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1]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教育者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富有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产生极大的影响。“无痕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育人技巧。与各学科相结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需要如此,它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道德说教,而应该由我们每一位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无痕”渗透。那么,如何做到“无痕教育”呢 ?笔者在写作和中学语文教法课教学中,总结出如下一些做法:
  
  一、结合教学,
  教育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
  
  现在有很多学生理想缺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至于明天怎么样则完全靠运气。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胸怀大志的人,才特别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考虑问题才会比较长远,才会及早进行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划。没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指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造福于人类社会的需要),生活就没有动力,学习就没有计划。
  笔者教了十几年的写作课,总是利用讲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做口头作文,一是训练学生的口才,二是了解学生的思想。口头作文的题目都是学生出的,出什么题的都有,但每届学生都会出《大学生活的设想》、《我的未来不是梦》、《我最理想的职业》等这类题目,这些题目反映了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每当学生说这样的题目,笔者就会顺便调查一下班级里有多少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志向,有多少学生来到大学后就制订了实现理想的计划或规划。而通过调查则会发现,真正有自己明确的志向并制订了实现理想规划的学生很少。
  这是教育中最为可怕的事,笔者常跟学生说:人应该是自己志向的主人。确定好个人志向,这是人一生幸福的源泉。马克·吐温曾写过一篇很有趣的短篇小说,文中描写居住在天堂的人和居住在人世中的人一样,都过着劳动生活,天堂和人世只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在天堂每个人都能按自己的志向工作。一个在生前平庸无能但擅长书法的将军,死后却甘愿在司令部里做一名小文书。一个偶然做了一辈子教师,从未给自己和学生带来过欢乐的人,死后竟是一个出色的会计师。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漠不关心,他们一辈子备受折磨,不知道工作的乐趣,从未感受过工作给予他们的鼓舞。这样的人,他们工作了一生,恐怕也不会给社会、给他人创造什么价值。
  
  二、结合教学,
  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个职业
  
  近几年来,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面临着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功利至上、不尽职守、学术腐败、道德沦丧等等,这些都对学生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可能遭受重大损害。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无论是物质贫乏的年代,还是物欲横流的岁月……仍然有数不尽的教师们无怨无悔,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圣洁。也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生命的痕迹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人。让我们由不情愿到情愿,由情愿到全身心地热爱这个工作。因为,生命的意义远不止于功利。因此,结合教学,教师非常有必要教育学生树立职业信仰,重塑教师形象。
  在教法课,讲到教师素养这一章时,笔者就给学生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陶行知;讲下肢瘫痪,身患多种疾病还坚持趴在讲台给学生讲课的乡村教师、“教坛保尔”张学成;讲感动了温家宝总理的郑州22中高级教师吴玲;讲淡泊名利、厚德博学的哈工大院士马祖光……
  许多感人的事例,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感动着我们教师自己。笔者常对学生说:无论是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都应该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三、结合教学,
  使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缺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学生“在学习中时常表露出自己的智力或能力不如别人,不敢主动学习和探索,不敢提问和坚持自己的见解,更不敢与老师谈论或与人争论,遇到挫折困难,往往退缩,且学习成绩不好,尤其是创造能力较差。” [2]大学生要想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才,必须克服这种自卑心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找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树立必胜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凭借不懈的努力,走向成功。
  我们有好多学生因为没有考上名牌学校而自卑,觉得即使自己再努力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在教法课教学中,笔者就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魏书生、程翔、韩军等等这些起点不高,但却成了名家、大家的事例。魏书生只有初中学历,却通过自学,成为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社会兼职30余项,还能教出考试成绩名列全市前茅的学生,并写出100多篇文章,15本书,在全国各地上公开课600多次,做报告1000多场[3]。程翔,毕业于并非名校的山东泰安师专中文系,却获首届全国中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并因出色的教学才能,多次获省及国家的优秀教师奖;现任北师大附中副校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青语会会长、全国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韩军,毕业于山东临邑师范学校,因教学和科研能力突出,也多次获省及国家的优秀教师奖;现任教于清华大学附中,北京市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等等。
  笔者让学生看到,这些不比我们起点高的人,成功了,靠的是什么?其中有一条就是自信!他们从不觉得自己比别人低一头。怀着对教师事业的热爱,以及孜孜不倦的努力,他们取得了事业的成功。
  
  四、结合教学,
  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作了明确的规定: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中学的课程标准尚且如此要求,大学更应做到这一点。不过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写作课要想利用课堂进行德育渗透,必须以范文为主要工具。写作教师应注重选文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注意对学生的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致力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选文不但可作为学生读写的样本,同时还可用来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净化灵魂、激发热情,写作教学的这一特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企及的。
  汪曾祺机智、从容、幽默、乐观的《跑警报》,季羡林热爱生活、激励生命的《清塘荷韵》,史铁生充溢着生与死哲思的《我与地坛》,余秋雨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和人格魅力的《遥远的绝响》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用心灵去同作者对话,真正地将德育渗透到课堂的环节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赏析《我与地坛》写母亲的那一节,可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尊重、理解父母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道德学说中是最基本的德性,也是人类生活中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赏析《遥远的绝响》,可以挖掘其中所包含的正直、坦诚、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教育,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之教育的结果,而这种美德又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柱。赏析季羡林的《清塘荷韵》时,先向学生介绍季羡林的人品,给学生讲身为北大副校长的他尽职尽责地给学生看行李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强烈地感觉到季先生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理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有所感悟,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又促进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实现了读写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避免了人为地割裂写作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盎然的兴味中得到了道德与美的陶冶。
  
