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通儒凌廷堪、焦循创作的“儿郎伟”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郎伟”——敦煌卷子中有以此为名的歌词。唐玄宗天宝末内乱,吐蕃乘机攻占凉、陇诸州;宣宗年间,张义潮收复沙、瓜、伊等十一州,朝廷于沙州置归义军,历经张、曹二氏政权一百八九十年,“儿郎伟”就产生于这一时期,有二十二个卷子共五十九首,包括驱傩词、上梁文、障车文三个题材。唐代和宋代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这种歌词,但数量不多;明清时期,“儿郎伟”的创作依然不流行,仅有极少数文人应一时所需而作,从诸家诗文集中看,辑存者极罕见。不过,有些让人意料不到的是,朝鲜文人学习并延续了这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并保留了极多的“儿郎伟”文稿。
  时至当下,关于“儿郎伟”,研究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分歧的交点,一是“儿郎伟”这一文学创作体裁是否成立?一是“儿郎伟”三个字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是有明确含义,还是仅有音而无义。本文不进行这两个层面的讨论,而是从凌廷堪与焦循创作的“儿郎伟”,谈谈对“儿郎伟”的认识。
  如前所述,“儿郎伟”主要包括驱傩词、上梁文、障车文三个题材,但从后来的实际创作情况看。驱傩词、障车文两个题材渐渐退出而消失,在明、清文人的笔墨中唯见上梁文“儿郎伟”;朝鲜流传下来的“儿郎伟”,也多为上梁文,可见上梁文因为其实用性和民俗化,而得有一息留存。
  为建筑房屋举行仪式,始于魏、晋时期,到明、清已遍及全国各地。勿论大户小户,不分高楼大屋,还是五架梁的小平房,都像走程序一样举行礼仪活动。建房礼仪是求吉礼仪,用意在于祈求房屋永固,富贵长久,子孙满堂。按照民间建房的程序,建房礼仪大致可分为选址、立中柱、上梁、立门、竣工等几项,其中上梁仪式被视为最重要的礼仪。上梁仪式很烦琐,程序甚多,其中必备的是“上梁文”。上梁文以上梁之建筑为核心,骈文、韵语交替,融叙事、状物、抒情于一体,有丰厚的文学性和审美性,是雅文化和俗文化的完美结合,是具备独特风格的文学体裁。“首尾俪语,中陈六诗”是其结构特点。一般来说,上梁文由三部分组成:起首文字,相当于序,骈体文,陈述建造该上梁房屋的缘起、过程和房屋的方位,赞美称颂之词连贯全文。中间部分为六首诗,以“儿郎伟”冠前,其下分别为“抛梁东”、“抛梁西”、“抛梁南”、“抛梁北”、“抛梁上”、“抛梁下”起句,分别押东西南北上下韵,内容为吉兆话、祝福词,内容自然要符合该业主的家庭背景和实际情况。结尾用骈文,内容与“六诗”相呼应,只是更雄伟宽广,当然不可缺少的是祈求上苍赐福的文字。
  凌廷堪《校礼堂文集》卷三十三辑存《铜鼓斋上梁文》,过录如下:
  儿郎伟:碧鸡旧宅,草堂藉老杜而留;白鹤新居,茅屋因大苏而重。果置身于不朽,斯容膝其必传。迪彼前修,垂兹后世。丽仲主人(程洪溥),胸有成竹,目无全牛,放眼空九州,读书破万卷。天下山川形势,较若列眉;古来成败是非,明如指掌。谈言微中,顾盼动人。思缘经济以发名,不屑辞章以邀誉。陈平门外,恒虞车辙之群来;董子园中,将与诗书而共对。别营斗室,涵养寸心。耻盗处士之虚声,勉效前民之实用。雄剑在匣,萧然一亩之宫;奇书满家,俨若百城之富。莳花种竹,三径初开;葄史枕经,千秋自命。爰储瑶函之秘帙,肇锡铜鼓之嘉名。盖慕诸葛君之为人,非同赏鉴家之爱古。欣协栋隆之吉,敢陈堂构之规。谨托讴吟,聊供邪许。
  儿郎伟,抛梁东,旭日初生曙色红。细数古今真事业,发源多在读书中。
  儿郎伟,抛梁西,科举文章要细稽。读到昌黎《明水赋》,始知心细是昌黎。
  儿郎伟,抛梁南,过目仍须反复探。试想深宁辛苦日,原来过目本虚谈。
  儿郎伟,抛梁北,才高往往矜明识。不分途径用工夫,至竟身心何所得。
  儿郎伟,抛梁上,薄技偏长何足尚。经术为根史佐之,逢源左右真无量。
  儿郎伟,抛梁下,古人才力应难跨。观书鲁莽是聪明,但恃聪明吁可怕。
  优愿上梁之后,学问日深,见闻日广。心思则静而益静,才识则开所未开。射策千言,书姓名于雁塔;建功万里,明勋业于麟台。遮几北野故庐,可媲南阳先哲。
