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年轻的创造都是对未来的挚爱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所有的项目陈述结束后,全球34支代表队的队员们屏息等待评委最后的裁决。在场的5000多名大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站立起来。你似乎能听到那些年轻的心脏砰砰作响,那些灼热、兴奋的表情,就像在等待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是的,这是一个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响彻全场,主持人宣布摩洛哥队获得本届Enactus创行世界杯的亚军。
  随后,主持人刻意停顿了一下:“获得2014年创行世界杯冠军的是——中国队!”
  全场起立,呐喊声欢呼声响彻巨大的会议厅。
  代表中国队的华北电力大学的师生欢呼雀跃,他们互相击掌、拥抱、握拳——这是他们庆祝获奖的方式。
  长达4年的辛苦工作,其间的沮丧和波折都在这一刻化作最华丽的高潮、最畅快淋漓的泪水。
  这是2014年10月24日的夜晚。这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厅。这是在全球34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学生和企业家共同见证下的第14届创行世界杯决赛现场。
  “虽然对中国队夺冠早有预期,可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任敏在整个决赛过程中几次站起来呐喊,嗓子都喊哑了。
  作为创行(Enactus)项目的中国总经理,类似的场面她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但每次,那些朝气蓬勃、自信年轻的脸庞,都会让任敏流下眼泪。
  创行是一个汇聚了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者、企业家和政府领袖的社区。创行社区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在致力于运用富有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家精神的行动,推动社会进步,改善受助人群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创行将世界上34个国家的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组织到一起,在各自国家的企业以及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支持下,自主发现项目,运用商业模式进行可持续的公益帮扶。”任敏介绍说。
  目前的创行已经汇聚了来自全球1650多所高校的超过66500名在校大学生,他们与学术界人士和企业界领袖一起,在公益项目中实践企业家精神,共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学院里,感受商业的魅力。
  诞生在四十年前
  创行成立于1975年,原来是一个美国本土项目。创始人Robert T. Davis是德州一位律师,他发现那个年代的大学生对商业不感兴趣,于是便想寻找一种积极的方法,鼓励大学生尝试参与并体会商业活动。
  “他创立初期的目的只是想以‘积极的商业力量和企业家精神’的项目,培养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商业观念、经济观念和社会责任观念,通过组织、培训大学生们应用课堂中所学的商业知识开展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其所在的社区。同时,竞争因素也纳入团队体验中,每年都会组织比赛。”任敏介绍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已有100多所大学参与到创行中来。然而在此之后,由于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在赞助资金减少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创行高校成员数量明显下降,最终只有18个学校还在苦苦支撑。
  1982年秋天,冷风瑟瑟,频临破产的创行迎来了一位关键性人物。他就是目前的创行全球CEO罗艾文(Rohrs)。
  当时,年仅25岁的罗艾文刚从学校毕业,头顶法律博士的桂冠,理想是竞选总统。但是,为了不让这个有意义的项目破产,罗艾文毅然接管了该项目,并成为了创行总裁兼执行长。
  或许,这是罗艾文发现的除竞选总统之外的另外一个改变世界的方法。
  在沃尔玛、毕马威等商业领袖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罗艾文得以稳定局势,并开始了一段长期的良性发展过程。
  到了1985年,情况明显好转。接下来的十年,创行在高校参与数量以及赞助商赞助等方面都有了显著增长。
  在创行的历史上,企业家的支持至关重要。从开始的沃尔玛,到创行全球化时期的毕马威,从支持创行十余年的450多家企业,到支持中国创行的70位商业大佬,他们输送的资金支持,以及正确的商业理念,使这个项目成为有源之水。
  1995年,创行在中亚开展了第一批国际性项目,这是创行历史上另一个重要里程碑,预示着全球化的发端。
  接下来的5年,创行飞速成长,项目运行到12个国家。到1990 年代末,创行已经覆盖了700多所高校,“以企业家的方式服务社会,以持续发展的方式发展公益”的理念,得到了老师和大学生们的普遍认同。
  2000年,世纪的交替带来了全世界对创行项目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创行发起了“全球增长”策略,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国际部门,并开始举办“创行世界杯比赛”。
  增添了中国力量
  在2003年中国加入创行之前,很多海外留学生已经参加过这个项目。这些人回国以后,对于在创行的经历引以为豪,并且积极动员国内的学校加入。
  “2002年,我们邀请复旦大学的老师和团队参加世界杯,请他们去观摩。观摩之后,复旦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极力要求参加,还帮我们介绍了第二个团队:上海理工大学。后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团委、残联等部门慢慢开始了解到这个项目,也大力支持我们。”任敏介绍说。
  作为创行中国最早的发起人之一,任敏当时是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2003年参加了上海交大创行的一个茶农增收项目。正是通过这个项目,她和创行走到了一起。
