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198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必须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会做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现状 改革策略
  
  目前,语文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如:教师串讲全文,烦琐考证,照本宣科,不启发,不练习;课堂不活跃,步骤千篇一律,教法各种文体一律,练习单调,课外阅读面小,跟着中考、高考转;基础知识讲得不扎实、不系统,练得不实在;不发展智力,不善于培养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等。实际上,语文教学的改革还没有真正“伤筋动骨”。
  早在一九八八年吕叔湘先生就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个“老大难”,少慢差费仍未改变。对此语文界前辈和专家深感忧虑,不得不大声疾呼: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学语文教学如果以培养现代人才作为宗旨,那么目前的教材、教法、师资都与此不相适应。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改进,全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初步成绩,但效果不明显。现就中学语文教学谈谈粗浅认识。
  
  一、教育改革必须以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先导
  
  教育改革就是要使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完成由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及由培养经验型人才向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转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观念,又是一种教育模式,其实二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为教育模式实质上就是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形成的关于教育的比较稳定的世界观,是教育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传统的应试教育观是在社会“升学热”中自发形成的,这种教育观念只见考分不见人,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一切以考试作为指挥捧,引导学生“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相反,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它重视素质,需要培养什么样的素质就教什么,怎样教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就怎么教,一切以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为依据,重视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二、深入思考生活
  
  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是:在很多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建设已相当完备,可仍然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地融入课文所叙述的环境中。这反映出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仍然很深,人们(尤其是教育部门的教师与领导)还没有从实质上理解语文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或接受让学生理解课文、融入课文。也就是说,人们的观念不能更新,物质条件再优越,教学方法和手段再先进,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只把学习当作任务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少中学在让学生融入课文方面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人对其重要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三、构建师生互动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要为社会所淘汰。在新课改的理念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学生学习结果到底是意义的还是机械的,这要取决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因此,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由课文选材到社会的实际联系对于学生的认知具有极强的意义。比如在《背影》一文中,《背影》的内容是写父亲。儿子写父亲,可以入文的自然很多,但作者只“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导”;“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父子在南京耽搁了一天多时间,其间定有许多经历,但文章只写了“一个瞬间的父亲的背影”。可见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此其一。
  “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在文章中有两处叙述,皆是作者目睹:一回在父亲去买桔子,爬上那边月台的时候;一回在父亲下车走去,混入来往的人群里头的时候。前一回,作者“把父亲的背影描写得很仔细”,“是依照当时眼见的写出来”的;后一回,作者却只写了“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一句。这里选材的原则是:能突出以直观描绘“父亲的背影”的地方,就应该不厌其详、细致入微地写;不能以直观描绘(父亲的背影已经“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的地方,就绝不妄加虚构。此其二。
  全文记父亲说的话只有五处,都十分简单。按理说,在“家中光景很是惨淡”的境遇里,在父子难分难舍的离情中,交谈、告诫、嘱咐,自是不少,为何作者只记了这极普通、极简短的几句呢?仔细审析,可以看出文章在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只记叙可以表现“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深情”的话语,使读者“读到这几句话,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此其三。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
  此时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
  
  四、展开多种课外活动
  
  学以致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语文课外活动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外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进行有计划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写字活动、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智力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改编排练课本剧等等。
  
  五、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
  
  讲述课本之外的故事在于使学生更加了解课文的年代背景,注重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不会产生时间上的代沟。还是以《背影》为例:《背影》是我国白话文学上一篇十分著名的作品,许多人都认为是朱自清的代表作。它所叙的只是一位老父亲送儿子上火车的情形,可是,那永难磨灭的父亲的背影,却使中国人的父子亲情,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本文先述祖母逝世后的家庭状况,次述他随父亲到南京的原因;再又述说他父亲如何嘱托茶房照料他,如何越过铁道,到另一边月台去买桔子,如何买了桔子回来,再三叮咛的情景,写得细腻极了;最后,描写作者接到他父亲的来信,再而联忆起父亲的背影时的哀伤。读者们读了本文,多会产生共鸣,并想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的亲情和作者的父亲并没有两样。“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列强势力明争暗斗、混战不休,百姓生活日益艰难。作者的家庭,因社会的黑暗也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在这一背景下,课文通过临别前父亲背影的描写揭示父子情深的主题,从家庭的境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景气;父亲的关切使作者感激,父亲的艰难挣扎令作者感动,这一切都显示出父子亲情的纯挚与可贵。”
  经过此番介绍后可让学生更加容易融入课文,为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产生实际感,让学生不至于有不着边际的感觉,对于让学生联系实际有着良性的辅助效果。
  以上只是简单地分析了师生互动在教学模式中的作用与方法,如何才能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还应由各语文教师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创造性地探索与开发。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育质量得到行之有效的提高。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物理教育的最高追求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专家认为,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21世纪是科学与技术革命更加深入的世纪,是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层出不穷的世纪,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虽然我国在日新月异地进步,但仍然底子薄、资源有限、人口众多,要摆脱贫困,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就需要培养成千上万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强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程强调的基本理念之一,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充满了挑战。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来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讲授、训练等渠道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轻松愉悦 课堂环境 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
期刊
在新世纪教育的今天,语文的教学越来越灵活多样、贴近学生。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教材教法和以往有许多的改变和不同,而学生也有不同,从中也就体现出了个体差异。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对个性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具备独立自主的教学个性    我觉得,教师的个性有益于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教师有个性,才有语文教学的艺术。个性意识强,个性教学主动性明显,愈能有效地进行和指导语文教学。同样,个性意识越强烈,
期刊
音乐是一种有一定节奏组织的,通过时间而展开的艺术,歌唱则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歌唱中,节奏就像人的骨架一般,支撑、连接着各种音响,在音乐中起着决定音乐气质的作用。节奏与速度又紧密相连,在歌唱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节奏本身只有用在一定的速度中,并和某些特定的音符时值相结合、相联系时,节奏这个词才有意义。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进行的是齐唱歌曲的演唱,下面,先谈谈学生在歌曲齐唱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本质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和健全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而心理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尤为重要。本文从教师对数学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的认识,并形成理念到指引自己在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和健全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高 数学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    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人的教育。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它应该是文化属性和人本属性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创新能力;创设教学悬念,培养创新精神;提倡动手设计,培养创新实践。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能力 途径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
期刊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而按课程资源的形态,还可分为有形的课程资源和无形的课程资源。笔者所谓的原生态课程资源是无形的课程资源,主要指地域性质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某个地域中家长、社会的传承和妇孺皆知的文化现象。  笔者去年参加了全县的送教下乡活动,主
期刊
摘要: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是信息社会合格公民的个人“护照”。新时代呼唤教师“授人以渔”,让学生终生受益,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成为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   关键词:语文教学 高中生 自主学习 策略    有效的学习有一个基本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主动学习”或“自主学习”。学生也只有自主学习或主动学习才算是真
期刊
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说到底还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培养和引导学生呢?    一、提高学生对自读的认识,激发学生自读的自觉性    学生对自读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和追求,而是被动和被迫地去读,那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品质的;学生对阅读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而只是为了猎奇和消遣,那也是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品质的。这就是说,对自读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内动力。其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