键,就是要拥有这么一件核武器,对的多元才是好的多元,无论是医药企业向传统保健、日化、食品饮料行业的产业延伸,还是现代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都需要构建在自身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
2.产品之跨:从小山头到新高峰
在今天琳琅满目的产品世界里,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跨界型产品,比如说饮料,从碳酸饮料、瓶装水到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植物饮料,不断的跨界创新推生了更多新品类别的诞生。
产品跨界创新的常见模式1+1,你可以通过主流+主流创造新蓝海,也可以通过边缘+边缘创造新主流。乐视通过产品跨界策划创新进军电视领域,引发智能电视热潮,就是一种典型的1+1,乐视的超级电视跨联了现代互联网视频产业和传统电视产业,不仅获得了用户,更颠覆了行业,引发小米、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跟进,优酷土豆也加紧布局,形成跨界智能电视热潮。
产品跨界策划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品类,《定位》的作者里斯说过一句话:“品类,是商业界的物种,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
乐视电视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变革就是品类性的变革,品类的开创,为企业在一个大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小山头,在这个小山头上,企业有了自己的自足之地,同时,以这个小山头为基地,可以不断蚕食山外的市场,最终,小山头也会由小变大,成为一座市场新高峰。
3.人群之跨:苹果就是一个圈
苹果手机取得成功的创新内核是什么?是其通过独特的产品创新突破,给自己画了一个引领时代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打通了手机使用者和开发者的封闭界限,共筑了一个企业主体和外围应用开发群体的联合共生系统,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的产品运作模式,实现了苹果手机目标人群的最大化包容,以至于今天越来越多的苹果创新追随者开始给自己画圈圈,谷歌、微软、华为、小米、魅族……人群化的生态圈跨界之争愈演愈烈。
要如何实现人群消费需求的跨界洞察和激发呢?
有的企业会通过对自身产品和品牌的重新定位和概念创新来实现,比如说云南白药气雾剂产品的市场推广,既定位深化“我的装备”,锁定原有年轻、运动一族市场,又定位“家中常备”, 深度影响家庭中老年消费群。
与已有产品的二次推广不同,更多企业会通过品牌延伸、开发新品来实现人群的跨界拓展,农夫山泉在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了它的第七款饮料——打奶茶,锁定更注重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和年轻时尚人群,或许是因为价格和口味的原因,农夫山泉的这次人群深化拓展并没有取得预期性的成功。
4.传播之跨:传统边界的非传统突破
传播,作为一个产品信息的市场传递和消费说服过程,其跨界创新包含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建立在现代媒介多元化进化基础上的传播形式跨界创新。今天的中国企业,可以选择的传播媒介很多,除了电视、电台、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还有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和第五媒体的手机,未来企业要考虑的是如何探寻适合自己的跨界融合全媒体传播模式,还要对各种跨界创新媒体的出现有更敏锐的感知力,比如说微信。 企业要突破传统传播瓶颈,就要以非常手段谋得非常突破,今天几乎无企不用的微信平台,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传播效力,星巴克的微信音乐营销、招商银行的爱心漂流瓶或者是1号店的“你画我猜”,每个企业都需要更努力地去探寻和创新。
传播的跨界,其实最核心的还是“说什么”的传播内容层面问题,是要找寻独特性的跨界传播诉求点,按照“实效主义”营销大师罗素·瑞夫斯的USP理论,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比如说那句“云南白药创可贴,含药的创可贴”,或者“怕上火,喝王老吉”。
5.渠道之跨:跨渠道者跨天下
渠道跨界,源起于渠道选择边界的不断拓展,或者说是新型渠道的不断出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传统的商超卖场便利店,到现代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甚至是各种特通渠道的创新出现,这种渠道的自然进化都在考验着企业的渠道跨界运作能力。渠道跨界,抛开渠道进化,有时候往往是企业自身渠道的主动性创新选择,比如说在药店里销售的药妆,在大卖场售卖的功能日化品和食品,就考验着那些只习惯在商超渠道耕作的化妆品企业或是锁定药店和医院的医药企业。
在企业未来的渠道布局中,线上线下的跨界交融成为一种重要的渠道战略能力。
互联网风口上的小米,线上营销只是一小部分,其70%的销量来自线下渠道;乐视,这个全新的电视娱乐业颠覆者,也正在大力拓展线下渠道—寻找超级合伙人。
有人说,未来的商业世界,屬于懂得互联网的传统企业,而那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通过 O2O向线下渠道跨界延伸。阿里巴巴联合猫屋推出了“扫码购物”,18天时间通过50家猫屋门店就实现了550单的泰国香米扫码成绩。马云曾说:“电商终将被O2O取代,不做O2O的企业必亡。”
6.文化之跨 :打一针文化兴奋剂
“一般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超一流企业做文化”,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可以依靠差异化的产品技术和质量击垮对手,但在产品同质化、消费个性化日益成为趋势的今天,一个没有文化个性的产品越来越难以在市场上生存,文化营销正在突显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成为众多企业和品牌决胜市场的一个杀手锏,而文化的跨界是实现文化创新营销的最重要的手段。
企业实施文化跨界营销除了要进行细致的消费者文化调查、发掘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一个可以连接自身文化优势和消费者文化需求特征的文化跨界共鸣点,从而对产品进行文化差异性定位和包装植入。
奔驰与乔治·阿玛尼就是典型的文化跨界合作,CLK敞篷跑车的设计理念融合了阿玛尼的“少即是多、注重舒适”的设计哲学,彼此找到了共同文化语言,产生了特殊的文化跨界“化学效应”,成为跨界合作的经典案例。最近被业界瞩目的一款时尚青春小瓶白酒—江小白,酒瓶上一个可爱的卡通图像,一句“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锁定了那些喜欢无厘头的“90后”,在现代网络文化的跨界嫁接中取悦年轻的饮酒消费者,也可以说是独辟蹊径。
跨界大败局:
你脚下的四个跨界陷阱
娃哈哈是一个善于跨界创新的企业,但其要开100家欧美精品商场的商业零售跨界战略举措却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跨界创新作为一种时代性的战略主流,也并不是跨出去就可以成功的,其本身也有一些企业必须遵循的跨界守则,不遵守这些守则,就会落入致命的跨界陷阱。
消费无共鸣:任何市场策划的成功,策划者都需要透过消费者表层的、多变的行为和需求,寻找到其内心根深蒂固的价值需求,跨界策划也不例外。所以,跨界策划的前提是必须学会和消费者进行沟通,要摸透消费者的心,把准消费者的脉,企业的跨界才能与消费者发生心理共鸣,才能激发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错位不互补:跨界的匹配性主要是一种契合性,好车陪好酒,劳斯莱斯和北京二锅头恐怕永远都是“格调错位”,而跨界的互补性决定了跨界策划的创新性,决定了跨界策划是一种优势嫁接,所以宝马会牵手百度,凡客会和巨人网游寻求跨界合作,总是看到了自己没有而想有的东西。
重构缺创新:不管是两个行业的共融,还是两种元素的叠加,跨界,大多时候都会表现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搭创新,正是这种混搭创新,让跨界者不再是单纯的“你”,也不再是单纯的“我”,而实现了一种新生,从而完成了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区隔力的嫁接蜕变,轿跑车不是轿车,也不是跑车,而是轿跑车。
跨界大失度:跨界并不是没有限度的越远越好、越广越好,跨界要成为企业在坚持自身核心优势基础上的一种适度跨越创新,跨界是以“我”为主体的,形散而神不散,所以,跨界不能忘“我”,不能跑“神”,跨得太远,丢失了你的核心优势,这样的跨界便缺少了优势竞争力。
策划新时代,
从大脑升级开始
跨界策划,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策划时代,因此,我们的大脑也需要升级。大脑策划力要升级,首先必须改变我们的策划思维方式。比如说,你必须避免单视角观察问题,而是要学会多视角观察和思考;再比如说,我们在做市场策划时,要从对立思维走向关联思维,在不断的跨界关联中寻找创新突破的新契机。
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我们进行跨界创新的一个基础,面对跨界时代,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性准备,唯此,我们才能在这场跨界战争中赢取属于自己的胜利。
一个中国市场的破局者
——跨界策划实战性理论专著《跨界战》第一作者沈国梁访谈
跨界策划的创新理论,是由中国十大营销策划机构——凯纳营销策划集团总裁沈国梁先生首次提出,并通过《跨界战》一书进行了系统性的专著论述,在业界备受关注,本刊特对沈国梁先生进行专访,以期进行更深入的理念探讨和分享。
《销售与市场》:跨界创新是当前的一个热点,您在跨界的实践上已经有数年实战经验,作为先行者,怎么评价当前这种跨界热潮? 沈国梁:在跨界时代,大家都在跨界,东阿阿胶成功推广了功能美颜食品桃花姬阿胶糕,江中制药也将养胃的概念融入到自己的饼干产品中,跨界创新是可以改变企业命运的,反而不跨界的结果最后就可能被时代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跨界也是社会羊群效应的一种体现,潮流涌动,是一种社会正向驱动力。
《销售与市场》:我们看到有许多企业的跨界创新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据您的观察,原因主要是什么?跨界创新是一种战术行为还是战略行为,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或资源支持其成功?