  “刚开始,校团委的副书记跟我们说:有一个很有趣的事情,你们愿意参加吗?”说起第一次接触创行,任敏记忆犹新。
  “在经历过之后你才会发现,这件事情不仅有趣,而且还有意义。”她说。
  “我们当时的项目在上海附近的桐乡,那里的杭白菊很有名,但是向外地的销量很少,种菊的农民收入少得可怜。我们项目组里学工商管理的同学针对性地制定出一系列营销策划,学农业的同学研究改良种植环境,学设计的同学设计包装平台。结果,效果非常好,产品很快就打进了上海的超市和茶叶市场。”谈起那一段经历,任敏非常自豪。   2004年,任敏拿下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和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之后,毅然加入了创行中国。期间,嘉吉中国总裁葛诺仁应任敏的邀请,担任了创行中国的理事会主席,并于2006年组建了10个人的理事会。
  “说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其实当时在中国负责运营的,包括我在内,也就三个人。每次做活动和培训,都是美国总部的同事飞到中国来。”她说。
  然而,就在这一年,中国有7所高校加入其中。
  至今,已经有230所大学参与到创行中国,影响覆盖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
  任敏认为,创行中国之所以发展迅猛,首先是因为进入的时机比较好:“2003年,中国高校很缺乏像创行这样的活动。那时候,大学生活动主要以兴趣社团、学习社团为主,局限在校园里,即便有一些校外活动,也是学校组织的,给学生自主的权利很小。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的项目就显得很特别。”
  改变了世界
  一个发源于美国的项目,中国的大学生们会不会水土不服呢?对此,任敏说:“我觉得这是一个改变的过程。中国大学生一直缺少这样的机会,一旦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们的热情非常高涨。”
  “前几年,我们项目的雷同率很高,说明中国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对较弱。但是这几年我们发现,中国学生思维的灵敏度越来越优秀,不比外国大学生差,甚至比他们更好。也许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他们的眼界和知识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90后的大学生们,真的让我们感到惊诧。”她说。
  不断研究90后大学生的需求,是任敏和她的团队坚持不懈的重要工作。
  “90后大学生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颓废。他们可以蔑视权威,但相信团队;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却乐意接受自主选择。他们不是没有目标,而是社会没有给予他们实现目标的机会。”任敏说。
  十年前曾有一个专项调查,多数大学生从事公益活动,都抱有很强的功利心态:为了学分、留学和好看的求职简历。而2013年,任敏他们再一次进行了专项调研,结果是,更多参与创行公益项目的大学生,希望从中得到价值感和幸福感,能够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团队。
  2006年,在创行中国成立的第4个年头,中国首次在世界杯的比赛中拿到了全球冠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团队凭借“残疾人设计工作室”创业项目,震惊了法国巴黎。这次冠军的获得,颠覆了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大学生的传统看法。
  “那时候,我们参加世界杯还没几年,就能拿到冠军,其实难度是相当大的。这一下,让全球的商业大咖们都体会到了中国大学生的风貌。”任敏说。
  任敏认为,创行对于中国大学生的最大作用,是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眼界,一个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了在商业环境下,如何运用企业家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明白了商业道德和契约精神。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去做可持续的公益事业。
  “咱们大学生公益的传统模式,是NGO出一个方案,招一批大学生来当志愿者,然后找一家企业出钱。这样的方式下,学生们实际上没有真正参与进去。而创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明确的条条框框,学生们自主选择,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因素,最有效地引导和帮助有需求的人,用企业家的方式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任敏说。
  现在,创行中国每年都会新增近900个项目,而过往的项目中,70%以上都还在健康运行。持续帮扶那些真正有需求的人,使创行公益很接地气。
  2009年,葛诺仁从嘉吉中国退休,担纲创行中国总裁。他在嘉吉中国期间的广泛人脉,以及美国商会主席的身份,使得加入支持创行中国项目的企业数量增加了3倍,筹款额增长了5倍。而中国对外友好协会的加盟,更是一个重大突破。
  影响着未来
  在任敏看来,创行提供给大学生的只是一个动力:“理想的动力,团队的动力,平台展示的动力。”而学生们为此所做的,就是发现自我。
  90后大学生郭列,曾是华中科技大学创行团队的一员。毕业以后,他开发出了风靡一时的“脸萌”软件,获得了红杉投资1000万美金的融资。当媒体采访他的时候,郭列说,创行团队的那段岁月,对于他以后的创业意义巨大。
  同样是90后的华北电力大学创行团队队长叶梓明在获奖后说:“这是我大学时代最难忘的一段回忆,我们每一天都在为了让需要帮助的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努力。现在,我们做到了。”
  夏奕飞,现任创行世界杯项目经理, 2010年在上海海洋大学学习时便组建了自己的项目团队,2012年毕业以后加入创行,成为全职员工。这个身材高挑、机敏聪慧的大男孩,曾经是学校的高材生,英文流利到可以同声传译。之所以放弃高薪而选择了创行,原因是“人们会相信和支持他们自己所创造的事物”。
  他们所创造的事物,不仅仅是一个项目,更是自信和人格。
