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探微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d2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我同一性在西方心理学中的概念与多个心理学研究领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且学术界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也有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在自我同一性概念上的认识及表现进行分析,并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对自我同一性概念从多个层次进行理解。
  【关键词】:西方心理学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对于心理学的多个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对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对于心理学及至社会学的研究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了解自我同一性,首先要从自我同一性概念的在各个学说中的表现进行研究。
  一、自我同一性的理解
  自我同一性是一种与人的自我、人的人格表现还有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现象,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首先从结构层面来理解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的内在自我与自我及环境保持平衡的状态,它维持了现实自我、与真实自我还有理想自我三者的一致,通过自我同一性的适应,可实现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整体自我的建构。自我同一性起着连接个体与世界的重要作用。从内在心理层面理解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它是个体内在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对外界做出反应的重新建构的适应过程,个体通过对外界的反应形成自我对世界的理解,形成自我同一性。个体的人格形成与发展都是在自我的基础上形成的,再通过对人格的完善及人格的整合,就是自我同一性的实现。
  1.自我同一性的表现
  自我同一性的外在表现是通过个体同一感对内在结构的反应体现出来的。自我同一性通过自我在外部及内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来维持同一感,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感知及经验都是深刻统一的。并且,个体对于自身的存在感知是明确的,个体对于自身位置的感知也是明确的,个体人格可实现时间及空间上的统一性。另外,同一感也可以表现为心理上的成熟感,是个体对自我进行认识的导向意识。
  2.自我同一性的内容
  自我同一性包括了排他性,这是为维持整体导层面的同一性所形成的。自我同一性表现出主观性,具体包括对于主客观问题研究上的差异。同一性除了整体层面表现出来的排他性和主观性,还有更多的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表现出来的特性,包括各个深化的研究领域表现出来的特性。這些研究领域包括了职业、宗教、政治等多个因素。因此,从不同的领域着手研究,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及不同的理解的,所以,对于自我同一性在不同层次上的概念的研究与分析,也可以理解为对从不同领域关注自我同一性的表现差异并进行分析研究。
  3.自我同一性的特征
  自我同一性在不同领域有所差异,所以它有不同的特征。首先,自我同一性是个体早期发展的结果,是个体对早期任务的处理结果所表现出来的特征。第二,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心理、个体还有社会互相融合组成的统一整体,它是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现出了自我同一性的结构性特征。第三,自我同一性通过个体对外界进行反应而得到的适应出来的反应,这表现出了自我同一性的适应性。第四,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主动反应的过程,它通过调节自我与客体的关系来主动实现整体的统一性,这表现出了自我同一性的主动性。第五,自我同一性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相互反应的过程,所以自我同一性是发展的,减轻了个体儿童时期的依赖,与社会环境互动,这表现出了自我同一性的互动性。第六,自我同一性是个体主动的自我反应,这表现出了自我同一性的主观性。
  二、自我同一性的结构
  不同的学者专家对于自我同一性的观点有所不同,主要是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所侧重。埃里克森从描述性的概念来理解自我同一性,可从临床实践经验的功能性描述临床实践的表现。而玛西亚认为可以从同一性的结构与现象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同一性是可以被观察的,也可以被描述的。玛西亚也认为,同一性是个体在内在动机和个体能力以及信和经验共同组成的结构。申科尔对于同一性的理解则是个体在在特征和经历等方面相互关联和解释的描述。而亚当斯则认为同一性就是一种自我调节,这种自我调节是针对个体自我的心理和状态进行的调节,是对自我和外在世界有了一定分化之后的发展。对自我同一性的结构进行分解可以知道,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与外在互相影响的一个结构框架,这个同一性的结构使得个体不断地在外在环境中接收到的新的信息或新的经历而同化自身内在,使得自我得到了适应,也得到了发展。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实现了个体在自我方面的统一与连续感,这个结构最后使得个人可以发展知觉和经验的深刻的统一。这种主观感受反过来也证明了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同一性结构对于心理的适应性发展可以起到有效预测的作用,同时对个体心理适应的发展也有预测作用。
