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高逸别开生面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恽寿平(1633—1690),原名格,字正叔,号南田,别号云溪外史、东园草衣、白云外史,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清六家”。张庚在所著《国朝画征录》中写道:“近世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可见其受众之广,影响之远。他兼擅山水画与花鸟画。一方面,有学者认为恽寿平是因其杰出的山水画成就而位列“清六家”;另一方面,“家家南田,户户正叔”说的又是其没骨花卉作品。中国美术馆藏有恽寿平作品两件,分别是《仿董源溪山无尽图》和《紫云珠帐》。巧合的是,这两件作品均为恽寿平拟古之作。本文将从中探寻恽寿平山水画与花鸟画的代表性成就。
  论绘画上的成就,恽寿平当首推花鸟画,尤其是他创造性地恢复和发展了没骨花卉艺术。中国美术馆藏《紫云珠帐》,是恽寿平拟温日观的墨葡萄所作。温日观是宋末元初画家,善草书,精画葡萄,自成一家。他于一笔中以带有深浅不同的墨色画叶,并以深墨趁湿点染葡萄,表现出明暗和体积感,颇显自然逼真,人称“温葡萄”。《画禅》称他:“自成一家法,人不可测。”由于他擅长草书,葡萄的梗须枝叶都用草书笔法。陈继儒称他:“葡萄极得草书三昧法。”恽寿平写“拟温日观”指明自己的师法渊源。他并非只是学习温日观的绘画技法,除了对宋人的工笔画和元人的水墨画反复临摹,他还对沈周、陈淳、文徵明、唐寅、陆治、周之冕等人的作品一一研习。但恽寿平习画最重要的一点是非常注重写生,他以实物为创作源泉,创造出与前人不同的表现技法,发展和丰富了传统绘画。温日观所画为墨葡萄,材料为水和墨。恽寿平的作品是水、色、墨的结合,颜色饱满鲜艳、明度高。恽寿平的《紫云珠帐》以枝干反“S”形构图画没骨葡萄,设色淡雅、轻透。葡萄叶子用花青的浓淡表现叶子的正侧,强调叶子随风飞舞的翻转姿态,叶片边缘处可见水渍痕迹,说明画的过程中用水较多。部分叶片加藤黄或其他颜色调色,来表现枯叶和阳光下斑驳的叶面。葡萄用胭脂、花青加淡墨调和,用水控制颜色的浓淡,体现葡萄与叶子的前后关系,增强画面的丰富性。构图相对饱满舒展,枝叶繁茂,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长状态。恽寿平常常“对花临写”“为花写照”。相比于拟温日观的墨葡萄,恽寿平此作体现更多的是其写生长技。
  世人皆传恽寿平曾言自己的山水画不如王翚,“耻为天下第二手”。实际上,后世也多有学者论述恽寿平的山水画水平高于王翚,如“南田用淡青绿,风致萧散,似赵大年,胜石谷多矣”。中国美术馆藏《仿董源溪山无尽图》,创作于1687年,为恽寿平55岁时所作,表明恽寿平后期创作并没有“放弃”山水画,山水画在其心中具有重要地位。该作由邓拓捐赠给中国美术馆。此作采用平远构图,画面中的前景林木扶疏,茅舍掩映,数个点睛人物散于其间,有驻足桥上交谈者,有亭下休憩者。中景沙渚浅滩,水泽开阔,顺着平缓的溪水溯源而上,山势陡然险峻起来,使远景苍翠巍峨的山峰如从空中垂落一般突然横亘在观者眼前。山石以披麻皴为之,笔法细致秀雅,水墨富于浓淡变化,体现了恽寿平作品特有的秀润古雅。整体布局不落俗套,山水聚散有致,景物穿插有序,意境幽远,逸气超拔,令人心神向往,以至于“玉老道翁”看到之后有“移家湖山之兴”。因此,恽寿平在端午节后五天,将此图赠送给了“玉老道翁”①。
  在山水画的研习上,恽寿平认为唐代的王维与荆浩是绘画“南宗”之祖,首创文人以笔墨游戏作为个人抒情表意的方式。之后的巨然甚至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人,都以董源为师。但他们都发展出了各自的面貌,如倪瓒“学北苑,兼洪谷意,所以独逸在三家上”;而吴镇“独得北苑墨叶,兼巨公之长,最为沉郁”。在这里,恽南田强调了山水画家变革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元四家”之所以能“高立其家”,是因为其“各不相似”,否则“纵极肖,已落第二乘矣”。因此,学古而能变古,才是山水创作之正道。据吴锦川研究,恽寿平师法众多山水画名家,重点临摹了五代董源(11件)、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14件)、元代黄公望(13件)及倪瓒(7件),合计占所有摹古作品总数的47%。恽寿平在临摹古人作品的基础上,提出“凡观名迹,先论神气,以神气辨时代,审源流,考先匠”,“非足迹所历,目领神会如巨公者,岂易为力哉”的积极主张。《仿董源溪山无尽图》中村落依山傍水,一派南方秀美风光,体现了恽寿平对南宗山水的推崇,其山水画寄郁勃于悠闲,秀润平淡,自成格局。