  许多参与创行的学生们都会提到,在这个团队,他们发现了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长处。而这些发现,对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和职场大有裨益。
  创行改变了大学生,影响了企业家,也极大地冲击着我们原有的形而上的公益模式。这样的改变非常深刻。
  一位创行学生说:“虽然我们的团队不是冠军,但我们也一样成功。在创行,我们都是人生的大赢家。”
  在最没有功利心的年纪领悟财富的含义,在最纯真的校园时代懂得商业的力量,在进入繁复的社会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公益。如此,中国未来可期。
其他文献
道家有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很多创行的学生眼中,创行这家由36个国家1600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学术界人士和企业界领袖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是一个让大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现状,甚至接触各国的人走向世界的平台,是给大学生很多机会把知识转化成实践,让个人的能力得到锻炼的平台。  90后的年轻CEO、“MYOTee脸萌”APP创始人郭列回忆起在
期刊
两座塔的相望,也是两种颜色的相对。纯洁的白色和世故的金色散发着不同的温度,交锋于几千年的意识形态中,交织在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里。  这两种温度组成了生活,也困扰着生活。对金色财富疯狂追求的人,往往受人鄙夷,但攀到了金字塔的顶端,却成为社会的上宾;不为世情所染的知识分子精神,一直受社会尊重,但那些始终活在象牙塔里的人,却多为世人眼中的呆傻。当金色照进白衣天使的帐篷,我们发现看病越来越贵;当财富流进纯洁
期刊
云来云又去,聚散终有时。  10月14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下称“中金”)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经正式批准朱云来辞去中金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任命林寿康代为履行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  “作为中金公司的CEO,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也是最高兴的一段时间。”在告别信中,朱云来感性的一面显露无疑。  值此中金正在筹划上市之际,在中金辛勤耕耘了16年的朱云来却选择离开,不免让人有几
期刊
上世纪70年代,当Alvin Rohrs博士还在美国密苏里州西南浸会大学念本科的时候,他就参与到创行校园团队的各项活动中了。从1982年走上创行(Enactus)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个位置,30多年里,这个全球性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商业实践社团得到快速壮大。  “从美国本土的十七八个州,到现在全世界39个国家;从纯粹用美国式做法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到吸收全球的商业模式;从‘我们想要的’,到‘全
期刊
葛诺仁,原嘉吉中国区总裁,他是史上最“时髦”的农民,赛车、风帆无一不精;他更是背包客的始祖,拿着千把美元搭着顺风车、顺风船、顺风机,把地球走了一大半,与土著为邻,与荷枪土匪同车……甚至还有自己的赛车公司,但在为农业奉献了半辈子之后,他选择做创行中国的理事兼总裁。  “当我看到这个组织所做的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我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社交网络可以提升组织能力时,我毅然决然地参与到了创行中来。”他说。  
期刊
“出身”这两个字,在中国几千年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李姓、赵姓、朱姓出过皇帝,所以成了大姓;清朝有八旗,就是氏族的等级。古人绞尽脑汁求取功名,其根本就是为整个家族乃至子孙后代搏一个出身。  年岁稍大一点儿的人,对“家庭出身”这四个字一定很熟悉,在各式各样的表格中都见过。远一点儿的按照贫农、下中农、中农、富农、地主这个逻辑划分,近一点儿的有工人、农民、军人、干部等一系列说法。父辈的出身成分影响了
期刊
宁静平和,清雅不凡,返璞归真,中华文明传承了几千年的这些高贵品德,其实都在那些古老技艺和审美认知中,都在我们生活的质朴体验里。只是,在喧嚣都市的迷乱中,我们太容易忽略那些安静的美,太容易丧失掉安静的发现和安静的思考。  找到一种符号,让自己安静下来,享受生活真正的幸福。
期刊
120年前的某一天,在美国东部的宾夕法尼亚诞生了一款“小身材,大味道”的巧克力,小巧玲珑、状如水滴的KISSES,好似滴滴灵动的小精灵,带着百年醇香,跳着轻盈的舞步,飘然而至。  120年后的今天,端坐在《中国周刊》记者面前的好时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P. Bilbrey先生高大伟岸,但又一如KISSES般温暖和善。10月22日的中国北京雾霾深重,而第十四届创行世界杯偏在此时在京开幕,作为创行全
期刊
1985年春,麦苗萌动,冰雪消融。博山不远处的一座名叫岳阳山的小山上,没有流水,只有被春寒覆盖的山石和干瘪的果树枝桠。山下就是博山的天津湾村,一个世代缺水却又生生不息的小山村。  此时的焦波已经是一位报社的摄影记者。他带着鸭舌帽在自家小院里踱步,然后拿出一个准备好的三脚架支起一个胶片相机。院子里有孩子们的嬉戏、老者的呓语,以及亲戚再次谋面之后的交谈,话题一如既往的温情,当然也有好奇和兴奋。  在此
期刊
“商葩翼翼,四方之极”。  商朝市场繁荣,商民善于买卖,所以后人就将做生意者称为商人。没有注入公益性、责任感等企业家精神的商人,永远都无法成为商界领袖。  “和20世纪80年代,我起家时那段混沌的时期相比,现在的中国更难出现企业家。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经济增长快一点慢一点,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家精神的流失。” 两年前,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  改革开放至今,市场机制成为迅速拉动中国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