  对同一性本质的理解,我们要从同一性的结构入手,同一性结构的功能性表现就是同一感的外在表现。要研究同一性的本质,必须同时理解同一性的静态表现并关注它的动态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对同一性的形成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对同一性的心理机制进行研究。
  要理解自我同一性的结构,可以从自我同一性结构的组成分别进行研究。自我同一性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发展个体的人格,还有个体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结构有三方面,这三个方面就是知、情、意,具体来说,也就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认知,个体对情绪的自我体验以及对自我的调节。在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中,要从这三方面的心理结构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进行引导。首先是自我认知,这是个体对于自身的理解与认识,对于自身发展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就是自我意识的基础。这里通常包括对自我的观察、感知和反思以及剖析评价等过程。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就是个体对自我进行发现的过程。第二就是自我体验,个体经过前一层次的对自我进行认知后对于自身的表现所生成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也是针对自我的。在这个过程中,当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与个体的需求相符,个体对自我的体验通常是积极的,比如个体会产生自信或自尊等情绪。当个体的自我认知与自身需求不符或不相适应时,个体就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情感体验,比如个体对自身否定,产生了自卑等体验。在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时期,个体的自我体验可能非常丰富且不稳定,个体也可能产生自我认知的多种结果,这也使得自我体验有所波动。当个体接收到环境带来的积极评价,可能会形成肯定自我的积极体验,同一时期个体也可能会接收到环境中的消极评价,此时又会形成否定自我的消极体验。这就使得个体在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时期,自我体验方面常常是在积极与消极之间相互摆动,并不经常是一个稳定的状态。第三是自我调控。个体对自我心理和行为进行调节的过程,自我意识也在形成。这些自我调控行为对于个体的发展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我体验都可能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此时个体需要通过各种自我调控对自己的心理发展与行为表现进行控制,才能使个体更好地与环境互相作用,这有利于个体自身的发展。   三、自我同一性概念的新理解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研究包括了对自我同一性的心理研究和自我同一性的现象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于自我同一性的研究已经开始侧重于从个体的内在心理结构入手,还有从自我同一性的现象层面来着手研究的,这也是对自我同一性概念进行解析的新发展。
  1.主观自我的同一性概念
  这个概念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去體验自我的主观自己的一个模式,这是从主观的自我角度进行理解的。这里认为自我同一性包括了个体从同一性的选择和态度还有个体发展的态度。
  2.自我与客体的平衡的同一性概念
  这个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认为同一性就是实现自我以及客体两者之间的平衡。该观点认为自我同一性就是在个体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对于心理个体不断进行重组的过程。通过自我以及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实现自我的整合与统一,同时还可能通过第二个性实现自我的分化。自我同一就是自我与客体互相作用、互相统一与适应,不断地建构、重整自我和客体边界的过程。
  3.自我建构的同一性概念
  这个自我建构的统一概念认为同一性就是个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构框架。这个结构就是个体在描述或解释和关联外部环境的特征或个体经验的理论原则等。在这个结构中,自我同一性仍保持着一致感和个人知觉的统一感。在自我建构的过程中,个体的经验是一个主动过程,个体通过外部的经验和资料总结验证,将经验主动化为自身的经验,同时为自己形成新经验,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新的统一的认识,这个过程中还强调经验内化过程中的主动内化,表现出了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这样的观点是关于自我建构的,它深化了自我同一性的研究,这个研究已进入到内部机制。
  自我同一性通过个体对于外部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形成,这个过程中也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体现的自我与个体环境之间的适用性。自我同一性在心理学领域以及社会学领域的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背景下,对于自我同一性的概念还应该继续深入研究,从多个层面自我同一性进行理解与深化研究分析,这样才能使得自我同一性的研究有利于研究个体的发展,有利于研究个体与环境的共同发展,保证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人格统一及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春梅.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
  【2】沈亚生.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人格自我与个体性[D].吉林大学,2004.