  该作题跋“溪山无尽,仿北苑太守。清溪百转荻花汀,烟浦微茫似洞庭。涧路云收千树出,芙蓉天半落空青。柳丝新涨覆渔矶,镇日吟诗坐翠微。溪上白鸥来伴我,露华香满旧荷衣。漫将车马过荒溪,闭户春深紫燕泥。桂树自招空谷隐,桃花应笑武陵迷。白云溪外史寿平”。其中第一句诗出自恽寿平《瓯香馆集》。此句曾多次出现在其个人和后人的画作中,如恽寿平《花卉四帧》中桃花一帧,黄宾虹《清溪百转图》和吴湖帆《霜林烟浦图》的题跋中也都曾引用这句。这里的“空青”和“芙蓉”都是指苍翠的山峰。题画诗在恽寿平诗歌里占有重要地位,《瓯香馆集》共有诗歌1200余首,其中题画诗有400多首。恽寿平以画家身份进行诗歌创作,诗画相融的特点便不自觉地流露于其作品中。
  在美学思想上,恽寿平追求“逸格”。“神、妙、能、逸”四品是宋代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做出的界定,对于“逸”论述如下:“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恽寿平追求“逸”,从其画跋中出现的“清逸”“秀逸”“高逸”“劲逸”“逸趣”“逸气”等词汇可窥一斑。如“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1]。
  恽寿平的作品天真高逸,秀润清雅,最重要的是别开生面,学古开新,独有创造。他强调师古时“全以己意而化之”,于不同处求同,于不似处求似,着重审美意味和精神境界上的“似”。师古之外,还要师造化,“写生之技,即以古人為师犹未能臻其妙,必进而师造化”,他将“师造化”看作是作画的正宗之法。同时,他的艺术并不是对自然的机械模仿,而是注重观察,最终将观察所得转化为自身的笔墨语言。恽寿平的没骨花卉影响十分深远,在他之后,常州画派吸引了如华喦、居巢、居廉等众多追随者。“岭南二居”还将独具特色的“撞水”“撞粉”法用于没骨花卉,增加了作品的立体感和装饰味道。海上画派的任伯年等人亦追随其艺,创作出明丽自然的没骨花卉之作。
其他文献
关键词:山水画;写生;地域性  山水画写生是20世纪以来广为推崇的一种中国画学习方式,多位老前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写生的重要性。山水画写生与西方绘画的风景写生有本质区别,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方式、表现方式不同,不同的地域文化对画家内心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来分析,山水画写生更多趋向主观性写生,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有一定的区别。虽然风格的形成不是某一要素能决定的,但是地域的历史文化及
期刊
战国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战国文字书写或镌刻在各种材料上,其形式包括玺印、权量、符节、兵器、货币、陶器、石刻、玉简、竹简、木牍和帛书等。其无论在内容、形式、规格还是布局等方面都包含着丰富的书法艺术形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使得战国书法研究成为继殷商甲骨文和金文书法研究后又一个崭新的艺术研究领域。  华南师范大学吴晓懿教授为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博士及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其专著《战国书法研
期刊
曹元伟,书法界的名人,名人中的辛勤劳动者。刚刚步入“花甲”之年的曹元伟,被誉为“书坛常青树”。其书作或小品,或巨幅,或册页、手卷,俱笔精墨妙,古意盎然,栩栩而富生气。其书作与主题、落款与字形、内容与形式等,俱为和谐,不温不火,而风规自远。其书法线条语言的表达,不凿本源之真,无伤自然之神。夫唯胸涤尘埃,气消烟火,境界因古雅而成。舒舒之容,令观者飘飘然而有霞举之思;落落清姿,令观者旷旷然而生宋元之想。
期刊
关键词:《太平山水图》;跨媒介;转换;铁画;二度创作  模仿图像一直是工艺美术发展过程中普遍现象,很多人认为这是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的表现,是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一大障碍。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模仿是伴随工艺美术成長的固有创作方式,是工艺美术二度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跨媒介转换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工艺美术的创新元素。随着非遗保护和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优秀的艺术图像资源依然是一些传统工艺美术
