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策略

来源 :教育·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对幼儿来说,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激励幼儿自信参与活动,提高其主动性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那些比较有音乐天赋的幼儿会有较多的展示机会,而那些在音乐方面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往往因为自卑而不敢表现。长此以往,不具备音乐天赋的幼儿不仅会失去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机会,甚至可能产生自卑心理。对此,教师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其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差异等实际情况,进行阶梯式教育,层层递进,尽量实现教育的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步调发展。例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包括:听着铃鼓拍拍手(即模仿小铃鼓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鼓(即运用身体的不同位置模仿大鼓和小鼓)、音节歌(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用坐下和起立表示)、将幼儿常见并喜爱的动植物等进行节奏表现(即根据图谱上的动物、水果标志,跟随音乐用乐器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感兴趣学和愿意学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此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地给每个幼儿提供成为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小老师、领唱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注重幼兒在活动中的探索和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力较差,他们很难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教师应有目的地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实现激发幼儿持续积极探究的目的。例如,教学节奏[|x x x x|x xx x x|]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节奏想象某小动物在做什么,也可以通过学一学等方式找到节奏的感觉,并尝试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之后,再告知幼儿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的不同之处,并引导他们尝试用小乐器感受节奏的不同。随后,教师通过弹奏歌曲《春天来》,引导幼儿重点寻找其中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并听着音乐拍打,启发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身体的不同位置等将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表现出来。最后,引导幼儿运用沙蛋、响板等乐器为《春天来》伴奏。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瓶子,帮助其感受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大猫小猫”的游戏中听辨音的高低,培养良好的音准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在听辨音高、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中表现出专注的学习态度,其独立性、自控能力和责任感等良好心理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象、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借助绘画、舞蹈、户外游戏等方式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而教师在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时,需要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幼儿大胆进行当众表现。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到根据音乐内容自编动作,并将创编动作进行分享,我鼓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例如,我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运用不同音色的乐器为熟悉的图片故事《小兔乖乖》配音,以表现小兔子、兔妈妈和大灰狼的不同特征和情绪;又如欣赏乐曲《快乐的小乌龟》时,我启发幼儿思考小乌龟在哪、都做了哪些事情……只有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喜欢的方式进行音乐创作,他们才能主动学习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作力。尽管幼儿的表现可能十分稚拙,但都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其中蕴含着他们丰富大胆的想象和创作。
  在音乐活动中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需要幼儿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如合唱、集体舞、组建小乐队等,因此教师应把幼儿的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尊重个体的发展,又要注重幼儿群体间的交往合作。例如,为了在合唱时呈现出和谐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借助各自的小乐器,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小节,就由持此乐器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了幼儿的自制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同时,保证了在音乐活动中幼儿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每个幼儿都是团体中的重要角色。这样能够赋予他们使命感,从而有利于他们坚守自己的“职责”,并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作者单位: 北京市通州区七零九零幼儿园)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督导的现状  教育督导是教育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四十余年演进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教育督导职能及其行政地位变迁的历史。教育督导制度是在改革开放、转变政府职能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努力建设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与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的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制度,是时代的要求。2012年《教育督导条例》出台后,明确了督导机构作为人民政府的机构,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独立行使教育督导
期刊
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暴发了大规模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停课不停学”思想的指引下,幼儿园通过线上与家长保持良好的信息交流,为家长提供幼儿居家期间亲子活动方面的指导和资源,以及居家生活的合理化建设。实际上,此种由幼儿园在线推送资源,通过家庭亲子互动来实现教育的过程,就是“线上互动”视域下的家园共育。当前,各地幼儿园都已开学复课,进入后疫情时代后,幼儿园封闭管理,我们应沿袭疫情期间的“线上互动”经验,
期刊
2020年,我们度过了一个艰难的、不同寻常的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所有人的生活,也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教学计划及固有的教学模式,它使我们不得不涉猎了平时无暇关注的网络授课平台,教师也在一夜之间变身为主播,开始尝试线上教学模式。从开始延长假期带来的短暂窃喜,到准备网课忙得焦头烂额、不知所措,再到基本顺畅、稳步推进,疫情在倒逼教师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都能体会到线上线下教学的不同之处和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注重的是实效性和创新性的结合。科学、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在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微课“三位
期刊
家园共育是幼儿进行双语渗透的又一重要手段,互联网的崛起大大拉近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城市副中心园一直以来以培养爱心小天使、文明小主人、健康小卫士和创新小能手为目标,以双语创造性课程为辅助手段的特色办园理念,同时园所以互联网为媒介,拓宽家园共育渠道,与家长精诚合作,共同实现幼儿园文化下的培养目标。  为增进家长了解园所特色育美文化下双语创造性课程建设是如何利用英语语言工具,渗透达
期刊
2020年1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学校被迫走上线上教学之路。  在北京市空中课堂讲授新课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的线上课该上些什么内容,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不可能继续讲新课,给学生增添负担不说,也是重复作业。在学校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的线上课主要抓住学生在听课和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开展20分钟的线上交流。例如,作业中的难点讲解,课堂中的重点拓展。而我在与
期刊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积极开展的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以设计一系列观察、求知、体验、劳动活动为抓手,旨在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丰富、综合的学习经历.其中
期刊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备的教育环节,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教师比较难以驾驭的环节之一。为此,我们深入师幼游戏现场,感知教师和幼儿的真实状态,以研究者、实践者、管理者的视角审视幼儿园自主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回归游戏本身,思考游戏价值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学习基本方式。在开展自主游戏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从游戏的组织形式、幼儿遵守规则的角度理解游戏,导致出现了教师主动、幼
期刊
当前,为了达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大部分语文教师会选择让学生制作手抄报。但长期采用这种手段,学生的参与热情会大大降低。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摘抄、仿写、创作的同时保持参与热情,并让后续的整理资料、创编一脉相承、水到渠成呢?对此,我们找到了最佳途径—“小书”。  “小书”,即用A4纸经过简单操作折成便于翻阅和易于保存的样式,不仅可以呈现学生的摘抄、仿写和创编,还可以呈现创作背景、相关小故事或创编理由等
期刊
低年级段《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入学前孩子对于传统文化的接触仅局限于几首浅近古诗的背诵,而对于古诗背景、诗文内涵、情感体验则了解得少之又少,更谈不上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作为低年级教师,应当循序渐进,逐步推广,从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上想办法。  以诵读为基础,初步接触,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