沈国梁:从产品意义上讲,失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产品本身的失败,就是说一个跨界创新产品或活动,在根子上就没有把准消费者的脉;还有一个层面是产品运作上的失败,也就是市场推广的问题,好的产品,推广得不好,好的活动,执行得不好,都会失败。所以跨界创新既有战略跨界的问题,也有战术跨界的问题,是一体的。从企业资源层面上讲,跨界创新的成功,关键就是依托在你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做熟不做生,失败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你的不擅长。
《销售与市场》:您在对跨界策划的定义中提出,“让原本不相干甚至相互对立的矛盾,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从而产生新的亮点,进而完成企业和品牌的蜕变”,这种矛盾的相互渗透和融会是怎样发生的?
沈国梁:跨界创新一个非常核心的前提,就是认知上的突破,对矛盾的认知,有的人认为是矛盾的东西,有的人认为可以不矛盾,后者就能实现跨界创新,所以认知上的改变是第一步,云南白藥可以卖牙膏吗?10年前,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矛盾,所以10年后,云南白药牙膏成功了。当然,如何把这种不矛盾进行准确的跨界定位、包装甚至市场推广,这往往是一个系统策划工程。
《销售与市场》:以您的经验来看,企业要成功进行跨界创新,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您对《跨界商学院》抱有怎样的期望和目标?
沈国梁:企业跨界创新成功有三种必须具备的能力,一是找路的能力,跨界跨对路很关键;二是在对的方向上跨出去、持续跨出去的勇气和魄力;三是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执行推动力,从企业一把手到普通业务员,能拧成一股劲,才能做好一件事。
今天,《销售与市场》开办《跨界商学院》这个栏目,能向广大的中国企业,甚至是在中国市场耕作的国际企业,深度介绍、剖析和分享一种跨界创新营销策划理念、一些跨界企业的成功,既是一件应势之事,也是一件应需之事,我希望,那些阅读了《跨界商学院》的企业经营者,至少能得到一种启发,能强化一个决心——跨出去,海阔天空。
凯纳跨界策划研究院10年实战成果呈现
大健康产业十大跨界实践
2015年,《销售与市场》创办的《跨界商学院》栏目将首度陆续对在中国大健康产业进行成功跨界策划创新的代表性企业,进行重磅性的实战剖析和成功解密,与读者一起分享跨界成功之道。
1.云南白药牙膏:定位非传统牙膏,以医药健康品手法运作日化品,10年产业跨界,从3000万元到累计121个亿。
2.东阿阿胶:桃花姬阿胶糕,实现阿胶品牌的快消化,引领阿胶快消新食尚,在食品领域创造山东东阿大健康产业的蓝海奇迹。
3.娃哈哈·杏仁青稞粥:跳出八宝粥阵营,诉求“清补平衡”,开创新一代健康方便食品。
4.辉山乳业:2013年港股成功上市,全新定位“中国乳业安全新力量”,启动内地、港台四大知名主持人联合代言,跨界营销成就“中国乳业新王者”。
5. 仁和药业妇炎洁:全媒体跨界协同传播,以“十年蜕变”为题材,通过专业科教重塑行业信任,通过软性沟通重塑消费者口碑。
6.片仔癀:“国之秘药”,以“化妆品跨产业运作”为契机,以“祛黄亮白”切入美白大市场,成就“中国药妆领军品牌”。
7. 嗳呵:挑战国际母婴用品巨头——强生,倡导“欧洲绿色生态母婴护理”的强势定位,传播跨界成就母婴护肤高端品牌。
8.江山制药关节活素:从原有外销市场转型内销成功,全新产品命名挖掘“关节新蓝海诉求”,成就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新一代明星品牌。
9. 九阳豆坊:将家用豆浆机业务延伸至商用豆浆机板块,在小家电市场之外谋划新的营销版图,将豆浆打造成“中国人佐餐黄金素饮”。
10. 百威英博:全球啤酒巨头携手凯纳打造旗下英博双鹿品牌,启动“以产品带品牌战略”,打造超高端啤酒——纯鲜直送,再续中国传奇。
跨界策划理论专著《跨界战》书摘
跨界创新,开辟企业新蓝海!
营销界惯于推陈出新地提出新理论、新观点,但若不接地气地流于形式,最终多沦为无根浮萍而迅速消亡。沈国梁先生从业多年,但直到此刻方出版第一本观点性图书,是基于丰富实战后的严谨之作,这让此书独具一格,值得有兴趣的人士一读。
——当代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在这个跨界消费渐成社会主流的时代里,跨界创新将为企业开辟新蓝海,成为企业撬动整个市场的一个有力支点。
当你的企业还在为维护不断减少的市场份额而将价格战打得狼藉不堪的时候,当传统产业面对新兴产业的挑战而不知如何作为的时候,当传统的市场策划在现实的操作中处处遭遇瓶颈的时候,跨界,为企业注入了全新的作战思维。
一次新的崛起:
中国市场的群体性企业跨界
转型大师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曾说:“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
因困而跨:
中国本土企业的群体性突破
不同的企业会遭遇到不一样的生存和发展困境,而跨界创新,似乎成了这些企业破困谋进的共同选择。
1.传统企业如何应对行业饱和和同质化危机?
