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中美两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将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两国之间的恶性竞争,则会让全世界感到不安。
美国大选结束后,中美两国多位专家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势及可能产生的摩擦,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
寻求新型大国关系
环球人物杂志:此次美国大选期间,奥巴马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不会在其新任期的政策上有所体现?
袁征:大选期间,面对罗姆尼的攻击,面对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为了获取选民的支持,特别是迎合国内的劳工阶层,奥巴马抛出了不少“敲打中国”的言论,甚至做出了一些对华强硬的姿态。对于政客们在选举过程中发表的言辞,我们虽然不能简单忽略,但也没有必要过于看重。在美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或许不会停止在经贸问题上指责中国,甚至会推出一些举措,不断向中方施压。但当奥巴马连任成功,不再面临选举压力,他势必要更理性、认真、全面地考量对华政策的后果及可操作性。毕竟,中美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一旦处理不好,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论断。
容安澜:竞选过程中,奥巴马不时强调中国应遵守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准则,并表示将继续努力通过WTO起诉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建立新的贸易强制机制。未来,美国也的确可能这样做。但他说中国是“对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并不认为他是这么看中国的,这个词也代表不了真实的中美关系。这或许只是他在那种情形下的一时措辞。
环球人物杂志:奥巴马成功连任后,您对中美关系的走向有何判断和期望?
袁征:我希望,新一届奥巴马政府能理性看待中国的崛起,认识到中美间的共同利益,处理好两国间的分歧,积极响应中方的提议,尝试建立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
包道格:根据以往经验,美国新总统上台之初,美中关系总会出现一些波折。但奥巴马的成功连任,维持了两国交往的连续性,让中国避开了与一个全新的“罗姆尼总统”磨合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应该能较为顺畅地处理与下一届美国政府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新一届奥巴马政府而言,美中关系最有潜力取得良性的发展,但也是其面临的最大外交挑战。虽然美中关系不像美国与伊朗、朝鲜和中东地区的关系那么紧迫,但仍然需要双方稳步培育、谨慎处理。
容安澜:我不希望中美关系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出现重大的变化。两国领导人都明白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也会努力使这一关系具有建设性。美国希望通过两国政府的声明,来寻求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而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原来的大国之间的对抗。不过,包括中东问题、朝鲜问题、南海及东海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对两国双边关系而言,仍然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东海问题上,美国会继续强调中国和日本必须进行和平协商,双方都有责任控制局势,不能挑衅、威胁和恐吓对方。如果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势必会损害各方利益。
兰普顿:在不远的将来,华盛顿方面将会在一些关键部门有一些变动,如国务院、财政部及国防部,但我预计,奥巴马政府将保持第一个任期内对华政策的主体方针。中美两国都应总结并汲取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内在两国关系处理上的教训,为两国关系发展开启新篇章。我相信中美双方会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
双方博弈会加剧
环球人物杂志:当前,中美两国最大的摩擦和竞争点在哪里?
李庆四:最大的摩擦和竞争点可以说是对影响力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国家利益的竞争。作为二战后亚洲地区的主宰者,美国的势力已渗透到亚洲的方方面面,自然不愿意受到任何挑战。而中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在海外人员、贸易通道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利益诉求也相应增长,进而增强中国在海外的利益存在。在美国看来,这都是对其自身利益的侵蚀、挑战。因此,美国希望菲律宾、日本等国家能走在前面,给中国制造麻烦、摩擦,转移中国注意力,使中国发展的步伐放缓。
袁征:美国担心日益崛起的中国会挑战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从而使自己被排挤在东亚地区整合的进程之外;中国则担心美国动作频频,试图通过多种手段压缩中国的战略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两国在地区内掌控主导权方面的博弈也会随之加剧。
容安澜:许多人都认为,美国宣布在亚太地区寻找“再平衡”的政策是针对中国,试图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并限制其军事影响力。我相信,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曲解了这个政策的真实意图。我们虽不能认为“再平衡”与中国毫无关系,但肯定不能说“一切”都是针对中国。美国在东亚的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利益是巨大的,军事只是美国亚洲政策的一部分。未来,美国会积极努力,与中国一起推动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共同发展。但美国认为,中国自身力量正在不断崛起,且试图扩大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基于此,目前虽然没有发生严重冲突的可能,但对于未来的事态发展,我持有相当的担忧。
环球人物杂志:未来,两国关系若想健康发展,关键要处理好哪些问题?