  铜鼓斋,嘉庆十二年歙县程也园、程洪溥父子构建。是年,程也园命次子程洪溥从通儒凌廷堪受学,笃于师生之谊。两年后,廷堪卒,家贫无嗣,程洪溥经纪其丧,葬之于歙县梅山,可证程、凌關系非同一般。当铜鼓斋即将落成欲上梁时,不喜写应酬之文的凌廷堪特意撰《铜鼓斋上梁文》,文体为“儿郎伟”。细审凌廷堪作“儿郎伟”,完全符合前述该文体的写作方法,启始为《序》,突出“丽仲主人,胸有成竹,目无全牛,放眼空九州,读书破万卷”,“别营斗室,涵养寸心”,“奇书满家,俨若百城之富”。中间为“儿郎伟”诗六首,这六首诗从内容上看,主要是激励程洪溥好学深思。六首诗紧紧相扣,围绕中心,强调从科举文到经史学术,皆要熟读深悟,切忌依仗小聪明投机取巧,只有细心稽查、反复探索,取得“逢原左右真无量”的学识。结尾是对六首诗启示、警戒作用的肯定,祝愿铜鼓斋主人遵循这一读书法则,取得“射策千言,书姓名于雁塔;建功万里,明勋业于麟台”的成就。饱含老师对弟子的美好祝愿。
  “儿郎伟”亦称儿郎辈,是旧时上梁文中的套语。宋楼钥《跋姜氏上梁文稿》:“所谓儿郎伟者,犹言儿郎懑,盖呼而告之,此关中方言也。”欧阳修《醴泉观本观三门上梁文》:“儿郎伟,我国家膺三灵之眷命,革五代之荒屯。”文字结构上有变化,但仍以“儿郎伟”冠首。清嘉庆八年十月左右,焦循作《儿郎伟》诗两首。诗前小序讲及创作缘起,该年秋水横溢,堤坏坝损,纠集民工修筑,并广植柳树护堤。民工“请为歌,以宣其力”,亦即有文辞的劳动号子,以壮齐心协力。焦循奇思涌发,以“儿郎伟”之体裁创作,却大变其体,以更适合作“劳动号子”。焦循《雕菰集》卷二辑存该诗,过录如下:
  筑堤筑堤莫惜力,土嬉水怒塞不得,水不避土土失职,儿郎伟。筑堤筑堤莫惜力,筑堤不成力不息,不如速成归早食,儿郎伟。筑堤筑堤莫惜力,阿兄在南我在北,与兄合陇在此刻,儿郎伟。筑堤筑堤莫惜力,明日风吹雪如织,老父涉之僵且跌,儿郎伟。
  儿郎伟,种柳深,深易生。儿郎伟,种柳多,生相争。儿郎伟,乐交末,立蔑倾。儿郎伟,僢而弛,茹结萦。儿郎伟,侈者节,风不惊。儿郎伟,岐者北,蠡者更。儿郎伟,扃厥本垩厥茎。儿郎伟,守勿辍,揠或擎。儿郎伟,萌舍下,升其情。儿郎伟,绍在颠,厥力并。儿郎伟,日寸积,月丈盈。儿郎伟,长若戟,短若缨。儿郎伟,阴蔽暍,利众行。儿郎伟,波不溢,木长荣。儿郎伟,丰年屡,称舄觵。儿郎伟,杨柳密,湖水平。儿郎伟,岁甲子,观厥成。
  筑堤民工的劳动号子,添加文辞,丰富感情,抒发心声,激发力量,极有效果;但连贯文辞的无义音,如“嗨哟嗨哟”是不可或缺的。焦循一改常态,取用“儿郎伟”,当然有其认知和感悟。他在《易余籥录》卷十八辑笔记一则:“《北史·儒林·熊安生传》载:‘齐任城王湝鞭宗道晖,道晖徐呼安伟、安伟。’按:‘安伟’,犹上梁文之称‘儿郎伟’,被鞭负痛,急呼为‘安伟’,荷重舒力,缓呼为‘儿郎伟’,俗写疾苦呻吟之声为‘阿育唯’者,即此‘安伟’也。”焦循的感知大约来源于此。若视为“有义”,字面意即指“青年雄伟”(另有一说为“儿郎们”);若视为“无义”,则是连贯文辞的吆喝声。“有义”与“无义”,两者兼而有之。
其他文献
14岁,正值多梦的花季,其中该有多少欢笑、梦想和五彩斑斓的幸福!  然而,他没有。  12岁那年,他和母亲被父亲抛弃。从此,他学会了周末背起小木箱上街给人擦皮鞋挣钱养家;他必须在每天放学之后承担起一切家务,包括照料双目失明的母亲;他没有穿过新衣服;他能记起的唯一美味是过年母亲让他花2元钱买的一碗他一直盼望的炒米线……  他就这样走到了14岁,而且,还在继续走着。  苦难收走了他的花季,却给了他一双
一进校,我就听说了晨风扬帆文学社,但那时我还不知道文学社是什么。看了语文书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后,我理解了,开始对文学社有了一种向往,想走进这个新鲜的社团,探求未知的天地。  终于,我有机会报名参加文学社了。本以为很简单便可通过,谁知还要“过五关斩六将”。先是笔试。我努力写好一篇文章,交上去后,整日盼着快公布消息。那天,我走在熟悉的楼梯拐角,被一个醒目的小黑板吸引了,略看一遍后,我的心跳好像快
一  匾额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爬梳古代文献,亦有城乡“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描述。也就是说,一块古朴的匾额,往往会反映一个历史人物或一个家族的故事,展示着历史文风、时政、地理、历史以及书法艺术的变迁,也是我们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实物例证。  早春时节,我前往双凤亭桥头的黎世炎先生府上“访古”,老人的住所虽然是数十年不变的陋室,但里面的陈列犹如一间民间博物馆,从卧室到书房摆满了