行业竞争太激烈,是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的第一感觉,激烈的竞争往往意味着红海化的市场、同质化的运作,甚至会出现一种局部时空的行业饱和感,比如说传统的保健品行业、化妆品行业。 在保健品行业的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一片红海,都有几个品牌性霸王,虎口抢食谈何容易,江山制药和浙江医药分别通过概念创新定位推广了关节活素、好心人辅酶Q10,以医药企业跨界进军保健品市场,对市场进行了再细化、再激发;再看化妆品行业,搅局者也是医药企业,薇姿等药妆产品的新风潮,让片仔癀、同仁堂等诸多中国药企开启了自己的药妆之路。
传统医药企业的产业破局,瞄准的不仅仅是保健品和化妆品,还有更具人群普遍性的日化快消品和功能食品,云南白药、江中制药、东阿阿胶都在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以大健康产业为蓝海契机,跨界,走出去,让同质化的行业竞争出现了异质化的新变,让传统的企业变得不再传统,便拥有了更能切中时代需求脉搏的蜕变力量。
2.成长型企业如何为企业注入持续性的发展活力?
从1999年初创算起,一家号称要生存102年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公司,以B2B为起始端,到开C2C模范的淘宝和网络支付先河——支付宝,然后是发展了B2C的天猫。如今,这家雄踞中国互联网B2B、B2C、C2C、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等多个重要垂直市场的电子商务巨头,还进军云计算和大数据(阿里云)、物流(菜鸟)、搜索(UC)、地图(高德)、娱乐、医疗健康、文化、足球等多个领域。
这就是阿里巴巴,这就是马云的跨界成长历程,到今天,通过“老业务+新收购”战略,从“超行业跨界”到“超价值跨界”,马云的阿里巴巴依然在高速成长。
每一个成长型企业最需要的就是突破性成长,最大的困惑就是成长的方向和速度,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向马云学习什么,似乎只有两个字——跨界。
据说在2011年8月,陈年和高管们在大连召开了凡客成立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大会,热爱研究中共党史的陈年,还专门带了一本名为《从大跃进到大饥荒》与高管们一起分享。今天,凡客依然在通过不断的跨界创新实现成长大跃进,也已然成为中国成长型企业走出成长饥荒的一根标杆。
3.老品牌、老企业如何获得强劲的新增长?
提起某个牌子,似乎人人都知道,知名度很高,但在买东西时就不记得了,或者是记得起,但无购买冲动。这就是品牌老化的典型症状,高知名度伴随的是低认购度。
中国有很多老品牌、老企业,这里的“老”也不是绝对的,上百年的品牌是老品牌,也有一些存在十来年的品牌,比如说孔府家酒,也出现了品牌老化的迹象。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都很老,也都很怕老,所以云南白药出牙膏了,同仁堂卖化妆品了,东阿阿胶也开始进军功能美颜食品市场了。
定位于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中粮,2014年推出首款自主品牌4G手机M811的中国移动,和阿里巴巴牵手合作的中国邮政,这些老牌国企都会或积极主动或有些无奈地放下身段,寻求更宽广的跨界市场机遇。
老品牌的最大优势在于老,最大困境也在于老,如何倚老卖新,已经成为中国老品牌、老企业的一种战略共识,缺少的似乎只是那个一跨而鸣的突破口和机遇点。
4.新产品、新企业如何实现快速的市场突破?
新企业、新产品就像一条需要成长的小鱼,它要想不断长大甚至称王称霸,不仅要防止被大鱼吃掉,还要不断从大鱼嘴边抢食。
360用一招免费化解了一个杀毒市场的群雄之局,也颠覆了一个行业。美的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应用了阿里云技术的“美的物联网智能空调”,由天猫独家首发,TCL携手奇虎360共同推出全球首台互联网智能空气净化器——T3空气卫士,彻底颠覆传统空气净化器模式。这些新产品在上市之初,似乎就具有极大的行业革新意义,事实上,在产品研发包装定位之初,就已经决定了某些新产品的跨界推广之路到底能走多远。
当然,在新产品的推广上,市场运作也至关重要,王老吉初始的市场推广也是进程艰难,只是在后来通过更有力度的传播运作才实现快速崛起。
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无论是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面对跨界消费时代的到来,面对市场营销观念的变革,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是当鸵鸟,抱着陈旧的观念和做法不放,继续走已然印满了无数脚印的老路,而结果是逐渐丧失优势,被市场所淘汰;二是当凤凰,主动转型,勇于突破,在新一轮的跨界竞争和发展中浴火重生。
谋局中国:
国际巨头的跨界狂潮
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来自哪里?今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选择是中国。
1.了解中国人——国际企业本土化永远的第一课题
对于人的了解,永远是企业市场推广的第一要务。尤其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企业,除了要实现人力结构和市场运作方式的本土化,更核心的是要了解中国的消费者。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也在向西方的生活方式不断靠近,但那些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嗜好还是难以改变的,所以肯德基在中国市场就需要考虑油条、皮蛋瘦肉粥等中国特色食品,可口可乐不仅在瓶身上印上了中国人流行的网络用语,还有周杰伦的歌词,爱马仕邀请中国艺术家丁乙设计了名为“中国韵律”的丝巾。
国际企业扎根中国的公式,我们可以理解为:品牌优势性坚持+本土化=成功的国际企业,肯德基会坚持自己的快餐式炸鸡食品文化,也会成立中国健康食品委员会,聘请十多位国内专家作为食品开发的后盾,從如何适应中国人的口味、饮食结构、就餐习惯、消费特点等各方面都立足于“中国食情”,推出适应中国人口味的食品。
中国人爱面子、讲攀比、喜炫耀,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群特性,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劳力士马爹利LV……这些奢侈品品牌造就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独特繁荣。同样,中国的商业体系较为零散,市场运作在很多方面还不够规范,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忽视了中国销售渠道和市场规则的某些特殊性,也会马失前蹄。
总而言之,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洞察,是国际巨头最需要做扎实的跨界功课,也是其谋求中国成功的根本性基础。 2. 因突破式创新而领跑——在中国学习国际跨界
其实对于国际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很多时候是以学生自居的,在今天的同一个市场竞争舞台上,国际企业也会向我们展现出具有足够创新力的跨界战略战术。我们再看可口可乐这个百年品牌,在中国,从最初的跨界促销演变为新环境下的跨社交网络、跨界流行文化,瓶身上的百变花样让其显示了新的潮流引领力量。
据资料显示,2014年“双11”活动当天,优衣库天猫旗舰店创造了2.6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全类目榜单第五。当你走进优衣库店内,拿出手机,扫描商品条码,会收到一个信息,你可以看到该款产品的详细介绍,包括产品材质、价格、款式、搭配,部分还配有该系列产品的广告视频,在页面底部可以查看门店和查询商品。优衣库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与全球各地设计师和艺术家共同合作的图案T恤集锦,将厨师、美食、时装、音乐等元素创造性地融合的优衣库美食APP,甚至是与星巴克的跨界联合营销活动,都为中国本土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跨界创新视野。
奔驰、丰田、葛兰素史克、麦当劳、沃尔玛、百威英博、苹果、谷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一个个响亮的国际品牌和国际巨头企业之上时,我们所看到的不应仅仅是那一个个领跑性的身影,更应该是勇于突破的创新力量。
聚焦分享:
中国式的跨界成功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哈佛大学在教学上最大的特色是商学院轰炸式的案例教学,不过这些案例更多的都是以西方发达经济市场为背景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今天的中国本土企业和在中国市场上耕耘的国际企业,更需要探寻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和品牌推广的战略战术路径,尤其是对在中国进行本土化跨界创新的系统性案例研究。
《销售与市场·跨界商学院》希望做的,就是借鉴哈佛大学的案例式分享模式,而将案例内容的选择和思考进行中国本土化的聚焦和跨界专题性的整合剖析,以案例为引,谋众家之论,铸跨界之基,用一个“中国式跨界成功”激发更多的“中国式跨界成功”。
哈佛大學图书馆有一条经典训诫:“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我们不要为时已晚,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最好的时候。
(专题编辑:周春燕179724189@qq.com)
近年来,跨界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现象,无论是生态圈化的智能手机、网络化的新型电视,还是诸多以药企为背景的功能牙膏、药妆、健康食品……不断涌现的跨界创新产品和营销合作成为行业聚焦的热点,苹果、腾讯、云南白药、娃哈哈……那些取得成功的跨界创新企业也激发了更多企业的跨界冲动。而推动这股跨界热潮的,是市场需求饱和与企业追求增长之间的矛盾。
不断地追求增长,可以说是企业天赋的使命,但今天的市场中,增长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难以把握的目标。尤其是业务趋于成熟的企业,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心力,增长也未必可以从计划变成现实。
