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晚的纯粹之美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y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偶然听到电台的一档音乐节目中,有位女主持在讲解法国艺术歌曲,她的嗓音富于磁性,见解内行,娓娓动听。在我们国内的音乐普及中,艺术歌曲也许是最薄弱之处,现在有这么一位行家出现,令笔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她主持的这档节目我每期必听,并知道了她的尊姓大名——邱曙苇,毕业于巴黎师范音乐学院,现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近年来在国内致力于推广艺术歌曲。
  今年3月,听说邱曙苇又将在贺绿汀音乐厅举行一场“声乐+黑管+钢琴”音乐会,而这天在东方艺术中心碰巧有一场迪里拜尔的独唱音乐会,但这次再也不能错过了,因为这台音乐会的形式和内容非常独特,以前我们在国内很少听到。吹黑管(又名单簧管)的是法国单簧管演奏家米歇尔·莱提克,女高音邱曙苇,钢琴伴奏谢佳。曲目是德国艺术歌曲和黑管独奏。这样的组合形式和内容非常别致,具有高度的艺术纯粹性。
  音乐会以莱提克的罗西尼《序曲、主题和变奏曲》开场,从简历上来看,莱提克在国际黑管领域的资历相当丰富,已出过二十多张唱片。莱提克在吹奏罗西尼的这首曲子时,技术纯熟,乐感好,尤其是气息的控制老道。黑管的音色既低沉,又明亮,有一种忧郁之美,这似乎为整台音乐会染上了基调。接着是主角邱曙苇出场了,她气质淑雅,多年法兰西和欧洲文化的浸润,别具一派韵致。她首先演唱的是德国作曲家施波尔的《6首德国艺术歌曲》。这是位多产作曲家,尤其以小提琴和室内乐作品闻名。邱曙苇演唱的施波尔的这套组曲,取自于多位德国诗人的诗作,或忧伤,或欢乐,或沉重,或梦幻,或憧憬,或冥思,多种情绪交替呈现,将听众带入了一种丰富多姿的艺术情景。
  接着演唱的是梅耶贝尔的《牧羊人之歌》,梅耶贝尔写了许多轰动一时的大歌剧,而他的艺术歌曲还是第一次听到。邱曙苇这台音乐会的一个特点就是选择了几位我们以前不太重视而在欧洲早已声名远播的音乐家,除了上面演唱的施波尔、梅耶贝尔,邱曙苇在音乐会上还演唱了拉赫纳的《妇女与生活》和《抒情诗》,拉赫纳曾是舒伯特的密友,俩人都为海涅的名诗《乘着歌声的翅膀》谱过曲,邱曙苇这次演唱的拉赫纳的《抒情诗》,就是为海涅《乘着歌声的翅膀》谱的曲,于是我们有幸在现场听到了海涅诗作的另一个音乐“版本”。
  在莱提克吹奏了梅西昂和普朗克的黑管作品后,是激动人心的压轴曲目——舒伯特的《山崖上的牧羊人》。在舒伯特所有的艺术歌曲中,我最喜爱这首,因为这是舒伯特最后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将要离去的人世和向往的天国最真挚、最感人肺腑的情感,而且他在作曲的配器中加入了黑管,运用得非常出色。邱曙苇恍如山谷中的一位女孩,临风而咏,情洒泪飞,她与黑管、钢琴配合默契,丝丝入扣,声情并茂,以至一曲唱罢,掌声不息,她与同伴又将歌曲中的最后一段再唱了一遍。
  如此纯粹的音乐之美,真让人回味永久。
其他文献
2005年,国交从“构建中国国家的主流音乐”观念出发,在音乐季中坚定不移地推介本土作曲家的交响乐新作品,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一年多来,国交推出了5套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其力度与规模在中国交响乐发展史上可书一笔。    中国特色的音乐季——“中外并举,独树一帜”    交响乐要中国化,交响乐团的音乐季同样要中国化,国交的音乐季突出了“中外曲目并举,提高与普及并重,面向市场、面向大众、面向未来”的
期刊
青年女中音歌唱家毕宝仪,继去年5月在意大利国际声乐比赛中获金牌后,又在阳春乍到的三月里,在德国汉堡第21届罗伯特·斯伯尔茨国际声乐比赛中夺得铜牌,她同时还荣获群众投票选出的最受观众欢迎第一名。   此次赛事是欧洲传统的歌剧比赛,有来自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意大利、德国以及中国等23个国家的歌手参赛。   毕宝仪决赛曲目演唱十分精彩,听众反响热烈,长时间掌声不停,大会不得不破例请她返场向听众
期刊
3月11日晚,在法国著名的音乐大奖——“夏尔·克罗学院大奖” 颁奖典礼上,陈其钢新唱片《道情》获得年度最佳现代音乐类唱片奖(Coup de coeur de la musique contemporaine),从而成为获得该项大奖的第1位华人作曲家。  今年2月10日,继《蝶恋花》之后,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Virgin/EMI全球发行的陈其钢新唱片《道情》(Extase) 率先在法国上市,该唱
