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以下几点: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把枯燥艰涩的数学引入到生活中,引入到社会中,让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三、注重科学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而笔者学校近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化和生本教育课题的探索研究,正是在上述理念下开展起来的。笔者试图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解决数学问题方面有所突破,并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教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传统教学过程一般强调:引发求知欲、讲授新识、理解新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十分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科学探究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则是学习的载体。在活动中孕育着学生发展的倾向,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的土壤。以探索活动为背景开展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使学生感受思想和行为的自由,让学习与快乐同行。人的发展,不是单由遗传和教育消极决定的,而是通过活动,让教育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发展的主体以及其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为此,笔者打破常规,通过调查、實验操作、讨论、开放性作业等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重生活体验
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可以被灌输的容器,而是具有生命的最重要的表征情感。而这一情感,受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制约,只有在感受到知识自身的意义之后,学生才能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笔者在统计表的教学中,课前跟学生到学校旁边的一个红绿灯路口对各种车辆类型进行登记调查,在收集完数据后笔者让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有目的的整理。从而他们会惊奇地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知识被赋予了生命,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引发了知识生命体和学生生命体的相互激荡,实现了整体领悟。很显然,对统计表的有关制作问题,学生深有体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对应的问题。学生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资源。在调查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素质都得到了发展。
二、重实践操作
强化学生自主实践的功效,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需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其知识的内涵,因此,实践操作就是数学教学的生命,是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保证。数学教学上,笔者经常精心设计随堂实验并由学生分组协作实施。笔者在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中,在展示了圆柱的体积有关计算后,首先向学生出示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锥,并让他们思考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有关系吗让学生联系实际回答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两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课堂上,学生纷纷拿出课前自己制作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及一些沙子,他们不停地摆弄着、比划着;有的甚至用圆柱装着沙子倒向圆锥,有的用圆锥装着沙子多次倒向圆柱,再看看圆锥里的沙子与圆柱里的沙子有什么关系他们不断实验研究互相探讨。他们挑战自己,挑战他人,争先恐后地争取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学生体验了快乐,最终解决了问题,发展了能力。活动结束了,对圆锥的体积计算的知识也掌握了。
又如,笔者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的教学中,首先投影让学生看到一个事实:学校拉闸门的整个开关过程。学生马上提出了问题拉闸门在整个开关变化过程中露空的部分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这是不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呢?教师随即向学生提出了挑战。学生们一边讨论,一边认真拿着自己所做的平行四边形实物做起了实验。当发现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这种易变形的特性时,他们一脸的兴奋,问题也解决了,能力提高了。实验成功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教师应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一个环境和氛围,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重讨论
互动讨论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者基本上是讨论者。讨论有多种形式:自己同自己的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等。人人参与的讨论,学生不仅很轻松地学习了相关知识,解决了相关问题,而且增强了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讨论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且出现许多精彩的论辩。笔者在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的教学中,出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计算他的体积。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笔者首先讲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并就此展开了讨论。在激烈的论辩中,学生们不时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可以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不用搬;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水代替石头,因为水便于测量体积;还有的学生说,让大象在水池中游泳,测出它排出的水重等下课铃响了,但学生置若罔闻,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学生在挑战曹冲的同时,怎样求这块石头的体积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了。
四、重开放性作业
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作为新的学习方式之一的开放性作业给了学生更大和更自由的活动空间,从而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解决了更深奥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数学课的设计上,基本上都有开放性的作业,而且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从二至三题中任选一题。