但同样是这个市场上,我们也不难看到高增长的个案,只是这些高增长的实现,已经不是通过简单地扩大市场区域或者增加产品线的长度,而是打开了消费者新的需求空间。
当消费者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和乐趣时,新的需求就蕴含在其间。困难在于,由于社会文化、心理和技术等因素发展的影响,这些新的需求往往不是原有需求的线性延伸,而是变得更加多元、复合而难以预测,这使企业的增长之路更加曲折。
解决这个困难,需要两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把增长的驱动力从自身业务的规模扩张,转变到对顾客需求的发现和满足。不是仅仅通过市场区域的扩大、产品线的增加、品牌的生硬延伸,企图通过规模扩张去承接现有的消费需求,这是红海争食。而是通过对新的消费需求的分析、发现进而满足,以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来带动市场增长。
二是跨出狭隘的行业视角和思维惯性,站在更开放的消费者需求的立场来审视和设计企业的业务。行业思维往往束缚了企业创新的方向和空间,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消费需求,使企业难以真正认识和理解消费者的需求,也不能融会其他行业的资源和经验,从而制约企业增长的空间。
跨界创新之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这样的转变,立足于对需求的关注,以更开放的视野摆脱行业桎梏,凭借创新产品提供新的消费价值,从而开辟一片蓝海市场;同时,这种创新并不是空中楼阁,它继承、发展了企业已有的核心资源和优势,避免创新成为无本之木,使实践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得以有效保障。
观察市场中企业已经展开的跨界创新,成绩斐然的案例证明了它的实践价值,但跨界失败的个案也不在少数,这自然引出一个问题:跨界创新怎样才能成功?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发展中经济为背景而崛起的市场环境下,更具中国市场特征的跨界研究尤为必要。
传统的营销模式已经无力回天,唯有创新才能重启增长之路。跨界营销作为一种接近企业现实资源条件,具有较高的实践可行性和市场价值的创新模式,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和传播,对当前在创新道路上苦苦求索的中国企業应有相当的现实意义。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2015年我们引入在跨界创新上已有数年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积淀,成功操作了多家企业典型案例的专业机构,投入较大的力量开辟《跨界商学院》板块专注于此领域的研究、传播,希望通过缜密的理论解读和深入的案例剖析,帮助企业掌握和运用好这个工具,为企业创新和增长献出一份力量。同时,我们欢迎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积极加入进来,用开放的交流和分享让创新之火烧得更旺。
一个新的时代:
你跨界了吗?
“跨界”,在今天是一种时代的潮流,一种产品的潮流,一种思想的潮流,甚至是一种模式的潮流……
兵马俑头上的圣诞帽——那不可阻挡的跨界狂潮
当涂鸦团队、新生代摇滚乐手、影像创作人等会聚一堂时,我们称之为“跨界艺术展”;郭敬明将《小时代》连拍三部后,韩寒也在银幕上展现了他的《后会无期》,他们被贴上了“跨界导演”的标签。
跨界在艺术时尚领域的时代折射会激发出商品化的跨界风潮,除了飞奔在高速路上的各种跨界车,我们在超市里可以看到药企推广的功能性牙膏、养胃饼干、洗发水、化妆品……各种跨界创新产品的背后是企业产业化的跨界延伸,这种延伸也会出现在很多服务性行业,如你在肯德基可以吃上安心油条,在便利店可以给手机充值给家里交电费。
2014年,腾讯旗下足球网游《自由足球》宣布与阿迪达斯首度跨界合作,而为迎接圣诞节,西安某知名大酒店用巧克力制作了中国瑰宝兵马俑模型,甚至还给戴上了圣诞帽,跨界从企业产品和产业层面向更广泛的传播营销领域渗透。
在今天这股不可阻挡的跨界潮流背后,是现代高科技社会的网络化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催生的消费者群态之变。
科技时代的加速度奔跑:
让一切跨界皆有可能
也许你有时候会做这样的回想,今天的社会和10年前、20年前的社会,到底有哪些不一样,你会想到很多,比如说电脑和网络的出现,比如说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比如说电动车对自行车的取代、3D电影和打印技术对传统的技术颠覆……而催生这些变化的,就是拥有人类梦想实现力量的科技。
现代社会无疑是一个高科技的社会,而正是科技进步让各种跨界潮流成为可能,今天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某种跨界现象背后的技术力量支撑,而是某种技术力量能诱发什么样的跨界创新可能,云南白药牙膏的跨界创新,其聚焦重点不是它是由何种技术力量生产出来的,而是这种技术力量对传统产品和产业的跨界改变。
美国《时代》周刊近日对于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智能、更有趣味的2014年度最佳发明做了一次盘点,其中有现实版悬浮滑板、让派对更加火热的多用途便携冰箱、取代笔记本电脑的平板电脑、预防失明的香蕉等等,这些科技发明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影响也许是你今天所不能完全想象的,就像你无法想象一部也许在20世纪仅仅是作为电话通信的手机,在今天似乎成了我们全部生活的一个重心平台。
网络化社会的O2O跨界潮流:
我的深度我做主
2014年,O2O(Online To Offline)这个词组特别火,不仅互联网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纷纷重金高调涉猎O2O商业模式,而且这种跨界模式潮流已经延伸到更宽广的传统行业,无论是娱乐餐饮、服饰衣帽、电子数码、白酒饮料,还是较为传统的家具家装业,都在O2O。 这股O2O的狂潮是从网络化的社会巨变中滋生而来的,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我国网民手机上网使用率达83.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今天的中国企业开始思考的问题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低头族”,你必须做出怎样的跨界改变。
事实上,网络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为现代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产品销售和传播渠道选择,但对于传统的产品销售和传播渠道,依然是很多企业所无法忽視的。你可以列举出一些你喜欢在网上购买的东西,也可以列举出很多不得不去卖场、便利店和其他销售实体终端采购的产品。同样,传统的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户外等媒体依然是现代企业传播组合中的重点选择,现代人毕竟还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所以,O2O火了,每个企业都在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个线上线下的跨界交融点。
新消费群态的四个跨界关键词
无论是科技的极速进步,还是社会的高度网络化,最终往往都会推动消费群态的深层变化。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正在越发呈现后工业时代的多元化消费特征,我们可以尝试着用关键词的形式来把脉当今消费群态的一些主流特征。
夜猫式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夜晚清醒,夜晚盛行的消费模式悄然起步,愈演愈烈。“双11”天猫商城的战绩,让我们对夜猫子们的购买力刮目相看——他们在 “双11”的第一个小时(凌晨1点)内,就创造了超过67亿元的销售奇迹,商家以“夜火灿烂”之势开始打造夜猫子们的消费专属平台。
时尚银龄族: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将会出现新一代的老年人,他们有知识,追求生活品质,会电脑会短信,有着属于自身年龄的时尚触觉,对健康生活有着更理性的消费理解,需要更具跨界性的产品创新和推广创新。
中青年“绿领经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富裕,但工作上的激烈竞争、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中青年消费者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注重健康。在这样的消费心理驱动下,中国催生了城市人群的“绿领经济”,大健康产业的需求性膨胀更是为众多企业创造了无限的产业和产品跨界可能。
“90后”小时代:《小时代》电影引起的社会热议,让人们意识到“90后”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将改变未来的潮流风向标,谁能赢得这一消费群体,谁就能赢得未来。为此,可口可乐在中国不惜开展卖萌营销,在包装瓶身上出现了“纯爷们”“文艺青年”“高富帅”等网络流行语,希望离他们更近点。
时代结语:新时代,需要新理念
无可置疑,这是一个跨界消费和跨界创新的时代,中国企业要更从容地应对这个时代的种种变化,也需要一些新的市场行销理念,需要为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推广做出新的战略指引,跨界策划,就是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和企业需求下孕育而生的。
一种新的理念:
跨界策划
跨界策划,是一种新锐的策划理念和思维模式,通过嫁接外行业价值而进行创新,制定出全新的企业和品牌发展战略战术,跨界渗透,相互融合,从而产生新的亮点,开创市场新蓝海,创造销售奇迹,帮助企业成就新的行业典范。
——跨界策划理念首倡者沈国梁
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处于新的发展机遇期,中国企业正面临新的战略转型期,而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也正处于营销模式创新与变革的阶段,凯纳营销策划集团的沈国梁先生所首倡的跨界策划理念,就是这样一种模式思维创新,一种企业发展的变革性超越。
跨界时代的突破性思想革命
2015年我们最期待的苹果产品是什么?