李庆四:中美关系的症结,更多的是在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是对手还是伙伴?美国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看待中国,认为中国强大了也会走他们的(霸权主义)老路,因此,无论中国如何反复强调不会挑战既有政治秩序,但只要中国的实力持续增长,美国就觉得受到了威胁,就很紧张。美国应该修正一下自己大国的行径,不要总以老眼光看待中国。
袁征:一方面,要看双方能否大力拓展两国共同利益的交汇点,扩大相互合作的范围和力度;另一方面,要看能否理性看待两国间存在的分歧,并采取具体步骤尽力减少国内政治对双边关系的干扰,不要让负面因素主导两国关系。
环球人物杂志:中美两国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合作的最大瓶颈是什么?能否取得有效突破?
袁征:中美两国缺乏战略互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问题很难取得有效突破,但可以通过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在推进中美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需要加强互信
环球人物杂志:两国在经济领域深化合作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宿景祥: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奥巴马在振兴美国经济方面,可能会选择保护主义做法。可以说,美国国内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已成为中美两国深化经济合作的最主要障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两国在经济上不会进行全面对抗,但问题仍不容忽视。可以预计,中国企业在美国金融、汽车、能源、技术等“战略领域”的投资,将受到美国方面更严格的限制。双方间的贸易摩擦也会持续不断。从逻辑上看,在中国的总体经济超过美国之前,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将难有特别重大的突破。
容安澜:一些美国商业人士提出,他们在中国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潜规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中国应改善商业环境,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检查,限制不公平现象。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绝大多数商界人士对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投资顾虑重重是毫无道理的,美国应该真正区分好坏的界线,而不是胡乱防范中国企业。
包道格:我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一个误导性的议题。我希望奥巴马能与中国相关方面就市场准入和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议题展开讨论,因为这些是商界真正关心的。如果中国领导人同意,两国应加强战略与经济对话。
环球人物杂志:这些分歧和矛盾会对两国战略合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宿景祥: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经济合作的开展情况。奥巴马在竞选总统辩论时就曾直言,“中国既是一个对手,也是在国际社会中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只要中国按规则行事。”相信这句话既是目前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基本思路,也是其在两国经济合作上奉行的原则——如果两国能通过经济方面的合作扩大彼此间的共同利益,双方发展成“潜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势必会大大增加;如果美国认为两国间开展的经济合作会使自身利益受损,或者美国从中所得到的利益要远远小于中国从中得到的利益,则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兰普顿:我认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将继续推进,中美间的紧密关系也不会因为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摩擦而发生改变。目前,中国政府正探讨并逐步实施经济及其他领域的改革措施,虽然这些改革不可能完全消除双方在经济合作中的分歧,但必将对中美经济关系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美国投资方在中国雇用中国公民,或者中国投资方在美国雇用美国公民,都为密切两国经济联系、实现两国和平相处及经济共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球人物杂志:中美两国应如何展开经济上的合作,才能有力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增长?
袁征: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将会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国应当在贸易投资、货币投放、市场准入、经济刺激政策等问题上加强协商与合作,妥善处理好贸易摩擦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在经济问题之外,中美两国还有哪些亟须共同面对的突出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两国领导人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宿景祥:中美两国需要增进政治互信,尊重彼此的战略利益。尤其是在亚太地区,随着美国战略布局的完成,中美两国关系的形态与内涵也将无可避免地发生新的变化。在力量对比持续改变的今天,两国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形成稳定的动态均衡结构,因而,两国领导人尤其需要保持密切联系,以便随时沟通信息,交换看法,增进互信。
兰普顿:更好地进行军事交流与合作,如加强两国军事院校间的交流,以及两国军队共同执行人道主义任务等,将有助于中美双方战略互信的加强。同时,避免两国海上及空中争端的发生,努力在空间技术领域寻求合作,对加强双方互信也十分重要。
另外,两国领导人应尽早建立一个制度化的非正式年度会晤,使得两国首脑及5人以内的智囊团能一起谈论两国关系的战略性角色和机遇。
包道格:我认为,两国领导人应该尽快找到更多非正式渠道和非固定场合,以便就他们各自关切的问题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可以是私人形式的,但势必会更加充分。
美国大选结束后,中美两国多位专家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国关系未来的走势及可能产生的摩擦,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建议。
寻求新型大国关系
环球人物杂志:此次美国大选期间,奥巴马不止一次地表达了对中国的强硬态度。这样的态度会不会在其新任期的政策上有所体现?
