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美育渗透方法浅探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tao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一直在探索如何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进行数学美育教学。我认为这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展示美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也不同于艺术美。数学美是内在美、结构美、逻辑美。它不仅有语言符号的简洁美,而且有定理公式的统一美;不仅有图形对称的和谐相似美,而且有思路方法的严谨奇异美。初中数学教材蕴藏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学时应该结合知识的教学过程适时展示,引导学生去感悟、去鉴赏。例如: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就有丰富的数学美。公式告知,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由三个系数完全确定,至于未知数用什么字母表示、未知数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是没有关系的,这反映了数学的抽象美、一般美、简洁美;公式包括了初中阶段所学的全部六种代数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体现了对称合谐美;当b2-4ac<0时,方程却没有实数根,这是实数性质的奇异美;公式回答了解二次方程的全部三个问题:有没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如何求根,公式的运算顺序自动决定了方程求解的程序,这是统一含蓄美。玩味这一公式无异于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听一首数学的歌。这一公式曾经出现在初中课本的封面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2 挖掘美
  数学教材是按知识发展的纵向系统编排的,蕴含在其中的美没有被明确地揭示和总结。教学时必须结合教材予以挖掘整理,暴露蕴含在抽象枯燥外壳里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和兴趣。例如梯形面积公式S=1/2(a+b)h,孤立地看,谈不上美。如果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把相关的数学事实集中起来,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数学中这类事实不胜枚举:轮换对称,换元构造具有整体美、数形结合,几何变换给人以运动美,举反例、否定、求补体现了奇异美。
  3 引入美
  所谓引入美就是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把美的观念、美的方法和美的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为知识教学服务。首先教师教学的过程要审美化。包括教学内容形象美,精辟分析,直观演示,缜密思维;教学节奏和谐美,疏密相间,张弛有度,错落有致;教学方法艺术美,情景交融,讲练结合,生动活泼。教学过程的审美化为学生学习审美化奠定了基础。通过审美情境的创设,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审美注意、审美需要,激发了审美情感。在这种情感场中,学生知、情、意被充分调动,建立起了稳定的内在动机,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动机。
  其次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录像、计算机和多媒体。这些辅助教具的应用能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做到文字符号声音和图像相结合,从而加深课堂教学的审美效果,形成好奇、好思、好学的意境。
  繁杂多变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到处都有数学美。圆柱形茶杯外侧均匀地写着“可清心也”四个字,还可读成“清心也可”,“心也可清”,“也可清心”,这是利用圆的对称性和旋转不变性,展示了数学美的文化特征。行星轨道是椭圆、茉莉花瓣的曲线可用代数方程x3+y3=3axy来表示,人体比例遵循黄金分割,漫画的神似蕴含着特征不变量,体育彩票、建设设计、股市行情中处处都有“数学美”。“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将这些内容适时引进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能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 融贯美
  数学美是美的高级形式,它的特点在于抽象的理性形式中包含着无限丰富的感性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大量生动的感性材料给学生以美感直觉,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先给学生以具体的直观形象,再上升为理性形象,成为字母与运算符号间的造型艺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易于接受,便于理解。教师通过严密的推理,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图形,科学的板书等作出审美示范,创设思维情境,把数学美的简单统一、和谐对称等特征融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美的真正含义。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比较,归纳总结,揭示内在规律,形成有序结构体系,并教给学生归纳整理的方法等手段融贯数学之美,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能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创造美
  就是用数学美去审视数学问题,从而实现揭示新规律,获取新成果。它是数学美育的最高境界。数学美感诱发着无限的创造力,以下仅就数学美与数学直觉思维作论述。直觉思维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它是数学素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用数学美去审视与挖掘数学问题是获得直觉思维的源泉。美的认识越强,直觉能力就越强。学过有理数之后,有的同学可能会产生这样的念头,是否存在无理数?既然有实数,大概还存在虚数吧?这种直觉就来源于对数学对称和谐统一美的追求。当这种直觉促使人们对无理数和虚数作进一步探讨时,无疑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以来,初中历史教材增加了许多历史插图,内容包括文物、人物、景观、示意图、图表等感性内容,这超过了过去任何一本历史教材,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在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加大了考查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它,值得每一位教师去研究和探索。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一些运用插图进行教学的经验,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我的做法介绍如下:  1 利用插图培养学
期刊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潘菽指出:“自主学习法最主要的作用是激发、促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和校内活动的环境,通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 创设情景,激发动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即生活”,数学
期刊
目前的音乐教学,有些音乐教师不注意音乐课程自身的特点,片面追求个性教学风格和热闹的课堂气氛,忽略学生对音乐感知和感悟能力,使音乐课堂变得越来越“个性十足”,在音乐课堂上加入了过多的教学内容,滥用了多媒体辅助手段,脱离了音乐的本来面貌。我认为应将音乐课回归真实,还音乐课以真实面貌。  1 关注音乐、突出音乐课堂的教学主题  实施课程改革后,我们的音乐课堂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是有
期刊
古诗词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除了让学生诵读记忆,从而丰富积淀、增加人文底蕴外,它对于学生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助益的。对此,笔者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1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从而获取写作的源头活水  陆机在《文赋》中论及文学创作的“源”时谈到两点,一是观物,一是阅读。通过广泛阅读可获取大量间接经验,但这并不能代替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到生活中去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许多脍炙
期刊
就学习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往往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得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
期刊
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一个重点课题。笔者经过为期两年的课堂实践和课题研究,就中学生英语阅读教学所面临的某些问题做了认真的分析,并探索出一些合适的教学策略。  学习外语必须掌握一定的语言技能。在掌握语言技能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能动地、积极地认知与思维的过程。然而,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由于影响英语阅读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就必须要“对症下药”,从具体
期刊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初中教育的指导原则,教师要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回顾多年来成功的数学教学经验,笔者做了如下总结。  1 设置教学情境,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学生总是会主动愉快地追求、尝试和实验,产生求知欲,迸发出积极探索的火花。因此新课一开始,就必须使学生产生兴趣,这也是推动学生有效持续学习的内驱力。其中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设置惊
期刊
当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很多教师只局限于狭隘的英语专业教育,从本人来看,还应利用英语学科知识,向学习欧美文化、开发智能、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在一、二线城市,学生的英语课不只是简单的学习单词、记忆重要的短语句型、翻译课文,而是与之前的基础教学同时进行自学习惯的培养,拓展学生的眼界放眼全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精神。让中学英语教学气氛活跃起来,一扫读读背背的沉闷的课堂局面,就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
期刊
作为学科教学指挥棒的教学评价,会直接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目前,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评价,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笔试或上机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比较注重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评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力求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方法迫在眉睫。  1 现阶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认识上的“缺位”。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虽然已成为中小
期刊
【摘 要】 整体把握,确定重点;分步进行,分类突破是初中英语复习课中事半功倍复习方法,五步分类,其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  【关键词】 英语 复习 五步 分类     本人担任初中英语教师22年,其中教了18年初三,对于如何上好初三英语复习课,我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现概述如下:  首先,整体把握,确定重点。初三复习时,作为教师,我总是先对初中三年学习过的内容进行专题把握,梳理出复习的重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