是Apple Watch,一款跨界创新的智能手表,倡导做手机做不了的事,用不同于手机操作的方式做事。2014年苹果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的背后,是其持续不断的跨界创新精神,无论是产业布局、产品开发,还是渠道推广、品牌传播,苹果都在积极地寻求跨界突破。
事实上,今天没有一个企业不需要跨界创新,只有跨越,才能超越。也正是因为这样,跨界策划成为跨界时代最具突破性的思想革命之一。
1.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跨界升级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了整合营销传播( IMC) 这一观点,IMC 的核心思想是: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如广告、促销、公关、新闻、CI、包装为手段,再造企业的生产行为与市场行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实现企业统一的传播目标。
事实上,这样的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以企业统一传播为核心的纵向整合,是一种“有界”整合,而跨界策划所带来的,是一种横向的“跨界”整合:同样的整合深度,却具有更大的整合宽度和半径,不分行业、打破界限,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整合营销传播模式。
今天腾讯游戏正努力从单纯的网游业务平台,逐步转变为涵盖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多种关联业务的互动娱乐实体,试图开启一个全新的泛娱乐时代,这是一种产业性跨界整合;热热闹闹的2014年“双11”,天猫以571.12亿元的成交额再次触动我们的神经,在这场盛宴中,远洋地产联手京东金融发起“11元筹1.1折房,圆安家梦”的活动,反响强烈,这是一种营销性跨界整合。
2.从传统定位到跨界定位
定位就是在顾客头脑中寻找一块空地,扎扎实实地占据下来,作为根据地,不被别人抢占。
所谓定位,就是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鲜明地建立品牌。
定位之父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对定位理念的提出和系统理论的构建,一直是现代企业产品和品牌市场营销的金科玉律,任何理念和理论都是特定时代下的思想产物,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定位理论也必然需要进一步体现时代的进化需求,在跨界时代,跨界策划也需要定位,只是这种定位也必然演变成一种更具市场突破性的跨界定位。 跨界定位同传统定位一样,也需要分析行业环境,也需要寻找区隔概念,进而找到支持点并进行传播和应用,不同的是,这种定位分析和寻找,需要打破传统界限,站得更高,看得更广。
云南白药今天的企业成就,正是因为实现了从传统的医药产业向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定位转变,这种产业定位的结果,就是云南白药牙膏、洗发水、卫生巾等众多健康功能性日化产品的成功运作推广。
3.跨界,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转型
2013年11月3日,央視《新闻联播》发布了一期专题报道——《互联网思维带来了什么》。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思维?说得直白一些,互动也好,网络化也好,平等开放注重消费者主权也好,归根结底,就是在互联网时代,学会互联网式的生存和发展模式,要靠网络来卖货,要靠网络来传播,要让网络更多地融入到自身的企业消费价值链条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跨界战略。
在今天这个时代,企业需要进行互联网思维转型,而跨界策划的理论核心,不仅需要探讨要不要转型互联网思维这个前提性问题,更多的是如何转、要转多少度。
在今天这个时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转型,德国政府提出了“工业4.0”战略,并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这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是一场国家战略层面的工业智能化思维大跨界,你在德国大众的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人类的新同事—机器人,今天的德国,“人机协作”已成为现代工厂生产发展的主流,不论是作为领头羊的大型企业,还是甘当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都在大踏步地跨入“工业4.0”时代。
六大路径,跨步,走!
跨界创新,不是单纯的互联网思维转型,也不仅仅是企业多元化经营,在沈国梁先生所倡导的跨界策划理论中,跨界策划分为产业跨界、产品跨界、人群跨界、传播跨界、渠道跨界、文化跨界六种常见战略路径,每一种战略路径,都是对传统路径的跨界超越。
1.产业之跨:对的多元才是好的多元
联想,如今的中国IT巨头,除了电脑外,也开始在现代农业和白酒行业领域内进行产业运作,一张舌尖上的产业蓝图正在联想的战略版图中绘制。
产业跨界,对企业来说,实质上是一种产业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管理大师杜拉克曾这样论述:“多元化本身并不是应该谴责或者推荐的。多元化是高层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以及采取多少多元化所进行的决策,以使企业能够发挥它的优势,从它的资源中取得最佳结果。”
那么,什么是企业的优势呢?其实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一种市场竞争优势,它是一个企业开拓市场的竞争核武器,凭借这个核武器,你要么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与竞争对手相同的产品或服务,要么可以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特殊产品或服务,即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所说的成本优势或差异化优势。
产业跨界的关键,就是要拥有这么一件核武器,对的多元才是好的多元,无论是医药企业向传统保健、日化、食品饮料行业的产业延伸,还是现代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都需要构建在自身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
2.产品之跨:从小山头到新高峰
在今天琳琅满目的产品世界里,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跨界型产品,比如说饮料,从碳酸饮料、瓶装水到茶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植物饮料,不断的跨界创新推生了更多新品类别的诞生。
产品跨界创新的常见模式1+1,你可以通过主流+主流创造新蓝海,也可以通过边缘+边缘创造新主流。乐视通过产品跨界策划创新进军电视领域,引发智能电视热潮,就是一种典型的1+1,乐视的超级电视跨联了现代互联网视频产业和传统电视产业,不仅获得了用户,更颠覆了行业,引发小米、阿里等互联网公司纷纷跟进,优酷土豆也加紧布局,形成跨界智能电视热潮。
产品跨界策划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品类,《定位》的作者里斯说过一句话:“品类,是商业界的物种,是隐藏在品牌背后的关键力量!”
