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强对中国人物画写实主义语言的推进,体现为他艺术语言的深度、形象内涵的深刻。这是和他的形象塑造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借助于他走进高原着力于那原始纯朴的雪域子民的形象刻画而得以显现的。从《清香高原》到《心灵的阳光》《牧羊女》,再从《期盼》《祈福》到《高原格桑花》《雪域汉子》,他始终关注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坚持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保持着只有朝圣者才有的经久不衰的热情,表达出他对这个“不知自己有多么苦,也不知道自己有多么美”(陈丹青语)的民族一往情深的人文立场。
在此之前,隋强曾在美国求艺、执教五年,也曾受益于周思聪先生多年教诲,回国后又有幸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杜滋龄先生。在当代画坛,隋强可谓是一位十分刻苦与勤奋的艺术家,他是通过不断的自学与求学锤炼他的人物造型能力的。也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共同打造了他的专业素质,筑基深厚自不待言。正是凭借自己造型功力的扎实、深厚,他发现了一片好像从来就属于他的领地—藏民和他们的生活情状使他身心触动,他画出了一批洋溢着灵感的写生作品。随后,他开始了雪域藏民系列的创作。他没有表现强烈的社会性主题和对庄严崇高的关注,而是致力于平凡的生活性主题的挖掘,倾心于平实朴厚的形式风格,画出所见、所感,从而在画面中注入让人感奋的精神力量。
形象之所以有力量,在于感人的形象塑造,在于精湛的筆墨技巧。隋强在作品中尽量让形象说话,尽量以有限的篇幅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他的艺术家立场和文化使命感,使他把推进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始终坚持艺术创作的学术性和严肃性。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全身心地塑造和表现他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特质和内在精神,既重笔墨的意趣,又重形象的严谨深入,更重意境的营造。将水墨的写意同现实主义的写实在形式上做了成功的嫁接,使他笔下的人物被刻画得真实、深刻、感人,耐人寻味。
隋强借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写生,就是生活。他一次又一次地扑向甘南藏区的山野,以朝拜的心,虔诚如教徒,为艺术,为灵魂,寻找艺术的终极目标。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是高原人大美的节操,是雪域父老乡亲执着的信念,是天界子民纤尘不染的品质,是直抒胸臆的书写,是酣畅淋漓的挥洒。隋强坚持以传统笔墨为本,强调书法用笔的以线造型,线条遒劲有力,强悍大气,常常和大笔纵横的破墨、积墨、泼墨互为表里,形成强烈的线面对比、浓淡对比、粗细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既强调笔墨为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制约造型,又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发展前人“筑基于笔,建勋于墨”(黄宾虹语)所体现的“浑厚华滋”的笔墨魅力。
有论者将现代中国人物画分为京派、浙派两大流派。所谓京派即指以徐悲鸿为代表、以中央美院为创作中心的北方画派,注重线、皴结合,强调结构的表现形式,后经蒋兆和、周思聪、卢沉等大家予以发扬光大;浙派则是强调文人画写意传统,以潘天寿为代表、以原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为中心的南方画派,后由方增先、吴山明、杜滋龄等名师薪火相传。隋强从学于周思聪,又得杜滋龄耳提面命,京派、浙派的两种价值取向在他的人物画中已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得到全面的体现。其特征是:在现实主义画风中,融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也就是说,文人画所讲究的笔墨质量,诸如线的美感多样性和墨的干、湿、浓、淡变化的丰富性,都恰当地、准确地关联着人物造型的结构与神韵。笔不妄下,墨不乱涂,线与面结合,线与皴擦、泼墨及飞白结合,使人物形象结实饱满、生动传神,有实写与虚写浑然互补的效果。每一根线,每一点墨,每一块色,都是人物结构和气质的体现。隋强在近乎原生态的现实生活选材中表达了有动于衷乃至引人思考的立意,这里没有人为的拔高和矫饰,没有抽象的夸张和变形,却有着真切的感动和深入的思索。其中有对艰苦劳作者的理解,有对人间真情的赞颂,有对西藏风骨的感喟,更有对时代心声的把握和对生活真谛的揭示,进而注意开掘对象的内心,表现对美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挖掘,力求使画中人物的具体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统一起来。
站在这样的作品面前,观者可以感受到主体人物善良、纯朴、坚忍、宽厚的人性之美,听到他们沉重的喘息声,看到他们的辛苦,人们会自然地产生敬重之情。尤其是他那些以超大尺幅的画面、水墨敷色的写意方式表现藏区男女老少的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水墨语言的“修辞”方式,令人惊、令人喜、令人思,充分揭示了藏区普通百姓的精神气质和灵魂。那种迎面扑来的冲击力,那种技巧上的高难度所显示的创造性,都是令人震撼的。
