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
  英雄不问出处。历史上的许多英雄豪杰起家时,往往都依附于某一个军事集团或政治势力,大多数英雄都有过改换门庭的记录。那么,谁是史上易主最多的大英雄?
  一答
  @朱丹青:
  魏征、吕布。
  @Mr-蔡聪:
  刘备,先是找大老板做靠山,老板破产找另一个,最后带着从各个老板那里得来的资金自主创业,成功!
  @草上的游鱼:
  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
  @任海川renhaiChuan:
  石友三?
  @王宇航U:
  冯玉祥,一生中时常背主倒戈,有“倒戈将军”和“植树将军”的称号。 冯一生倒戈应该是八次:(1)滦州起义,倒满清;(2)护国运动,倒袁世凯;(3)武穴停兵,倒段祺瑞;(4)北京政变,倒吴佩孚;(5)拉郭松龄,倒张作霖;(6)五原誓师,倒北洋;(7)国共分裂,倒共产党;(8)中原大战,倒蒋介石。
  @nurselily:
  回复 @王宇航U:冯是英雄吗?
  @钟为谁鸣:
  三姓家奴?貌似朱元璋也是换过两个主子?
  @郑谦之:
  侯景。
  @聂添理财教室:
  基督将军。
  为何刘备多次弃官不做?
  一问
  “陶谦遗命赠徐州”之前,刘备曾多次弃官而逃,弃黎民于水火之中而不顾。然而,多次弃官的难堪经历不仅没有让刘备仕途受损,反而因此屡屡升迁,最终得以执掌徐州,代天子司牧一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刘备多次弃官不做,却丝毫没有影响其政治前途呢?
  一答
  @流心浪厚乐:
  何来弃民,又何来弃民于水火,织席贩履,民兵讨黄巾,平原令,北海救孔融,这就是到徐州前的经历,除了平原令还弃过什么?
  @公孙恪:
  徐州事前尚不论弃与不弃,刘皇叔的招牌是各路诸侯依赖的品牌,赤壁战后荆襄士人多附之,实在是汉祚未尽,人心思附。
  @我看风尘:
  刘备堪称汉末影帝级人物。仰上示怜,蒙骗幼帝与一世奸雄曹操;对下备极哀容,不绝之泪,天下不忍,纵弃臣民于荒野,亦令离乱中的苍生无不感戴,甘与休戚,厚寄中兴之望。历数古来大小君王,如刘使君般表演卖力且终能鼎立一方者,应是千古一君。
  古代也有限购令?
  一问
  西汉时期,朝廷颁令:“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就是说,你若想买房,那你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着你现有的房子。进入唐朝,政策又变了。叫做“求田问舍,先问亲邻”。就是买地皮或者房子,不光要经过原业主的同意,还必须经过原业主邻居和族人的首肯。关于古代限购令,你还有补充吗?
  一答
  @快乐小P民-:
  元:光口头征求亲邻同意无效,还得立一“问账”让亲邻在上面挨个签字,大伙都同意你卖房了你才能卖;明:唐不许官员买房政策进一步扩大,禁止所有官员在工作地买房;清朝更厉害,不光限官员购房,还限旗人购房,凡旗人去外地工作胆敢在工作地买房,其所买房产由朝廷强制拍卖,拍卖所得归政府所有。
  @各种稀奇古怪的强迫症患者:
  这应该是封建王朝为了防止土地兼并流民大量出现所采取的措施吧……事实上并未切实达到初衷。
其他文献
近一百年来,我们在向前奔跑的同时,对国和家的记忆,有太多的遗忘、遮蔽甚至歪曲。而幸运的是,在当下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勇于承担抢救历史记忆的责任。他们参与发掘、记录、整理、研究,参与教育、传播、动员,参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他们坚信并践行: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值得记录,每一份抵抗遗忘的努力都值得尊重,历史记录需要公众参与、公共立场,需要传播和共享。  年度历史图书  获奖者:《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
期刊
“厚颜无耻”,这是125年前英国人给德国造产品扣上的帽子。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百端待举,经济需要腾飞。而世界市场不易进入,在夹缝中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不择手段,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并依靠廉价销售冲击市场。偷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制造厂商标志……德国产品因此被扣上一顶不光彩的帽子。  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