乐视电视对传统电视行业的变革就是品类性的变革,品类的开创,为企业在一个大市场中树立了自己的小山头,在这个小山头上,企业有了自己的自足之地,同时,以这个小山头为基地,可以不断蚕食山外的市场,最终,小山头也会由小变大,成为一座市场新高峰。
3.人群之跨:苹果就是一个圈
苹果手机取得成功的创新内核是什么?是其通过独特的产品创新突破,给自己画了一个引领时代的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打通了手机使用者和开发者的封闭界限,共筑了一个企业主体和外围应用开发群体的联合共生系统,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手机行业的产品运作模式,实现了苹果手机目标人群的最大化包容,以至于今天越来越多的苹果创新追随者开始给自己画圈圈,谷歌、微软、华为、小米、魅族……人群化的生态圈跨界之争愈演愈烈。
要如何实现人群消费需求的跨界洞察和激发呢?
有的企业会通过对自身产品和品牌的重新定位和概念创新来实现,比如说云南白药气雾剂产品的市场推广,既定位深化“我的装备”,锁定原有年轻、运动一族市场,又定位“家中常备”, 深度影响家庭中老年消费群。
与已有产品的二次推广不同,更多企业会通过品牌延伸、开发新品来实现人群的跨界拓展,农夫山泉在2013年第四季度推出了它的第七款饮料——打奶茶,锁定更注重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和年轻时尚人群,或许是因为价格和口味的原因,农夫山泉的这次人群深化拓展并没有取得预期性的成功。
4.传播之跨:传统边界的非传统突破
传播,作为一个产品信息的市场传递和消费说服过程,其跨界创新包含两个层面。
一个层面是建立在现代媒介多元化进化基础上的传播形式跨界创新。今天的中国企业,可以选择的传播媒介很多,除了电视、电台、报纸、杂志这些传统媒体,还有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和第五媒体的手机,未来企业要考虑的是如何探寻适合自己的跨界融合全媒体传播模式,还要对各种跨界创新媒体的出现有更敏锐的感知力,比如说微信。 企业要突破传统传播瓶颈,就要以非常手段谋得非常突破,今天几乎无企不用的微信平台,也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最大化地发挥它的传播效力,星巴克的微信音乐营销、招商银行的爱心漂流瓶或者是1号店的“你画我猜”,每个企业都需要更努力地去探寻和创新。
传播的跨界,其实最核心的还是“说什么”的传播内容层面问题,是要找寻独特性的跨界传播诉求点,按照“实效主义”营销大师罗素·瑞夫斯的USP理论,即独特的销售主张,比如说那句“云南白药创可贴,含药的创可贴”,或者“怕上火,喝王老吉”。
5.渠道之跨:跨渠道者跨天下
渠道跨界,源起于渠道选择边界的不断拓展,或者说是新型渠道的不断出现,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传统的商超卖场便利店,到现代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甚至是各种特通渠道的创新出现,这种渠道的自然进化都在考验着企业的渠道跨界运作能力。渠道跨界,抛开渠道进化,有时候往往是企业自身渠道的主动性创新选择,比如说在药店里销售的药妆,在大卖场售卖的功能日化品和食品,就考验着那些只习惯在商超渠道耕作的化妆品企业或是锁定药店和医院的医药企业。
在企业未来的渠道布局中,线上线下的跨界交融成为一种重要的渠道战略能力。
互联网风口上的小米,线上营销只是一小部分,其70%的销量来自线下渠道;乐视,这个全新的电视娱乐业颠覆者,也正在大力拓展线下渠道—寻找超级合伙人。
有人说,未来的商业世界,屬于懂得互联网的传统企业,而那些互联网企业也开始通过 O2O向线下渠道跨界延伸。阿里巴巴联合猫屋推出了“扫码购物”,18天时间通过50家猫屋门店就实现了550单的泰国香米扫码成绩。马云曾说:“电商终将被O2O取代,不做O2O的企业必亡。”
6.文化之跨 :打一针文化兴奋剂
“一般企业做产品,一流企业做标准,超一流企业做文化”,在工业经济时代,我们可以依靠差异化的产品技术和质量击垮对手,但在产品同质化、消费个性化日益成为趋势的今天,一个没有文化个性的产品越来越难以在市场上生存,文化营销正在突显出其强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从而成为众多企业和品牌决胜市场的一个杀手锏,而文化的跨界是实现文化创新营销的最重要的手段。
企业实施文化跨界营销除了要进行细致的消费者文化调查、发掘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外,更重要的是要找出一个可以连接自身文化优势和消费者文化需求特征的文化跨界共鸣点,从而对产品进行文化差异性定位和包装植入。
奔驰与乔治·阿玛尼就是典型的文化跨界合作,CLK敞篷跑车的设计理念融合了阿玛尼的“少即是多、注重舒适”的设计哲学,彼此找到了共同文化语言,产生了特殊的文化跨界“化学效应”,成为跨界合作的经典案例。最近被业界瞩目的一款时尚青春小瓶白酒—江小白,酒瓶上一个可爱的卡通图像,一句“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简单”,锁定了那些喜欢无厘头的“90后”,在现代网络文化的跨界嫁接中取悦年轻的饮酒消费者,也可以说是独辟蹊径。
跨界大败局:
你脚下的四个跨界陷阱
娃哈哈是一个善于跨界创新的企业,但其要开100家欧美精品商场的商业零售跨界战略举措却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跨界创新作为一种时代性的战略主流,也并不是跨出去就可以成功的,其本身也有一些企业必须遵循的跨界守则,不遵守这些守则,就会落入致命的跨界陷阱。
消费无共鸣:任何市场策划的成功,策划者都需要透过消费者表层的、多变的行为和需求,寻找到其内心根深蒂固的价值需求,跨界策划也不例外。所以,跨界策划的前提是必须学会和消费者进行沟通,要摸透消费者的心,把准消费者的脉,企业的跨界才能与消费者发生心理共鸣,才能激发出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错位不互补:跨界的匹配性主要是一种契合性,好车陪好酒,劳斯莱斯和北京二锅头恐怕永远都是“格调错位”,而跨界的互补性决定了跨界策划的创新性,决定了跨界策划是一种优势嫁接,所以宝马会牵手百度,凡客会和巨人网游寻求跨界合作,总是看到了自己没有而想有的东西。
重构缺创新:不管是两个行业的共融,还是两种元素的叠加,跨界,大多时候都会表现为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搭创新,正是这种混搭创新,让跨界者不再是单纯的“你”,也不再是单纯的“我”,而实现了一种新生,从而完成了一个具有高度竞争区隔力的嫁接蜕变,轿跑车不是轿车,也不是跑车,而是轿跑车。
跨界大失度:跨界并不是没有限度的越远越好、越广越好,跨界要成为企业在坚持自身核心优势基础上的一种适度跨越创新,跨界是以“我”为主体的,形散而神不散,所以,跨界不能忘“我”,不能跑“神”,跨得太远,丢失了你的核心优势,这样的跨界便缺少了优势竞争力。
策划新时代,
从大脑升级开始
跨界策划,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策划时代,因此,我们的大脑也需要升级。大脑策划力要升级,首先必须改变我们的策划思维方式。比如说,你必须避免单视角观察问题,而是要学会多视角观察和思考;再比如说,我们在做市场策划时,要从对立思维走向关联思维,在不断的跨界关联中寻找创新突破的新契机。
思维方式的改变是我们进行跨界创新的一个基础,面对跨界时代,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性准备,唯此,我们才能在这场跨界战争中赢取属于自己的胜利。
一个中国市场的破局者
——跨界策划实战性理论专著《跨界战》第一作者沈国梁访谈
跨界策划的创新理论,是由中国十大营销策划机构——凯纳营销策划集团总裁沈国梁先生首次提出,并通过《跨界战》一书进行了系统性的专著论述,在业界备受关注,本刊特对沈国梁先生进行专访,以期进行更深入的理念探讨和分享。
《销售与市场》:跨界创新是当前的一个热点,您在跨界的实践上已经有数年实战经验,作为先行者,怎么评价当前这种跨界热潮? 沈国梁:在跨界时代,大家都在跨界,东阿阿胶成功推广了功能美颜食品桃花姬阿胶糕,江中制药也将养胃的概念融入到自己的饼干产品中,跨界创新是可以改变企业命运的,反而不跨界的结果最后就可能被时代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跨界也是社会羊群效应的一种体现,潮流涌动,是一种社会正向驱动力。
《销售与市场》:我们看到有许多企业的跨界创新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据您的观察,原因主要是什么?跨界创新是一种战术行为还是战略行为,需要什么样的系统或资源支持其成功?
