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如何得兼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xu200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内容最多,前后联系也最紧密. 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因此,在课程实施中只有过程与结果相得益彰,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 而低年级计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起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的有机结合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计算教学;重视过程;重视结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就是要求我们重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体验和探索.
  在计算教学中,计算的过程尤为重要. 计算过程出错,结果谈何正确. 而我们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计算题,错了就画上一个“?菖”,让他去改正. 而真正能静下来,帮助学生找错误的原因的不多. 这样下来,学生也往往只注重计算的结果,长期下来, 就留下了“后遗症”. 有的就抄袭别人的答案,有的就用计算器计算,而验算也成了空话,要求验算才验算,没有要求知道结果就算.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让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有机结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情境强化运算意义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意义的形成与生活情境是密切联系的,学生需要在情境中理解运算含义. 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问题,是运算意义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有关0的加减法”
  (一)有关0的减法
  (出示第一幅情境图)
  谈话: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生: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
  (出示第二幅情境图)
  谈话:从这幅图中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浇花的3个小朋友走了.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谁能完整地把这三句话说一说?
  引导学生提出减法的问题: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走了3个小朋友,还剩几个小朋友?
  提问: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3-3=0).
  提问:第一个“3”表示什么?第二个“3”又表示什么?“0”在这里表示什么?
  ……
  (二)学习有关0的加法
  出示桃子图.
  师:仔细看图 ,数数左边盘子里有几个桃?右边的呢?
  生:左边有4个桃,右边一个也没有.
  师:对. 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那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一个问题吗?谁能完整地把这三句话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轻轻地说.
  生:左边盘子里有4个桃,右边盘子里有0个桃,一共有几个桃子?
  提问:怎么列算式?(板书4 0=4)
  追问:你是怎么知道4 0=4的?
  生:0表示没有, 4个加上没有还是4个.
  这样让学生整体经历“情境体验——理解运算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把加减法和现实背景联系起来,获得加减法运算的现实意义.
  二、借助学具理解数学算理
  数学学习离不开直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适合程式化地叙述“算理”,而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具体到抽象,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算理,使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规律,获取新知识.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一)教学例题
  ……
  (二)自主探索“试一试”(分小棒)
  1. 把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小朋友分一分,然后选择一种分法把算式写在书上.
  10 0 = 10 9 1 = 10 8 2 = 10 7 3 = 10 6 4 = 10 5 5 = 10 0 10 = 10 1 9 = 10 2 8 = 10 3 7 = 10 4 6 = 10 10 - 10 = 0 10 - 9 = 1 10 - 8 = 2 10 - 7 = 3 10 - 6 = 4 10 - 5 = 5 10 - 0 = 10 10 - 1 = 9 10 - 2 = 8 10 - 3 = 7 10 - 4 = 6
  2. 呈现资源,汇报交流. 刚刚我们通过摆小棒得出了这么多组算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组算式. 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这几组算式都记住?
  3. 小结:我们可以像学习10的分与合一样一次移动一根小棒来记.
  又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一)学习整十数减两位数
  (出示小小商店图)
  1. 谈话:喜羊羊带我们来到了一家商店,懒羊羊是售货员. 正在这时,美羊羊拿着钱(50元)走进商店说:“懒羊羊,我要买一个洋娃娃. ”懒羊羊为难了,他平时不好好学习,想了半天也不知道找给美羊羊多少钱. 你们能帮帮它吗?
  2. 提问:懒羊羊应找给美羊羊多少元?你会列算式吗?(板书:50 - 18 = )
  3. 探讨50-18的算法
  ① 【操作】师:那50-18等于多少呢?你能摆小棒,或者拨计数器来算一算吗?(师巡视,收集资源)摆好拨好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② 【交流】
  【小棒】用小棒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先摆5捆小棒,再把一捆拆开(为什么要把一捆拆开?),拿走8根,还剩2根. 再从4捆里拿走一捆,还剩3捆,合起来是32根.   【计数器】用计数器你又是怎样计算的?
  展示过程图.
  学生边拨计数器边汇报(为什么要从十位上拨去一颗珠,使1个十变成10个一?).
  ③【竖式计算】
  提问:那你会用竖式计算吗?算好后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在自备本上列竖式计算. 让展示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谈话:为了提醒自己,我们可以在十位上点上一个退位点,表示向十位借一个十,个位上写上10,十位上借走一个还剩4(写上4),这样在计算时就不会忘记.
  师边板书边说计算过程(生跟着说一遍):个位上0-8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10-8=2,十位上4-1=3,合起来是32. ④ 归纳算法:看来,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借一个十来减. (手指小棒、计数器)
  学具不但可以突破难点,保证重点,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有助于拓展思考空间.
  三、推进方法多样、优化的互补整合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一)导入
  ……
  (二)教学24 6
  1. 师:我们先来研究24 6,你想怎样算?
  生1:我想把24分成20和4,评价:你想用分合式的方法算. (板书:分合式)
  生2:我想摆小棒,评价:你想用摆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画小棒. (板书:摆(画)小棒)
  生3:我想先算4 6 = 10,再算20 10 = 30. (板书:先算 再算 )
  生4:我想用竖式计算. 指出:这节课我们暂时不研究24 6的竖式计算,后面我们会来重点研究.