  【3】郭金山.西方心理学自我同一性概念的解析[J].心理科学进展,2003(02):227-234.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部分农村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限制,农村学前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的簿弱部分,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界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本人主要探讨了当下中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农村 学前教育 发展问题 应对策略  学前教育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教育,其发展情况
期刊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相继建立了民族自治制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少数民族结合各自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同的特点,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习惯法,在化解人们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现代法治进程中,国家制定法的运行在依赖国家强制力推行的同时,还应从有利于发挥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各自优势的角度,探索高效平和的方式使
期刊
【摘要】:孟子虽然很少谈及天命方面,但是其天命观却是他思想中及其重要的来源,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思想的根源。本文将从先秦天命观和孟子天命观两个部分来说明孟子的天命思想。  【关键词】:孟子 天命 儒家  天命观,一般包括对于神灵、灵魂以及人与自然的看法。天命观又受到每个人所处时代的影响,先秦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界的看法,往往趋向于畏惧,人们企图通过祭祀来同鬼神进行沟通。在那时,世界分为两个,一个是鬼神的世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在总结以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时代要求出发,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国有企业承担的历史使命,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这些新思路新实践弥足珍贵,应加以提炼和概括,并在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
期刊
【摘要】:识人的过程是一个通过现象看本质的动态变化的综合过程。领导者在其识人过程中,不仅要运用考试测评、观察了解、深入交流、民主评价等一般评价方法,还要注重心理学知识在识人选人过程中的运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正确归因和判断;认识个体性格差异,将岗位需求与个体性格有效结合;控制、抵制识人过程中的情感效应;预防“成见效应”,辩证地用“马太效应”;把握被识者行为动机,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营造良好氛
期刊
【摘要】:本文以《围城》中“人是动物”的概念隐喻日译文为研究对象,从顺应论选择与顺应的角度对此翻译进行分析。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译者在翻译隐喻意象时,首先会选择隐喻意象保留或删除。当动物隐喻意象保留时,选择了直译和直译加注释这两种翻译策略;当动物隐喻意象删除时,选择了意译这一翻译策略。(2)译者在保留动物隐喻意象时,顺应了中国的动物文化、语言结构上直接沿用原文动物名称;译者在删除动物隐喻意象
期刊
【摘要】: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企业的发展不再是硬实力上的竞争,更重要的还是人才上的竞争。而在企业人才的招聘上,人力资源部门也应该要转变以往的招聘方式,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创造新的招聘模式,在这其中,心理学就成为了其中重要的因素的之一。本文通过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阐述,明确心理学在企业人才招聘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升企业人才招聘的质量。  【关键词】:心理学 人才招聘 实际应用  一、心理学的
期刊
【摘要】:哲学家弗洛姆提出过,教育应该培养健全的人。何为健全的人?在新时代,一个健全的人,毫无疑问是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呢?理所当然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法律素养就是综合素养中一项重要和基础的内容。什么是法律素养?简言之,就是理解、遵守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校园法 教育 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及各级各类的教育共
期刊
【摘要】:物理由于其本质拥有强大的实践性和实验性,其概念的解释说明又比较抽象;所以物理实验教学是一种目前来讲更为方便快捷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规律,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为此,本文主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不足之处,结合趣味化的特点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探讨,提出一些相对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课堂教学 趣味化  一
期刊
【摘要】:权变理论源于西方,最初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阐述的是领导与管理理论。该理论主要观点在于领导者的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依赖于环境等多个因素,因此也并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行为。本文主要从权变理论出发,简要阐述该理论基础,分析我国在行政管理现状及弊端,并结合我国环境提出如何有效应用权变理论的几点建议,从而提高我国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效果。  【关键词】:权变 辩证思维  一、权变理论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