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师法律地位的变化看《教师法》的修订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wing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于2021年底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从教师法律地位的变化来看《教师法》的修订,主要是考察教师在法律上的人格及其相应权利义务责任的调整,有助于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权责义务.《教师法》此次修订强化了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人员地位,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是国家公职人员.在此定位基础上赋予教师更大的专业自主权,提升对教师工资收入的保障;明确公办中小学教师的双重义务,强化师德失范法律责任,突出教师职业的公共属性.
其他文献
如何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是中小学校减负提质增效乃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造性提出以“自我赋能、自主成长、自觉兴华”为核心的自华教育理念,并以之为精神内核构建了包含激励型德育课程、思维型智育课程、兴趣型体育课程、品质型美育课程、体验型劳育课程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同时以赋权学生自我管理、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为抓手,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构建协同共进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实现了百年老校的高位可持续发展.
学习支架是助推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顺利达成预期目标的手段与工具.美国母语写作教学中常用支架有情境支架、开源支架、转换支架、程序支架、策略支架和示范支架等.这些支架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领学生沉浸写作过程,具身参与创作图文并茂的文章,并以视像触发想象,促进读写共生.这种基于真实性写作搭建学习支架、基于视觉表象促进写作进程及以媒介为支架创作多模态作品等探索给我国一线教师很多启示和思考.
借助“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重构学校乃至教育的良好生态,应成为未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关切.首先应将“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全链条推进,在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思考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区域统筹规划,凸显城乡差异和特色.其次应赋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学校有所为有所不为,让学校回归应有的模样.最后应站在学生视角反思“双减”成效,探索多途径创设学生理想的校园生活.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直努力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探索构建理想的学校生活.学校通过持续改进课程和课堂教学、践行“学生中心”理念、优化评价体系、深化家校共育等路径,持续完善师生学校生活体验,营造适合每个孩子自然、茁壮生长的教育生态.
“双减”对学校高质量教育提出新挑战.重庆谢家湾学校基于“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育人模式,形成“双减”实施落地的有效路径.首先是准确把握“儿童立场优先”的价值取向,立足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系统推动学校整体变革;其次是从课程全要素、生活全流程、学习全过程三方面着力,打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整体设计学生校园生活;最后是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内驱力、教育评价力和家校协同力,家校社协同减轻学生校内外负担.
“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带来了学生学习生活以及教师教育生活的系统性变化,对学校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出了新要求.为实现师生学校生活的重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坚持系统思维,抓住作业管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等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做好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与提升,推动学校综合治理和系统变革.
充分了解我国课后服务的实际水平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课后服务有效有序开展.选取PISA2018数据库中16个主要国家(地区)样本,详细分析作业辅导服务、额外阅读课程教学服务、课外活动服务方面的国际趋势和国内四省市实际水平.研究发现,我国四省市学校在学生同伴互助以及课外活动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是在提供学生写作业房间、教师辅导以及创造性课外活动上明显落后于其他参测国家(地区).建议进一步明确课后服务定位,给学生留足练习时间、提供充足学习空间;通过丰富美育、体育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加
学习是主体和环境双向交互的过程,学习时间和空间作为学习环境的关键要素,是撬动学校系统变革的重要抓手.浙江省杭州市崇文教育集团基于儿童发展规律,以重构学习时空为突破口,构建起灵动开放的物理空间、乐学善思的知识空间、友好互动的交往空间和多维立体的体验空间,以此撬动学校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方面的系统变革,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
近年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政策意蕴,并突出表现在合作内容、活动方式、组织管理、推进主体等方面;同时受家庭结构、生源特点、教师观念能力等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未来需要多主体联动,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坚持互惠共赢原则,针对家校合作内容和形式进行系统设计优化升级,以推动家校合作走向深入.
自上而下的传统组织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构建赋能型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办一所“不是校长全说了算的学校”,是学校实现良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赋能型组织通过充分赋能授权,能够提高组织应对不确定性风险时的灵活性.中小学校从传统型组织走向赋能型组织,需要培育有利于教师自我管理的组织文化,建设“去中心化”的扁平化网状组织结构,保证小团队的独立性与决策权,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突破“深井”,建立团队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