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初中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自己经过三年的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时,要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布置预习任务时,提出问题: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呢?同时还要阐明什么是对照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1.发现并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3.制定计划
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呢 你也可能会说,把花盆搬开后鼠妇爬走,不一定是光的影响,因为搬动花盆本身就是对鼠妇的外来刺激.看来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4.设计实验方案
1 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 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5.实施实验并记录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你可以设计一个与下表类似的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环境2、3、4、5、6、7、8、9、10、11分钟
明亮
阴暗
6.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7.表达和交流
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一般又要设计对照实验,经过对照实验的实施,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假设作对比可发现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如果得出的结论与假设不符,则要重新作出新的假设,重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直到结论与假设相符。如此反复,才能说明实验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经历与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参与
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应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初中《生物学》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实验教学安排上,从叶片的暗处理到遮光处理,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液的观察都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或协作完成,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实验完成后,可就一些现象及操作步骤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實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实验技巧,或学会了一些有关操作能后,应指导学生不要满足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设想、探索,搞小发明、小创造。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活动中,教师还可在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上给予指导,让学生真正从“学会”的乐园中步向“会学”的王国中去。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如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课时,要做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布置预习任务时,提出问题: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呢?同时还要阐明什么是对照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1.发现并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作出假设的依据是: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当把花盆,石块搬开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3.制定计划
这个假设是否正确呢 你也可能会说,把花盆搬开后鼠妇爬走,不一定是光的影响,因为搬动花盆本身就是对鼠妇的外来刺激.看来要检验假设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每个小组10只鼠妇,湿土,铁盘(或塑料盘,纸盒),纸板,玻璃板.
实验装置: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
4.设计实验方案
1 全班分成6-8个小组进行实验.
2 将鼠妇放入实验装置,两侧的中央放同样数目的鼠妇,静置2分钟.
3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5.实施实验并记录
按照上述实验方案做实验.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记录.你可以设计一个与下表类似的表格;记录实验数据.
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
环境2、3、4、5、6、7、8、9、10、11分钟
明亮
阴暗
6.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7.表达和交流
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一般又要设计对照实验,经过对照实验的实施,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并与假设作对比可发现实验过程和实验方法是否正确。如果得出的结论与假设不符,则要重新作出新的假设,重新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直到结论与假设相符。如此反复,才能说明实验取得成功。通过这样的经历与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参与
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应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初中《生物学》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实验教学安排上,从叶片的暗处理到遮光处理,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液的观察都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或协作完成,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实验完成后,可就一些现象及操作步骤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實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实验技巧,或学会了一些有关操作能后,应指导学生不要满足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设想、探索,搞小发明、小创造。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活动中,教师还可在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上给予指导,让学生真正从“学会”的乐园中步向“会学”的王国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