“言为心声”,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会使读者察其言即知其人。闻其声便明其性。如何对人物的语言进行个性化的描写呢?一是对话精彩。精彩的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重头戏,然而写好对话的关键是巧借丰富多彩的“说”,写出说话人的神情举止,对此作细腻描绘,会让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二是修辞增色。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不妨有意用修辞润色,使人物语言显得俏皮、含蓄、机智,从而获得一份诙谐之趣。三是妙用口语。语言描写要有浓厚
明代中后期是社会风气、思想文化急剧转变的时期,生活于这个时代的士人都要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思潮作出反应。袁中道在“公安三袁”中居末,寿命最长,他所经历的学术思潮和文学风气的变迁较之两位兄长更为剧烈,他的尺牍和日记详细精确地记录了他学术思想和文学观念的转变历程。袁中道的《珂雪斋集》中,收录尺牍三卷,计二百零六篇作品。他还把自己万历三十六年(1608)到四十六年(1618)即他三十九至四十九岁
读了吟光《上山》,不禁为之动容。之前听她说研究论文是谈唐代大诗人王维,并没在意,后来她说她把论文改写、伸延成历史传记小说,未免有点愣然。原因是历史人物传记,坊间已为数不少。  读过文章,心里踏实得多了。作者胆识不小,她把陶渊明和王维放在一起评比,恍如一个出色的杂技演员挑战极限——她笔走险招,考验的都是真功夫!  王维和陶渊明,山水派、田园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两大精神标杆。后人常将前者和
if和whether都是连词,两者都有“是否”的意思,但if还有“如果”“假如”之意,在使用上,两者有一定的区别。  1.if和wether均可引导宾语从句,其意为“是否”,常用在know,wonder,ask等一类动词之后。如:  I don’t know if/whether I shouldtell you.我不知道我是否应该告诉你。  注意: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可根据需要用
亲爱的小孩,你是否感到孤独?  没有知心的朋友与你分担痛楚。  请让我靠近,让我找到通往你内心的路。    亲爱的小孩,你是否忍不住想哭?  失去亲人的你,耐不住寂苦。  就让我靠近,为你拭去泪珠,  别再失落,请向我诉说。  我不愿再凝望你的眼眶哭红,  我不愿看见你像片茫然的秋叶自卑飘落。    亲爱的小孩,别在黑暗的角落里彷徨,  你不会迷失方向,  我愿和你追寻心中的太阳。  敞开你的心扉
今天的人可能很难想象18、19世纪的欧洲人是怎样地热爱阅读。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卢梭出生于日内瓦,那里的居民有三分之一从事钟表制造、珠宝加工和纺织业,人民勤劳而衣食颇丰,但不尚奢侈,崇尚自由、理性和良知。工人们在闲暇时常常阅读孟德斯鸠、牛顿等人的著作(这对今天的来说简直不可思议)。卢梭回忆说:“每天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阅读这些书籍,往往通宵达旦。”这位思想家认为,童年时代的这段经历是自己
钱学森(1911-),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火箭专家。      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曾经说过:“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回到红色中国。”   1955年,世界“超音速飞行之父”冯·卡门亲口承认,自己的得意门生与得力助手钱学森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自己。在美求学期间,钱学森始终心系祖国,新中国成立后,他就积极联系回国事宜,因此受到当时的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