例如:1.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2.你能计算一个足球的体积吗?说说你的方法。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在它的上下、前后、左右面的正中间各挖掉一个底面边长为2厘米的小长方体,求挖掉后剩下的体积;3.小论文:《我的称象方法——挑战曹冲》。
开放性的作业不仅仅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能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和延伸。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就应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从里到外发生质的飞跃,使他们在课内课外的各种活动中能形成学习的方法,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十分强调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科学探究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活动则是学习的载体。在活动中孕育着学生发展的倾向,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的能力培养的土壤。以探索活动为背景开展数学教学,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使学生感受思想和行为的自由,让学习与快乐同行。人的发展,不是单由遗传和教育消极决定的,而是通过活动,让教育中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发展的主体以及其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为此,笔者打破常规,通过调查、實验操作、讨论、开放性作业等学习方式,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重生活体验
学生在学习中不是可以被灌输的容器,而是具有生命的最重要的表征情感。而这一情感,受学习对象和学习内容的制约,只有在感受到知识自身的意义之后,学生才能投入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笔者在统计表的教学中,课前跟学生到学校旁边的一个红绿灯路口对各种车辆类型进行登记调查,在收集完数据后笔者让他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有目的的整理。从而他们会惊奇地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知识被赋予了生命,从而在后面的学习中引发了知识生命体和学生生命体的相互激荡,实现了整体领悟。很显然,对统计表的有关制作问题,学生深有体会,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对应的问题。学生既是教育对象也是教育资源。在调查活动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素质都得到了发展。
二、重实践操作
强化学生自主实践的功效,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需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其知识的内涵,因此,实践操作就是数学教学的生命,是解决具体数学问题的保证。数学教学上,笔者经常精心设计随堂实验并由学生分组协作实施。笔者在圆锥的体积计算一课的教学中,在展示了圆柱的体积有关计算后,首先向学生出示一个与之等底等高的圆锥,并让他们思考这两个物体谁的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有关系吗让学生联系实际回答解决这两个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两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课堂上,学生纷纷拿出课前自己制作好的等底等高的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及一些沙子,他们不停地摆弄着、比划着;有的甚至用圆柱装着沙子倒向圆锥,有的用圆锥装着沙子多次倒向圆柱,再看看圆锥里的沙子与圆柱里的沙子有什么关系他们不断实验研究互相探讨。他们挑战自己,挑战他人,争先恐后地争取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气氛活跃,高潮迭起,学生体验了快乐,最终解决了问题,发展了能力。活动结束了,对圆锥的体积计算的知识也掌握了。
又如,笔者在平行四边形的特性的教学中,首先投影让学生看到一个事实:学校拉闸门的整个开关过程。学生马上提出了问题拉闸门在整个开关变化过程中露空的部分都是平行四边形吗 这是不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呢?教师随即向学生提出了挑战。学生们一边讨论,一边认真拿着自己所做的平行四边形实物做起了实验。当发现自己的平行四边形就是这种易变形的特性时,他们一脸的兴奋,问题也解决了,能力提高了。实验成功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可见,教师应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一个环境和氛围,尽快地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把可以交付的教学交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重讨论
互动讨论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学习者基本上是讨论者。讨论有多种形式:自己同自己的讨论,小组讨论,师生讨论等等。人人参与的讨论,学生不仅很轻松地学习了相关知识,解决了相关问题,而且增强了合作精神和民主意识。讨论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且出现许多精彩的论辩。笔者在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的教学中,出示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让学生计算他的体积。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笔者首先讲述了《曹冲称象》的故事,并就此展开了讨论。在激烈的论辩中,学生们不时闪现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有的学生说,可以用人代替石头,因为人不用搬;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水代替石头,因为水便于测量体积;还有的学生说,让大象在水池中游泳,测出它排出的水重等下课铃响了,但学生置若罔闻,还在热烈地讨论着。学生在挑战曹冲的同时,怎样求这块石头的体积自然而然地解决了,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了。
四、重开放性作业
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作为新的学习方式之一的开放性作业给了学生更大和更自由的活动空间,从而更充分地展示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解决了更深奥的问题。为此,笔者在数学课的设计上,基本上都有开放性的作业,而且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从二至三题中任选一题。
例如:1.不规则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2.你能计算一个足球的体积吗?说说你的方法。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在它的上下、前后、左右面的正中间各挖掉一个底面边长为2厘米的小长方体,求挖掉后剩下的体积;3.小论文:《我的称象方法——挑战曹冲》。
开放性的作业不仅仅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能解决相对应的实际问题,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和延伸。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就应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精心设计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主体的作用,从而让学生从里到外发生质的飞跃,使他们在课内课外的各种活动中能形成学习的方法,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