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作为一名任教在民族高中,承担蒙语文教学任务的教师,在此我想以蒙古语言的教学为例,简要谈谈我对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方面的一些想法。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是在经历了历史上语言的相互竞争,经过长期的使用而留存下来的。因此,对一个民族来讲,语言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而对于世界来说,多元文化的共存共生,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是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正面临极大的困境,少数民族语言教学正面临一系列巨大的挑战,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正面临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难题。
1.民族语言使用环境渐趋狭窄
我认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环境的渐趋狭窄是蒙古语言教学面临的根本性挑战。由于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多数蒙古族牧民慢慢选择了城市生活,对在城市里长大的小孩子来讲,蒙古语言的使用人数大大减少,使用范围也大大的减小。大多数社会交流不需要特别使用蒙古语进行,多数高科技的名词使用蒙语翻译起来较为复杂,特别是蒙语使用楔形文字,在手机和电脑中输入比较繁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汉语和蒙语混杂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蒙语在使用中变成了双语混用,而高科技设备中输入大多使用汉字,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很多蒙语词汇直接消失,特别是很多伴随草原游牧生活而产生的词汇,消失速度大为加快,而随着社会生活而产生的新词大多借用汉语,这样一增一减,很多词汇直接变成了字典里的活化石。蒙语的生存环境大为恶化。
蒙语使用环境的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到了蒙语的课堂教学。很多人对蒙语的重视度下降,学生们对蒙语学习的积极性大为降低,课堂上不重视,不愿意学习,轻视民族语言。一种代表性看法是上了社会不需要,工作不需要,不能依靠学习民族语言来维持生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母语,学生本来对自己民族语言的学习应该很熟练,尤其是一些基础性的常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很陌生,高中的学生用蒙语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会遇到很多困难,内容不完整,写出来的错别字很多,编写的句子大部分是病句,最简单字词不会写的状态较为普遍。某种程度上,蒙语变成口头上使用的语言。而在蒙古文字学习上,学习使用民族文字如同学习外语一样困难。
2.民族语言在教学上面临的巨大挑战
民族语言使用环境的恶化,带来一个突出问题是蒙语出版物的极大萎缩,由于日常生活中使用蒙语的人数的减少,再加上输入方法、排版印刷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因素极大的增加了蒙语读物的印刷成本, 数量少,种类少。除了教材中的选文,蒙古族孩子很少能接触到适合他们年龄段特点,深受他们喜爱的蒙文读物。读的少了,写的少了,长大后用蒙语进行创作作品的概率自然就减少了,规范的、富于民族语言美感的作品跟不上时代发展,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
另外,在蒙语教学上,我认为家长和部分老师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急需纠正。由于看到了汉语授课孩子竞争的激烈,很多家长和老师们都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童年。因此,很多家长和老师有意识的减少幼儿园、小学、初中蒙文的练习量,除了课堂教学,不留蒙文作业。甚至大幅度的降低难度上的要求,甚至对高中生作文难度的要求大为降低,只要能用蒙文进行写作就可以,思想深度不做要求。可以说,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这样的做法,对本来生存环境越发艰难的蒙语,从长远看,是非常有害的。语言上的使用,可以靠日常生活的使用来弥补,可是文字的熟练应用,必须是以一定量的应用和练习作为基础,生活中使用少或者不用,课堂和学校再降低数量和难度的要求,可以想象,长此以往,对民族文字的生存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愿这不是危言耸听。所以研究儿童成长发育的特点,研究适合不同学龄的教学任务量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就应该写与高中生年龄段适宜难度的文章,不能仅仅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仅仅要求高中生还在写初中生水平的作文。学习难度的设置是一件非常讲求科学性的事情,难度过大,学生厌学。难度过低,对于激发潜能也不是有利的事情。汉语教学和蒙语教学既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同,汉语的使用基数很大,政治、经济、文化各个社会层面都有大量的使用,专业从事创作的人数很多,环境空间也很大。而在使用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式下,蒙语包括文字,除了担当日常生活交流工具以外,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文字作为载体,文字使用能力的退化,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及其不利的。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字因此而具备了文化传承的特殊作用,一门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能吐故纳新,只有对语言文字的有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才有可能诞生伟大的作品。对于民族语言文字,必须提高思想,统一认识,才能使蒙语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3.提高蒙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提高认识,认识到蒙语除了担负日常交流功能以外,蒙古文字在民族文化传承所承担的重要地位,以及蒙古文字在使用中所存在的巨大隐患。语言和文字,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字消亡带来的负面冲击是巨大的。对此,家庭、学校、社会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蒙语教授和传承中,教师起着无可替代、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大力度,培养高水平的蒙语教师队伍。蒙语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创造机会让蒙语教师走出去,对外开放交流,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要让蒙语教师有机会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措施。蒙语教师也要转变思想,积极吸取经验,把语言教学的最佳成果化为己用。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从蒙语教学的角度来讲,阅读量的增加,无疑是对语言能力的极大促进。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幼儿时期无疑是最好的时期,要有意识的加大力度培养这一时期学生阅读习惯。