期刊
隋强对中国人物画写实主义语言的推进,体现为他艺术语言的深度、形象内涵的深刻。这是和他的形象塑造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借助于他走进高原着力于那原始纯朴的雪域子民的形象刻画而得以显现的。从《清香高原》到《心灵的阳光》《牧羊女》,再从《期盼》《祈福》到《高原格桑花》《雪域汉子》,他始终关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坚持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保持着只有朝圣者才有的经久不衰的热情,表达出他对这个“不知自
期刊
宫廷绘画是以封建帝王生活、工作为题材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为创作主体,也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宫廷绘画主要继承宋代画院画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宫廷绘画雍容华贵,工整细致,注重写实。在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上层建筑中,宫廷绘画还被赋予弘扬封建正统思想、表达统治者政治意图的功能,成为主流美学的典范。  明清宫廷绘画题材较为广泛,既有一般常见的中国绘画题材,如山
期刊
贾宸澜Jia Chenlan  贾宸澜,1989年生,现居北京。硕士学历。2012年、2020年分别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创作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现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画家。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为2019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滚动资助人才。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全国第八届工
期刊
18世纪上半叶,有一位中国画家应邀赴日,客居长崎岛,作画传艺近两年时间,对江户时代日本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此人就是清代花鸟画家沈铨。  沈铨(1682—1760),字衡之、衡斋,号南,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早年师从清代花鸟画家胡湄,工花卉、翎毛、走兽。中国花鸟画至唐代独立成科,五代时期以“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为代表的两大流派确立了花鸟画的两种典型风格:一种工整细
期刊
邓长春Deng Changchun  邓长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正书委员会委员、教育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第五届特聘美术师,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开明印社理事,德阳市政协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省文化馆公益培训书法教师。  前几年,长春兄经常在朋友圈发作品。可近些年,朋友圈更新越来越少,每年不足十条,且多为同道推帖,连自己的展览链接都很少
期刊
内容提要:金琮作为明初金陵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行草备受赞誉,表现了这一时期这一地域文人书家的精神面貌,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值得去深入发掘。笔者根据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与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彰明较著地解读金琮的学书观。  关键词:金琮;书法:行草书;现实意义  金琮(1449—1501),字元玉,明代金陵人,曾游赤松山(今属浙江),爱其风景幽美,遂自号赤松山农。自幼聪颖,诗文书画俱佳,不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