袁征:大选期间,面对罗姆尼的攻击,面对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为了获取选民的支持,特别是迎合国内的劳工阶层,奥巴马抛出了不少“敲打中国”的言论,甚至做出了一些对华强硬的姿态。对于政客们在选举过程中发表的言辞,我们虽然不能简单忽略,但也没有必要过于看重。在美国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奥巴马政府或许不会停止在经贸问题上指责中国,甚至会推出一些举措,不断向中方施压。但当奥巴马连任成功,不再面临选举压力,他势必要更理性、认真、全面地考量对华政策的后果及可操作性。毕竟,中美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一旦处理不好,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论断。
容安澜:竞选过程中,奥巴马不时强调中国应遵守国际贸易和经济的准则,并表示将继续努力通过WTO起诉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建立新的贸易强制机制。未来,美国也的确可能这样做。但他说中国是“对手”,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我并不认为他是这么看中国的,这个词也代表不了真实的中美关系。这或许只是他在那种情形下的一时措辞。
环球人物杂志:奥巴马成功连任后,您对中美关系的走向有何判断和期望?
袁征:我希望,新一届奥巴马政府能理性看待中国的崛起,认识到中美间的共同利益,处理好两国间的分歧,积极响应中方的提议,尝试建立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
包道格:根据以往经验,美国新总统上台之初,美中关系总会出现一些波折。但奥巴马的成功连任,维持了两国交往的连续性,让中国避开了与一个全新的“罗姆尼总统”磨合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应该能较为顺畅地处理与下一届美国政府的关系。
另一方面,对新一届奥巴马政府而言,美中关系最有潜力取得良性的发展,但也是其面临的最大外交挑战。虽然美中关系不像美国与伊朗、朝鲜和中东地区的关系那么紧迫,但仍然需要双方稳步培育、谨慎处理。
容安澜:我不希望中美关系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出现重大的变化。两国领导人都明白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也会努力使这一关系具有建设性。美国希望通过两国政府的声明,来寻求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而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和原来的大国之间的对抗。不过,包括中东问题、朝鲜问题、南海及东海问题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对两国双边关系而言,仍然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东海问题上,美国会继续强调中国和日本必须进行和平协商,双方都有责任控制局势,不能挑衅、威胁和恐吓对方。如果紧张局势进一步恶化,势必会损害各方利益。
兰普顿:在不远的将来,华盛顿方面将会在一些关键部门有一些变动,如国务院、财政部及国防部,但我预计,奥巴马政府将保持第一个任期内对华政策的主体方针。中美两国都应总结并汲取奥巴马政府第一任期内在两国关系处理上的教训,为两国关系发展开启新篇章。我相信中美双方会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加强合作。
双方博弈会加剧
环球人物杂志:当前,中美两国最大的摩擦和竞争点在哪里?
李庆四:最大的摩擦和竞争点可以说是对影响力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国家利益的竞争。作为二战后亚洲地区的主宰者,美国的势力已渗透到亚洲的方方面面,自然不愿意受到任何挑战。而中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在海外人员、贸易通道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利益诉求也相应增长,进而增强中国在海外的利益存在。在美国看来,这都是对其自身利益的侵蚀、挑战。因此,美国希望菲律宾、日本等国家能走在前面,给中国制造麻烦、摩擦,转移中国注意力,使中国发展的步伐放缓。
袁征:美国担心日益崛起的中国会挑战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从而使自己被排挤在东亚地区整合的进程之外;中国则担心美国动作频频,试图通过多种手段压缩中国的战略发展空间。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以及政治影响力的不断上升,两国在地区内掌控主导权方面的博弈也会随之加剧。
容安澜:许多人都认为,美国宣布在亚太地区寻找“再平衡”的政策是针对中国,试图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并限制其军事影响力。我相信,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曲解了这个政策的真实意图。我们虽不能认为“再平衡”与中国毫无关系,但肯定不能说“一切”都是针对中国。美国在东亚的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利益是巨大的,军事只是美国亚洲政策的一部分。未来,美国会积极努力,与中国一起推动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共同发展。但美国认为,中国自身力量正在不断崛起,且试图扩大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基于此,目前虽然没有发生严重冲突的可能,但对于未来的事态发展,我持有相当的担忧。
环球人物杂志:未来,两国关系若想健康发展,关键要处理好哪些问题?
