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甜蜜,也有酸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ng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盟是个十分复杂、难懂的多面体。
  “精英欧洲”与“平民欧洲”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
  2004年5月1日,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扩大使欧盟的经济多样性更加突出。新成员国的经济会在某些领域带动欧盟的发展,但同时,新老成员在诸如科技和生产力等领域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欧盟扩大还意味着进入新成员国市场的手续大大简化。在市场准入方面,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协议也将适用于新入盟的成员,从而减少以至免除中国同这十国分别谈判,降低操作成本。这些新入盟的国家将统一执行欧盟现行贸易政策、贸易规则、关税标准、管理程序等,使第三国同欧盟做生意更加容易。例如,新成员国加入后的平均关税水平将从原来的9%下降到4%。这意味着在诸如保护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市场和竞争规则方面经贸活动的可预见性更强,有助于简化外国商品在欧洲范围内的运作程序,提高效率。
  
  递进式的提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欧关系连续上了几个台阶。1995年,欧盟通过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国与欧盟关系长期政策》报告。这既是欧盟有史以来制定的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文件,也是欧盟调整对华政策、将中国置于优先位置的重要标志。1998年,欧盟又通过《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政策报告。2001年,欧盟在其通过的《新亚洲战略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加强对华关系的重要性。2001年,双方决定建立中欧全面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中欧第六次领导人会晤时,欧盟发表了第五份对华政策文件,中国政府发表了第一份对欧盟政策文件。双方领导人在会晤中同意中欧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使中欧关系的定位有了一个新的提高。从致力于建立“长期”关系,到“伙伴”关系,再到现在的“战略伙伴”关系,是递进式的提升。中欧双方自1998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迄今已经举行了七次。
  中欧经济互补性十分明显。200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773亿美元,占中國当年外贸总额的15.4%,是30年前双方建交时的74倍,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已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的第四大来源地(前三位分别是香港、美国和日本)和中国累计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双方在40多个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
  