  2. 师:就用这些方法把你的思考过程记录在练习纸的反面.
  学生写,教师巡视. 提示:我要表扬用两种方法算的同学. 写好后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3. 全班交流.
  (大部分学生用的是分合式)
  先展示:分合式 24 6 = 30
  让展示的学生说怎么算的,再齐说师板书.
  再呈现θθ |||| ||||||
  θθθ
  直接问:你看懂了谁的摆法?你觉得谁的摆法好?
  追问:这第三个十是怎么来的?
  10
  最后呈现:24 6=30,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 小结:刚才我们用这些方法算出24 6 = 30,这三种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指出:都是先算4 6 = 10,再算10 20 = 30.
  5. 练一练:
  直接写出得数(练习纸第一题):
  74 6 = 37 3 = 62 8 = 51 9 =
  (三)教学24 7,24 8,24 9
  1. 师:看来小朋友都学得不错. 下面我们来解决这三题,请你从24 7,24 8,24 9中选择一题,用这样的形式(手指分合式)把过程写在练习纸的反面.
  2. 全班交流.
  (四)比较
  师:(指着24 1,24 2,…,24 9)看,今天小朋友真厉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我们的成果. 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1:第一个加数都是24,第二个加数每次加1,和也每次加1.
  师:你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按得数的特点分一分吗?(指着24 1,…,24 5)这五道算式都是几十多?(板书:二十多)24 7,24 8,24 9这三道都是几十多?(板书:三十多)24 6刚好是三十. 这多的1个十哪来的?什么时候十位不变,什么时候十位会多1呢?
  生1:这多的1个十是个位上加来的.
  生2:个位相加没有10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等于10或者超过10,十位就要加1.
  小结:是啊,小朋友的发现真棒. 个位相加不满10 ,十位不变;个位相加满10,十位就要加1.
  虽然有的学生只尝试了一种方法,但是在摆小棒、分合式等方法的交流中感悟到了进位,在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中加深了对进位的理解. 在本课中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在矛盾中彼此对立,但它们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过程与结果是事物发展的两个阶段. 过程以结果为目的,是结果的前提;而结果又以过程为基础,是过程的延续. 教学中既要注重过程,同样要注重结果,二者不可偏废. 事实上,在课程实施中只有过程与结果相得益彰,才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学科认知结构,也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史宁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潘小福.小学数学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 江苏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传授他人知识不如传授他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随着社会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逐步变革,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注重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初中生自主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初中生能够自主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数学教师应将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为教学目标. 在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是一种自觉、积极的学习行为,它展现了初中生学习过程中善于思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研究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模型;应用研究  概率统计是一种十分适用于经济生活的数学思维与方法,运用它人们可以系统地管理经济.  1.全概率公式在经济生活中的检验应用  例要验收一批120个机件,有如下的验收方案:从这批机件中随机取出4个进行测试.如果其中有次品,那么这批机件将视为不合格而被拒绝签收.而检测设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切实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把“说的训练”看成一项教学任务去完成,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言说;发展思维  新课程标准提出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关注每一个个体,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那么,学生课上的“说”究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在数学活动中,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学情境能反应迅速、准确、敏捷和思路简缩,能自然地运用最优化的解题策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感的具体体现是:“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摘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数学教学;数学应用;专业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情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只有回归生活
【摘要】 作业既是锻炼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最佳工具,也是教师把握学生认知程度最直接的途径. 本文从重在有趣、贵在自主两方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进行了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创新;自主  作为数学课堂必要的、有益的延续,作业其重要性众所周知. 作业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一种考量,也是让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和发扬的有效形式,它不但给学生独立学习提供了更多的
【摘要】 生活是学习知识的源泉. 教育必须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写道:“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对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索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生活与空间、时间、数、量、形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在生活
【摘要】本文以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在充分研究初中函数概念与高中函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高中函数教学的具体实施建议,从而实现初中函数概念与高中函数概念的自然衔接.  【关键词】函数映射说;建构;固着点;认知障碍;思维定势;顺应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函数思想贯穿着整个高中数学.因此对于函数概念的教学研究从未停止过.已有的研究主要包括以数学史指导函数教学和以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函数教学.但是以往
【摘要】 在当前教育教学评价中,有很多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档案袋评估就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评估方式. 档案袋评估方法产生于20世纪初,后经不断演变与发展,至今比较系统、科学. 本文将从初中数学档案袋评价入手,对这种评价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档案袋评价;评价模式  与其他评价方式不同,档案袋评价更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摘要】 特殊化策略即把原问题构造成特殊问题,通过对特殊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原问题的解决.特殊化策略在解决选择题、填空题时有重要的应用,同样在解决应用题时也有重要的应用.  【关键词】 应用题;情景特殊化;条件特殊化;目标特殊化  特殊化策略即把原问题构造成特殊问题,通过对特殊问题的解决而获得原问题的解决.特殊化策略是一种“退”的策略,就是从复杂退到简单,从一般退到特殊,从抽象退到具体.特殊化策略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