隋强是一位尊重人、热爱人的艺术家。他的画笔不仅蘸着浓墨重彩,而且蘸着深情去表现人。他的写意人物使人动心,能够把西藏人可亲可敬的形象提升到神圣的艺术殿堂而占据显赫的位置,不仅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保留着淳朴民风而具有特别面貌的西藏人民充满了挚爱,他对他们有着抑制不住的真情实感。虽然他笔下的人物只是一些普通人,然而经过他深度的创作,又是一些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命的“熟悉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他们具有充分的生命依据,具有生活的可信性;说陌生,是由于他们是作者创造的未曾见过的形象。每幅作品都依托着隋强的情、隋强的爱、隋强的思考以及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畅想。细读他的作品,仿佛画家就坐在我们面前,没有虚伪,没有掩饰,用他那深沉的语言坦诚而率真地诉说着他内心的情和思。
在此之前,隋强曾在美国求艺、执教五年,也曾受益于周思聪先生多年教诲,回国后又有幸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杜滋龄先生。在当代画坛,隋强可谓是一位十分刻苦与勤奋的艺术家,他是通过不断的自学与求学锤炼他的人物造型能力的。也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共同打造了他的专业素质,筑基深厚自不待言。正是凭借自己造型功力的扎实、深厚,他发现了一片好像从来就属于他的领地—藏民和他们的生活情状使他身心触动,他画出了一批洋溢着灵感的写生作品。随后,他开始了雪域藏民系列的创作。他没有表现强烈的社会性主题和对庄严崇高的关注,而是致力于平凡的生活性主题的挖掘,倾心于平实朴厚的形式风格,画出所见、所感,从而在画面中注入让人感奋的精神力量。
形象之所以有力量,在于感人的形象塑造,在于精湛的筆墨技巧。隋强在作品中尽量让形象说话,尽量以有限的篇幅来表达较为丰富的内容。他的艺术家立场和文化使命感,使他把推进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神圣责任,始终坚持艺术创作的学术性和严肃性。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全身心地塑造和表现他作品中人物的个性特质和内在精神,既重笔墨的意趣,又重形象的严谨深入,更重意境的营造。将水墨的写意同现实主义的写实在形式上做了成功的嫁接,使他笔下的人物被刻画得真实、深刻、感人,耐人寻味。
隋强借以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写生,就是生活。他一次又一次地扑向甘南藏区的山野,以朝拜的心,虔诚如教徒,为艺术,为灵魂,寻找艺术的终极目标。表现在他的作品中,是高原人大美的节操,是雪域父老乡亲执着的信念,是天界子民纤尘不染的品质,是直抒胸臆的书写,是酣畅淋漓的挥洒。隋强坚持以传统笔墨为本,强调书法用笔的以线造型,线条遒劲有力,强悍大气,常常和大笔纵横的破墨、积墨、泼墨互为表里,形成强烈的线面对比、浓淡对比、粗细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既强调笔墨为造型服务,而不是以笔墨制约造型,又根据描绘对象的丰富和感悟的新颖,相应地发展前人“筑基于笔,建勋于墨”(黄宾虹语)所体现的“浑厚华滋”的笔墨魅力。
有论者将现代中国人物画分为京派、浙派两大流派。所谓京派即指以徐悲鸿为代表、以中央美院为创作中心的北方画派,注重线、皴结合,强调结构的表现形式,后经蒋兆和、周思聪、卢沉等大家予以发扬光大;浙派则是强调文人画写意传统,以潘天寿为代表、以原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为中心的南方画派,后由方增先、吴山明、杜滋龄等名师薪火相传。隋强从学于周思聪,又得杜滋龄耳提面命,京派、浙派的两种价值取向在他的人物画中已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得到全面的体现。其特征是:在现实主义画风中,融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也就是说,文人画所讲究的笔墨质量,诸如线的美感多样性和墨的干、湿、浓、淡变化的丰富性,都恰当地、准确地关联着人物造型的结构与神韵。笔不妄下,墨不乱涂,线与面结合,线与皴擦、泼墨及飞白结合,使人物形象结实饱满、生动传神,有实写与虚写浑然互补的效果。每一根线,每一点墨,每一块色,都是人物结构和气质的体现。隋强在近乎原生态的现实生活选材中表达了有动于衷乃至引人思考的立意,这里没有人为的拔高和矫饰,没有抽象的夸张和变形,却有着真切的感动和深入的思索。其中有对艰苦劳作者的理解,有对人间真情的赞颂,有对西藏风骨的感喟,更有对时代心声的把握和对生活真谛的揭示,进而注意开掘对象的内心,表现对美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挖掘,力求使画中人物的具体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统一起来。
站在这样的作品面前,观者可以感受到主体人物善良、纯朴、坚忍、宽厚的人性之美,听到他们沉重的喘息声,看到他们的辛苦,人们会自然地产生敬重之情。尤其是他那些以超大尺幅的画面、水墨敷色的写意方式表现藏区男女老少的作品,成功地创造了一种水墨语言的“修辞”方式,令人惊、令人喜、令人思,充分揭示了藏区普通百姓的精神气质和灵魂。那种迎面扑来的冲击力,那种技巧上的高难度所显示的创造性,都是令人震撼的。
隋强是一位尊重人、热爱人的艺术家。他的画笔不仅蘸着浓墨重彩,而且蘸着深情去表现人。他的写意人物使人动心,能够把西藏人可亲可敬的形象提升到神圣的艺术殿堂而占据显赫的位置,不仅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他对保留着淳朴民风而具有特别面貌的西藏人民充满了挚爱,他对他们有着抑制不住的真情实感。虽然他笔下的人物只是一些普通人,然而经过他深度的创作,又是一些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生命的“熟悉陌生人”。说熟悉,是因为他们具有充分的生命依据,具有生活的可信性;说陌生,是由于他们是作者创造的未曾见过的形象。每幅作品都依托着隋强的情、隋强的爱、隋强的思考以及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畅想。细读他的作品,仿佛画家就坐在我们面前,没有虚伪,没有掩饰,用他那深沉的语言坦诚而率真地诉说着他内心的情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