  五、结合教学,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教育类的课仅占总量的9%左右,而发达国家最高达到了30%,美国是25%。学生在职前没有太多机会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必然导致这些知识的匮乏,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由此不断暴露出教育中的问题:学生出走、偷窃、自杀、杀人等等。所以,有专家指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应该包括教师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这应该成为评价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维度。
  传授知识还是润泽生命?这是现代教育必须理清的思路,也是我们每一位为人师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马加爵——一个来自贫困家庭肩负着全家人的期望,曾经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年轻人就那样毁灭了另外四个年轻人的希望与生命,并最终又毁灭了自己。这一极端恶劣的事件留给我们的反思还有很多:比如教育过程中如何适时的进行心理疏导?传统的德育是否贴近学生?人格教育与知识完善哪一个更重要?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等。
  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总是力求让学生明白:一个学生来学校学习绝不仅仅是来接受知识的传播,更是来生活,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比如完善自己健康成长的需要,最后实现“润泽生命”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教育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活力,营造学生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成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然而,当前我们的教育还不能真正让我们的学生拥有爱心,拥有责任心。
  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笔者经常在教法课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讲“使每一个学生合格,让每个家长满意”、“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确保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的洋思中学,讲苏州副市长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等等。
  讲到教育教学方法时,笔者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震撼人心的故事:一个小学生,因为上课时睡觉,被教师拖到外班去“游班”,一连五天,游了五个班级,每个班的学生都围着他起哄,向他扔果皮,吐唾沫,讥讽、嘲笑他。后来这个男孩子蓄起了长发,让长发遮住他的脸,不想看见别人,也不让别人看见他。最后被父母送进了工读学校。[4]
  还有一个孩子,父亲是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母亲是知名记者,可是他却不愿意学文,因为小学二年级时,老师让用“蓝”字组词造句,他造了一个“大海愤怒了,蓝波翻滚。”他很得意,觉得不落俗套,可不料老师在“蓝波”这个词上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还让他将这个打了一个大大的叉的句子抄在黑板上,当着全体学生的面说他自作聪明,乱弹琴,狠狠地训了他一顿。后来他考试时,把“天空是的”填上了灰灰的,被老师扣了2分,老师又把他的答案当成了反面教材,批了他一顿。历经种种,孩子开始讨厌上语文。[5]
  通过讲这些故事,让这些未来要做教师的学生记住:一定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学生的心灵犹如二月的春芽,幼小而娇嫩,哪怕一丁点儿的伤害,都会如经霜雪,打得他们抬不起头,要么死寂,要么畸形!无论我们谁做了教师,都不要传承伤害!
  教育有两个伟大目标,一是使受教育者聪慧,二是使受教育者高尚。正如西奥多·罗斯福所说:“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也就是说,如果学生思想素质差,掌握再多的知识对社会也无用,反而会成为社会的隐患。故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又不能生硬地、迎风趋时地说教,而应该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含而不露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应是“不‘说’一字,尽得风流”,是“无痕”。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蔡汀译.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葛操.当代大学生心理分析[M] .工商出版社,2000 .
  [3]魏书生.魏书生文选[M].漓江出版社,1999
  [4][5]吴苾雯.是谁“杀”了我[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我们通常所说的“掮客”是指证券经纪人,一个优秀的经纪人往往同时还是一个好的投资顾问。只不过,在绝大多数投资人看来,投资顾问的好坏与经验或证书无关,而只取决于他能否准确地告知该买还是该抛。  事实上,在充满风险的股市里,有些经纪人可以轻松运用概率让投资者相信自己。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一位经纪人向2000名潜在投资人发出邮件,其中1000封邮件里判断下周股市涨,而另外1000封邮件里判断下周股市跌,
淡泊,执著,是他的风骨。 他,四季里总是一身普通的布衣服,不苟言笑,独来独往。 不过,他一旦走上讲台,却是言辞铿锵,别有洞天。 学生们仍念念不忘他多年前讲述鲁迅晚年斗争业
期刊
一、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大学生是社会上文化层次水平较高、思维最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他们渴求知识,积极向上,胸怀博大,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理想和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复兴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社会转型和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使得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的确,当我站到书店时“教育教学”专柜前,她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苹果是那样新鲜、红艳,拥有收获,拥有幸福之感油然而生;副标题,更让我觉得她就是一杯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咖啡,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社会意识,增强公民意识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话题。一个国家公民的公民意识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当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公民意识状况如何﹑怎样开展大学生的公民教育活动是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 、培养大学生  公民意识的意义和作用    (一)如何理解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公民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一种现代文明人所具有
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在国民生产中占据着重大影响,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企业主要的税收成本之一。食用油行业作为涉农行业,有较大的增值税筹划空间,但由于目前我国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当其时6月14日,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隆重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期刊
从一个微笑开始rn“地球上的生灵中,唯有人会微笑,群体的微笑构筑和平,他人的微笑导致理解,自我的微笑则是心灵的净化剂.”这是刘心武文章中的一句话,我是刚读到的,但是它印
提出一种基于跨层交互的自适应协作差错控制策略,包括距离感知的中继选择和支持区分服务的服务质量(QoS)保障机制.链路层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物理层采用自动重传请求
“设计即满足欲望”。从某种角度说,所谓人性化的设计,就是击中人性的弱点的设计。人性的某些弱点,比如懒惰、好色、情感依赖,其实就是企业可以利用的卖点。在它的作用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