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c3d4e5f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课堂设计
  1.1 课堂提问应注意什么。《新课程教学设计》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老师读,将文本由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老师再按一定的巧妙程序将信息呈现给学生。而现在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弊端,许多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然而可惜的是,这种“启发”渐渐地也就发展为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教师依次提出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看似学生回答得非常热闹,其实是给学生套上了思想枷锁——正是在教师的一步步提问,学生的一次次回答,教师对学生答案的纠正中,学生的主体性又被埋没了,学生只关注你的问题是什么。《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于自己的教,更重要的还是探索如何使学生会学和学会。而这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会不会质疑”的问题。如果一个教师教了一篇课文之后,学生没有疑问,也根本不敢问,那就说明这一课是不完善的。
  1.2 解读课堂互动的含义。概念界定:互动主要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借助语言、文字、表情、动作以及其它媒介进行的交互活动、交互影响。教学本质上是以互动对话为基础的知识建构活动,“互动对话”是在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与沟通,是学生之间交互影响、交互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文本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过程,是一个课程内容不断生成,课程意义不断提升的过程。课堂互动包括学生与作者的互动,让学生与作品中的形象进行心灵的交流,给学生人格以深远的影响;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激活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建构以学生生活为本的知识结构;包括师生间的互动,取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还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2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基于以上认识,我针对现在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改革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对话,使我们的课堂能真正动起来。我作了以下尝试:
  2.1 激活互动对话的文本资源。语文的“文本”即“话本”,是对话的资源。在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不仅仅讲究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更讲究的是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探究文本意义的生成过程,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满足个体需要去自主选择阅读的信息,以实现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教师能有效捕捉文本信息,激活对话资源,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交流、碰撞,进而产生共鸣。
  老师应该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成为知识的富有者,甚至成为智者。这样一来,老师的视野就要走出课堂之外了。一册书,不论容纳了多少课文,数量都是不够的。况且就学生的语文知识构成,或者就其语文素养来说,又决不仅仅来自课堂。古人早就说过:“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切切实实地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教学中,我总觉得有一种需要,那就是要把课内的知识引向课外,尽一切可能对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如在教学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让学生结合周围的造纸企业和养鸭场,每人撰写一篇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找机会大家互相介绍、交流。大家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2.2 创设问题情景,启动“互动对话”。在“互动对话”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此阶段可以安排在讲授新课前的课余时间或新课伊始,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互动与对话欲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
  2.2.1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与一定情感相联系的。教师如能创设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就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2.2 创设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探究的能力。如在《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为什么春天这一个事物既像‘娃娃’、又像‘姑娘’、还像‘青年’?”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以下的探究方案:这三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它的“新生”、“美丽”、“力量”。
  2.3 注重情感交流。
  2.3.1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激发、唤起学生情感的过程,是以情感为核心并贯穿始终的心理交流过程。首先,教师应以愉悦的语言与学生交流,注重及时、合理地运用表扬、鼓励的话语,以点燃学生稚嫩心灵的希望和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注重用非语言行为与学生交流,如目光、表情、手势等。教师在课堂上要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自己的关注和爱护。
  2.3.2 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学会“移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关注其处境和感受,体会其内心世界(包括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和思考方式。即使学生发言中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也不应该打击他的积极性,要委婉地指出错误并指导纠正错误的方法。尊重学生的感受,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其思维方式和情感世界,让教学环节在诚恳、开放、自由的气氛中互动进行。
  
其他文献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一个重点课题。笔者经过为期两年的课堂实践和课题研究,就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所面临的某些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探索出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  学习外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在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能动地、积极地认知与思维的过程。然而,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由于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要“对症下药”,从具体
期刊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初中教育的指导原则,教师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回顾多年来成功的数学教学经验,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1 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会主动愉快地追求、尝试和实验,产生求知欲,迸发出积极探索的火花。因此新课一开始,就必须使学生产生兴趣,这也是推动学生有效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其中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设置惊
期刊
当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很多教师只局限于狭隘的英语专业教育,从本人来看,还应利用英语学科知识,向学习欧美文化、开发智能、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在一、二线城市,学生的英语课不只是简单的学习单词、记忆重要的短语句型、翻译课文,而是与之前的基础教学同时进行自学习惯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眼界放眼全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让中学英语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一扫读读背背的沉闷的课堂局面,就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
期刊
作为学科教学指挥棒的教学评价,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目前,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力求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方法迫在眉睫。  1 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认识上的“缺位”。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
期刊
【摘 要】 整体把握,确定重点;分步进行,分类突破是初中英语复习课中事半功倍复习方法,五步分类,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英语 复习 五步 分类     本人担任初中英语教师22年,其中教了18年初三,对于如何上好初三英语复习课,我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概述如下:  首先,整体把握,确定重点。初三复习时,作为教师,我总是先对初中三年学习过的内容进行专题把握,梳理出复习的重点和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数学美育教学。我认为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展示美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数学美是内在美、结构美、逻辑美。它不仅有语言符号的简洁美,而且有定理公式的统一美;不仅有图形对称的和谐相似美,而且有思路方法的严谨奇异美。初中数学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学时应该结合知识的教学过程适时展示,引导学生去感悟、
期刊
作业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日常教学的语文作业设计侧重于对所讲课文内容的考查,而忽略了知识的外延性、拓展性、综合性的培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题型单一、思路狭窄、答案求同、批阅机械等,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如何打破窠臼,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以下几种类型的作业设计就是我的一些探索。  1 讨论合作式作业  语文涉及的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历史政治等,它包罗万象。作业设
期刊
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化学教师必须站在化学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
期刊
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要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  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1 突出知识的实
期刊
【摘 要】 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试从创设形象、领略内涵、彰显个性化解读等方面,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创新思维 语文阅读 想象力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