  几个制约性因素
  
  当前,中欧关系发展上存在这样几个制约性因素:
  一是反倾销已成为中欧贸易关系的主要障碍。欧盟是最早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的贸易伙伴,也是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最多的经济体。有鉴于此,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至关重要。
  二是军售解禁问题。欧盟对华军售禁令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政治歧视”,却因为少数成员国的作梗或相互推诿而不能及时取消,这与中欧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相悖。还应当看到,欧盟一边在准备取消对华军售禁令,而另一边在制定更为严格的“武器出口行为准则”。外部因素的干扰也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美国与日本等都对酝酿中的欧盟取消对华军售禁令横加阻止,指手画脚。
  三是欧盟可能出现更严重的保护主义倾向。在不久前法国对《欧盟宪法条约》的公决中,反对者担心的就是经济自由化、企业外迁、移民涌入导致福利减少、失业增加等问题。其实,这既反映出法国人对欧盟扩大后的担忧,也体现了他们对全球化给法国带来的影响忧心忡忡。这些忧虑不是法国人所独有的,而是欧盟国家民众普遍存在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反全球化”运动在欧洲此起彼伏的根源,也是“精英欧洲”与“平民欧洲”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的反映。
  法国或其他国家政府为了迎合公众的需要,不得不承诺采取措施保护其利益,这必然会使欧洲的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张扬。这从欧盟在纺织品问题上向中国发难就可窥见一斑。欧盟所为是逆自由贸易大潮而动,可能打开贸易保护的潘多拉盒子。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不利于欧盟自身的经济改革。
  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虽已化解,但其他领域仍存在问题。因此,中欧双方建立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十分必要。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从广度与深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难免出现问题,一些小事可能因为处理不当而变成大事。这在经贸领域尤为明显。对双方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除了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加强沟通外,还需要在机制方面加强工作。如对某一问题,在其影响扩大之前应有早期预警,或在遇到了突发事件时,有危机处理机制来应对,等等。这需要双方增进信任,加强沟通,并辅之以广泛的机制联系。而中国国内行业的整合相当重要,既可依法维权,也要提高企业的应诉能力。当然,还要大力培养研究欧盟的专门人才。欧盟是一个十分复杂、难懂的多面体,其决策机制、法律文件、运行机制等都相当复杂,只有了解它、熟悉它才能更好地与之打交道。
其他文献
保罗·麦卡特尼宝刀未老再开个唱    演出时间:2005年9月16日~11月29日  演出地点:美国  63岁的英国前“甲壳虫”乐队成员保罗·麦卡特尼已为今年9月再次“唱响”美国做好了准备。四年前他曾举办过名为“回到美国”的个人巡演,并在美国引起轰动。   麦卡特尼这次长达11周的美国巡演将于9月16日在迈阿密拉开序幕,整个巡演还将在波士顿、纽约、芝加哥、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等地举办共28场演出。麦
期刊
连宋来访,奏响两岸交流的序曲    2005年春天是海峡两岸的春天。  4月26日至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来大陆展开“和平之旅”。这是自1949年以来中国国民党主席首次访问大陆,标志着国共两党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29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连战在人民大会堂紧紧握手。会谈中,国共双方达成了包括“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促进终止敌对状态”、“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
期刊
一只胳膊在努力减轻非洲国家债务负担,另一只胳膊却在积极为那种不受欢迎的贸易助力。  一场由八国首脑峰会主办国英国发起领导的“援助非洲”和“减免非洲债务”的“援非热”造势活动不断升温。6月11日,八国集团财长会议宣布,减免18个重债穷国(其中有14个非洲国家)400亿美元的债务。一时间,有关对西方“善举”的褒扬和非洲如何“受益”的评论成为西方媒体报道的主旋律。其实,西方国家对非洲并非仅仅“付出”,“
期刊
主要成员国都变成“弱势政府”,老问题吵成“新麻烦”;预算之争明年春天必须有个眉目,否则——  法国和荷兰相继否决欧盟宪法后,欧盟各国领导人本想借6月16日~17日的首脑峰会重新显示“团结”的决心。结果不但未能就挽救宪法取得实质性进展,而且为中期预算吵得不可开交,首脑峰会不欢而散。与欧盟宪法相比,预算问题似乎更加现实和紧迫,因为如果无法达成协议,欧盟2007年将面临没钱花的尴尬局面。    英国回款
期刊
中国的发展快,美国对中国的关注多。这就使中国学者面临着一项经常性的任务:增信释疑,尽量打消美国各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担心。摆事实,讲道理,终归能取得效果。这几年,我们已经看到不少美国官员、学者、媒体对中国的发展有了更客观的认识。但笔者也感到,无论我们的增信释疑,还是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总还是由浅入深。在比较浅的层次,双方容易达成一致;越深入,沟通就越困难。在沟通达到一定深度后,笔者甚至感到,沟通几
期刊
绿色GDP的提出,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及理论的重大突破;  但在它的光环下,却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  那么,再来考量一下GNP和SCC。  我国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人们普遍对GDP指标提出质疑,认为以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指标,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主张取消或弱化GDP指标,加强社会发展指标。有的学者提出将GDP指标改为绿色GDP指标,即在现有的GDP指标基础上加上一些环保和社会指标。然而,
期刊
韩国陪同在向我们道别时意味深长地说:“你们都看见了,50多年了,我们的国家还处在分裂状态,如果可能,请帮帮我们。”  前不久,到韩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主办方专门安排与会人员作了一次特别旅行:穿过朝鲜半岛的军事分界线,进入朝鲜看金刚山“特区”。  到金刚山,要先后跨越韩国一侧的非军事区、韩朝军事分界线和朝鲜一方的非军事区。  我们一行约30人搭乘韩国现代峨山公司的大巴,从汉城出发,经过约五个小时
期刊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在亚洲和非洲众多国家和地区树立了中华民族和平与文明的形象,也使中国声威远播,对今天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对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发展,都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发意义,也给后人留下众多深层次的历史思考。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也许这些深刻反思才更具理性意义。与郑和同处一个世纪的西方航海家们的地理大发现不仅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新篇章,更为其国家拓展疆土和获取发展资源开辟了广阔领域和通道
期刊
正义行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序 诗  抗战胜利六十春,切骨伤痛记犹新。  为有否史参社事,常使人们恨难泯。    抗日烽火  国耻永镌“九·一八”,日寇铁蹄践圣疆。  悲歌一曲“松花江”,唱遍神州九回肠。  爱国将领马占山,浴血奋战黑龙江。  忠勇军队十九路,淞沪抗敌传四方。  二十九军爱国军,长城御敌血染墙。  “攘外安内”误国策,大片河山陷魔掌。  “义勇军曲”民族声,山河和唱地
期刊
据台50多年间,国民党的大陆政策虽几经变化,但在大势面前,终于“回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时隔半个多世纪,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再次踏上大陆土地。时移势变,国共两党这对过去的生死对头,如今基于民族大义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1949年国民党政府从大陆败退后,偏安于台湾孤岛。面对一海之隔的神洲大陆,国民党当局从蒋介石的“反共复国”,蒋经国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到李登辉的“两国论”,再到连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