期刊
中央电视台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至今已举办了11届,每届大赛都吸引了众多电视观众的关注,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今年的第12届已经启动,并定于4月至8月在京举行。从央视传出消息,今年大赛有两个新的变化。其一,取消过去的业余与专业的分组办法。其二,新增加原生态和组合演唱两个组别。新的比赛规则让笔者眼前一亮的同时,些许忧虑也涌上心头。  针对第一个变化,笔者认为,过去对专业与非专业的划分办法
期刊
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最近收到一份来自亿万富翁布鲁斯·科夫勒(Bruce Kovner)的厚礼——139件音乐巨匠的乐谱手稿、草稿等。这份厚礼堪称迄今为止,私人收藏者送给公共教育机构最大私人捐赠之一。  这批手稿的作者包括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贝多芬、肖邦、斯特拉文斯基、巴赫、李斯特、科普兰、莫扎特等古典音乐大师的手稿,其中尤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手稿、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的最后一幕手稿、舒曼的《第二
期刊
由指挥家朴东生著、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民乐记事50年》一书已面市。  这是作者自20世纪50年代从事民族管弦乐以来发表的有关文论的汇集。正如著名音乐家吴祖强先生在序中所写,它“相当清晰地反映了我国民族管弦乐事业近数十年虽困难但令人欣喜的发展和前进的历程”。书中文论的内容既有对我国(海内外)专业民族管弦乐团体及其演出的评论、推介,又有对业余民乐团队及其活动的述评、推广;既有对民族管弦乐作品的解析、
期刊
自央视一套热播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以来,片中饱含的晋商文化引起了广大观众浓厚的兴趣。笔者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更为关注和欣赏的是《乔》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从第一节听赏其音乐,就有一种亲切、新颖、久违之感。《乔》剧的音乐出自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之手。主题歌的演唱者是当红歌星谭晶,唐风晋韵又由山西人演唱,可谓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说它亲切,是因为《乔》剧音乐基本素材取决于山西的晋剧元素,当晋剧音
期刊
歌剧院任命新高管    旧金山的战争纪念歌剧院院长戴维·戈克利,近日宣布了2006-07年演出季的计划,并任命两位音乐高管:沙恩·加斯巴拉为艺术和音乐部主任,德鲁·兰德梅塞为演出部主任,戈克利与他们两人曾在休斯敦大歌剧院共过事。  加斯巴拉将负责艺术方面的工作,包括曲目的选择,管理乐队、合唱队、舞蹈队方面的艺术和音乐工作,他同时还将负责处理该院与美国音乐家公会和美国音乐家联合会的有关问题。兰德梅塞
期刊
初到杨儒怀教授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书山碟海。并不宽敞的书房里除了书桌跟电脑外即是满屋子的书与碟。书桌上除了一小块仅能容一人读书、写字的区域外整个人便陷入书的“围城”。“从事作曲技术理论研究和学习的师生因其研究的复杂性、技术性、学术性与外界的联系很少,非常感谢媒体对我们的关注。作曲技术理论是发展音乐的基础,表演者在演唱(奏)时也应对作曲家创作的作品风格、创作手法、美学背景有所了解,这对演唱(奏)来说都
期刊
专业音乐教育主要是培养音乐专门人才。“专门”是否就等同于“单一”、“纯技术”?“人才”是只重“才”,还是“人”、“才”并重?思想认识的模糊与游离,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    重技术 轻艺术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朱亦兵教授在谈到参评德国纽尔何士国际大提琴比赛的感受时,曾指出:“中国学生聪明,肌肉反应快,技术上毫不逊色,潜质很好,而且还非常勤奋。但他们的演奏却缺少感性,缺少热情和自信。”钢琴家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