沈国梁:从产品意义上讲,失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个是产品本身的失败,就是说一个跨界创新产品或活动,在根子上就没有把准消费者的脉;还有一个层面是产品运作上的失败,也就是市场推广的问题,好的产品,推广得不好,好的活动,执行得不好,都会失败。所以跨界创新既有战略跨界的问题,也有战术跨界的问题,是一体的。从企业资源层面上讲,跨界创新的成功,关键就是依托在你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之上,做熟不做生,失败很多时候都是因为你的不擅长。
《销售与市场》:您在对跨界策划的定义中提出,“让原本不相干甚至相互对立的矛盾,相互渗透、相互融会,从而产生新的亮点,进而完成企业和品牌的蜕变”,这种矛盾的相互渗透和融会是怎样发生的?
沈国梁:跨界创新一个非常核心的前提,就是认知上的突破,对矛盾的认知,有的人认为是矛盾的东西,有的人认为可以不矛盾,后者就能实现跨界创新,所以认知上的改变是第一步,云南白藥可以卖牙膏吗?10年前,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矛盾,所以10年后,云南白药牙膏成功了。当然,如何把这种不矛盾进行准确的跨界定位、包装甚至市场推广,这往往是一个系统策划工程。
《销售与市场》:以您的经验来看,企业要成功进行跨界创新,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您对《跨界商学院》抱有怎样的期望和目标?
沈国梁:企业跨界创新成功有三种必须具备的能力,一是找路的能力,跨界跨对路很关键;二是在对的方向上跨出去、持续跨出去的勇气和魄力;三是一个企业的整体运作执行推动力,从企业一把手到普通业务员,能拧成一股劲,才能做好一件事。
今天,《销售与市场》开办《跨界商学院》这个栏目,能向广大的中国企业,甚至是在中国市场耕作的国际企业,深度介绍、剖析和分享一种跨界创新营销策划理念、一些跨界企业的成功,既是一件应势之事,也是一件应需之事,我希望,那些阅读了《跨界商学院》的企业经营者,至少能得到一种启发,能强化一个决心——跨出去,海阔天空。
凯纳跨界策划研究院10年实战成果呈现
大健康产业十大跨界实践
2015年,《销售与市场》创办的《跨界商学院》栏目将首度陆续对在中国大健康产业进行成功跨界策划创新的代表性企业,进行重磅性的实战剖析和成功解密,与读者一起分享跨界成功之道。
1.云南白药牙膏:定位非传统牙膏,以医药健康品手法运作日化品,10年产业跨界,从3000万元到累计121个亿。
2.东阿阿胶:桃花姬阿胶糕,实现阿胶品牌的快消化,引领阿胶快消新食尚,在食品领域创造山东东阿大健康产业的蓝海奇迹。
3.娃哈哈·杏仁青稞粥:跳出八宝粥阵营,诉求“清补平衡”,开创新一代健康方便食品。
4.辉山乳业:2013年港股成功上市,全新定位“中国乳业安全新力量”,启动内地、港台四大知名主持人联合代言,跨界营销成就“中国乳业新王者”。
5. 仁和药业妇炎洁:全媒体跨界协同传播,以“十年蜕变”为题材,通过专业科教重塑行业信任,通过软性沟通重塑消费者口碑。
6.片仔癀:“国之秘药”,以“化妆品跨产业运作”为契机,以“祛黄亮白”切入美白大市场,成就“中国药妆领军品牌”。
7. 嗳呵:挑战国际母婴用品巨头——强生,倡导“欧洲绿色生态母婴护理”的强势定位,传播跨界成就母婴护肤高端品牌。
8.江山制药关节活素:从原有外销市场转型内销成功,全新产品命名挖掘“关节新蓝海诉求”,成就中国保健品行业的新一代明星品牌。
9. 九阳豆坊:将家用豆浆机业务延伸至商用豆浆机板块,在小家电市场之外谋划新的营销版图,将豆浆打造成“中国人佐餐黄金素饮”。
10. 百威英博:全球啤酒巨头携手凯纳打造旗下英博双鹿品牌,启动“以产品带品牌战略”,打造超高端啤酒——纯鲜直送,再续中国传奇。
跨界策划理论专著《跨界战》书摘
跨界创新,开辟企业新蓝海!
营销界惯于推陈出新地提出新理论、新观点,但若不接地气地流于形式,最终多沦为无根浮萍而迅速消亡。沈国梁先生从业多年,但直到此刻方出版第一本观点性图书,是基于丰富实战后的严谨之作,这让此书独具一格,值得有兴趣的人士一读。
——当代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
在这个跨界消费渐成社会主流的时代里,跨界创新将为企业开辟新蓝海,成为企业撬动整个市场的一个有力支点。
当你的企业还在为维护不断减少的市场份额而将价格战打得狼藉不堪的时候,当传统产业面对新兴产业的挑战而不知如何作为的时候,当传统的市场策划在现实的操作中处处遭遇瓶颈的时候,跨界,为企业注入了全新的作战思维。
一次新的崛起:
中国市场的群体性企业跨界
转型大师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曾说:“现在,到了我们彻底改变企业思维的时候了。要么转型,要么破产。”
因困而跨:
中国本土企业的群体性突破
不同的企业会遭遇到不一样的生存和发展困境,而跨界创新,似乎成了这些企业破困谋进的共同选择。
1.传统企业如何应对行业饱和和同质化危机?
行业竞争太激烈,是现在很多企业经营者的第一感觉,激烈的竞争往往意味着红海化的市场、同质化的运作,甚至会出现一种局部时空的行业饱和感,比如说传统的保健品行业、化妆品行业。 在保健品行业的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是一片红海,都有几个品牌性霸王,虎口抢食谈何容易,江山制药和浙江医药分别通过概念创新定位推广了关节活素、好心人辅酶Q10,以医药企业跨界进军保健品市场,对市场进行了再细化、再激发;再看化妆品行业,搅局者也是医药企业,薇姿等药妆产品的新风潮,让片仔癀、同仁堂等诸多中国药企开启了自己的药妆之路。
传统医药企业的产业破局,瞄准的不仅仅是保健品和化妆品,还有更具人群普遍性的日化快消品和功能食品,云南白药、江中制药、东阿阿胶都在积极布局大健康产业。以大健康产业为蓝海契机,跨界,走出去,让同质化的行业竞争出现了异质化的新变,让传统的企业变得不再传统,便拥有了更能切中时代需求脉搏的蜕变力量。
2.成长型企业如何为企业注入持续性的发展活力?
