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数学美的探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观当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背景依据目标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综观当前的教育形势,举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德育已得到高度的重视,教育界高举“德育领先”旗帜;智育在传统教学中有着深厚的根基,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体育本着全民健身的宗旨,活动有声有势;劳动教育或许与生活实践比较密切,也相应受到越来载多的人的关注;然而,美育?……美育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此外,我们在谈论人文精神的时候,常常把人文精神定位在追求“真、善、美”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之最高层面上,在讨论艺术美的理论中,也常常谈到“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问题。怀特海曾经指出,数学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个正确的数学理论,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真;数学理论不管离现实多远,最后总能找到它的实际用途,体现其为人类服务的价值取向,这是数学的善;数学理论本身的奇特、微妙、简洁有力以及建立这些理论时人的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数学的美。而这些观点在数学过程中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吗?没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此,不想夸大美育的作用,但是,作用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未能得到充分重视,确是深感遗憾。值得高兴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讨论稿)已提出了数学教育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特别是“数学与文化”这一单元体现了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美学方面,这种功能是鼓舞人们对数学的追求化为一种对完善的追求。基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或许对中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数学美的表现
  美,作为现实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艺术作品等属性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我们知道,数学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美的世界: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在那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和谐、比例、整体和对称,我们可以感受到布局的合理,结构的严谨、关系的和谐以及形式的简洁。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经通过对数学美表现的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回答,数学中含有美的因素,数学发展受美育思想的影响,在此,可以借助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二)数学美的功能
  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数学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数学美能够培养人们创造、发明数学的激情。
  (2)数学美能启发人们探求真理的思路。
  (3)数学美感有检验真理的作用。
  (4)寓美于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数学美感能达到以美启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美之教育途径
  在科学美层次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和艺术一样,都有自己的美学特征,起着陶冶情操,完善思维品质的作用。其中包括:科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探索科学规律获得的愉悦,科学思维方法的美妙等诸多方面。科学美的发掘,可以通过种种渠道进行,包括视觉上的美,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惊讶美”,证明技巧运用中的“机智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的“实用美”,撰写小论文时的感受到的“创造美”。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美,如概念之美、证明之美、体系之美、无限之美、平衡之美等方面加以探讨,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美的乐园,陶冶精神情操,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当作为必要的审美示范,引导学生感知,欣赏数学美。另一方面,“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只有将美知识应用于实践,审能教育才有意义,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数学美之教育途径主要有二:一是展示美,二是应用美。其具体探究途径如下:
  1.展示隐含的美
  2.挖掘数学美
  3.创造数学美
  4.将美学原理应用于解题实践
  本文是作者参加数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研究课题,只是从宏观上对数学美育的探究,期望同仁共同探究。
  
  参考文献:
  
  [1]马忠林主编.胡炯涛著..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12
  [2]戴汝潜主编.任勇.张芃著.中学数学教学艺术.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
  [3]吴开朗著.数学美学.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4]冯家俊.许祖龙著.美育知识手册.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和实施者,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望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堂设计教学方法     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
期刊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在课堂教学时,大胆实践,合理使用教材。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能
期刊
摘 要:意图致力于进行一种交叉式的高中英语合作教学模式,将高中英语教师的人力资源重组,使教师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均匀地投资到学生的身上,实现教师合作的分项教学模式之路。交叉的主体是教师,交叉后所覆盖的对象是学生,交叉的标准是英语学科的各种课型。借一线教师身份,引领教师参与,在基层学校进行实施,可以实现一定的操作意义。   关键词:分项教学模式 构建实施 高中英语     分项教学模式是指按照教师的特长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 教学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柳斌同志说:“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转变观念的关键在于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同一朝代的章节里,而是以“专题”的形式。  关键词:历史新课程教学    时下,新课程改革在我省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象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的模式和时间先后顺序,从古到今,从中国写到世界,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放在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要求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理解古代散文内容,对文学作品进行初步鉴赏。  我讲《赤壁赋》一文便打破常规读译背的作法,找准切入点,抓主线,串全文,赏美文,悟情感。   《赤壁赋》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写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后。文中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面对赤壁之景想到曾经之人,“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期刊
摘要:本文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浅谈如何上好英语听力课。  关键词:英语听力 听 说 读写    众所周知,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是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在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力又是最基础的。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何上好听力课呢?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其次,作为教师要备好课;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期刊
摘 要: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  关键词:氛围创造思维    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
期刊
下面用两个例题来向同学们介绍怎样求此类问题的思路。  例1(2008贵州黔南中考题)  现有6张卡片,分别印有1、2、3、4、5、6六个数字,甲、乙两人合作完成两个游戏。  (1)游戏一:规则是从6张卡片中任意抽取一张,若抽到的是奇数,则甲获胜,若抽到的是偶数,则乙获胜,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说明理由。
期刊
教育界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需求,纷纷开展“性教育”。在上海初三语文教材中设置了“爱情如歌”这样一个“谈情说爱”的单元。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出现早恋现象,青少年因爱情问题处理不当而自尽的悲惨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时刻触动我们的心灵,提醒我们深思其深层原因。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员李志国分析学生情感如此脆弱的原因时说:“很多环节都出现了问题,由于中国的国情,没有人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