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对信用卡现金分期资金用途、虚假交易套现、积分管理等业务进行规范调整,全面加强信用卡交易的风控管理。
疫情发生以来,信用卡风险上升,虚假交易套现、以贷养贷等违规情况加剧,信用卡业务进一步承压,不良率堪忧,促使银行信用卡中心风控举措趋严。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银行卡应偿信贷规模回升。其中,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91万亿元,环比增长1.92%;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50万亿元,环比下降 3.2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54.28亿元,环比下降7.02%,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4%,而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918.75亿元。
近日来,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对信用卡现金分期资金用途、虚假交易套现、积分管理等业务进行规范调整,明确要求个人信用卡透支不得用于包括购房、证券投资、理财、其他权益类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全面加强信用卡交易的风控管理。
多家银行警示用卡规范
7月底以来,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对信用卡现金分期资金用途、虚假交易套现、积分管理等业务进行规范调整。
7月29日,中信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称:“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以及《中信银行信用卡(个人卡)领用合约》, 特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证券投资、理财、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光大信用卡中心称,持卡用户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我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为保证用卡正常,请您妥善保管与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凭证,以便配合我行核实”。
除强调信用卡用途,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在严查“套现”等违规交易行为。
7月10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信用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出借、转卖、出售、购买信用卡或其账户,应妥善保管好信用卡的密码、卡片验证码、动态密码等信息,勿主动泄露给他人,以避免因本人泄露导致的风险和损失。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持卡人不得以任何舞弊手段、非法工具恶意获取权益或优惠;信用卡透支应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证券市场、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除了对业务进行规范调整外,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对积分使用等信用卡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如广发银行早在6月份就发布信用卡不累积积分商户的公告,将100余万户商户列入不累积积分名单;民生银行信用卡也发布公告称,将于2020年8年1日调整积分规则,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计积分,增加线上交易场景的积分商户等。
信用卡买房炒股不可取
近年来,虽然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措施落实“房住不炒”,但个别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套取信用卡资金便是其中一例典型。
目前,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都可以提供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额度基本也与信用卡额度挂钩,审批速度快,部分产品还无需抵押,个别购房者便打起了将“个人消费贷”变为“购房首付”的主意。
同时,还有消费者会把信用卡资金当作“过桥资金”。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例,购房者先通过套现多家银行信用卡资金将购房资金缺口补齐,待房屋过户后,再将房屋作为抵押到银行申请个人经营贷款,再用贷得的这笔资金去归还以上信用卡欠款。由于目前个人经营贷款的利率远低于二套房商贷利率,不少购房者与中介公司配合,采用以上方式完成套利。
为了减少这种乱象,严控信用卡资金流向便成了监管紧盯的问题。
监管就信贷资金问题多次发文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就银行信用卡的问题曾多次发文,持续警示信用卡现金分期、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以贷养贷、共债风险。
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
6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提示》指出,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6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
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近年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检查发现主要问题的通报》,其通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执行不到位,过渡期业务整改不到位,新业务违背禁止刚性兑付要求等;非标投资业务管控不力,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限制性领域等,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等领域。
除政策明确之外,监管也在加大对资金用途违规的处罚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接到监管关于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处罚,“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仍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疫情发生以来,信用卡风险上升,虚假交易套现、以贷养贷等违规情况加剧,信用卡业务进一步承压,不良率堪忧,促使银行信用卡中心风控举措趋严。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银行卡应偿信贷规模回升。其中,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7.91万亿元,环比增长1.92%;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7.50万亿元,环比下降 3.26%;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854.28亿元,环比下降7.02%,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4%,而第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918.75亿元。
近日来,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对信用卡现金分期资金用途、虚假交易套现、积分管理等业务进行规范调整,明确要求个人信用卡透支不得用于包括购房、证券投资、理财、其他权益类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全面加强信用卡交易的风控管理。
多家银行警示用卡规范
7月底以来,多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业务调整公告,对信用卡现金分期资金用途、虚假交易套现、积分管理等业务进行规范调整。
7月29日,中信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信用卡资金用途的公告》称:“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监管要求以及《中信银行信用卡(个人卡)领用合约》, 特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个人信用卡透支应当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证券投资、理财、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8月11日,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对信用卡资金用途进一步明确:“个人信用卡仅限持卡人本人日常消费使用,信用卡资金不能用于生产经营、固定资产投资、股权投资、套现等非消费领域,包括购房、投资、理财、股票、其他权益性投资及其他禁止性领域等。”
光大信用卡中心称,持卡用户开展超出信用卡正常资金用途之外的交易,“可能导致交易失败,我行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降额、止付、冻结、锁卡等管控措施。为保证用卡正常,请您妥善保管与信用卡交易用途相符的交易凭证,以便配合我行核实”。
除强调信用卡用途,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在严查“套现”等违规交易行为。
7月10日,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公告:“信用卡只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出借、转卖、出售、购买信用卡或其账户,应妥善保管好信用卡的密码、卡片验证码、动态密码等信息,勿主动泄露给他人,以避免因本人泄露导致的风险和损失。持卡人不得以任何套现、欺诈、恶意刷单等违法或虚假消费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积分、权益、奖品或增值服务;持卡人不得以任何舞弊手段、非法工具恶意获取权益或优惠;信用卡透支应用于消费领域,不得用于证券市场、生产经营、房地产开发、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除了对业务进行规范调整外,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也对积分使用等信用卡相关业务进行了调整。如广发银行早在6月份就发布信用卡不累积积分商户的公告,将100余万户商户列入不累积积分名单;民生银行信用卡也发布公告称,将于2020年8年1日调整积分规则,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受理的交易,不再累计积分,增加线上交易场景的积分商户等。
信用卡买房炒股不可取
近年来,虽然监管层出台了多项措施落实“房住不炒”,但个别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套取信用卡资金便是其中一例典型。
目前,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都可以提供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额度基本也与信用卡额度挂钩,审批速度快,部分产品还无需抵押,个别购房者便打起了将“个人消费贷”变为“购房首付”的主意。
同时,还有消费者会把信用卡资金当作“过桥资金”。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例,购房者先通过套现多家银行信用卡资金将购房资金缺口补齐,待房屋过户后,再将房屋作为抵押到银行申请个人经营贷款,再用贷得的这笔资金去归还以上信用卡欠款。由于目前个人经营贷款的利率远低于二套房商贷利率,不少购房者与中介公司配合,采用以上方式完成套利。
为了减少这种乱象,严控信用卡资金流向便成了监管紧盯的问题。
监管就信贷资金问题多次发文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就银行信用卡的问题曾多次发文,持续警示信用卡现金分期、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楼市以及以贷养贷、共债风险。
今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
6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关于合理使用信用卡的消费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提示》指出,信用卡的主要作用是满足金融消费者日常、高频、小额的消费需求,方便消费者生活。但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6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信用卡业务虚增客户偿债能力或违反“刚性扣减”规定,突破总授信额度上限管控;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设置过高,不符合审慎管理要求,资金用途管控不力,违规流向非消费领域。
7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近年影子银行和交叉金融业务监管检查发现主要问题的通报》,其通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执行不到位,过渡期业务整改不到位,新业务违背禁止刚性兑付要求等;非标投资业务管控不力,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领域、“两高一剩”限制性领域等,严禁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违规投向房地产等领域。
除政策明确之外,监管也在加大对资金用途违规的处罚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海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接到监管关于信贷资金违规入市的处罚,“个人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仍是监管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