从1999年初创算起,一家号称要生存102年跨越三个世纪的中国公司,以B2B为起始端,到开C2C模范的淘宝和网络支付先河——支付宝,然后是发展了B2C的天猫。如今,这家雄踞中国互联网B2B、B2C、C2C、网络支付、网络贷款等多个重要垂直市场的电子商务巨头,还进军云计算和大数据(阿里云)、物流(菜鸟)、搜索(UC)、地图(高德)、娱乐、医疗健康、文化、足球等多个领域。
这就是阿里巴巴,这就是马云的跨界成长历程,到今天,通过“老业务+新收购”战略,从“超行业跨界”到“超价值跨界”,马云的阿里巴巴依然在高速成长。
每一个成长型企业最需要的就是突破性成长,最大的困惑就是成长的方向和速度,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向马云学习什么,似乎只有两个字——跨界。
据说在2011年8月,陈年和高管们在大连召开了凡客成立以来“最深刻”的一次大会,热爱研究中共党史的陈年,还专门带了一本名为《从大跃进到大饥荒》与高管们一起分享。今天,凡客依然在通过不断的跨界创新实现成长大跃进,也已然成为中国成长型企业走出成长饥荒的一根标杆。
3.老品牌、老企业如何获得强劲的新增长?
提起某个牌子,似乎人人都知道,知名度很高,但在买东西时就不记得了,或者是记得起,但无购买冲动。这就是品牌老化的典型症状,高知名度伴随的是低认购度。
中国有很多老品牌、老企业,这里的“老”也不是绝对的,上百年的品牌是老品牌,也有一些存在十来年的品牌,比如说孔府家酒,也出现了品牌老化的迹象。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都很老,也都很怕老,所以云南白药出牙膏了,同仁堂卖化妆品了,东阿阿胶也开始进军功能美颜食品市场了。
定位于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中粮,2014年推出首款自主品牌4G手机M811的中国移动,和阿里巴巴牵手合作的中国邮政,这些老牌国企都会或积极主动或有些无奈地放下身段,寻求更宽广的跨界市场机遇。
老品牌的最大优势在于老,最大困境也在于老,如何倚老卖新,已经成为中国老品牌、老企业的一种战略共识,缺少的似乎只是那个一跨而鸣的突破口和机遇点。
4.新产品、新企业如何实现快速的市场突破?
新企业、新产品就像一条需要成长的小鱼,它要想不断长大甚至称王称霸,不仅要防止被大鱼吃掉,还要不断从大鱼嘴边抢食。
360用一招免费化解了一个杀毒市场的群雄之局,也颠覆了一个行业。美的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应用了阿里云技术的“美的物联网智能空调”,由天猫独家首发,TCL携手奇虎360共同推出全球首台互联网智能空气净化器——T3空气卫士,彻底颠覆传统空气净化器模式。这些新产品在上市之初,似乎就具有极大的行业革新意义,事实上,在产品研发包装定位之初,就已经决定了某些新产品的跨界推广之路到底能走多远。
当然,在新产品的推广上,市场运作也至关重要,王老吉初始的市场推广也是进程艰难,只是在后来通过更有力度的传播运作才实现快速崛起。
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无论是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面对跨界消费时代的到来,面对市场营销观念的变革,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一是当鸵鸟,抱着陈旧的观念和做法不放,继续走已然印满了无数脚印的老路,而结果是逐渐丧失优势,被市场所淘汰;二是当凤凰,主动转型,勇于突破,在新一轮的跨界竞争和发展中浴火重生。
谋局中国:
国际巨头的跨界狂潮
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来自哪里?今天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选择是中国。
1.了解中国人——国际企业本土化永远的第一课题
对于人的了解,永远是企业市场推广的第一要务。尤其是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企业,除了要实现人力结构和市场运作方式的本土化,更核心的是要了解中国的消费者。
当然,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也在向西方的生活方式不断靠近,但那些根深蒂固的民族性嗜好还是难以改变的,所以肯德基在中国市场就需要考虑油条、皮蛋瘦肉粥等中国特色食品,可口可乐不仅在瓶身上印上了中国人流行的网络用语,还有周杰伦的歌词,爱马仕邀请中国艺术家丁乙设计了名为“中国韵律”的丝巾。
国际企业扎根中国的公式,我们可以理解为:品牌优势性坚持+本土化=成功的国际企业,肯德基会坚持自己的快餐式炸鸡食品文化,也会成立中国健康食品委员会,聘请十多位国内专家作为食品开发的后盾,從如何适应中国人的口味、饮食结构、就餐习惯、消费特点等各方面都立足于“中国食情”,推出适应中国人口味的食品。
中国人爱面子、讲攀比、喜炫耀,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群特性,奔驰宝马劳斯莱斯、劳力士马爹利LV……这些奢侈品品牌造就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独特繁荣。同样,中国的商业体系较为零散,市场运作在很多方面还不够规范,许多跨国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忽视了中国销售渠道和市场规则的某些特殊性,也会马失前蹄。
总而言之,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性洞察,是国际巨头最需要做扎实的跨界功课,也是其谋求中国成功的根本性基础。 2. 因突破式创新而领跑——在中国学习国际跨界
其实对于国际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很多时候是以学生自居的,在今天的同一个市场竞争舞台上,国际企业也会向我们展现出具有足够创新力的跨界战略战术。我们再看可口可乐这个百年品牌,在中国,从最初的跨界促销演变为新环境下的跨社交网络、跨界流行文化,瓶身上的百变花样让其显示了新的潮流引领力量。
据资料显示,2014年“双11”活动当天,优衣库天猫旗舰店创造了2.6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全类目榜单第五。当你走进优衣库店内,拿出手机,扫描商品条码,会收到一个信息,你可以看到该款产品的详细介绍,包括产品材质、价格、款式、搭配,部分还配有该系列产品的广告视频,在页面底部可以查看门店和查询商品。优衣库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与全球各地设计师和艺术家共同合作的图案T恤集锦,将厨师、美食、时装、音乐等元素创造性地融合的优衣库美食APP,甚至是与星巴克的跨界联合营销活动,都为中国本土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跨界创新视野。
奔驰、丰田、葛兰素史克、麦当劳、沃尔玛、百威英博、苹果、谷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一个个响亮的国际品牌和国际巨头企业之上时,我们所看到的不应仅仅是那一个个领跑性的身影,更应该是勇于突破的创新力量。
聚焦分享:
中国式的跨界成功
先有哈佛,后有美国。
哈佛大学在教学上最大的特色是商学院轰炸式的案例教学,不过这些案例更多的都是以西方发达经济市场为背景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今天的中国本土企业和在中国市场上耕耘的国际企业,更需要探寻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和品牌推广的战略战术路径,尤其是对在中国进行本土化跨界创新的系统性案例研究。
《销售与市场·跨界商学院》希望做的,就是借鉴哈佛大学的案例式分享模式,而将案例内容的选择和思考进行中国本土化的聚焦和跨界专题性的整合剖析,以案例为引,谋众家之论,铸跨界之基,用一个“中国式跨界成功”激发更多的“中国式跨界成功”。
哈佛大學图书馆有一条经典训诫:“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我们不要为时已晚,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最好的时候。
(专题编辑:周春燕1797241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