总之,语言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语言和文字两者不可偏废。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勇于思考问题,勇于解决困难,才能真正的使这门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语言重新焕发光彩和活力。
1.民族语言使用环境渐趋狭窄
我认为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环境的渐趋狭窄是蒙古语言教学面临的根本性挑战。由于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多数蒙古族牧民慢慢选择了城市生活,对在城市里长大的小孩子来讲,蒙古语言的使用人数大大减少,使用范围也大大的减小。大多数社会交流不需要特别使用蒙古语进行,多数高科技的名词使用蒙语翻译起来较为复杂,特别是蒙语使用楔形文字,在手机和电脑中输入比较繁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汉语和蒙语混杂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蒙语在使用中变成了双语混用,而高科技设备中输入大多使用汉字,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很多蒙语词汇直接消失,特别是很多伴随草原游牧生活而产生的词汇,消失速度大为加快,而随着社会生活而产生的新词大多借用汉语,这样一增一减,很多词汇直接变成了字典里的活化石。蒙语的生存环境大为恶化。
蒙语使用环境的巨大变化,直接影响到了蒙语的课堂教学。很多人对蒙语的重视度下降,学生们对蒙语学习的积极性大为降低,课堂上不重视,不愿意学习,轻视民族语言。一种代表性看法是上了社会不需要,工作不需要,不能依靠学习民族语言来维持生活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母语,学生本来对自己民族语言的学习应该很熟练,尤其是一些基础性的常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民族的语言很陌生,高中的学生用蒙语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会遇到很多困难,内容不完整,写出来的错别字很多,编写的句子大部分是病句,最简单字词不会写的状态较为普遍。某种程度上,蒙语变成口头上使用的语言。而在蒙古文字学习上,学习使用民族文字如同学习外语一样困难。
2.民族语言在教学上面临的巨大挑战
民族语言使用环境的恶化,带来一个突出问题是蒙语出版物的极大萎缩,由于日常生活中使用蒙语的人数的减少,再加上输入方法、排版印刷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因素极大的增加了蒙语读物的印刷成本, 数量少,种类少。除了教材中的选文,蒙古族孩子很少能接触到适合他们年龄段特点,深受他们喜爱的蒙文读物。读的少了,写的少了,长大后用蒙语进行创作作品的概率自然就减少了,规范的、富于民族语言美感的作品跟不上时代发展,满足不了学生学习需求。
另外,在蒙语教学上,我认为家长和部分老师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急需纠正。由于看到了汉语授课孩子竞争的激烈,很多家长和老师们都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轻松、自由的童年。因此,很多家长和老师有意识的减少幼儿园、小学、初中蒙文的练习量,除了课堂教学,不留蒙文作业。甚至大幅度的降低难度上的要求,甚至对高中生作文难度的要求大为降低,只要能用蒙文进行写作就可以,思想深度不做要求。可以说,这种想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凡事有利有弊,这样的做法,对本来生存环境越发艰难的蒙语,从长远看,是非常有害的。语言上的使用,可以靠日常生活的使用来弥补,可是文字的熟练应用,必须是以一定量的应用和练习作为基础,生活中使用少或者不用,课堂和学校再降低数量和难度的要求,可以想象,长此以往,对民族文字的生存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愿这不是危言耸听。所以研究儿童成长发育的特点,研究适合不同学龄的教学任务量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就应该写与高中生年龄段适宜难度的文章,不能仅仅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仅仅要求高中生还在写初中生水平的作文。学习难度的设置是一件非常讲求科学性的事情,难度过大,学生厌学。难度过低,对于激发潜能也不是有利的事情。汉语教学和蒙语教学既有相同的情况,也有不同,汉语的使用基数很大,政治、经济、文化各个社会层面都有大量的使用,专业从事创作的人数很多,环境空间也很大。而在使用环境日益严峻的形式下,蒙语包括文字,除了担当日常生活交流工具以外,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文字作为载体,文字使用能力的退化,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及其不利的。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字因此而具备了文化传承的特殊作用,一门语言的传承和发展,必须能吐故纳新,只有对语言文字的有一种精益求精的追求,才有可能诞生伟大的作品。对于民族语言文字,必须提高思想,统一认识,才能使蒙语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3.提高蒙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提高认识,认识到蒙语除了担负日常交流功能以外,蒙古文字在民族文化传承所承担的重要地位,以及蒙古文字在使用中所存在的巨大隐患。语言和文字,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文字消亡带来的负面冲击是巨大的。对此,家庭、学校、社会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
在蒙语教授和传承中,教师起着无可替代、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大力度,培养高水平的蒙语教师队伍。蒙语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创造机会让蒙语教师走出去,对外开放交流,不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要让蒙语教师有机会接触最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措施。蒙语教师也要转变思想,积极吸取经验,把语言教学的最佳成果化为己用。
阅读习惯的养成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从蒙语教学的角度来讲,阅读量的增加,无疑是对语言能力的极大促进。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幼儿时期无疑是最好的时期,要有意识的加大力度培养这一时期学生阅读习惯。
总之,语言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语言和文字两者不可偏废。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勇于思考问题,勇于解决困难,才能真正的使这门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语言重新焕发光彩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