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财纳福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bn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件整体为橙黄色,兼有几处俏色红,透出实实在在的喜庆来。一块璞玉,在大师的刀下神奇地“变”成穿官袍戴官帽的财神爷和扎两个总角的招财童子来。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主管财富的,手持如意和“招财进宝”条幅,而招财童子手捧元宝、脚踏聚宝盆,所有这些意象都有招财、纳福之意。
  此雕件最夺人眼球者为红的俏色,特别是禄星和童子之间的玉锁,红彤彤,在大片黄中,极为提神,且雕着一朵牡丹,更寓意着“富贵平安”。
  无论是乡人还是城市每年正月初五仍有接财神的风俗,而此黄龙玉雕件正是在这样的祈愿中诞生的。
其他文献
河北省中南部有条河,名滹沱河。它发源于太行山深处(山西境内),贯穿整个石家庄地区,进入子牙河、海河流入渤海。滹沱河可以说是石家庄的母亲河,我们今天说的滹沱河奇石也就是太行山的石家庄奇石。    悠久凸显的石文化     说奇石,有必要提一下石文化。石家庄号称“天下第一庄”,作为省会,它是河北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又由于革命圣地西柏坡在此,有时又被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石家庄是一个新兴而古
期刊
春节期间,我几乎是每日都在酒海肉山中奋斗,朋友们如雨后的狗尿薹般参差不齐地出现在酒桌上,比往常的亲昵程度提高了N个百分点。喝酒也比平日理直气壮了许多,春节的酒一般都能喝到天崩地裂、气绝身亡的地步,全然看不出一点金融危机对我们伟大祖国的丝毫影响。老父亲一辈子不近酒色,他忧心忡忡地看着我喝得像个灭火器似的,神色弥漫着对国家前途和未来的担心。  我不忍一个古稀老人对他自由散漫的儿子的担忧,真想向老父亲保
期刊
一、蛋白石说    我们通常所知道的蛋白石(opal,中文为欧泊),是一种天然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含5%-10%的水分,属于非晶质,内部具球粒结构,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同种类的蛋白石会折射出不同颜色的虹彩荧光。  蛋白石主要产自澳洲,其他还有捷克、巴西、墨西哥及南非等地,我国的内蒙阴山、新疆等地也有蛋白石矿,多为无色或白色的,因此主要作为料石使用。蛋白石作为宝石,很早就被加工成各种装饰物品,为人
期刊
古称“金城”的甘肃兰州地处祖国心脏,黄河穿城而过,不仅孕育了丰富的黄河石资源,更培育出一支庞大的赏石队伍。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兰州就已经有了群体性的捡石活动与小范围的奇石交易,并形成了零星的规模不大的流通市场。而随着全国赏石活动如火如荼的发展,作为西部石文化重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赏石条件的兰州石界,也在为黄河石的前景积极筹划着,然而,要发展就离不开宣传。《中华奇石》杂志自创办之日起就为兰州石友提供
期刊
泸州女子爱石协会的成立,犹如崖畔上开放的一朵红花,鲜艳夺目、光彩照人,它标志着中国奇石文化即将迎来又一个美丽的春天。  中国奇石文化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中国奇石理论发端于封建时代的初期。大思想家孔子同时又是中国第一个奇石理论家,对中国奇石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他的奇石理论成为中国奇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他的审美境界为奇石欣赏的最高典范,推动了奇石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他的儒学思
期刊
本文所列《相关/相似观赏矿物特征对照表》是为应对近年逐渐兴起的“观赏矿物”普及化的新形势,而整理、编排的。按原来的打算,计划将观赏矿物分为十几个大类,每次按一个大类逐步介绍给喜好矿物的石友,至本期已发出了4篇(石英/水晶大家族、玉髓/玛瑙大家族、方解石/白云石大家族和萤石大家族),内容详实而便于鉴别对照。但也有业内朋友反馈:还急需一个全面、概括的对比资料,便于尽早普及常见的观赏矿物,否则按目前进度
期刊
中华奇石文化源远流长,爱石赏石之风悠久浓厚。在历史记载中,“周公植壁于座”,汉武帝拜启母石、屈原佩石、陶渊明卧石、杜甫供石、自居易咏石、米芾拜石……都是用奇石装饰自己,从而体现审美意识的升华。河南南阳的汉代石刻画像所绘的“羲和捧日”与“女娲捧壁”,更是用神话形象地赞美了石头。纵观历史,这种赏石之风大约始于商周,盛于秦汉、唐、宋,并在唐宋时传入日本、朝鲜等地,并逐渐在东南亚及欧美等地盛行。   作为
期刊
菌盖、菌柄有了,衔接也有了,“蘑菇”如意成型。而且,有几处表象颇有意思。  一是盖平柄斜。假如盖、柄都横平竖直,看似标致,但难免生硬,也有悖物象生长常理。  二是盖新柄老、纹脉不一。同实体,一新一旧,原则上讲不通,但这里,倘若新老一致,也就读不出生机盎然、厚积薄发;同样,若纹脉也一样,那么至多形像,神像根本无从谈起。  三是盖顶似乎被削去了。这不但没让人觉得不完整,还让空间无限延展,更觉生长能力的
期刊
山东纹石中大型的景观石颇为稀有。此石表皮苍枯,石势峥嵘,远观之,绝壁沟壑大气磅礴;细斟酌,峰回路转玄机暗藏;整件作品,飞瀑争喧,气象万千,可居可游,好一派热闹景象。此石配座颇费苦心,为显示其崇山峻岭之蜿蜒山势,又不失近观山体连绵回转之动态,藏者别出心裁,以离地100厘米高度设计配座,以衬其巍峨,示其意境,对赏石作品观赏尺度的独到把握可见一斑。  另赋诗曰:  连峰去天不盈尺,松杉倒挂倚绝壁;  飞
期刊
此山别于常态双峰景观,一高一低,一强一弱,主次分明却也顾盼有致。线条由上至下,在勾勒出主峰的同时将副峰原本的棱线演绎为圆融,柔和的拱起恰巧与左端的洞形成呼应,完整了全石的和谐感。幽深的洞窟,让坦露的山不再单调,通过去,亮了,思维也随即开阔。再观皮色,全身遍布的紫色珠玑间像挤满了滋润的蜜汁,只一眼,便口舌生津,何况置于厅堂,怎不快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