李庆四:中美关系的症结,更多的是在于美国如何看待中国,是对手还是伙伴?美国总是按照自己的逻辑看待中国,认为中国强大了也会走他们的(霸权主义)老路,因此,无论中国如何反复强调不会挑战既有政治秩序,但只要中国的实力持续增长,美国就觉得受到了威胁,就很紧张。美国应该修正一下自己大国的行径,不要总以老眼光看待中国。
袁征:一方面,要看双方能否大力拓展两国共同利益的交汇点,扩大相互合作的范围和力度;另一方面,要看能否理性看待两国间存在的分歧,并采取具体步骤尽力减少国内政治对双边关系的干扰,不要让负面因素主导两国关系。
环球人物杂志:中美两国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合作的最大瓶颈是什么?能否取得有效突破?
袁征:中美两国缺乏战略互信。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问题很难取得有效突破,但可以通过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在推进中美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寻找解决的办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需要加强互信
环球人物杂志:两国在经济领域深化合作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宿景祥: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奥巴马在振兴美国经济方面,可能会选择保护主义做法。可以说,美国国内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已成为中美两国深化经济合作的最主要障碍。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两国在经济上不会进行全面对抗,但问题仍不容忽视。可以预计,中国企业在美国金融、汽车、能源、技术等“战略领域”的投资,将受到美国方面更严格的限制。双方间的贸易摩擦也会持续不断。从逻辑上看,在中国的总体经济超过美国之前,中美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将难有特别重大的突破。
容安澜:一些美国商业人士提出,他们在中国遭遇了不公平的待遇和“潜规则”,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中国应改善商业环境,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检查,限制不公平现象。我们也应该看到,美国绝大多数商界人士对中国企业在美国进行投资顾虑重重是毫无道理的,美国应该真正区分好坏的界线,而不是胡乱防范中国企业。
包道格:我认为,在过去的几年里,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一个误导性的议题。我希望奥巴马能与中国相关方面就市场准入和投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议题展开讨论,因为这些是商界真正关心的。如果中国领导人同意,两国应加强战略与经济对话。
环球人物杂志:这些分歧和矛盾会对两国战略合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宿景祥: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经济合作的开展情况。奥巴马在竞选总统辩论时就曾直言,“中国既是一个对手,也是在国际社会中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只要中国按规则行事。”相信这句话既是目前美国制定对华政策时的基本思路,也是其在两国经济合作上奉行的原则——如果两国能通过经济方面的合作扩大彼此间的共同利益,双方发展成“潜在合作伙伴”关系的可能性势必会大大增加;如果美国认为两国间开展的经济合作会使自身利益受损,或者美国从中所得到的利益要远远小于中国从中得到的利益,则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兰普顿:我认为,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将继续推进,中美间的紧密关系也不会因为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摩擦而发生改变。目前,中国政府正探讨并逐步实施经济及其他领域的改革措施,虽然这些改革不可能完全消除双方在经济合作中的分歧,但必将对中美经济关系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美国投资方在中国雇用中国公民,或者中国投资方在美国雇用美国公民,都为密切两国经济联系、实现两国和平相处及经济共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球人物杂志:中美两国应如何展开经济上的合作,才能有力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增长?
袁征: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将会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国应当在贸易投资、货币投放、市场准入、经济刺激政策等问题上加强协商与合作,妥善处理好贸易摩擦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在经济问题之外,中美两国还有哪些亟须共同面对的突出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两国领导人还需做出哪些努力?
宿景祥:中美两国需要增进政治互信,尊重彼此的战略利益。尤其是在亚太地区,随着美国战略布局的完成,中美两国关系的形态与内涵也将无可避免地发生新的变化。在力量对比持续改变的今天,两国之间的关系不容易形成稳定的动态均衡结构,因而,两国领导人尤其需要保持密切联系,以便随时沟通信息,交换看法,增进互信。
兰普顿:更好地进行军事交流与合作,如加强两国军事院校间的交流,以及两国军队共同执行人道主义任务等,将有助于中美双方战略互信的加强。同时,避免两国海上及空中争端的发生,努力在空间技术领域寻求合作,对加强双方互信也十分重要。
另外,两国领导人应尽早建立一个制度化的非正式年度会晤,使得两国首脑及5人以内的智囊团能一起谈论两国关系的战略性角色和机遇。
包道格:我认为,两国领导人应该尽快找到更多非正式渠道和非固定场合,以便就他们各自关切的问题进行沟通。这种沟通可以是私人形式的,但势必会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