期刊
近一百年来的中国既是一个父权丧失的时代,又是父子关系重建的年代。从辛亥年到新文化运动,中国家庭中父子关系的变迁经历了一个越来越激进的过程,最初是父权的丧失,继而是“五四”一代尝试对父子关系进行完全的革新。而后,在大时代的动荡之中,父子关系在全面政治化的空气中被异化,年轻人在政治的高压下对上一代进行彻底否定,直至1980年代的重建。  而今,面对亲情与教养的历史性断裂,鲁迅在1919年追问的那个问题
期刊
2002年的一天,在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墙处,人们像往常一样前来祈祷。突然,在哭墙男士朝圣区的右边,也就是接近女士朝圣区分界线的地方,从一块巨大石砖的缝隙处流出了水滴。人们发现,在墙上居然留下了一块长30厘米,宽10厘米的明显水渍。这使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那堵被称作哭墙的墙,竟然真的哭了起来!  尽管圣殿山的管理官员解释说,那些水滴可能是从装设的一条水管流出的,但一位专家指出,若是正常滴水,应该
期刊
与军队大院一样,机关大院文化也是北京大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以三里河为中心兴建了各大部委的办公地。随后各个机关大院也相继建成。这里也成了新北京高级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由此形成了大院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各机关大院中,计委大院很有代表性,从大院陆续走出过21位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和200多位部长、副部长。当时,计委的红塔礼堂位列北京四大礼堂之首(其他三个是地质、物资、
期刊
史学家应该尽可能保持价值中立,不与现实生活牵强附会,  把历史的东西还给历史,由此获得对历史问题的本质认识,才能为现实的关怀提供一种历史的资源。  夜读历史,读到这样一段话:  史家假若没有了对人类命运的根本关怀,没有了对人性的深刻反省,我们是不是很容易被历史的沉重拖到海底,再浮不到海面上,向世人说清楚:大海的故事究竟精彩在哪里?(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这是历史学家虞云国在讨论“历史与现实
期刊
“薇”简介  康同薇是大名鼎鼎的维新领袖康有为不同太太生出的多个子女中的头一个女孩,也是康家不断创造“中国第一”的姐妹花中最出众的一朵(另一朵是她的妹妹康同璧)。康有为的得意门生麦仲华娶了老师的这位才女(康有为的几个女儿基本都嫁给了他的学生)。  编辑  根据康有为的自传《我史》记载,1892年,年仅15岁的康同薇,就已经根据《二十四史》编辑整理了《各国风俗制度考》,作为她父亲从事维新变法的参考,
期刊
人物  民国时的江浙财阀陈光甫。  陈光甫(1881年12月17日-1976年7月1日),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以字行世。陈光甫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与上海商业银行的创办人,知名银行家、企业家。他经营的上海银行首创一元起存,为中国最早的商业储蓄银行。  他是我国金融史上的一位奇人,也被不少论者列为“民国百人”之一。他在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
期刊
卢克纳尔伯爵1881年出生在德国的德累斯顿,他是德国著名贵族卢克纳尔家族的长子,尼古拉斯·冯·卢克纳尔元帅的曾孙。他们家族世代盛产骁勇善战的骑兵将领,卢克纳尔却是一位传奇的海军将领。  日德兰海战后,德国海军继续龟缩在基地不敢出来。忍受不了这种状态的卢克纳尔少校,当面向威廉二世提出:“陛下,给我一条帆船让我出海一战吧,我会把英国佬打得灵魂出窍!”  假如这是在中世纪,这样敢于挑战强敌的军官固然有些
期刊
1919年10月,是鲁迅寓居绍兴会馆补树书屋的最后一个月。1916年6月搬进这里后的三年,是鲁迅一生中最寂寞的一段时间,他写道“我寓在这屋里抄古碑。客中少有人来,古碑中也遇不到什么问题和主义,而我的生命居然暗暗地消去了……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从密叶缝里看那一点一点的青天,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的落在头顶上……”。  然而在1919年10月,鲁迅却不再专注于古碑古文,而是写下洋洋六千
期刊